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纷纷谋局固态电池,会在2026年商业化?

智车科技

1个月前

产业链成熟度欠缺,上游关键材料如固态电解质量产工艺复杂、供应稀缺;中游电池制造缺乏适配大规模生产设备,良品管控艰难;下游车企适配改造需巨额投入,各环节衔接松散,难以形成商业闭环。

前言:

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新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固态电池已然成为行业焦点,车企纷纷抢滩布局,怀揣着对技术革新与市场先机的热望。

这场围绕固态电池的角逐,不仅关乎企业未来命运,更可能重塑整个汽车市场格局,而 2026 年是否会成为其商业化元年,尤为引人注目。

作者 | 方文三

图片来源 |  网 络 

固态电池的“致命诱惑”

固态电池相较传统锂离子电池,堪称一次质的飞跃。液态锂电池因使用有机液态电解质,易燃易爆、易泄露,安全事故频发,犹如悬在新能源汽车头顶的一把剑;固态电池以固态电解质替代,稳定性骤升,极大降低安全风险,为车企卸下“心头大患”。

能量密度方面,现有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逼近天花板,限制续航提升;固态电池理论能量密度超 400Wh/kg,部分实验室样品已展现亮眼数据,装车后有望让续航轻松突破 1000 公里,直击消费者“里程焦虑”痛点。

充电效率也将大幅提升,极速快充不再是科幻场景,有望几分钟内补足电量,彻底革新出行补能模式。

国外车企布局:各怀绝技、步步为营

国外传统车企巨头是固态电池赛道的“先行军”。丰田作为混动技术开创者,早早布局固态电池研发,手握上千项关键专利,技术储备深厚。

其规划在2025年前后小范围量产固态电池车型,初期瞄准高端市场,利用品牌优势与技术独占期,赚取高额利润,再逐步下沉产品线,实现技术普惠。

宝马秉持“科技豪华”理念,与多所顶尖科研院校深度合作,共建联合研发中心。从材料科学到生产工艺全方位攻坚,旨在2026年将固态电池搭载于旗舰电动车型,重塑宝马在新能源领域的操控与性能标杆形象,拉高品牌溢价,抗衡特斯拉等新势力。

大众集团则发挥规模化与资金雄厚优势,斥资数十亿欧元打造固态电池产业集群,整合欧洲上下游资源,从锂、钴等关键原材料把控,到电池模组生产、整车制造,全产业链布局,目标 2030 年实现固态电池大规模量产,届时预估产能达数百万辆,稳固欧洲车坛霸主地位。

国内车企发力:后来居上、多点开花

国内车企在固态电池赛道奋起直追,展现强劲爆发力。比亚迪凭借20余年电池研发底蕴,自研固态电池技术初露锋芒,在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基础上迭代升级,结合固态电解质优势,兼顾成本与性能,计划2026年投放搭载固态电池的商用车,借助庞大国内商用车市场完成技术验证与初步商业化推广。

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等,手握资本市场热钱,跨界联合科技企业、高校科研团队。蔚来打造“电池即服务”生态时,将固态电池纳入远期规划,试图通过换电模式化解固态电池初期成本高问题;小鹏聚焦智能驾驶与固态电池融合,利用软件算法优化电池管理,筹备2027年前后推出适配高阶自动驾驶的固态电池车型。

宁德时代入局:厚积薄发,领航前沿

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在固态电池领域更是重兵布局,彰显其捍卫行业地位的决心。在研发投入上不遗余力,砸下重金招揽全球顶尖人才,研发团队迅速扩充至超1000人,全力攻克技术难关。

技术路线上,宁德时代锚定硫化物方向深耕细作,当前成果斐然。已成功搭建10Ah全固态电池性能验证平台,稳步迈入 20Ah 试制阶段,研发的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峰值可达 500Wh/kg,相较现有三元锂电池实现超 40%的跃升,惊艳业界。

虽说当下充电速度、循环寿命尚存优化空间,但已在关键节点取得突破,首席科学家吴凯透露,在 10Ah 的样品阶段已觅得量产难题的破解思路,手握大量核心技术与专利,筑起技术“护城河”。

量产规划层面,据晚点auto消息,宁德时代剑指2027年小规模量产全固态电池,契合行业技术迭代与市场培育节奏,届时有望凭借成熟技术与规模优势,再度引领动力电池行业新潮向,稳固其全球供货体系,拓宽客户版图。

