焦点访谈关注四川桃坪村等世界“最佳旅游乡村”:乡村“变形记”

央视新闻客户端

4周前

除了考量旅游和生态环境、传统文化之间的相互促进、和谐共生,发展模式上的可持续性,也是世界“最佳旅游乡村”评选中要考量的重要因素。

今年11月,联合国旅游组织公布了2024年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的名单,我国申报的云南阿者科村、福建官洋村、湖南十八洞村、四川桃坪村、安徽小岗村、浙江溪头村和山东烟墩角村共7个乡村入选,加上此前入选的8个乡村,入选总数达到15个。

我国是本届入选最多的国家,入选总数也是世界第一。我国本次入选的7个乡村,跨越东中西部,也彰显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而它们的发展模式也各有不同。让我们去探察三个新入选村庄的蝶变之路。

清晨6点半,摄影师高军波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海边,探望一群相识多年的“老朋友”。烟墩角村依山傍海,村南的一处海湾水清浪柔,生长着丰富的鱼虾和浮游生物,海湾两侧各有一条淡水小溪流入。适宜的自然环境,让这里成为天鹅越冬的栖息地。但是最初的时候,愿意停留在这里的天鹅并不多。

当年的这片港湾,码头的渔船进进出出,简陋的修理厂让海面泛着油花,再加上村里生活污水的排放,港湾水质并不乐观。对栖息环境要求极为严苛的大天鹅,虽然一度逗留在这里,后来也大量离村而去。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为了留住这些越冬的大天鹅,烟墩角村拆除了码头,禁止渔船进入;把水产品加工厂、造船厂等企业全部搬离海湾;设置严格的生态保护区,组织志愿者定期清理海岸线,并集中收集处理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同时,烟墩角村还将保护大天鹅写进村规民约。

山东省威海市烟墩角村委会委员 梁云秀:为了不惊扰大天鹅,每逢过年过节,我们村的村民都不准放鞭、放炮,禁止无人机飞行。

当地的努力也得到了大天鹅的回应,越冬天鹅的数量从最初的几十只达到如今的上千只,烟墩角村也因为天鹅出了名,被人们称作“天鹅村”,吸引了各地的游客前来打卡。仅2023年,烟墩角村就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

生态美了,游客来了,当地村民也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吃上了“旅游饭”,培育了天鹅摄影、写生研学、海草房民宿、土特产市集等特色产业。村民于海洋在家门口经营民宿已近十年,现在,他一年收入最高可达三四十万元。

如今,烟墩角村70%以上的村民从事旅游服务,2023年,全村旅游收入达2000多万元。生态环境的变化让曾经的小渔村蝶变为天鹅村,也让当地百姓体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之道。

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促进乡村自然资源保护,这正是世界最佳旅游乡村评选的考量标准之一,此外,旅游和文化多样性的结合也是其重要标准之一。

在四川省阿坝州的杂谷脑河谷畔,桃坪古羌寨依山而建,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尚有人居住的碉楼,它被中外学者誉为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和神秘的东方古堡。

桃坪羌寨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独特的碉楼建筑在过去承载着防御和居住的双重功能,展现了高超的建筑水平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在碉楼和古道中穿梭,就仿佛置身于羌族数千年的历史之中。

对于当地居民来说,羌寨就是他们的生活,以前并没有从文化的角度去考虑。直到2008年汶川地震,当地部分房屋遭到一定损毁,而这古老的碉楼却几乎毫发无伤,让他们认识到了祖先的智慧。而地震之后,当地政府也加大了对这些历史建筑的保护,建立了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古老的羌寨不但保持了千年以来的风貌,也成了世界了解羌族文化的窗口。

除了参观建筑之外,每逢节庆,盛装打扮的羌族居民都会载歌载舞,向人们展示他们口口相传的古老文化。当地村民陈硕从事民宿旅游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他越来越明白文化特色对于发展旅游的重要性。

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羌族的文字早已失传,有越来越多像陈硕一样的羌族人意识到,他们需要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文化。陈硕在经营民宿的同时,还不断从村民手中收集代表羌族特色的老物件,他希望未来能在自家民宿中做一个博物馆。

四川省阿坝州桃坪村村民 陈硕:餐饮也好,住宿也好,我觉得有文化才做得长久。各个民族有各个民族的文化,只要我们把它保护好,相信以后客人越来越多。

如今,桃坪羌寨有90%以上的居民都从旅游业中受益,仅今年前10个月,当地就接待游客12.6万人次。而获评世界“最佳旅游乡村”之后,乡亲们也越来越有信心去更好地传承和展示自己的民族文化。

四川省阿坝州桃坪村村民 龙小琼:其实也就是关注的目光,让我们加强了我们自己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我们每个人都在挖掘,都在问自己的老人还有什么传统文化,现在,自己都发自内心想再去深究自己这个民族的文化。

