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协会齐发声,国产智驾芯片如何破局?

智车科技

3周前

出口管制可能导致高性能芯片的供应中断,迫使中国车企寻找国产替代品或开发低算力方案,在短时间内,这种技术空白可能直接导致我国自动驾驶系统在复杂场景下的性能下降。

2024年12月2日,美国商务部将140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同时扩大对高端半导体设备及芯片的出口管制,随后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多个行业协会发布声明:美国芯片产品不再安全、不再可靠,中国相关行业将不得不谨慎采购美国芯片。

这一事件再次将芯片技术的战略重要性置于全球焦点之下。尤其对于中国汽车行业而言,这不仅是外部供应链的一次剧烈冲击,更是在技术层面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作为智能驾驶和汽车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支撑,芯片在感知、计算、通信和控制等环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功能背后的技术制高点,决定了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汽车的未来。

美国的出口管制不仅打破了中国企业的供应链稳定性,更对汽车行业上下游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从感知芯片到AI计算平台,从车载通信芯片到功率半导体,或无一不受到波及,但这也为中国汽车智驾行业自主创新提供了迫切动力。

芯片在汽车智能化中的关键作用

智能化已成为汽车行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而芯片则是支撑这一变革的核心要素。芯片技术不仅直接关系到智能驾驶系统的性能,还深刻影响着整车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用户体验。

1. 感知芯片:赋能汽车的“眼睛”与“耳朵”

在智能驾驶系统中,感知层是实现环境理解和风险识别的基础。感知芯片主要包括摄像头图像处理芯片(ISP)、激光雷达信号处理芯片和毫米波雷达芯片。这些芯片将传感器采集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数据,为后续的决策和控制提供输入。

例如,激光雷达信号处理芯片需要具备高带宽和低延迟的特性,以实时处理海量的点云数据。毫米波雷达芯片则需要在复杂环境下实现精准的速度和距离测量。摄像头的ISP芯片除了提升图像质量,还需要针对自动驾驶应用进行优化,例如识别行人、车辆以及道路标线等。

目前,国际市场上感知芯片的技术制高点由欧美企业掌控,如英伟达、博世和恩智浦等。出口管制可能导致高性能芯片的供应中断,迫使中国车企寻找国产替代品或开发低算力方案,在短时间内,这种技术空白可能直接导致我国自动驾驶系统在复杂场景下的性能下降。

2. AI计算芯片:智能驾驶的“大脑”

AI计算芯片是自动驾驶汽车的核心。其功能是运行深度学习算法,完成从图像识别到路径规划的全流程处理。当前,国际领先的AI计算芯片如英伟达的Orin和高通的Snapdragon Ride,已经能够提供数百TOPS(每秒万亿次运算)的算力。

高算力芯片的研发门槛极高,需要从芯片架构设计、制程工艺到生态支持全方位突破。中国的AI芯片虽然已在地平线、寒武纪等企业的推动下取得一定进展,但在产品成熟度和市场份额方面仍无法与国际巨头抗衡。美国的出口管制将进一步放大这一差距,使得高性能计算芯片的缺失成为制约中国智能驾驶技术发展的关键短板。但这也给国内芯片企业提供了一次超车机会,面对庞大的中国市场和复杂的交通环境,我国芯片企业将获得更多的测试场景和搭载量,可以为产品技术升级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和资金支持。

3. 通信芯片:连接车与外部世界

在智能网联汽车中,通信芯片负责实现车内与车外的高效信息交换。例如,C-V2X芯片可以支持车与车(V2V)、车与路(V2I)之间的实时通信,从而提升交通效率并降低事故风险。

随着5G技术的普及,通信芯片的低延迟和高带宽特性更加重要,高通等国际芯片厂商的市场主导地位使得中国企业在标准制定和技术开发上处于劣势,美国的出口管制可能直接影响车联网生态的建设进程,尤其是在跨国场景中的适配性。