市场“拦路虎”与“助推器”博弈

2026年固态电池商业化道阻且长。首当其冲的是技术瓶颈,固态电解质与电极材料界面兼容性难题待解,生产良率低,导致成本居高不下,当前固态电池成本是传统锂电池数倍,高昂售价会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产业链成熟度欠缺,上游关键材料如固态电解质量产工艺复杂、供应稀缺;中游电池制造缺乏适配大规模生产设备,良品管控艰难;下游车企适配改造需巨额投入,各环节衔接松散,难以形成商业闭环。

但市场不乏积极信号。全球“双碳”目标倒逼汽车行业加速脱碳,新能源汽车需求连年攀升,固态电池契合绿色、高效出行诉求,政策扶持与补贴将倾斜助力其发展;资本逐利涌入,固态电池初创企业如雨后春笋,吸引大量风投、产业基金,为技术迭代注入“活水”。

消费者对续航、安全需求日益高涨,形成强大市场拉力,倒逼企业加快商业化进程。

结尾:审慎乐观,静待破晓

2026 年固态电池全面商业化或许难以一蹴而就,但部分技术领先、资源整合得力的车企有望实现小规模量产投放,开启商业化试水。这一阶段更像黎明前曙光初现,为后续大规模普及积攒经验、打磨技术。

长期来看,随着研发突破、产业链整合优化,固态电池将逐步蚕食传统锂电池市场份额,成为新能源汽车标配,催生万亿美元级新兴市场。届时,汽车产业将挣脱现有束缚,向智能化、长续航、超快充新时代疾驰而去,重塑全球产业版图。

车企当下谋局,正是在为这场即将到来的产业革命“积势蓄能”,无论2026年结果如何,固态电池的未来,只待破茧而出。

内容参考来源于:泛索能超声:固态电池与传统的液态锂电池对比;金角财经:宁德时代坐庄固态电池;封面新闻:2026年或将是固态电池商业化元年

原文标题 : AI芯天下丨趋势丨车企纷纷谋局固态电池,会在2026年商业化?

产业链成熟度欠缺,上游关键材料如固态电解质量产工艺复杂、供应稀缺;中游电池制造缺乏适配大规模生产设备,良品管控艰难;下游车企适配改造需巨额投入,各环节衔接松散,难以形成商业闭环。

前言:

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新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固态电池已然成为行业焦点,车企纷纷抢滩布局,怀揣着对技术革新与市场先机的热望。

这场围绕固态电池的角逐,不仅关乎企业未来命运,更可能重塑整个汽车市场格局,而 2026 年是否会成为其商业化元年,尤为引人注目。

作者 | 方文三

图片来源 |  网 络 

固态电池的“致命诱惑”

固态电池相较传统锂离子电池,堪称一次质的飞跃。液态锂电池因使用有机液态电解质,易燃易爆、易泄露,安全事故频发,犹如悬在新能源汽车头顶的一把剑;固态电池以固态电解质替代,稳定性骤升,极大降低安全风险,为车企卸下“心头大患”。

能量密度方面,现有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逼近天花板,限制续航提升;固态电池理论能量密度超 400Wh/kg,部分实验室样品已展现亮眼数据,装车后有望让续航轻松突破 1000 公里,直击消费者“里程焦虑”痛点。

充电效率也将大幅提升,极速快充不再是科幻场景,有望几分钟内补足电量,彻底革新出行补能模式。

国外车企布局:各怀绝技、步步为营

国外传统车企巨头是固态电池赛道的“先行军”。丰田作为混动技术开创者,早早布局固态电池研发,手握上千项关键专利,技术储备深厚。

其规划在2025年前后小范围量产固态电池车型,初期瞄准高端市场,利用品牌优势与技术独占期,赚取高额利润,再逐步下沉产品线,实现技术普惠。

宝马秉持“科技豪华”理念,与多所顶尖科研院校深度合作,共建联合研发中心。从材料科学到生产工艺全方位攻坚,旨在2026年将固态电池搭载于旗舰电动车型,重塑宝马在新能源领域的操控与性能标杆形象,拉高品牌溢价,抗衡特斯拉等新势力。

