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当代美术馆打造“无边界”艺术空间

中国文化报

3周前

苏州当代美术馆特别推出了常设学术文化活动品牌“右岸讲堂”。...苏州当代美术馆的“前置”动作和“无边界”理念,不仅为城市带来了艺术的盛宴,更激发了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矗立在金鸡湖畔的苏州当代美术馆(场馆建筑效果图)

金鸡湖畔文化新地标

在风景如画的金鸡湖畔,一座全新的文化地标——苏州当代美术馆正在悄然崛起。这座由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投资建设、苏州新时代文体会展集团有限公司管理运营的综合性当代美术馆,正以开放的姿态和前瞻性的视野,引领着苏州乃至全国的艺术潮流。

苏州当代美术馆坐落于金鸡湖右岸,苏州工业园区湖东CBD片区,与摩天轮遥相呼应,构成了城市天际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苏州当代美术馆占地面积4.8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95万平方米,展厅面积约1.13万平方米,规模宏大、设施一流。

苏州当代美术馆场馆由丹麦Bjarke Ingels Group(BIG)建筑事务所设计,巧妙融合了苏州园林的精髓与现代建筑理念。9个独栋单体建筑巧妙连接,呈现出“一步一景”的园林式美感,同时兼具滨水性、开放性、标志性、复合性等多重特性,不仅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更在视觉上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力和艺术感。

苏州当代美术馆致力于建设成为一个能够体现苏州城市精神和园区风格特征、聚焦现当代艺术展示、世界一流水准的高品质美术馆。它不仅是金鸡湖右岸打造“世界级城市会客厅”的重要载体之一,更是苏州乃至中国现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和展示窗口。

空间生产:

赋能城市生活与价值传播

在筹备开馆之际,苏州当代美术馆并未局限于实体场馆的限制,而是以“前置”的姿态,将美术馆的工作扩展到城市生活的每个细节中。2024年,苏州当代美术馆启动了“空间生产力”系列项目,旨在突破实体美术馆的限制,打造一座“无边界美术馆”。

“空间生产力”项目的核心理念是将空间视为一种生产力,深入探讨人与空间之间的互动关系。在这个框架下,城市的每一个“空间”不仅承载着日常生活,还蕴藏着丰富的城市文化与情感,是当代人不可或缺的思考对象。因此,与常见的美术馆展览模式迥异,“空间生产力”项目并未设定固定的展览场地,而是根据艺术家与特定空间的实际状况,灵活地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段以及虚拟或现实的不同平台上“流动”呈现。

该项目强调艺术家需与当地居民携手,共同挖掘苏州本土空间的新潜力,为城市空间注入创新活力。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市民提供从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与艺术不期而遇的机会,使美术馆成为现代生活中连接不同领域、不同人群的纽带。

值得注意的是,整个项目并不以最终的作品呈现作为唯一目标,而是更加注重过程的展现以及与地方社区的紧密联系。艺术家们不再局限于为传统的展览空间创作作品,而是深入到城市的各个角落,与不同的人进行对话与合作,使他们自然地融入以艺术为媒介的空间生产之中,共同塑造城市的艺术风貌。

自2024年初启动以来,“空间生产力”项目已经陆续推出了《宋冬:吃城市》《赵仁辉:城市荒野侦探》《有金小组:有记花房》《应歆珣:过曝的金丝绒》《胡尹萍:杂格咙咚》《杨迪:漂流纪念所》以及《绘造社:飞屋》7个项目。这些项目在不同的城市空间内流动展开,从商业空间到自然生态空间,从邻里空间到情感空间,再到虚拟空间,艺术家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探索着艺术与城市生活的无限可能。

比如,《宋冬:吃城市》项目通过艺术家的视角,将苏州的城市元素转化为可食用的“食材”,以幽默和讽刺的方式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诸多问题;《赵仁辉:城市荒野侦探》则通过艺术家的镜头,捕捉城市中被忽视的“荒野”角落,引发人们对城市生态和环境的关注,等等。

可见,这些项目不仅展示了艺术家的创造力、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激发了市民对城市的思考和情感共鸣,同时也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向世界展示了苏州的城市魅力和文化内涵,为苏州的国际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助力打造“世界级城市会客厅”