4. 功率芯片:驱动新能源车的“核心部件”

新能源汽车中,功率芯片是实现电池管理和电机控制的核心元件。例如,MOSFET和IGBT芯片负责实现高效能量转换和精确控制,从而提升整车的动力性能和能耗效率。这类芯片通常依赖高纯度硅或碳化硅材料,而美国企业在高端制造设备和材料供应上拥有绝对优势。

出口管制对中国汽车智驾行业的影响

不得不承认,我国芯片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且短期内无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很多领域使用的芯片依旧以进口为主,美国的出口管制或将打击中国汽车智驾行业的发展基础,在供应链稳定性、技术发展进程和市场竞争力都将受到深远影响。

1. 供应链稳定性受到冲击

出口管制可能导致关键芯片的供应中断,从而对汽车生产和技术研发造成直接影响。2019年,华为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实行全面封锁。高通5G芯片断供,台积电合作终止,华为生产与采购渠道被堵,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低谷期,若美国对国内车企进行出口管制,也将会让汽车产业,尤其是在智驾领域受到波及,在国际上丧失现有的优势。许多中国车企正在将英伟达的Orin芯片用于高阶自动驾驶系统。一旦供应被切断,这些研发计划可能被迫搁置。此外,高端感知芯片的短缺可能使整车厂商不得不选择低性能的替代方案,从而降低产品竞争力。

2. 技术进程被迫放缓

在智能驾驶领域,芯片的技术进步直接决定了行业的创新速度。如AI芯片算力的提升使得复杂算法可以更快地迭代。出口管制可能导致中国车企在短期内无法获得顶尖芯片,从而拖慢技术进化的步伐,在国际上逐渐失去优势。

3. 市场竞争力面临挑战

出口管制不仅限制了中国车企获取先进技术的能力,还可能降低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如车联网技术的国际标准化进程需要与全球市场紧密协同。一旦通信芯片的适配性受到限制,中国车企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可能面临技术壁垒。当技术上无法获取话语权后,规则的制定上也将受到影响,这一影响将是深远的,可能会让中国车企在很多智驾关键技术上,被别国拖着鼻子走,将会非常被动。

应对策略与技术突围路径

面对出口管制的严峻挑战,中国汽车智驾行业必须全面推动技术自主化,这是保障行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芯片作为汽车智能化的核心基础,其供应链稳定性和技术掌控能力直接关系到整个产业的未来竞争力。尤其是在感知芯片、AI计算芯片、通信芯片和功率芯片四大关键领域,中国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协作,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型。

在感知芯片领域,中国企业应着力于高性能传感器芯片的自主研发,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以及摄像头的信号处理芯片。这些芯片是实现环境感知的核心,其性能直接决定了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目前高端感知芯片的市场大多被国外巨头垄断,出口管制的实施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国内企业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中国必须加强芯片设计与制造能力,从底层算法到工艺实现,打造全链条自主研发能力。在短期内,车企也可以通过算法优化提升现有芯片的性能,或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弥补单一芯片算力不足的问题。

在AI计算芯片领域,自主化进程更是重中之重。作为智能驾驶系统的“大脑”,AI芯片承担着从感知数据处理到路径规划和决策执行的全部计算任务。现阶段国际领先的AI芯片厂商如英伟达、英特尔等,凭借顶尖的设计能力和制造技术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而美国的出口管制进一步限制了中国企业获得高算力芯片的机会。这要求中国企业加快布局开源芯片架构,如RISC-V,并通过技术协同和生态建设,逐步构建自主化的AI计算平台。此外,国内AI芯片厂商需要与智能驾驶算法团队紧密合作,通过软件优化提升硬件算力效率,开发更加贴合实际场景的AI计算解决方案。

