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究竟何去何从?12月5日,中国光伏行业大会在四川宜宾举行。赶碳号选取了下述三个行业共同关心的话题:
1、光伏发电要实现在未来担当“主力电源”,还需要增强哪些长板?完善哪些短板?电网需要如何变革?政策环境、市场机制还需要做哪些完善?
2、回顾过去十年光伏产业发展的历程,面对当前的产业周期,企业、行业协会、政府分别应当如何给产业纾困,如何让行业自律不只停留在形式和口号上?
3、面对更加严峻的贸易壁垒形式,如何看待“内卷外延”,企业有哪些有效措施去改变“内卷外延”的形势?
主持人:
李俊峰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首任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
嘉宾:
钟宝申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陆 川 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董事长
顾亦磊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副董事长兼光储集团总裁
张发玉 安徽英发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徐志群 高景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周 涛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光伏产品线总裁
从左至右:陆川、顾亦磊、钟宝申、李俊峰、张发玉、徐志群、周涛;来源:CPIA
01光伏,如何自律?李俊峰:
当下光伏面临的问题,很多人说需要纾困。我认为不能叫纾困,我们并不困难。光伏面临这种局面,需要的是如保能够健康发展?
钟宝申:
前几天我到能源局开会,一个领导说“内卷外化,亏钱挨骂”。这就是我们光伏在海外的现状,国内也是这样子。
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同类企业经营主体过多。所以,行业自律我们一定是积极的推动的,隆基也尽全力来配合光伏协会以及我们商会的一些工作。但是,我们要看到,问题就是经营主体过多,你的协调自律难度很高,压力非常大。
为什么经营主体过多?以光伏行业为例,过去三年,我们上市了100多家公司。
其他行业也是这样。像钢铁行业,我国有40多家上市公司。全球200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总共才10家。所以,我们经营主体过多会导致什么?当然就是过度竞争!
最终,内卷的极限,就是伪劣产品。实际上这两年光伏组件的质量,我们观察到,其实是比以前在变差了,没有变好。这样的后果大家都知道。
导致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一方面是企业自身的动力,一方面就是我们各个地方政府,都像一个个经营主体,而证监会就相当于是亚投行。地方政府发展产业,也希望最后能进入资本市场。
现实就是,我们把过多的资源,进行了过度分散的投资,以致让很多经营主体都获得了很多的资源。资源投入大,但由于分散,就导致浪费也是巨大的。
至于怎么来解决,我觉得兼并重组,是真正有效解决的一个根本性手段。但是,推动兼并重组要怎么样去做呢?
第一,我认为技术标准要提高,质量标准要提高。这样,让真正有技术、有质量控制能力、能够高效运营的企业来牵头,对市场中的资源进行整合。
第二,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只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企业才能不断研发升级。其他企业要用合法守规的方式、获得授权的方式来获得技术,而不是现在这种局面。
兼并重组,我们可以理解为合并。在中国做企业,不管做大也好,做小也好,有句古话叫“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在这里,我们认为合作,就要把心态调整好。企业合并,不管大小,我们都是平等的,是为了大家未来更美好,为了对我们现有的资源不造成浪费。因为只有兼并重组,这几年各地的产能投资,才能够得到合理地整合,让它发挥作用,而不是说最后变成了硬淘汰,生硬的去浪费掉。
所以,我认为从行业大局方面,未来的出路,就在于减少经营主体数量。对于隆基自身来讲,一方面,我们坚持自己内部的自我要求,就是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规模,从来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隆基在每年的经营指标里,从来都没有规模要做到多大这样的要求。