大众集团则发挥规模化与资金雄厚优势,斥资数十亿欧元打造固态电池产业集群,整合欧洲上下游资源,从锂、钴等关键原材料把控,到电池模组生产、整车制造,全产业链布局,目标 2030 年实现固态电池大规模量产,届时预估产能达数百万辆,稳固欧洲车坛霸主地位。

国内车企发力:后来居上、多点开花

国内车企在固态电池赛道奋起直追,展现强劲爆发力。比亚迪凭借20余年电池研发底蕴,自研固态电池技术初露锋芒,在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基础上迭代升级,结合固态电解质优势,兼顾成本与性能,计划2026年投放搭载固态电池的商用车,借助庞大国内商用车市场完成技术验证与初步商业化推广。

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等,手握资本市场热钱,跨界联合科技企业、高校科研团队。蔚来打造“电池即服务”生态时,将固态电池纳入远期规划,试图通过换电模式化解固态电池初期成本高问题;小鹏聚焦智能驾驶与固态电池融合,利用软件算法优化电池管理,筹备2027年前后推出适配高阶自动驾驶的固态电池车型。

宁德时代入局:厚积薄发,领航前沿

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在固态电池领域更是重兵布局,彰显其捍卫行业地位的决心。在研发投入上不遗余力,砸下重金招揽全球顶尖人才,研发团队迅速扩充至超1000人,全力攻克技术难关。

技术路线上,宁德时代锚定硫化物方向深耕细作,当前成果斐然。已成功搭建10Ah全固态电池性能验证平台,稳步迈入 20Ah 试制阶段,研发的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峰值可达 500Wh/kg,相较现有三元锂电池实现超 40%的跃升,惊艳业界。

虽说当下充电速度、循环寿命尚存优化空间,但已在关键节点取得突破,首席科学家吴凯透露,在 10Ah 的样品阶段已觅得量产难题的破解思路,手握大量核心技术与专利,筑起技术“护城河”。

量产规划层面,据晚点auto消息,宁德时代剑指2027年小规模量产全固态电池,契合行业技术迭代与市场培育节奏,届时有望凭借成熟技术与规模优势,再度引领动力电池行业新潮向,稳固其全球供货体系,拓宽客户版图。

市场“拦路虎”与“助推器”博弈

2026年固态电池商业化道阻且长。首当其冲的是技术瓶颈,固态电解质与电极材料界面兼容性难题待解,生产良率低,导致成本居高不下,当前固态电池成本是传统锂电池数倍,高昂售价会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产业链成熟度欠缺,上游关键材料如固态电解质量产工艺复杂、供应稀缺;中游电池制造缺乏适配大规模生产设备,良品管控艰难;下游车企适配改造需巨额投入,各环节衔接松散,难以形成商业闭环。

但市场不乏积极信号。全球“双碳”目标倒逼汽车行业加速脱碳,新能源汽车需求连年攀升,固态电池契合绿色、高效出行诉求,政策扶持与补贴将倾斜助力其发展;资本逐利涌入,固态电池初创企业如雨后春笋,吸引大量风投、产业基金,为技术迭代注入“活水”。

消费者对续航、安全需求日益高涨,形成强大市场拉力,倒逼企业加快商业化进程。

结尾:审慎乐观,静待破晓

2026 年固态电池全面商业化或许难以一蹴而就,但部分技术领先、资源整合得力的车企有望实现小规模量产投放,开启商业化试水。这一阶段更像黎明前曙光初现,为后续大规模普及积攒经验、打磨技术。

长期来看,随着研发突破、产业链整合优化,固态电池将逐步蚕食传统锂电池市场份额,成为新能源汽车标配,催生万亿美元级新兴市场。届时,汽车产业将挣脱现有束缚,向智能化、长续航、超快充新时代疾驰而去,重塑全球产业版图。

车企当下谋局,正是在为这场即将到来的产业革命“积势蓄能”,无论2026年结果如何,固态电池的未来,只待破茧而出。

内容参考来源于:泛索能超声:固态电池与传统的液态锂电池对比;金角财经:宁德时代坐庄固态电池;封面新闻:2026年或将是固态电池商业化元年

原文标题 : AI芯天下丨趋势丨车企纷纷谋局固态电池,会在2026年商业化?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