在通信芯片领域,中国需要加速摆脱对进口芯片的依赖。车联网(V2X)技术的迅速普及,使通信芯片成为连接车辆与外部环境的关键纽带,在该领域的高端产品同样掌握在少数国外企业手中,出口管制可能导致通信芯片的供应中断,从而影响车联网生态建设和国际市场竞争力。我国企业应加强自主研发力度,尤其是在C-V2X芯片的技术攻关和产品落地方面。同时,在国际通信标准制定中,中国需要争取更多话语权,推动自主标准的广泛应用,以减少对国外技术体系的依赖。通过跨领域协作,如与5G技术开发团队和通信设备厂商的合作,可以加速通信芯片的自主化进程。在功率芯片领域,中国面临既有挑战也有机遇。功率芯片作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核心部件,决定了电能转换效率和电机控制的精准性。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因其优异性能成为功率芯片技术发展的重点。碳化硅芯片的生产需要高纯度材料和高端设备,而这些资源目前仍由欧美企业控制。因此,中国需要在功率芯片的材料研究、设备制造和工艺优化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布局。政府和企业也应加强协同,加大对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引进人才、促进科研合作等方式,加快国产功率芯片的规模化生产和市场推广。

总体来看,中国汽车智驾行业在面对出口管制的压力时,既需要迎难而上解决眼前的供应链问题,更要着眼长远,通过技术自主化夯实产业根基。这不仅关乎中国车企的未来竞争力,也关系到全球汽车行业的产业格局。唯有在关键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中国才能在智能驾驶的全球竞争中占据主动权。

危机中的突围之路

美国的出口管制对中国汽车智驾行业或将构成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危急背后恰是机遇,正是在危机中,才能看清自己的不足和缺失,技术突围的契机也更加清晰,破局道路也更加明了。中国企业需要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全面推进芯片自主化,从而摆脱对国外供应链的依赖,这不仅关乎企业的生存,更是对国家科技自主权的一次检验,只有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中国汽车行业才能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永远要相信一句话,唯有自己的,才真的是自己的!

-- END --

原文标题 : 四大协会齐发声,国产智驾芯片如何破局?

出口管制可能导致高性能芯片的供应中断,迫使中国车企寻找国产替代品或开发低算力方案,在短时间内,这种技术空白可能直接导致我国自动驾驶系统在复杂场景下的性能下降。

2024年12月2日,美国商务部将140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同时扩大对高端半导体设备及芯片的出口管制,随后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多个行业协会发布声明:美国芯片产品不再安全、不再可靠,中国相关行业将不得不谨慎采购美国芯片。

这一事件再次将芯片技术的战略重要性置于全球焦点之下。尤其对于中国汽车行业而言,这不仅是外部供应链的一次剧烈冲击,更是在技术层面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作为智能驾驶和汽车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支撑,芯片在感知、计算、通信和控制等环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功能背后的技术制高点,决定了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汽车的未来。

美国的出口管制不仅打破了中国企业的供应链稳定性,更对汽车行业上下游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从感知芯片到AI计算平台,从车载通信芯片到功率半导体,或无一不受到波及,但这也为中国汽车智驾行业自主创新提供了迫切动力。

芯片在汽车智能化中的关键作用

智能化已成为汽车行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而芯片则是支撑这一变革的核心要素。芯片技术不仅直接关系到智能驾驶系统的性能,还深刻影响着整车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用户体验。

1. 感知芯片:赋能汽车的“眼睛”与“耳朵”

在智能驾驶系统中,感知层是实现环境理解和风险识别的基础。感知芯片主要包括摄像头图像处理芯片(ISP)、激光雷达信号处理芯片和毫米波雷达芯片。这些芯片将传感器采集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数据,为后续的决策和控制提供输入。

例如,激光雷达信号处理芯片需要具备高带宽和低延迟的特性,以实时处理海量的点云数据。毫米波雷达芯片则需要在复杂环境下实现精准的速度和距离测量。摄像头的ISP芯片除了提升图像质量,还需要针对自动驾驶应用进行优化,例如识别行人、车辆以及道路标线等。