但是,我们强调的是我们做的东西,能不能差异化,能不能给市场带来更多的价值,能不能给客户带来更多价值。所以,以前我们老说“不领先、不扩产”,实际上也是坚持了这样一个原则,到今天我们还是这样。
(赶碳号认为,钟宝申上面这段话,信息量很大,各位自行脑补,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徐志群:
我认为,光伏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企业需要有三个自律:
第一是品质的自律。高景成立到现在只有4年时间,我们一直把品质作为第一生命线。去年我做了一点组件后,感受越来越深刻。我个人觉得,包括我自己在内,每家企业都要高度警惕,中国光伏这张名片,如果再这样恶性竞争下去,我们有可能会丢掉我们这张品质的名片。我也建议光伏协会或相关部门有没有可能在品质监督管理方面做一些工作。
第二,是价格自律。我现在看到有些做法还是蛮痛心的,确确实实很多企业都在低于成本线拼命挣扎。但是,这种拼命挣扎的时间是有限的。
第三,我认为在产能利用率上要自律。我在公司内部经常说,如果我们的库存到了一定程度,立马就要拉警戒线,拉闸,一定要限制下来。们是在长跑,不是短跑,而且我们也不要指望行业。
(赶碳号认为,徐志群关于产能利用率这话,同样也是有所指的。)
张发玉:
英发作为一个专业做电池的企业,我们是配套企业,在座的来了那么多中小企业,我认为都是配套企业。我说说我们配套企业的心声。我们刚才讲的跨越周期,我认为不太可能。每个人的周期,古人已经给我们定下来了,60年一个甲子。企业的周期,一代人30年。产品的周期,这个行业最长的硅料是十来年,最短的电池两三年。
我们英发做制造业,在过去帮日本企业做配套几十年。我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一定要举起高品质的大旗。我们千万不能再走国产摩托车在海外的道路——我们当初靠低价来出海,结果到最后被人家赶出来。我们要像中国的空调行业一样,现在无论是在非洲,还是在印度,都能成为当地市场中真正的主流企业主流产品,而且空调行业的年利润,每年都在千亿以上。
陆川:
关于行业自律,光伏协会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我认为对于企业而言,如果做出了承诺,关键是怎么才能把它实际落地。因为我听到在实际推行过程中,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声音。第二,在还没有实现自律的情况下,我们如何来达成共识,制定一些惩罚性手段。作为正泰,我们思考的是如何把自己的现金流控制好,能够在整个周期里面用最少的代价,走下去和熬下去。
02电网如何变革?
李俊峰:
光伏发电要实现在未来担当“主力电源”,还需要增强哪些长板?完善哪些短板?电网需要如何变革?政策环境、市场机制还需要做哪些完善?
钟宝申:
未来,我们还是坚信光伏会是整个能源行业的基础能源,当然这个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的这个问题需要解决——就像我们说从马车时代进入汽车时代的时候,就要修路,就要有加油的装置,等等。
这些配套设施的发展,就像汽车制造和汽车消费的发展一样,相互之间是需要不断调整、协同,共同促进才的。所以,我们相信随着全社会的关注,尤其是中国提出了从“能耗双控”改为双碳的双控以后,我相信会有力地促进企业的绿色转型。当然我们光伏企业自身也需要加强自律,然后不断的提高适应市场的能力。
李俊峰:
阳光电源在欧洲做储能做得非常好,背后有什么逻辑?和光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顾亦磊:
光伏的短板非常明显,消纳就是光伏的短板,比风电更短,因为它一天里面的发电的小时数比较有限,又很集中。我认为一方面要多能互补,像风光互补等等跟其他能源的互补,让整个整体的出力曲线更好一点。第二个就是光储融合。
周 涛: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供电系统,有四个关键要素。
第一,我们要构建一个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核心我们的发电的发电侧,它要以清洁能源为主体;
第二是质量和安全。我们所有的光伏或者储能作为电力系统的一部分的时候,无论是它的质量,还是系统的安全,直接影响了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第三,是整个系统的柔性和构网,这是整个电网稳定的关键。第四是数字化和智能化。随着整个电力系统以新能源为主体之后,我们整个的数字化智能化非常重要,怎样才能基于数据,让整个能源的自管理、自运行。
李俊峰:正泰陆川,你做安能过程中的酸甜苦辣都非常清楚。不论是分布式也好,户用也好,这一块电网需要不需要进一步的变革,政策上市场机制上你觉得还有哪些挑战?有没有碰到有哪些问题?