作为苏州现当代艺术展示的重要平台,苏州当代美术馆不仅肩负着加强文化交流、分享文化成果的职责,更致力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促进学术智慧的发展。为此,苏州当代美术馆特别推出了常设学术文化活动品牌“右岸讲堂”。

“右岸讲堂”不仅是一个讲座系列的代称,更是苏州当代美术馆向世界发出的邀请函,邀请全球范围内在人文社科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共聚金鸡湖畔,展开一场场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的智慧对话。

首季“右岸讲堂”以“美术馆建设与运营实务”为主题,深刻体现了苏州当代美术馆对于专业化运营的重视与追求。美术馆的建设与运营,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的专业程度,都直接关系到美术馆最终呈现的面貌与影响力。因此,从“理想”的美术馆建设愿景出发,结合美术馆建设、运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右岸讲堂”的第一季活动围绕“美术馆建设与运营实务”的主题展开。

在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右岸讲堂”的首场讲座——“历史的‘第三现场’:博物馆里的叙述、阐释与展示”便邀请资深博物馆人许潇笑分享其丰富的策展经验,即如何通过展览的叙述、阐释与展示,构建博物馆与当下文化形态之间的对话新路径。10月26日举办的“空间生产:美术馆的城市赋能和价值传播”学术讨论会,邀请了14位来自艺术、建筑、设计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资深媒体人,围绕“公众参与驱动的空间生产策略”“美术馆的大众传播与公共教育”“日常与自建——过日脚和做人家”三个分单元展开经验分享和圆桌讨论。与会者共同探讨了空间成为新质生产力的语境下,美术馆如何赋能城市、传播价值的问题。

此外,苏州当代美术馆还积极开展一系列公共教育服务,通过工作坊、座谈等形式,为市民提供了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艺术教育。这些学术品牌和公共教育项目的推出,不仅丰富了苏州当代美术馆的文化内涵和影响力,更为其打造“世界级城市会客厅”的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苏州当代美术馆的“前置”动作和“无边界”理念,不仅为城市带来了艺术的盛宴,更激发了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随着苏州当代美术馆的正式开馆,相信它将成为苏州乃至全国的艺术高地,为城市的文化建设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苏州当代美术馆特别推出了常设学术文化活动品牌“右岸讲堂”。...苏州当代美术馆的“前置”动作和“无边界”理念,不仅为城市带来了艺术的盛宴,更激发了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矗立在金鸡湖畔的苏州当代美术馆(场馆建筑效果图)

金鸡湖畔文化新地标

在风景如画的金鸡湖畔,一座全新的文化地标——苏州当代美术馆正在悄然崛起。这座由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投资建设、苏州新时代文体会展集团有限公司管理运营的综合性当代美术馆,正以开放的姿态和前瞻性的视野,引领着苏州乃至全国的艺术潮流。

苏州当代美术馆坐落于金鸡湖右岸,苏州工业园区湖东CBD片区,与摩天轮遥相呼应,构成了城市天际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苏州当代美术馆占地面积4.8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95万平方米,展厅面积约1.13万平方米,规模宏大、设施一流。

苏州当代美术馆场馆由丹麦Bjarke Ingels Group(BIG)建筑事务所设计,巧妙融合了苏州园林的精髓与现代建筑理念。9个独栋单体建筑巧妙连接,呈现出“一步一景”的园林式美感,同时兼具滨水性、开放性、标志性、复合性等多重特性,不仅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更在视觉上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力和艺术感。

苏州当代美术馆致力于建设成为一个能够体现苏州城市精神和园区风格特征、聚焦现当代艺术展示、世界一流水准的高品质美术馆。它不仅是金鸡湖右岸打造“世界级城市会客厅”的重要载体之一,更是苏州乃至中国现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和展示窗口。

空间生产:

赋能城市生活与价值传播

在筹备开馆之际,苏州当代美术馆并未局限于实体场馆的限制,而是以“前置”的姿态,将美术馆的工作扩展到城市生活的每个细节中。2024年,苏州当代美术馆启动了“空间生产力”系列项目,旨在突破实体美术馆的限制,打造一座“无边界美术馆”。

