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博物馆儿童考古探秘馆 宾 阳 摄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简称“广西博物馆”)今年90岁了。
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从免费开放到新馆建成开放,广西博物馆见证八桂文博事业的筚路蓝缕,也在凤凰涅槃中脱胎换骨,成为文博领域的一道亮丽风景。
展研并举 让文物“说话”
八桂大地,历史悠久,人文璀璨。广西博物馆作为承载历史和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现有藏品近10万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48件(套),这些文物的时间跨度达80多万年,见证了广西各个时期的历史发展和演变。
翔鹭纹铜鼓、羽纹铜凤灯、古铜彩云龙纹兽耳尊、石湾窑红釉蟹式壁瓶……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精彩的故事。“它们来自不同的历史时期,诉说着璀璨的华夏文明。”广西博物馆馆长韦江说。
据了解,广西博物馆的陈列大楼于1978年建成。2022年11月,广西博物馆改扩建项目历经4年正式完成,展陈面积由原来的4000多平方米增至1万多平方米,让更多文物得以更好呈现。新馆落成后即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11月29日,广西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依托丰富的馆藏文物,广西博物馆在新馆建成后推出了“广西古代文明陈列”“烽火南疆——广西近现代革命史陈列”2个基本展览,以及“合浦启航——广西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釉彩斑斓——馆藏瓷器陈列”“匠心器韵——馆藏工艺珍品陈列”3个专题展览。推出了“大河文明”展、“国宝沉浮:圆明园兽首暨回流文物特展”“三秦华章光耀四方——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品展”“铸于铜融于心——广西馆藏青铜器中的‘三交’印记”特展、“季风的歌——中国—东盟乐器文化展”等特展,引领观众寻根溯源,漫游历史长河。
“我们努力做到基本陈列常展常新,专题展览丰富多彩,临时展览精彩纷呈。”韦江说。
与此同时,90年来,广西博物馆立足馆藏资源,结合广西历史文化特点特色,重视夯实基础研究,在史前文化、青铜文化、瓯骆文化、运河文化、陶瓷文化、土司文化、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摩崖石刻等方面,积累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在铜鼓、花山岩画、岩洞葬、海丝、织锦等方面,形成独有的研究特色,出版了一系列学术著作、图录,发表了数百篇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
与时俱进 让博物馆“出圈”
当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画遇上新中式国风茶饮,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近日,广西博物馆携手霸王茶姬举办“行至花山,引茶入画”主题系列文化活动,推出了合作艺术展、博物馆研学体验课,用年轻人的视角,寻古探今。双方还结合羽纹铜凤灯、人面纹羊角钮铜钟、翔鹭纹铜鼓等馆藏文物,推出了主题帆布包、冰箱贴、皮套吸管杯等文创产品,成为文化传播的新亮点。
近年来,文博热持续升温,跨界合作成为国内博物馆实现优势互补、创新发展的新途径。早在2017年,广西博物馆便开始尝试跨界合作,与南宁地铁联合推出了广西首个博物馆主题车站,将地铁站打造成体验广西文化、触摸广西历史的文化空间。
“我们希望通过跨界合作的方式,拓展博物馆的活动空间,加大文化传播力度,用更时尚的表达方式,吸引更多人了解广西灿烂的历史文化,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韦江说。
此外,广西博物馆不断拓展思路,在现有馆藏文物展陈的基础上,运用多种艺术形式,推出了多媒体舞台剧《梦见瓯骆》和红色情景剧《一颗银扣子》,让观众更加深入了解和感悟文物的历史内涵。打造了我国首个铜鼓文化数字专题展览“鼓动八桂声震九州——广西古代铜鼓文化数字化陈列”,利用多种先进数字技术打造的沉浸式展示空间,改变了观众以往的观展体验。人机交互操作、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运用,让观众由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更直观地了解古代广西铜鼓的千年辉煌与深远影响,理解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深刻内涵。
文旅融合 让文博走进民众生活
11月15日,在夜色掩映和灯光衬托下,为期3天的“2024年广西博物馆奇妙夜”系列活动开启。主题研学、趣味游园会、解谜游戏等互动活动,以及古琴快闪、桂宝系列IP卡通人偶音乐互动等精彩表演,将观众的期待值拉满。“活动非常丰富,让我感觉文物不只是冷冰冰摆放在橱窗里,而是在我的生活里。”南宁市民黄梅说,博物馆延时开放给观众带来了更多的新鲜感和体验感。
自2023年首次亮相以来,广西博物馆延时开放系列活动广受好评。今年以来,广西博物馆再度发力,深入挖掘博物馆文博资源,以培育文旅融合创新创意品牌为目标,进一步拓展桂宝系列IP,打造更具文化底蕴与时代特色的文化品牌。“系列活动的持续举办,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有效助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广西博物馆开发运营部主任黄璐说。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我们深知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韦江说,广西博物馆将不断深化改革与创新,致力提升文化传承力、公众影响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引领和推动全区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广西博物馆儿童考古探秘馆 宾 阳 摄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简称“广西博物馆”)今年90岁了。