陆川:
首先,我觉得清洁能源发展确实比预期要快,电网的建设周期和电源侧不太匹配,阶段性的电源侧的过剩,才导致了消纳问题。实际上,在欧洲、在北美都有类似的问题,但整个电力体制不同,对于安全性的要求、安全的级别来说,可能我国提的特别高。
第二,中国最大的差异化,在于居民电价是采取交叉补贴的方式实现的。所以,使得我们在用户侧,虽然我们看到海外有非常多可以创新的做法,但在国内还做不了。这也是一个现实。我觉得更重要一点,既然户用、工商等分布式在我国东部地区减少了传输的成本,既然也推出了红黄绿区这样一个政策来引导相应的消纳安排,那么就应该鼓励电网和社会资本,怎么能够尽快提升消纳。东部或者是经济较发达地区,用电负荷高的地区,能够有更多的资本去进入到电网改造提升,特别是配电网的改造和提升。这样,就能让一些消纳原来的红区尽快变成黄区和绿区,进而更多地释放我们电源侧的空间。
李俊峰:
我们的预测,我们的规划没有发展的快,这是事实。我们有时可能抱怨电网建设跟不上,你想一想,我们当初规划的时候,可能只有3.3亿千瓦,但最后搞成了12亿千瓦。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有同理心,想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各种的困难,各种各样的挑战。
03光伏如何避免内卷外延?
李俊峰:
像日本的丰田汽车,每年生产700万辆到800万辆车,但它在日本本土生产的还不到300万辆,其中五六百万辆是在其他国家,包括中国也近200万辆,美国也有100多万辆,欧洲也有100多万辆。
我们有没有这种魄力,使我们的全球化的格局发生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陆川:
过去几轮周期中,虽然产业链的利润和现金流,始终是在不同环节里面上上下下波动。即使在光伏产品一度比较稀缺、制造业很赚钱的时候,正泰也没有放弃电站业务。系统成本不断下降,实际上也涌现出很多新的光伏机会。像巴基斯坦,已经成为今年的全球第六大光伏市场。这个市场既没有电网的消纳能力,也没有什么制造业的竞争力,完全是用外来的系统做的,主要以离网为主的业务。我们国内的户用业务全额上网,不用担心,但在海外开展业务时,就会担心电费收不上来。其实,全世界大部分地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离网系统很普遍。比如巴西市场,正泰有一些客户,居然一年能做到一两万套的户用系统。我问他是怎么把电费收上来的?他说很简单,如果居民不给钱,我远程就把系统关了。居民如果去向当地的电网购电,要比离网系统的电贵得多。这其实就海外市场的差异化机会。
李俊峰:
我五年前就提醒,过去在光伏风电,都曾经有人说过,我们的风电光伏可以搞到零电价。真要搞到零电价,这个行业还有投资价值吗?
张发玉:
我观察到几个问题。
我们光伏产量最大,但是赚钱最多的却是美国的FirstSolar福,但2023年的全球新能源首富,是印度人阿达尼。
所以,我一直在想,我们一定是哪里做错了。我总觉得现在的竞争,已经不是企业之间的竞争了,已经上升到每个地方政府、那些有资源的地方之间的竞争,再到后面,就上升到国家层面的竞争。
印度要保护自己,美国也要保护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企业怎么活?中国企业先是去了东南亚,后来去了中东,这都没有错。我也没想到什么好办法。总之一句话,哪里有鱼,我们就到哪里去结网。
徐志群:
关于光伏的内卷外延,我认为很多投资主体,大部分是中国的企业,而且投资主体都是自由的。他认为在哪里投资对他有利,他认为哪个市场是他的目标市场,他认为是好的投资机会,他就会干。这个时候说叫他不去投,好像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所以,每个企业的自律很重要,但是你要变成规范性的、必须要做到什么程度,给我的感觉,好像有点计划经济的色彩。如果不是计划性,是非常难做到的。
陆川:
这个问题确实比较难回答,我只能举一个例子。现在逆变器没有光伏那么卷。这是因为,这个行业有一个SMA,这是一家德国企业。它的售价相对比较高,所以我们作为竞争对手,只要比SMA低一点,利润也很好。当然,现在SMA也不行了。所以如果哪一天SMA真的倒了,我相信逆变器行业也会卷成组件。
从这个角度,我觉得我们从策略上可以有意识地支持一些本地的龙头。国外本地龙头企业,让它怎么生存得更好。如果它倒了,你就失去了相应的标杆,到最后都是中国企业自己之间展开竞争,肯定是不利的。
