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广州12月10日电(记者闫鹏、王虎云)12月8日至9日,2024年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在广州南沙举办。作为本次大会专题论坛之一,气候投融资赋能城市新质生产力暨明珠湾国际期货论坛9日召开。在圆桌对话环节,与会嘉宾共同探讨气候投融资的新模式、新路径和新机遇,为推动城市向“新”向“绿”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图为圆桌对话现场(王吉如摄)
气候投融资,作为连接绿色发展与经济活力的桥梁,正逐步成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增强城市韧性的关键力量。2022年8月,各方期待的首批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公布,为全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探索路径。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崔莹认为,试点城市在气候投融资创新方面有三点可以积极作为。一是可以与现有的绿色金融相关政策做更紧密的结合。比如,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正在牵头推进转型金融、生物多样性金融等工作,这其实与气候投融资发展相辅相成。二是金融气象与气候适应的结合也应注意加强。近日,中国气象局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气象协同联动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的加强气象保险产品创新、发展银行业气象服务等举措,在进行气候适应产品创新和设计方面可与此做具体结合。三是气候投融资实践中应注重利用好现有的绿色税收优惠政策。
图为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崔莹
武汉双碳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梁胜文表示,武汉市武昌区在入选首批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后,持续激励金融机构释放绿色金融动能,也不断创新碳金融服务平台,形成“武碳通”气候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武碳江湖”碳普惠平台、武汉双碳产业研究院和武汉双碳产业发展服务有限公司“四大平台”,这四个主要的平台已经从碳咨询到专业服务再到碳金融对接,形成一体化一站式的架构,共同营造绿色低碳的生态圈。
图为武汉双碳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梁胜文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提高气候投融资项目库的项目数量和资金支持力度,特别是加强对碳科技的支持,同时适当增加适应气候项目比例。在此过程中,我们将提高气候投融资服务的效能,并增加在证券、保险等方面金融产品的创新。”梁胜文说。
天风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结构化项目投融资部联席主管曾腾君表示,天风国际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将绿色金融重心放在实际产业的应用场景上。近些年,天风国际在推进“风链计划”,即“天风产业链计划”,将国内做得好的企业,甚至产业链引入中东地区和国家,推动当地能源转型及可持续发展,满足经济多元化发展需求。同时,在投行、发债等常规金融服务业务中,天风国际也融入更多绿色金融元素,如利用数字化的分析方式,提升效能,此外,也融入ESG元素,例如在自身运营上积极践行减排降碳,将公司的用电、差旅、采购等事项聘请专业第三方机构做碳排放总量核算。“大家不要觉得绿色低碳发展离我们很远,其实是马上可以行动起来的。”
图为天风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结构化项目投融资部联席主管曾腾君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资环部气候应对处处长木其坚认为,气候投融资市场的推进要靠市场主体的自觉行为,但是市场的需求来自中国的减排计划,来自中国的气候雄心,这需要关注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每一步骤设计和规划。
图为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资环部气候应对处处长木其坚
“我们看气候投融资政策不能只从金融看金融,实际上我们要构建的是以财税、金融、价格、投资、标准等一系列政策衔接起来的政策体系,所以对于气候投融资实践来说,也需要关注其他相关的政策工具的调整和使用重点。”木其坚认为,气候投融资不仅要遵从金融的风险与收益的基本逻辑,也要读懂绿色项目本身的运转逻辑。
C40城市中国项目发展主任汪明明表示,现在距离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个时间点只有30多年,先进城市需要做好提前部署。当前,政府可出台更多长期政策,引导资本市场和其他金融主体往碳中和的方向努力,给行业带来一定的信心,也便于就不同类型、周期和技术成熟度的项目做出针对性的设计和创新。
图为C40城市项目发展主任汪明明
此外,汪明明结合C40与国际其他先进城市的合作案例和研究结果指出,城市应该充分挖掘和宣传气候行动的广泛社会效益,比如可以创造更多更好的绿色就业机会,从而撬动更多资源投入到气候行动中。城市还可探索突破与开发性金融对接的瓶颈,以及与资本市场、慈善基金、个人和家庭消费支出等各类社会资本结合的模式创新,在带动更多气候友好型投资的同时助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该论坛由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新华通讯社广东分社和中国经济信息社共同主办,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支持。