目前,国际市场上感知芯片的技术制高点由欧美企业掌控,如英伟达、博世和恩智浦等。出口管制可能导致高性能芯片的供应中断,迫使中国车企寻找国产替代品或开发低算力方案,在短时间内,这种技术空白可能直接导致我国自动驾驶系统在复杂场景下的性能下降。

2. AI计算芯片:智能驾驶的“大脑”

AI计算芯片是自动驾驶汽车的核心。其功能是运行深度学习算法,完成从图像识别到路径规划的全流程处理。当前,国际领先的AI计算芯片如英伟达的Orin和高通的Snapdragon Ride,已经能够提供数百TOPS(每秒万亿次运算)的算力。

高算力芯片的研发门槛极高,需要从芯片架构设计、制程工艺到生态支持全方位突破。中国的AI芯片虽然已在地平线、寒武纪等企业的推动下取得一定进展,但在产品成熟度和市场份额方面仍无法与国际巨头抗衡。美国的出口管制将进一步放大这一差距,使得高性能计算芯片的缺失成为制约中国智能驾驶技术发展的关键短板。但这也给国内芯片企业提供了一次超车机会,面对庞大的中国市场和复杂的交通环境,我国芯片企业将获得更多的测试场景和搭载量,可以为产品技术升级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和资金支持。

3. 通信芯片:连接车与外部世界

在智能网联汽车中,通信芯片负责实现车内与车外的高效信息交换。例如,C-V2X芯片可以支持车与车(V2V)、车与路(V2I)之间的实时通信,从而提升交通效率并降低事故风险。

随着5G技术的普及,通信芯片的低延迟和高带宽特性更加重要,高通等国际芯片厂商的市场主导地位使得中国企业在标准制定和技术开发上处于劣势,美国的出口管制可能直接影响车联网生态的建设进程,尤其是在跨国场景中的适配性。

4. 功率芯片:驱动新能源车的“核心部件”

新能源汽车中,功率芯片是实现电池管理和电机控制的核心元件。例如,MOSFET和IGBT芯片负责实现高效能量转换和精确控制,从而提升整车的动力性能和能耗效率。这类芯片通常依赖高纯度硅或碳化硅材料,而美国企业在高端制造设备和材料供应上拥有绝对优势。

出口管制对中国汽车智驾行业的影响

不得不承认,我国芯片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且短期内无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很多领域使用的芯片依旧以进口为主,美国的出口管制或将打击中国汽车智驾行业的发展基础,在供应链稳定性、技术发展进程和市场竞争力都将受到深远影响。

1. 供应链稳定性受到冲击

出口管制可能导致关键芯片的供应中断,从而对汽车生产和技术研发造成直接影响。2019年,华为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实行全面封锁。高通5G芯片断供,台积电合作终止,华为生产与采购渠道被堵,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低谷期,若美国对国内车企进行出口管制,也将会让汽车产业,尤其是在智驾领域受到波及,在国际上丧失现有的优势。许多中国车企正在将英伟达的Orin芯片用于高阶自动驾驶系统。一旦供应被切断,这些研发计划可能被迫搁置。此外,高端感知芯片的短缺可能使整车厂商不得不选择低性能的替代方案,从而降低产品竞争力。

2. 技术进程被迫放缓

在智能驾驶领域,芯片的技术进步直接决定了行业的创新速度。如AI芯片算力的提升使得复杂算法可以更快地迭代。出口管制可能导致中国车企在短期内无法获得顶尖芯片,从而拖慢技术进化的步伐,在国际上逐渐失去优势。

3. 市场竞争力面临挑战

出口管制不仅限制了中国车企获取先进技术的能力,还可能降低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如车联网技术的国际标准化进程需要与全球市场紧密协同。一旦通信芯片的适配性受到限制,中国车企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可能面临技术壁垒。当技术上无法获取话语权后,规则的制定上也将受到影响,这一影响将是深远的,可能会让中国车企在很多智驾关键技术上,被别国拖着鼻子走,将会非常被动。