顾亦磊:
逆变器和组件还不完全一样。组件本身标准化程度比较高,国内国外产品都是一样的,这个就会导致卷的更厉害。逆变器因为每个国家的电网不一样,它要并网,所以它的差异化稍微大一点。
所以,作为逆变器企业,我们要挖掘这些差异化带来的对技术的要求。从技术上面,我们可以做一些更多、更细的创新,让我们因地制宜科学设计,让每一个不同的场景,不同的电网有最大的发电效益。
所以,储能PCS也好,光伏逆变器也好,在全球不同市场,我觉得创新点会稍微多一点。当然,只能说比光伏稍微好一点,但是也已经越来越卷了,这是个趋势,
周涛:
现在,有更多企业出海,所以竞争加剧了。我们看到户用工商业,竞争门槛相对低一些。但即使是这个场景下,大家也可以拉开差距,那就是你的销售和服务网络,对于客户可以创造很大的价值。对于客户而言,无论是逆变器成本,还是光伏系统成本,都已经很低了,但如何提升客户的长期回报,是有很多功课要做的。
第二,随着光伏渗透率越来越高,无论是大型电站,光储已经成为标配,包括在欧洲,出现了参与电力市场的这种服务。从这个角度,对电网的理解、或者对电网提供一些支撑作用,就会成为企业竞争的门槛。就储能行业来说,无论是特斯拉,还是Fluence,他们都不是靠单打独斗的。这对于每一个企业也是一种机会,你应该具备这些能力,能够满足光储电站的需求。
李俊峰:
关于“内卷外延”,我总结一下,如何使这些措施不是留在纸面上、口头上,关键要有制约手段和制约因素。这正是行业协会组织大家讨论的,哪些是制约手段?哪些是制约因素?我们怎么好利用好这些制约因素?还有,就是一定要有龙头,一定要有带头大哥来落实这件事情,单靠行业协会是做不到的。就像石油,同样产能过剩,但是有了欧佩克加上几个大国,大家都商量好了,价格高的时候适当的释放点产能,价格低的时候收缩产能。带头大哥在释放产能的时候,他少释放一点,减产能的他多减一点,因为他最多。所以,这也是一种制约手段,就是带头大哥的表率作用。这个话题还是从钟宝申开始。
钟宝申:
我觉得行业要健康发展,还是先从自身做起。不管外部是怎么样的,首先我们自己要能够做好,从自身做起。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的自律。因为组件都是30年质保期,你如果低于成本卖了,你还如何保证未来你有钱去给他服务,给他质保呢?所以企业加强自律有必要。
第二,我也呼吁同行,我们要共同来维护我们行业协会的权威。像美国对半导体的管理,这个有些小院高墙是吧?
我希望光伏协会能成为一个有力的组织,这样我们参与的各家都形成了自律。如果有一些企业不自律了,你可以从这个圈子里给他拉出来,是吧?这就是大家都不跟他交朋友了。我相信产业链很多人都不跟他交朋友了,对他就会有压力。所以,我觉得光伏协会还是有资源来去维护行业健康发展的。
第三,我想就是圈子内部,大家还是要有规则、有规矩、有底线。大家要遵守规则,合规还是最基本的原则。包括我们讲知识产权的获得,大家完全有合法的、合理的手段。这样,你圈子内部保持一定的规则,大家才愿意在一起沟通协调,共同良性发展
顾亦磊:
首先第还是要坚持技术创新,反对无序的低价竞争,要扭转劣币驱逐良币的这样的现象,这个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赶碳号认为,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在国内储能市场正愈演愈烈。)
第二,我建议每家企业要聚焦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加大投入,不要盲目扩张,这样能发挥自己更大的竞争力,让整个产业链互相协同,避免资源浪费。
第三,中国企业要携手共同走向全球市场,而不是出去斗,为全球气候问题贡献中国力量。陆川:我呼吁各家企业,包括企业的负责人,要做到知行合一。现在,共识已经建立,但是在行动上面一致,步调一步还比较困难。
张发玉:
我们都是靠这个行业吃饭的人,我呼吁我们要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我们这个行业。我希望,行业和政府应该定期公布劣质产品,劣质事件和假冒伪劣虚标产品。
徐志群:
我们要成为先进产能、先进技术的促进者,不要作为落后产能、落后技术的维护者。我还是认为,我们应该拥抱竞争。因为最终还是那些优秀者会长期为这个行业贡献价值。
编审及统稿:侦碳
欢迎转评赞!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原文标题 : 领袖对话:光伏如何自律?
