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整体有支撑

东方财富网

4周前

在国内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仍需巩固,政策转向信号明确,财政和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货币政策大概率处于宽松周期等影响下,债市整体有支撑。

11月下旬以来,随着“特朗普交易”的逐渐降温,市场关注点重回基本面。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国内经济回升向好,但复苏基础仍不牢固,同时市场对政策的预期趋于谨慎。此外,市场对此前央行行长提到的“年底仍有一次降准”的预期在升温,支撑债市走强,10年期债券收益率跌破2.0%关口,期债市场再创新高。

PMI数据印证国内经济向好趋势,但内需仍偏弱,政策仍需发力。从PMI数据看,11月制造业扩张步伐小幅加快,从9月份开始连续3个月表现出恢复向好态势。制造业PMI“三连涨”预示四季度国内经济走出年内低点的可能性大幅增加。在政策持续发力、加力,外部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连续3个月回升的制造业PMI映射出两大现象:第一,在美国加征关税正式落地前,新一轮“抢出口”现象已开始浮现,11月新出口订单指数环比上升也印证了这一点。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有所回升,且新订单指数的回升幅度大于生产指数,两者的剪刀差在今年7月后第一次出现收敛,显示制造业供需关系进一步改善。第二,供给强、需求弱的“天平”正在重新校准。11月制造业PMI的进一步上升离不开产需两端的共同拉动,但不同于以往的是,这一次需求端的拉动力度更大。但昨日公布的CPI环比超预期下降,核心服务项下行明显,说明当前国内需求依旧偏弱,货币政策仍需发力。

整体看,受一揽子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进一步落地显效的影响,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势头不断巩固,但政策仍需加码提振内需。

重点关注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预期引导。在12月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指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历史经验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更加具体和深入,覆盖的领域也更加广泛。需要注意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并定调下一年的经济方向。而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和赤字率安排是由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定。因此可以说,中央政治局会议是先导,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方向,政府工作报告是具体规划。

考虑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且近期官媒也在财政、内需等方面频频吹风,预计重要会议会突出明年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强调内需不足的挑战,整体思路侧重于结构性。具体政策上,预计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多措并举降低地方政府负担,包括新增地方专项债额度化债、专项债审批权下放、专项债用于项目资本金和用途拓宽,以进一步激发地方政府积极性。赤字率和特别国债方面会有积极的预期引导。货币政策总基调变化不大,实际方向仍是稳中偏松,关注通胀和汇率方面是否有突破性提法。内需抓手上,预计会明确“提量+扩面”;对结构性问题和供求缺口问题,继续“向创新要出路,向转型要空间”;房地产继续“止跌回稳”,资本市场表态预计偏积极。

关注降准窗口期以及降息预期的升温。央行此前多次预告年内再降准,降准是彰显稳增长态度、维护政策公信力的体现之一。另外,降准也有稳预期、稳资本市场、为明年信贷“开门红”提供支持的作用。预计月底之前降准将落地。

今年以来,央行数次通过降准、公开市场操作、买断式逆回购、国债净买入等方式彰显支持性货币政策立场,但综合到期量、结构性工具、财政存款等回笼因素后,资金投放总量并不算大。根据今年前11个月的公开数据,央行累计净投放约600亿元。年内还有近1.5万亿元的MLF到期,结构性工具也可能继续净回笼,叠加年底信贷投放等消耗超储扰动,综合估算降准带来的净资金投放有限,资金利率下行空间不大。此外,今年买断式逆回购和国债买卖两大货币政策新工具带来的资金增量已达2万亿元,体量上与降准已不相上下。

降息层面,近期市场“抢跑”带动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破2.0%,一定程度上也在反映降息预期。叠加最新公布的通胀数据显示内需偏弱,确实需要通过降低实际利率以提振需求。但是短期而言降息恐难落地。首先,10月份存贷款降息刚刚落地,银行需要经历一段调整期,且息差压力较大。其次,近期基本面出现一定改善迹象,PMI已经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央行可能会继续观察政策效果,再决定运用降息工具的时间。最后,受地缘事件及特朗普政策预期扰动,近日外汇市场波动整体较大,美元指数维持震荡,人民币汇率持续承压。关税担忧下,美元兑人民币1年期隐含波动率创历史新高,降息仍然面临汇率全年收官等制约。

综上,在国内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仍需巩固,政策转向信号明确,财政和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货币政策大概率处于宽松周期等影响下,债市整体有支撑。但由于国内重磅会议的召开,预计债市波动将明显加大。当前依旧处于宽松周期,短债的支撑更强,因此建议投资者关注做陡曲线策略,即多短期国债,空长期国债。(作者单位:新湖期货)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在国内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仍需巩固,政策转向信号明确,财政和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货币政策大概率处于宽松周期等影响下,债市整体有支撑。

