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广州12月6日电(记者王钊、王虎云)“多亏了绿电绿证交易,这下我们开拓海外市场的信心更足了。”广州市邦尔福鞋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组织企业通过南方电网“绿电e购”平台采购了176兆瓦时优惠绿电。
“在获取海外订单时,有绿证可以大大增强我们的竞争力。”不少企业表示,使用零碳排的绿电正在成为众多广东外贸出口企业提升全球绿色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负责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近日说,中国已成为能源转型领域的重要引领者,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
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发展方式的彻底变革;而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资金和技术是关键支撑。
巨大资金缺口——气候投融资的全球需求与中国实践
“到2030年,适应(气候变化的)需求和资金之间的缺口可能达到每年3590亿美元。”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不久前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世界领导人气候行动峰会开幕式上说。
图为11月15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人们与联合国气候变化巴库大会的标识合影。(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提出严峻挑战,而气候投融资领域面临资金缺口和分配不均问题,亟需加强国际间的政策协调与技术共享。
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白韫雯表示,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议题上,下一阶段应重点关注气候适应资金问题,国际社会需要通过多方合作,助力发展中国家开展气候适应工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广州环投福山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建设运营的热电厂主要负责处理广州市中心城区的生活垃圾。企业有绿电购买需求,但资金周转困难。正是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与交通银行广东省分行联合开发的“绿电贷”产品提供了2000万元绿电贷款,才有效解决了企业难题。“我们既是绿色电力的生产者,又是绿色电力的消费者。通过贷款采购绿电,融资成本还有优惠。”该企业财务负责人表示。
气候投融资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通过绿色债券、碳市场等创新工具,各国推动社会资本流向绿色产业;通过多边平台和区域合作,各方在技术转移、政策对接上展开深度合作。在这一领域,中国的实践与创新已成为全球绿色发展的重要样本。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30.08万亿元,规模居全球首位;境内绿色债券市场余额达1.98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此外,我国相继启动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成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万喆表示,中国碳市场建设不仅是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政策工具,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碳市场提供了宝贵经验,展现了绿色投融资领域的“中国路径”。
应对双重挑战——携手推进绿色丝绸之路建设
当前,发展中国家面临发展和气候变化的双重挑战。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发布的《2023中国气候融资报告》显示,2021年至2022年全球可追踪的气候融资总额中有84%在本国内流动,仅有16%的融资资金跨国流动,投入到发展中国家的资金严重不足。
近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中国与共建国家携手推进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完善绿色投融资机制,服务广大发展中国家,取得丰硕成果。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中国提供并动员项目资金超过1770亿元人民币,有力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社会学室主任阳平坚表示,我国通过资金援助、技术输出和能力建设,帮助发展中国家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展现了长期规划与政策稳定性。
为破解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投融资瓶颈,2023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联合建立绿色发展投融资合作伙伴关系,打造交流合作平台并提出务实解决方案。“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首席发展总监张建宇表示,未来将通过混合融资、碳金融等多元化模式,推动更多绿色低碳项目在共建国家落地,为全球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
“双牵头”试点——气候投融资引领发展新路径
2022年,23个地方入选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地区。两年多来,各个试点积极探索地区特色发展模式,为气候投融资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优秀实践。
作为全国试点中唯一一个由生态环境部门和金融部门“双牵头”试点地区,广州南沙新区把握“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定位,提出建设国际气候金融中心,积极探索绿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包括出台促进气候投融资发展专项政策,成功上线粤港澳大湾区气候投融资平台,推动“气候融担”“绿色气候贷”等定制化金融服务,搭建与巴西、科威特、新加坡等国的交流新桥梁,积极开展国际气候投融资项目资源对接。
为更好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成果成效向世界进行展示,吸引海外资本投向国内绿色、低碳企业,广州南沙新区持续打造“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IP。据介绍,2024年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将于12月8日-9日在广州南沙举行,主题聚焦“全球合作 绿色未来”。
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刘炜表示,广州南沙区以气候为主题,深入实施“五港联动”战略(海港、空港、信息港、金融港、人才港),构建全方位开放合作平台,协同港澳、面向世界,助力南沙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探索新路径,为实现全球气候治理贡献力量。
万喆表示,全球气候适应资金需求和流动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巨大的资金缺口阻碍了全球气候适应的规划和实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的积极进展,显示了我国以气候投融资为引领,激发国内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型、推动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可以打破国家之间的隔阂,推动国际合作,以国内与国际双循环的思路推动经济增长。