光伏究竟何去何从?12月5日,中国光伏行业大会在四川宜宾举行。赶碳号选取了下述三个行业共同关心的话题:
1、光伏发电要实现在未来担当“主力电源”,还需要增强哪些长板?完善哪些短板?电网需要如何变革?政策环境、市场机制还需要做哪些完善?
2、回顾过去十年光伏产业发展的历程,面对当前的产业周期,企业、行业协会、政府分别应当如何给产业纾困,如何让行业自律不只停留在形式和口号上?
3、面对更加严峻的贸易壁垒形式,如何看待“内卷外延”,企业有哪些有效措施去改变“内卷外延”的形势?
主持人:
李俊峰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首任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
嘉宾:
钟宝申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陆 川 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董事长
顾亦磊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副董事长兼光储集团总裁
张发玉 安徽英发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徐志群 高景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周 涛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光伏产品线总裁
从左至右:陆川、顾亦磊、钟宝申、李俊峰、张发玉、徐志群、周涛;来源:CPIA
01光伏,如何自律?李俊峰:
当下光伏面临的问题,很多人说需要纾困。我认为不能叫纾困,我们并不困难。光伏面临这种局面,需要的是如保能够健康发展?
钟宝申:
前几天我到能源局开会,一个领导说“内卷外化,亏钱挨骂”。这就是我们光伏在海外的现状,国内也是这样子。
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同类企业经营主体过多。所以,行业自律我们一定是积极的推动的,隆基也尽全力来配合光伏协会以及我们商会的一些工作。但是,我们要看到,问题就是经营主体过多,你的协调自律难度很高,压力非常大。
为什么经营主体过多?以光伏行业为例,过去三年,我们上市了100多家公司。
其他行业也是这样。像钢铁行业,我国有40多家上市公司。全球200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总共才10家。所以,我们经营主体过多会导致什么?当然就是过度竞争!
最终,内卷的极限,就是伪劣产品。实际上这两年光伏组件的质量,我们观察到,其实是比以前在变差了,没有变好。这样的后果大家都知道。
导致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一方面是企业自身的动力,一方面就是我们各个地方政府,都像一个个经营主体,而证监会就相当于是亚投行。地方政府发展产业,也希望最后能进入资本市场。
现实就是,我们把过多的资源,进行了过度分散的投资,以致让很多经营主体都获得了很多的资源。资源投入大,但由于分散,就导致浪费也是巨大的。
至于怎么来解决,我觉得兼并重组,是真正有效解决的一个根本性手段。但是,推动兼并重组要怎么样去做呢?
第一,我认为技术标准要提高,质量标准要提高。这样,让真正有技术、有质量控制能力、能够高效运营的企业来牵头,对市场中的资源进行整合。
第二,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只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企业才能不断研发升级。其他企业要用合法守规的方式、获得授权的方式来获得技术,而不是现在这种局面。
兼并重组,我们可以理解为合并。在中国做企业,不管做大也好,做小也好,有句古话叫“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在这里,我们认为合作,就要把心态调整好。企业合并,不管大小,我们都是平等的,是为了大家未来更美好,为了对我们现有的资源不造成浪费。因为只有兼并重组,这几年各地的产能投资,才能够得到合理地整合,让它发挥作用,而不是说最后变成了硬淘汰,生硬的去浪费掉。
所以,我认为从行业大局方面,未来的出路,就在于减少经营主体数量。对于隆基自身来讲,一方面,我们坚持自己内部的自我要求,就是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规模,从来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隆基在每年的经营指标里,从来都没有规模要做到多大这样的要求。