11月下旬以来,随着“特朗普交易”的逐渐降温,市场关注点重回基本面。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国内经济回升向好,但复苏基础仍不牢固,同时市场对政策的预期趋于谨慎。此外,市场对此前央行行长提到的“年底仍有一次降准”的预期在升温,支撑债市走强,10年期债券收益率跌破2.0%关口,期债市场再创新高。

PMI数据印证国内经济向好趋势,但内需仍偏弱,政策仍需发力。从PMI数据看,11月制造业扩张步伐小幅加快,从9月份开始连续3个月表现出恢复向好态势。制造业PMI“三连涨”预示四季度国内经济走出年内低点的可能性大幅增加。在政策持续发力、加力,外部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连续3个月回升的制造业PMI映射出两大现象:第一,在美国加征关税正式落地前,新一轮“抢出口”现象已开始浮现,11月新出口订单指数环比上升也印证了这一点。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有所回升,且新订单指数的回升幅度大于生产指数,两者的剪刀差在今年7月后第一次出现收敛,显示制造业供需关系进一步改善。第二,供给强、需求弱的“天平”正在重新校准。11月制造业PMI的进一步上升离不开产需两端的共同拉动,但不同于以往的是,这一次需求端的拉动力度更大。但昨日公布的CPI环比超预期下降,核心服务项下行明显,说明当前国内需求依旧偏弱,货币政策仍需发力。

整体看,受一揽子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进一步落地显效的影响,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势头不断巩固,但政策仍需加码提振内需。

重点关注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预期引导。在12月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指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历史经验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更加具体和深入,覆盖的领域也更加广泛。需要注意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并定调下一年的经济方向。而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和赤字率安排是由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定。因此可以说,中央政治局会议是先导,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方向,政府工作报告是具体规划。

考虑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且近期官媒也在财政、内需等方面频频吹风,预计重要会议会突出明年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强调内需不足的挑战,整体思路侧重于结构性。具体政策上,预计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多措并举降低地方政府负担,包括新增地方专项债额度化债、专项债审批权下放、专项债用于项目资本金和用途拓宽,以进一步激发地方政府积极性。赤字率和特别国债方面会有积极的预期引导。货币政策总基调变化不大,实际方向仍是稳中偏松,关注通胀和汇率方面是否有突破性提法。内需抓手上,预计会明确“提量+扩面”;对结构性问题和供求缺口问题,继续“向创新要出路,向转型要空间”;房地产继续“止跌回稳”,资本市场表态预计偏积极。

关注降准窗口期以及降息预期的升温。央行此前多次预告年内再降准,降准是彰显稳增长态度、维护政策公信力的体现之一。另外,降准也有稳预期、稳资本市场、为明年信贷“开门红”提供支持的作用。预计月底之前降准将落地。

今年以来,央行数次通过降准、公开市场操作、买断式逆回购、国债净买入等方式彰显支持性货币政策立场,但综合到期量、结构性工具、财政存款等回笼因素后,资金投放总量并不算大。根据今年前11个月的公开数据,央行累计净投放约600亿元。年内还有近1.5万亿元的MLF到期,结构性工具也可能继续净回笼,叠加年底信贷投放等消耗超储扰动,综合估算降准带来的净资金投放有限,资金利率下行空间不大。此外,今年买断式逆回购和国债买卖两大货币政策新工具带来的资金增量已达2万亿元,体量上与降准已不相上下。

降息层面,近期市场“抢跑”带动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破2.0%,一定程度上也在反映降息预期。叠加最新公布的通胀数据显示内需偏弱,确实需要通过降低实际利率以提振需求。但是短期而言降息恐难落地。首先,10月份存贷款降息刚刚落地,银行需要经历一段调整期,且息差压力较大。其次,近期基本面出现一定改善迹象,PMI已经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央行可能会继续观察政策效果,再决定运用降息工具的时间。最后,受地缘事件及特朗普政策预期扰动,近日外汇市场波动整体较大,美元指数维持震荡,人民币汇率持续承压。关税担忧下,美元兑人民币1年期隐含波动率创历史新高,降息仍然面临汇率全年收官等制约。

综上,在国内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仍需巩固,政策转向信号明确,财政和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货币政策大概率处于宽松周期等影响下,债市整体有支撑。但由于国内重磅会议的召开,预计债市波动将明显加大。当前依旧处于宽松周期,短债的支撑更强,因此建议投资者关注做陡曲线策略,即多短期国债,空长期国债。(作者单位:新湖期货)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