编辑:吴郑思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广州12月6日电(记者王钊、王虎云)“多亏了绿电绿证交易,这下我们开拓海外市场的信心更足了。”广州市邦尔福鞋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组织企业通过南方电网“绿电e购”平台采购了176兆瓦时优惠绿电。
“在获取海外订单时,有绿证可以大大增强我们的竞争力。”不少企业表示,使用零碳排的绿电正在成为众多广东外贸出口企业提升全球绿色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负责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近日说,中国已成为能源转型领域的重要引领者,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
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发展方式的彻底变革;而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资金和技术是关键支撑。
巨大资金缺口——气候投融资的全球需求与中国实践
“到2030年,适应(气候变化的)需求和资金之间的缺口可能达到每年3590亿美元。”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不久前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世界领导人气候行动峰会开幕式上说。
图为11月15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人们与联合国气候变化巴库大会的标识合影。(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提出严峻挑战,而气候投融资领域面临资金缺口和分配不均问题,亟需加强国际间的政策协调与技术共享。
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白韫雯表示,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议题上,下一阶段应重点关注气候适应资金问题,国际社会需要通过多方合作,助力发展中国家开展气候适应工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广州环投福山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建设运营的热电厂主要负责处理广州市中心城区的生活垃圾。企业有绿电购买需求,但资金周转困难。正是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与交通银行广东省分行联合开发的“绿电贷”产品提供了2000万元绿电贷款,才有效解决了企业难题。“我们既是绿色电力的生产者,又是绿色电力的消费者。通过贷款采购绿电,融资成本还有优惠。”该企业财务负责人表示。
气候投融资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通过绿色债券、碳市场等创新工具,各国推动社会资本流向绿色产业;通过多边平台和区域合作,各方在技术转移、政策对接上展开深度合作。在这一领域,中国的实践与创新已成为全球绿色发展的重要样本。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30.08万亿元,规模居全球首位;境内绿色债券市场余额达1.98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此外,我国相继启动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成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万喆表示,中国碳市场建设不仅是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政策工具,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碳市场提供了宝贵经验,展现了绿色投融资领域的“中国路径”。
应对双重挑战——携手推进绿色丝绸之路建设
当前,发展中国家面临发展和气候变化的双重挑战。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发布的《2023中国气候融资报告》显示,2021年至2022年全球可追踪的气候融资总额中有84%在本国内流动,仅有16%的融资资金跨国流动,投入到发展中国家的资金严重不足。
近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中国与共建国家携手推进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完善绿色投融资机制,服务广大发展中国家,取得丰硕成果。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中国提供并动员项目资金超过1770亿元人民币,有力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社会学室主任阳平坚表示,我国通过资金援助、技术输出和能力建设,帮助发展中国家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展现了长期规划与政策稳定性。
为破解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投融资瓶颈,2023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联合建立绿色发展投融资合作伙伴关系,打造交流合作平台并提出务实解决方案。“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首席发展总监张建宇表示,未来将通过混合融资、碳金融等多元化模式,推动更多绿色低碳项目在共建国家落地,为全球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
“双牵头”试点——气候投融资引领发展新路径
2022年,23个地方入选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地区。两年多来,各个试点积极探索地区特色发展模式,为气候投融资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优秀实践。
作为全国试点中唯一一个由生态环境部门和金融部门“双牵头”试点地区,广州南沙新区把握“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定位,提出建设国际气候金融中心,积极探索绿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包括出台促进气候投融资发展专项政策,成功上线粤港澳大湾区气候投融资平台,推动“气候融担”“绿色气候贷”等定制化金融服务,搭建与巴西、科威特、新加坡等国的交流新桥梁,积极开展国际气候投融资项目资源对接。
为更好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成果成效向世界进行展示,吸引海外资本投向国内绿色、低碳企业,广州南沙新区持续打造“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IP。据介绍,2024年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将于12月8日-9日在广州南沙举行,主题聚焦“全球合作 绿色未来”。
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刘炜表示,广州南沙区以气候为主题,深入实施“五港联动”战略(海港、空港、信息港、金融港、人才港),构建全方位开放合作平台,协同港澳、面向世界,助力南沙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探索新路径,为实现全球气候治理贡献力量。
万喆表示,全球气候适应资金需求和流动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巨大的资金缺口阻碍了全球气候适应的规划和实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的积极进展,显示了我国以气候投融资为引领,激发国内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型、推动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可以打破国家之间的隔阂,推动国际合作,以国内与国际双循环的思路推动经济增长。
编辑:吴郑思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