应对策略与技术突围路径

面对出口管制的严峻挑战,中国汽车智驾行业必须全面推动技术自主化,这是保障行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芯片作为汽车智能化的核心基础,其供应链稳定性和技术掌控能力直接关系到整个产业的未来竞争力。尤其是在感知芯片、AI计算芯片、通信芯片和功率芯片四大关键领域,中国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协作,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型。

在感知芯片领域,中国企业应着力于高性能传感器芯片的自主研发,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以及摄像头的信号处理芯片。这些芯片是实现环境感知的核心,其性能直接决定了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目前高端感知芯片的市场大多被国外巨头垄断,出口管制的实施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国内企业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中国必须加强芯片设计与制造能力,从底层算法到工艺实现,打造全链条自主研发能力。在短期内,车企也可以通过算法优化提升现有芯片的性能,或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弥补单一芯片算力不足的问题。

在AI计算芯片领域,自主化进程更是重中之重。作为智能驾驶系统的“大脑”,AI芯片承担着从感知数据处理到路径规划和决策执行的全部计算任务。现阶段国际领先的AI芯片厂商如英伟达、英特尔等,凭借顶尖的设计能力和制造技术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而美国的出口管制进一步限制了中国企业获得高算力芯片的机会。这要求中国企业加快布局开源芯片架构,如RISC-V,并通过技术协同和生态建设,逐步构建自主化的AI计算平台。此外,国内AI芯片厂商需要与智能驾驶算法团队紧密合作,通过软件优化提升硬件算力效率,开发更加贴合实际场景的AI计算解决方案。

在通信芯片领域,中国需要加速摆脱对进口芯片的依赖。车联网(V2X)技术的迅速普及,使通信芯片成为连接车辆与外部环境的关键纽带,在该领域的高端产品同样掌握在少数国外企业手中,出口管制可能导致通信芯片的供应中断,从而影响车联网生态建设和国际市场竞争力。我国企业应加强自主研发力度,尤其是在C-V2X芯片的技术攻关和产品落地方面。同时,在国际通信标准制定中,中国需要争取更多话语权,推动自主标准的广泛应用,以减少对国外技术体系的依赖。通过跨领域协作,如与5G技术开发团队和通信设备厂商的合作,可以加速通信芯片的自主化进程。在功率芯片领域,中国面临既有挑战也有机遇。功率芯片作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核心部件,决定了电能转换效率和电机控制的精准性。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因其优异性能成为功率芯片技术发展的重点。碳化硅芯片的生产需要高纯度材料和高端设备,而这些资源目前仍由欧美企业控制。因此,中国需要在功率芯片的材料研究、设备制造和工艺优化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布局。政府和企业也应加强协同,加大对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引进人才、促进科研合作等方式,加快国产功率芯片的规模化生产和市场推广。

总体来看,中国汽车智驾行业在面对出口管制的压力时,既需要迎难而上解决眼前的供应链问题,更要着眼长远,通过技术自主化夯实产业根基。这不仅关乎中国车企的未来竞争力,也关系到全球汽车行业的产业格局。唯有在关键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中国才能在智能驾驶的全球竞争中占据主动权。

危机中的突围之路

美国的出口管制对中国汽车智驾行业或将构成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危急背后恰是机遇,正是在危机中,才能看清自己的不足和缺失,技术突围的契机也更加清晰,破局道路也更加明了。中国企业需要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全面推进芯片自主化,从而摆脱对国外供应链的依赖,这不仅关乎企业的生存,更是对国家科技自主权的一次检验,只有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中国汽车行业才能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永远要相信一句话,唯有自己的,才真的是自己的!

-- END --

原文标题 : 四大协会齐发声,国产智驾芯片如何破局?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