“空间生产力”项目的核心理念是将空间视为一种生产力,深入探讨人与空间之间的互动关系。在这个框架下,城市的每一个“空间”不仅承载着日常生活,还蕴藏着丰富的城市文化与情感,是当代人不可或缺的思考对象。因此,与常见的美术馆展览模式迥异,“空间生产力”项目并未设定固定的展览场地,而是根据艺术家与特定空间的实际状况,灵活地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段以及虚拟或现实的不同平台上“流动”呈现。

该项目强调艺术家需与当地居民携手,共同挖掘苏州本土空间的新潜力,为城市空间注入创新活力。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市民提供从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与艺术不期而遇的机会,使美术馆成为现代生活中连接不同领域、不同人群的纽带。

值得注意的是,整个项目并不以最终的作品呈现作为唯一目标,而是更加注重过程的展现以及与地方社区的紧密联系。艺术家们不再局限于为传统的展览空间创作作品,而是深入到城市的各个角落,与不同的人进行对话与合作,使他们自然地融入以艺术为媒介的空间生产之中,共同塑造城市的艺术风貌。

自2024年初启动以来,“空间生产力”项目已经陆续推出了《宋冬:吃城市》《赵仁辉:城市荒野侦探》《有金小组:有记花房》《应歆珣:过曝的金丝绒》《胡尹萍:杂格咙咚》《杨迪:漂流纪念所》以及《绘造社:飞屋》7个项目。这些项目在不同的城市空间内流动展开,从商业空间到自然生态空间,从邻里空间到情感空间,再到虚拟空间,艺术家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探索着艺术与城市生活的无限可能。

比如,《宋冬:吃城市》项目通过艺术家的视角,将苏州的城市元素转化为可食用的“食材”,以幽默和讽刺的方式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诸多问题;《赵仁辉:城市荒野侦探》则通过艺术家的镜头,捕捉城市中被忽视的“荒野”角落,引发人们对城市生态和环境的关注,等等。

可见,这些项目不仅展示了艺术家的创造力、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激发了市民对城市的思考和情感共鸣,同时也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向世界展示了苏州的城市魅力和文化内涵,为苏州的国际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助力打造“世界级城市会客厅”

作为苏州现当代艺术展示的重要平台,苏州当代美术馆不仅肩负着加强文化交流、分享文化成果的职责,更致力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促进学术智慧的发展。为此,苏州当代美术馆特别推出了常设学术文化活动品牌“右岸讲堂”。

“右岸讲堂”不仅是一个讲座系列的代称,更是苏州当代美术馆向世界发出的邀请函,邀请全球范围内在人文社科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共聚金鸡湖畔,展开一场场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的智慧对话。

首季“右岸讲堂”以“美术馆建设与运营实务”为主题,深刻体现了苏州当代美术馆对于专业化运营的重视与追求。美术馆的建设与运营,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的专业程度,都直接关系到美术馆最终呈现的面貌与影响力。因此,从“理想”的美术馆建设愿景出发,结合美术馆建设、运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右岸讲堂”的第一季活动围绕“美术馆建设与运营实务”的主题展开。

在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右岸讲堂”的首场讲座——“历史的‘第三现场’:博物馆里的叙述、阐释与展示”便邀请资深博物馆人许潇笑分享其丰富的策展经验,即如何通过展览的叙述、阐释与展示,构建博物馆与当下文化形态之间的对话新路径。10月26日举办的“空间生产:美术馆的城市赋能和价值传播”学术讨论会,邀请了14位来自艺术、建筑、设计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资深媒体人,围绕“公众参与驱动的空间生产策略”“美术馆的大众传播与公共教育”“日常与自建——过日脚和做人家”三个分单元展开经验分享和圆桌讨论。与会者共同探讨了空间成为新质生产力的语境下,美术馆如何赋能城市、传播价值的问题。

此外,苏州当代美术馆还积极开展一系列公共教育服务,通过工作坊、座谈等形式,为市民提供了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艺术教育。这些学术品牌和公共教育项目的推出,不仅丰富了苏州当代美术馆的文化内涵和影响力,更为其打造“世界级城市会客厅”的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苏州当代美术馆的“前置”动作和“无边界”理念,不仅为城市带来了艺术的盛宴,更激发了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随着苏州当代美术馆的正式开馆,相信它将成为苏州乃至全国的艺术高地,为城市的文化建设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