编辑:刘润榕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广州12月10日电(记者闫鹏、王虎云)12月8日至9日,2024年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在广州南沙举办。作为本次大会专题论坛之一,气候投融资赋能城市新质生产力暨明珠湾国际期货论坛9日召开。在圆桌对话环节,与会嘉宾共同探讨气候投融资的新模式、新路径和新机遇,为推动城市向“新”向“绿”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图为圆桌对话现场(王吉如摄)
气候投融资,作为连接绿色发展与经济活力的桥梁,正逐步成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增强城市韧性的关键力量。2022年8月,各方期待的首批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公布,为全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探索路径。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崔莹认为,试点城市在气候投融资创新方面有三点可以积极作为。一是可以与现有的绿色金融相关政策做更紧密的结合。比如,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正在牵头推进转型金融、生物多样性金融等工作,这其实与气候投融资发展相辅相成。二是金融气象与气候适应的结合也应注意加强。近日,中国气象局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气象协同联动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的加强气象保险产品创新、发展银行业气象服务等举措,在进行气候适应产品创新和设计方面可与此做具体结合。三是气候投融资实践中应注重利用好现有的绿色税收优惠政策。
图为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崔莹
武汉双碳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梁胜文表示,武汉市武昌区在入选首批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后,持续激励金融机构释放绿色金融动能,也不断创新碳金融服务平台,形成“武碳通”气候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武碳江湖”碳普惠平台、武汉双碳产业研究院和武汉双碳产业发展服务有限公司“四大平台”,这四个主要的平台已经从碳咨询到专业服务再到碳金融对接,形成一体化一站式的架构,共同营造绿色低碳的生态圈。
图为武汉双碳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梁胜文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提高气候投融资项目库的项目数量和资金支持力度,特别是加强对碳科技的支持,同时适当增加适应气候项目比例。在此过程中,我们将提高气候投融资服务的效能,并增加在证券、保险等方面金融产品的创新。”梁胜文说。
天风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结构化项目投融资部联席主管曾腾君表示,天风国际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将绿色金融重心放在实际产业的应用场景上。近些年,天风国际在推进“风链计划”,即“天风产业链计划”,将国内做得好的企业,甚至产业链引入中东地区和国家,推动当地能源转型及可持续发展,满足经济多元化发展需求。同时,在投行、发债等常规金融服务业务中,天风国际也融入更多绿色金融元素,如利用数字化的分析方式,提升效能,此外,也融入ESG元素,例如在自身运营上积极践行减排降碳,将公司的用电、差旅、采购等事项聘请专业第三方机构做碳排放总量核算。“大家不要觉得绿色低碳发展离我们很远,其实是马上可以行动起来的。”
图为天风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结构化项目投融资部联席主管曾腾君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资环部气候应对处处长木其坚认为,气候投融资市场的推进要靠市场主体的自觉行为,但是市场的需求来自中国的减排计划,来自中国的气候雄心,这需要关注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每一步骤设计和规划。
图为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资环部气候应对处处长木其坚
“我们看气候投融资政策不能只从金融看金融,实际上我们要构建的是以财税、金融、价格、投资、标准等一系列政策衔接起来的政策体系,所以对于气候投融资实践来说,也需要关注其他相关的政策工具的调整和使用重点。”木其坚认为,气候投融资不仅要遵从金融的风险与收益的基本逻辑,也要读懂绿色项目本身的运转逻辑。
C40城市中国项目发展主任汪明明表示,现在距离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个时间点只有30多年,先进城市需要做好提前部署。当前,政府可出台更多长期政策,引导资本市场和其他金融主体往碳中和的方向努力,给行业带来一定的信心,也便于就不同类型、周期和技术成熟度的项目做出针对性的设计和创新。
图为C40城市项目发展主任汪明明
此外,汪明明结合C40与国际其他先进城市的合作案例和研究结果指出,城市应该充分挖掘和宣传气候行动的广泛社会效益,比如可以创造更多更好的绿色就业机会,从而撬动更多资源投入到气候行动中。城市还可探索突破与开发性金融对接的瓶颈,以及与资本市场、慈善基金、个人和家庭消费支出等各类社会资本结合的模式创新,在带动更多气候友好型投资的同时助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该论坛由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新华通讯社广东分社和中国经济信息社共同主办,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支持。
编辑:刘润榕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