但是,我们强调的是我们做的东西,能不能差异化,能不能给市场带来更多的价值,能不能给客户带来更多价值。所以,以前我们老说“不领先、不扩产”,实际上也是坚持了这样一个原则,到今天我们还是这样。
(赶碳号认为,钟宝申上面这段话,信息量很大,各位自行脑补,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徐志群:
我认为,光伏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企业需要有三个自律:
第一是品质的自律。高景成立到现在只有4年时间,我们一直把品质作为第一生命线。去年我做了一点组件后,感受越来越深刻。我个人觉得,包括我自己在内,每家企业都要高度警惕,中国光伏这张名片,如果再这样恶性竞争下去,我们有可能会丢掉我们这张品质的名片。我也建议光伏协会或相关部门有没有可能在品质监督管理方面做一些工作。
第二,是价格自律。我现在看到有些做法还是蛮痛心的,确确实实很多企业都在低于成本线拼命挣扎。但是,这种拼命挣扎的时间是有限的。
第三,我认为在产能利用率上要自律。我在公司内部经常说,如果我们的库存到了一定程度,立马就要拉警戒线,拉闸,一定要限制下来。们是在长跑,不是短跑,而且我们也不要指望行业。
(赶碳号认为,徐志群关于产能利用率这话,同样也是有所指的。)
张发玉:
英发作为一个专业做电池的企业,我们是配套企业,在座的来了那么多中小企业,我认为都是配套企业。我说说我们配套企业的心声。我们刚才讲的跨越周期,我认为不太可能。每个人的周期,古人已经给我们定下来了,60年一个甲子。企业的周期,一代人30年。产品的周期,这个行业最长的硅料是十来年,最短的电池两三年。
我们英发做制造业,在过去帮日本企业做配套几十年。我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一定要举起高品质的大旗。我们千万不能再走国产摩托车在海外的道路——我们当初靠低价来出海,结果到最后被人家赶出来。我们要像中国的空调行业一样,现在无论是在非洲,还是在印度,都能成为当地市场中真正的主流企业主流产品,而且空调行业的年利润,每年都在千亿以上。
陆川:
关于行业自律,光伏协会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我认为对于企业而言,如果做出了承诺,关键是怎么才能把它实际落地。因为我听到在实际推行过程中,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声音。第二,在还没有实现自律的情况下,我们如何来达成共识,制定一些惩罚性手段。作为正泰,我们思考的是如何把自己的现金流控制好,能够在整个周期里面用最少的代价,走下去和熬下去。
02电网如何变革?
李俊峰:
光伏发电要实现在未来担当“主力电源”,还需要增强哪些长板?完善哪些短板?电网需要如何变革?政策环境、市场机制还需要做哪些完善?
钟宝申:
未来,我们还是坚信光伏会是整个能源行业的基础能源,当然这个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的这个问题需要解决——就像我们说从马车时代进入汽车时代的时候,就要修路,就要有加油的装置,等等。
这些配套设施的发展,就像汽车制造和汽车消费的发展一样,相互之间是需要不断调整、协同,共同促进才的。所以,我们相信随着全社会的关注,尤其是中国提出了从“能耗双控”改为双碳的双控以后,我相信会有力地促进企业的绿色转型。当然我们光伏企业自身也需要加强自律,然后不断的提高适应市场的能力。
李俊峰:
阳光电源在欧洲做储能做得非常好,背后有什么逻辑?和光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顾亦磊:
光伏的短板非常明显,消纳就是光伏的短板,比风电更短,因为它一天里面的发电的小时数比较有限,又很集中。我认为一方面要多能互补,像风光互补等等跟其他能源的互补,让整个整体的出力曲线更好一点。第二个就是光储融合。
周 涛: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供电系统,有四个关键要素。
第一,我们要构建一个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核心我们的发电的发电侧,它要以清洁能源为主体;
第二是质量和安全。我们所有的光伏或者储能作为电力系统的一部分的时候,无论是它的质量,还是系统的安全,直接影响了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第三,是整个系统的柔性和构网,这是整个电网稳定的关键。第四是数字化和智能化。随着整个电力系统以新能源为主体之后,我们整个的数字化智能化非常重要,怎样才能基于数据,让整个能源的自管理、自运行。
李俊峰:正泰陆川,你做安能过程中的酸甜苦辣都非常清楚。不论是分布式也好,户用也好,这一块电网需要不需要进一步的变革,政策上市场机制上你觉得还有哪些挑战?有没有碰到有哪些问题?