除了考量旅游和生态环境、传统文化之间的相互促进、和谐共生,发展模式上的可持续性,也是世界“最佳旅游乡村”评选中要考量的重要因素。

这是浙江龙泉市溪头村的龙窑开窑仪式,龙窑是当地传统工艺龙泉青瓷烧制的场所,因其依山而建,形似长龙而得名。每次开窑,游客们都可以亲身体验青瓷的制作和烧制环节。别看现在村子里热闹非凡,在多年前,溪头村因为地处偏僻,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贫困村。

曾经村民们赖以生存的青瓷一度无人问津,很多像金朝军一样的青壮年都迫于生计,外出务工。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传统技艺开始被世人关注。但真正的转机是浙江“千万工程”的推进。溪头村是龙泉市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创新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样板村之一。村里认为这是一个重振青瓷产业的契机。他们修复了七座古龙窑,号召村民们返乡创业。

现在,溪头村每年都会举办超过20场的“不灭窑火”传统龙窑烧制体验活动,并融入开盲盒、线上拍卖、龙窑宴等特色展示体验环节。

像金朝军一样返乡创业的村民不在少数,比如大学毕业就回到家乡的吴晓雪,看好村里的高山茶叶生意,把这里特有的几样“土特产”结合在一起对外销售。

浙江省龙泉市溪头村村民 吴晓雪:茶是当地的高山野生红茶,水是当地的矿泉饮用水,瓷是龙泉青瓷,我们现在正在做的是把茶、瓷、水一起打包出售给客户。

如今,常住人口不到1000人的溪头村,有超过70%的村民从事文旅产业,在当地形成了龙窑烧制、研学旅行、特色民宿等多元业态,游客量达到年均30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4800多万元。溪头村以青瓷为契机,盘活本地其他旅游资源,让“一盘菜”变成“一桌菜”,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浙江省龙泉市溪头村党总支书记 曾志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村庄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原先是一个手指头,现在已经攥成一个拳头,有利于我们打开市场,形成更具特色的一些旅游商品。我们非常希望这些偏远乡村在乡村振兴这条大道上越走越顺畅,越走越有力量。

提到现代化,以往外界关注的可能更多的是城市里的高楼大厦,日新月异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能力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等等,但其实中国的乡村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入选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的15个中国乡村,是我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道缩影,不断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明的魅力和最真实的美丽中国。中国乡村,正在成为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名片。

编辑丨王萌 宋建春 白璐 孙金满摄像丨朱邦录 吕少波 汪成健 缪秋成 吕泽源剪辑丨邢永跃策划丨余仁山

除了考量旅游和生态环境、传统文化之间的相互促进、和谐共生,发展模式上的可持续性,也是世界“最佳旅游乡村”评选中要考量的重要因素。

今年11月,联合国旅游组织公布了2024年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的名单,我国申报的云南阿者科村、福建官洋村、湖南十八洞村、四川桃坪村、安徽小岗村、浙江溪头村和山东烟墩角村共7个乡村入选,加上此前入选的8个乡村,入选总数达到15个。

我国是本届入选最多的国家,入选总数也是世界第一。我国本次入选的7个乡村,跨越东中西部,也彰显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而它们的发展模式也各有不同。让我们去探察三个新入选村庄的蝶变之路。

清晨6点半,摄影师高军波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海边,探望一群相识多年的“老朋友”。烟墩角村依山傍海,村南的一处海湾水清浪柔,生长着丰富的鱼虾和浮游生物,海湾两侧各有一条淡水小溪流入。适宜的自然环境,让这里成为天鹅越冬的栖息地。但是最初的时候,愿意停留在这里的天鹅并不多。

当年的这片港湾,码头的渔船进进出出,简陋的修理厂让海面泛着油花,再加上村里生活污水的排放,港湾水质并不乐观。对栖息环境要求极为严苛的大天鹅,虽然一度逗留在这里,后来也大量离村而去。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为了留住这些越冬的大天鹅,烟墩角村拆除了码头,禁止渔船进入;把水产品加工厂、造船厂等企业全部搬离海湾;设置严格的生态保护区,组织志愿者定期清理海岸线,并集中收集处理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同时,烟墩角村还将保护大天鹅写进村规民约。

山东省威海市烟墩角村委会委员 梁云秀:为了不惊扰大天鹅,每逢过年过节,我们村的村民都不准放鞭、放炮,禁止无人机飞行。

当地的努力也得到了大天鹅的回应,越冬天鹅的数量从最初的几十只达到如今的上千只,烟墩角村也因为天鹅出了名,被人们称作“天鹅村”,吸引了各地的游客前来打卡。仅2023年,烟墩角村就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

生态美了,游客来了,当地村民也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吃上了“旅游饭”,培育了天鹅摄影、写生研学、海草房民宿、土特产市集等特色产业。村民于海洋在家门口经营民宿已近十年,现在,他一年收入最高可达三四十万元。