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从免费开放到新馆建成开放,广西博物馆见证八桂文博事业的筚路蓝缕,也在凤凰涅槃中脱胎换骨,成为文博领域的一道亮丽风景。
展研并举 让文物“说话”
八桂大地,历史悠久,人文璀璨。广西博物馆作为承载历史和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现有藏品近10万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48件(套),这些文物的时间跨度达80多万年,见证了广西各个时期的历史发展和演变。
翔鹭纹铜鼓、羽纹铜凤灯、古铜彩云龙纹兽耳尊、石湾窑红釉蟹式壁瓶……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精彩的故事。“它们来自不同的历史时期,诉说着璀璨的华夏文明。”广西博物馆馆长韦江说。
据了解,广西博物馆的陈列大楼于1978年建成。2022年11月,广西博物馆改扩建项目历经4年正式完成,展陈面积由原来的4000多平方米增至1万多平方米,让更多文物得以更好呈现。新馆落成后即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11月29日,广西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依托丰富的馆藏文物,广西博物馆在新馆建成后推出了“广西古代文明陈列”“烽火南疆——广西近现代革命史陈列”2个基本展览,以及“合浦启航——广西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釉彩斑斓——馆藏瓷器陈列”“匠心器韵——馆藏工艺珍品陈列”3个专题展览。推出了“大河文明”展、“国宝沉浮:圆明园兽首暨回流文物特展”“三秦华章光耀四方——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品展”“铸于铜融于心——广西馆藏青铜器中的‘三交’印记”特展、“季风的歌——中国—东盟乐器文化展”等特展,引领观众寻根溯源,漫游历史长河。
“我们努力做到基本陈列常展常新,专题展览丰富多彩,临时展览精彩纷呈。”韦江说。
与此同时,90年来,广西博物馆立足馆藏资源,结合广西历史文化特点特色,重视夯实基础研究,在史前文化、青铜文化、瓯骆文化、运河文化、陶瓷文化、土司文化、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摩崖石刻等方面,积累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在铜鼓、花山岩画、岩洞葬、海丝、织锦等方面,形成独有的研究特色,出版了一系列学术著作、图录,发表了数百篇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
与时俱进 让博物馆“出圈”
当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画遇上新中式国风茶饮,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近日,广西博物馆携手霸王茶姬举办“行至花山,引茶入画”主题系列文化活动,推出了合作艺术展、博物馆研学体验课,用年轻人的视角,寻古探今。双方还结合羽纹铜凤灯、人面纹羊角钮铜钟、翔鹭纹铜鼓等馆藏文物,推出了主题帆布包、冰箱贴、皮套吸管杯等文创产品,成为文化传播的新亮点。
近年来,文博热持续升温,跨界合作成为国内博物馆实现优势互补、创新发展的新途径。早在2017年,广西博物馆便开始尝试跨界合作,与南宁地铁联合推出了广西首个博物馆主题车站,将地铁站打造成体验广西文化、触摸广西历史的文化空间。
“我们希望通过跨界合作的方式,拓展博物馆的活动空间,加大文化传播力度,用更时尚的表达方式,吸引更多人了解广西灿烂的历史文化,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韦江说。
此外,广西博物馆不断拓展思路,在现有馆藏文物展陈的基础上,运用多种艺术形式,推出了多媒体舞台剧《梦见瓯骆》和红色情景剧《一颗银扣子》,让观众更加深入了解和感悟文物的历史内涵。打造了我国首个铜鼓文化数字专题展览“鼓动八桂声震九州——广西古代铜鼓文化数字化陈列”,利用多种先进数字技术打造的沉浸式展示空间,改变了观众以往的观展体验。人机交互操作、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运用,让观众由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更直观地了解古代广西铜鼓的千年辉煌与深远影响,理解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深刻内涵。
文旅融合 让文博走进民众生活
11月15日,在夜色掩映和灯光衬托下,为期3天的“2024年广西博物馆奇妙夜”系列活动开启。主题研学、趣味游园会、解谜游戏等互动活动,以及古琴快闪、桂宝系列IP卡通人偶音乐互动等精彩表演,将观众的期待值拉满。“活动非常丰富,让我感觉文物不只是冷冰冰摆放在橱窗里,而是在我的生活里。”南宁市民黄梅说,博物馆延时开放给观众带来了更多的新鲜感和体验感。
自2023年首次亮相以来,广西博物馆延时开放系列活动广受好评。今年以来,广西博物馆再度发力,深入挖掘博物馆文博资源,以培育文旅融合创新创意品牌为目标,进一步拓展桂宝系列IP,打造更具文化底蕴与时代特色的文化品牌。“系列活动的持续举办,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有效助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广西博物馆开发运营部主任黄璐说。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我们深知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韦江说,广西博物馆将不断深化改革与创新,致力提升文化传承力、公众影响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引领和推动全区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