陆川:
首先,我觉得清洁能源发展确实比预期要快,电网的建设周期和电源侧不太匹配,阶段性的电源侧的过剩,才导致了消纳问题。实际上,在欧洲、在北美都有类似的问题,但整个电力体制不同,对于安全性的要求、安全的级别来说,可能我国提的特别高。
第二,中国最大的差异化,在于居民电价是采取交叉补贴的方式实现的。所以,使得我们在用户侧,虽然我们看到海外有非常多可以创新的做法,但在国内还做不了。这也是一个现实。我觉得更重要一点,既然户用、工商等分布式在我国东部地区减少了传输的成本,既然也推出了红黄绿区这样一个政策来引导相应的消纳安排,那么就应该鼓励电网和社会资本,怎么能够尽快提升消纳。东部或者是经济较发达地区,用电负荷高的地区,能够有更多的资本去进入到电网改造提升,特别是配电网的改造和提升。这样,就能让一些消纳原来的红区尽快变成黄区和绿区,进而更多地释放我们电源侧的空间。
李俊峰:
我们的预测,我们的规划没有发展的快,这是事实。我们有时可能抱怨电网建设跟不上,你想一想,我们当初规划的时候,可能只有3.3亿千瓦,但最后搞成了12亿千瓦。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有同理心,想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各种的困难,各种各样的挑战。
03光伏如何避免内卷外延?
李俊峰:
像日本的丰田汽车,每年生产700万辆到800万辆车,但它在日本本土生产的还不到300万辆,其中五六百万辆是在其他国家,包括中国也近200万辆,美国也有100多万辆,欧洲也有100多万辆。
我们有没有这种魄力,使我们的全球化的格局发生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陆川:
过去几轮周期中,虽然产业链的利润和现金流,始终是在不同环节里面上上下下波动。即使在光伏产品一度比较稀缺、制造业很赚钱的时候,正泰也没有放弃电站业务。系统成本不断下降,实际上也涌现出很多新的光伏机会。像巴基斯坦,已经成为今年的全球第六大光伏市场。这个市场既没有电网的消纳能力,也没有什么制造业的竞争力,完全是用外来的系统做的,主要以离网为主的业务。我们国内的户用业务全额上网,不用担心,但在海外开展业务时,就会担心电费收不上来。其实,全世界大部分地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离网系统很普遍。比如巴西市场,正泰有一些客户,居然一年能做到一两万套的户用系统。我问他是怎么把电费收上来的?他说很简单,如果居民不给钱,我远程就把系统关了。居民如果去向当地的电网购电,要比离网系统的电贵得多。这其实就海外市场的差异化机会。
李俊峰:
我五年前就提醒,过去在光伏风电,都曾经有人说过,我们的风电光伏可以搞到零电价。真要搞到零电价,这个行业还有投资价值吗?
张发玉:
我观察到几个问题。
我们光伏产量最大,但是赚钱最多的却是美国的FirstSolar福,但2023年的全球新能源首富,是印度人阿达尼。
所以,我一直在想,我们一定是哪里做错了。我总觉得现在的竞争,已经不是企业之间的竞争了,已经上升到每个地方政府、那些有资源的地方之间的竞争,再到后面,就上升到国家层面的竞争。
印度要保护自己,美国也要保护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企业怎么活?中国企业先是去了东南亚,后来去了中东,这都没有错。我也没想到什么好办法。总之一句话,哪里有鱼,我们就到哪里去结网。
徐志群:
关于光伏的内卷外延,我认为很多投资主体,大部分是中国的企业,而且投资主体都是自由的。他认为在哪里投资对他有利,他认为哪个市场是他的目标市场,他认为是好的投资机会,他就会干。这个时候说叫他不去投,好像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所以,每个企业的自律很重要,但是你要变成规范性的、必须要做到什么程度,给我的感觉,好像有点计划经济的色彩。如果不是计划性,是非常难做到的。
陆川:
这个问题确实比较难回答,我只能举一个例子。现在逆变器没有光伏那么卷。这是因为,这个行业有一个SMA,这是一家德国企业。它的售价相对比较高,所以我们作为竞争对手,只要比SMA低一点,利润也很好。当然,现在SMA也不行了。所以如果哪一天SMA真的倒了,我相信逆变器行业也会卷成组件。
从这个角度,我觉得我们从策略上可以有意识地支持一些本地的龙头。国外本地龙头企业,让它怎么生存得更好。如果它倒了,你就失去了相应的标杆,到最后都是中国企业自己之间展开竞争,肯定是不利的。
顾亦磊:
逆变器和组件还不完全一样。组件本身标准化程度比较高,国内国外产品都是一样的,这个就会导致卷的更厉害。逆变器因为每个国家的电网不一样,它要并网,所以它的差异化稍微大一点。
所以,作为逆变器企业,我们要挖掘这些差异化带来的对技术的要求。从技术上面,我们可以做一些更多、更细的创新,让我们因地制宜科学设计,让每一个不同的场景,不同的电网有最大的发电效益。
所以,储能PCS也好,光伏逆变器也好,在全球不同市场,我觉得创新点会稍微多一点。当然,只能说比光伏稍微好一点,但是也已经越来越卷了,这是个趋势,
周涛:
现在,有更多企业出海,所以竞争加剧了。我们看到户用工商业,竞争门槛相对低一些。但即使是这个场景下,大家也可以拉开差距,那就是你的销售和服务网络,对于客户可以创造很大的价值。对于客户而言,无论是逆变器成本,还是光伏系统成本,都已经很低了,但如何提升客户的长期回报,是有很多功课要做的。
第二,随着光伏渗透率越来越高,无论是大型电站,光储已经成为标配,包括在欧洲,出现了参与电力市场的这种服务。从这个角度,对电网的理解、或者对电网提供一些支撑作用,就会成为企业竞争的门槛。就储能行业来说,无论是特斯拉,还是Fluence,他们都不是靠单打独斗的。这对于每一个企业也是一种机会,你应该具备这些能力,能够满足光储电站的需求。
李俊峰:
关于“内卷外延”,我总结一下,如何使这些措施不是留在纸面上、口头上,关键要有制约手段和制约因素。这正是行业协会组织大家讨论的,哪些是制约手段?哪些是制约因素?我们怎么好利用好这些制约因素?还有,就是一定要有龙头,一定要有带头大哥来落实这件事情,单靠行业协会是做不到的。就像石油,同样产能过剩,但是有了欧佩克加上几个大国,大家都商量好了,价格高的时候适当的释放点产能,价格低的时候收缩产能。带头大哥在释放产能的时候,他少释放一点,减产能的他多减一点,因为他最多。所以,这也是一种制约手段,就是带头大哥的表率作用。这个话题还是从钟宝申开始。
钟宝申:
我觉得行业要健康发展,还是先从自身做起。不管外部是怎么样的,首先我们自己要能够做好,从自身做起。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的自律。因为组件都是30年质保期,你如果低于成本卖了,你还如何保证未来你有钱去给他服务,给他质保呢?所以企业加强自律有必要。
第二,我也呼吁同行,我们要共同来维护我们行业协会的权威。像美国对半导体的管理,这个有些小院高墙是吧?
我希望光伏协会能成为一个有力的组织,这样我们参与的各家都形成了自律。如果有一些企业不自律了,你可以从这个圈子里给他拉出来,是吧?这就是大家都不跟他交朋友了。我相信产业链很多人都不跟他交朋友了,对他就会有压力。所以,我觉得光伏协会还是有资源来去维护行业健康发展的。
第三,我想就是圈子内部,大家还是要有规则、有规矩、有底线。大家要遵守规则,合规还是最基本的原则。包括我们讲知识产权的获得,大家完全有合法的、合理的手段。这样,你圈子内部保持一定的规则,大家才愿意在一起沟通协调,共同良性发展
顾亦磊:
首先第还是要坚持技术创新,反对无序的低价竞争,要扭转劣币驱逐良币的这样的现象,这个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赶碳号认为,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在国内储能市场正愈演愈烈。)
第二,我建议每家企业要聚焦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加大投入,不要盲目扩张,这样能发挥自己更大的竞争力,让整个产业链互相协同,避免资源浪费。
第三,中国企业要携手共同走向全球市场,而不是出去斗,为全球气候问题贡献中国力量。陆川:我呼吁各家企业,包括企业的负责人,要做到知行合一。现在,共识已经建立,但是在行动上面一致,步调一步还比较困难。
张发玉:
我们都是靠这个行业吃饭的人,我呼吁我们要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我们这个行业。我希望,行业和政府应该定期公布劣质产品,劣质事件和假冒伪劣虚标产品。
徐志群:
我们要成为先进产能、先进技术的促进者,不要作为落后产能、落后技术的维护者。我还是认为,我们应该拥抱竞争。因为最终还是那些优秀者会长期为这个行业贡献价值。
编审及统稿:侦碳
欢迎转评赞!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原文标题 : 领袖对话:光伏如何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