如今,烟墩角村70%以上的村民从事旅游服务,2023年,全村旅游收入达2000多万元。生态环境的变化让曾经的小渔村蝶变为天鹅村,也让当地百姓体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之道。

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促进乡村自然资源保护,这正是世界最佳旅游乡村评选的考量标准之一,此外,旅游和文化多样性的结合也是其重要标准之一。

在四川省阿坝州的杂谷脑河谷畔,桃坪古羌寨依山而建,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尚有人居住的碉楼,它被中外学者誉为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和神秘的东方古堡。

桃坪羌寨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独特的碉楼建筑在过去承载着防御和居住的双重功能,展现了高超的建筑水平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在碉楼和古道中穿梭,就仿佛置身于羌族数千年的历史之中。

对于当地居民来说,羌寨就是他们的生活,以前并没有从文化的角度去考虑。直到2008年汶川地震,当地部分房屋遭到一定损毁,而这古老的碉楼却几乎毫发无伤,让他们认识到了祖先的智慧。而地震之后,当地政府也加大了对这些历史建筑的保护,建立了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古老的羌寨不但保持了千年以来的风貌,也成了世界了解羌族文化的窗口。

除了参观建筑之外,每逢节庆,盛装打扮的羌族居民都会载歌载舞,向人们展示他们口口相传的古老文化。当地村民陈硕从事民宿旅游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他越来越明白文化特色对于发展旅游的重要性。

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羌族的文字早已失传,有越来越多像陈硕一样的羌族人意识到,他们需要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文化。陈硕在经营民宿的同时,还不断从村民手中收集代表羌族特色的老物件,他希望未来能在自家民宿中做一个博物馆。

四川省阿坝州桃坪村村民 陈硕:餐饮也好,住宿也好,我觉得有文化才做得长久。各个民族有各个民族的文化,只要我们把它保护好,相信以后客人越来越多。

如今,桃坪羌寨有90%以上的居民都从旅游业中受益,仅今年前10个月,当地就接待游客12.6万人次。而获评世界“最佳旅游乡村”之后,乡亲们也越来越有信心去更好地传承和展示自己的民族文化。

四川省阿坝州桃坪村村民 龙小琼:其实也就是关注的目光,让我们加强了我们自己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我们每个人都在挖掘,都在问自己的老人还有什么传统文化,现在,自己都发自内心想再去深究自己这个民族的文化。

除了考量旅游和生态环境、传统文化之间的相互促进、和谐共生,发展模式上的可持续性,也是世界“最佳旅游乡村”评选中要考量的重要因素。

这是浙江龙泉市溪头村的龙窑开窑仪式,龙窑是当地传统工艺龙泉青瓷烧制的场所,因其依山而建,形似长龙而得名。每次开窑,游客们都可以亲身体验青瓷的制作和烧制环节。别看现在村子里热闹非凡,在多年前,溪头村因为地处偏僻,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贫困村。

曾经村民们赖以生存的青瓷一度无人问津,很多像金朝军一样的青壮年都迫于生计,外出务工。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传统技艺开始被世人关注。但真正的转机是浙江“千万工程”的推进。溪头村是龙泉市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创新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样板村之一。村里认为这是一个重振青瓷产业的契机。他们修复了七座古龙窑,号召村民们返乡创业。

现在,溪头村每年都会举办超过20场的“不灭窑火”传统龙窑烧制体验活动,并融入开盲盒、线上拍卖、龙窑宴等特色展示体验环节。

像金朝军一样返乡创业的村民不在少数,比如大学毕业就回到家乡的吴晓雪,看好村里的高山茶叶生意,把这里特有的几样“土特产”结合在一起对外销售。

浙江省龙泉市溪头村村民 吴晓雪:茶是当地的高山野生红茶,水是当地的矿泉饮用水,瓷是龙泉青瓷,我们现在正在做的是把茶、瓷、水一起打包出售给客户。

如今,常住人口不到1000人的溪头村,有超过70%的村民从事文旅产业,在当地形成了龙窑烧制、研学旅行、特色民宿等多元业态,游客量达到年均30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4800多万元。溪头村以青瓷为契机,盘活本地其他旅游资源,让“一盘菜”变成“一桌菜”,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浙江省龙泉市溪头村党总支书记 曾志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村庄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原先是一个手指头,现在已经攥成一个拳头,有利于我们打开市场,形成更具特色的一些旅游商品。我们非常希望这些偏远乡村在乡村振兴这条大道上越走越顺畅,越走越有力量。

提到现代化,以往外界关注的可能更多的是城市里的高楼大厦,日新月异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能力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等等,但其实中国的乡村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入选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的15个中国乡村,是我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道缩影,不断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明的魅力和最真实的美丽中国。中国乡村,正在成为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名片。

编辑丨王萌 宋建春 白璐 孙金满摄像丨朱邦录 吕少波 汪成健 缪秋成 吕泽源剪辑丨邢永跃策划丨余仁山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