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二手房发出最新信号!价格回稳明显 成交量创新高

东方财富网

1个月前

不仅成交量持续上涨,价格也明显回稳,一线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环比降幅较10月收窄。...另一方面,“9·26”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后,居民的置业意愿和房价预期均有改善,二手房业主议价空间缩小,这也会促进房价的回稳。

在一系列楼市新政影响下,一线城市二手房市场持续出现积极变化。

11月,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二手住宅网签量均较10月继续上涨,并且创出年内新高。不仅成交量持续上涨,价格也明显回稳,一线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环比降幅较10月收窄。

中指研究院研究副总监徐跃进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预计,核心一二线城市会率先止跌回稳。一方面,随着之前房价的持续下跌,核心城市部分总价较低的房源,性价比逐渐显现出来,购房需求入市带动销量回升,也进一步对价格形成支撑。另一方面,“9·26”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后,居民的置业意愿和房价预期均有改善,二手房业主议价空间缩小,这也会促进房价的回稳。

成交量创新高

作为全国楼市风向标,一线城市成交变化备受关注,继“金十”后,11月二手房成交再创新高。

先来看北京,中原地产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11月,北京二手住宅网签量为18763套,环比增长8%,同比增长49.6%,为近20个月最高水平。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9·30”政策后,北京二手房10月网签已经达到17367套,环比上涨了31%,同比上涨幅度达到63%,网签量为连续19个月最高值,在最近2年仅次于2023年3月份,也是2017年来连续8年同期10月最高值。11月网签量继续冲高,连续高位运行2个月,充分体现了政策的推动作用。

再来看上海,上海市房屋管理局数据显示,11月上海二手房成交总套数为2.705万套,为今年二手房成交量最高的月份。安居客上海统计数据显示,这也是上海二手房成交量自2021年3月以来首次突破2.7万套,创下近44个月的新高。

深圳、广州同样成交量上涨。据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统计,11月,深圳全市二手住宅过户7125套,环比上升16.5%,二手住宅成交套数创近50个月新高。广州市房地产中介协会数据显示,11月政策刺激效应持续,广州二手住宅网签量突破1.1万套,环比10月继续大幅上涨约10%,网签宗数创下自2023年4月以来的新高。

价格回稳明显

不仅成交量持续上涨,一线城市二手住宅价格也明显回稳。

根据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11月,一线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下跌0.07%,较10月收窄0.10个百分点。

其中,深圳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0.21%,结束18个月连跌局面。中指研究院指出,“9·29”新政后,深圳二手住宅成交量迅速回升,市场需求加速释放带动业主预期修复,11月二手房价格出现小幅上涨。

同时,北京、上海和广州二手房价格环比跌幅均在0.1%—0.3%之间,连续2月维持微跌态势,房价跌幅较之前明显收窄。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链家研究院分析师冷会表示,11月北京链家二手住宅成交均价环比小幅上涨,上涨走势已维持两月。从各区情况看,多数城区价格稳中有涨,丰台、朝阳、西城等主要城区价格回升幅度相对明显。从成交结构上看,11月中心城区成交占比较10月份进一步提升,因此价格上涨也有一定的结构性因素影响。

张大伟指出,整体看,北京楼市的两极分化仍在持续,30%左右的二手房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价格上升,但大部分房源价格还在探底过程中。

楼市新政不断

继9月底以来一揽子房地产增量政策出台后,11月房地产减税政策也进一步落地。

11月13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房地产减税公告,包括优化住房交易契税政策,明确与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相衔接的增值税、土地增值税优惠政策。

其中提出,在契税方面,将现行享受1%低税率优惠的面积标准由90平方米提高到140平方米,并明确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城市可以与其他地区统一适用家庭第二套住房契税优惠政策,即调整后,在全国范围内,对个人购买家庭唯一住房和家庭第二套住房,只要面积不超过140平方米的,统一按1%的税率缴纳契税;面积超过140平方米的,家庭唯一住房按1.5%的税率缴纳契税,家庭第二套住房按2%的税率缴纳契税。

在增值税方面,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凡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的,与全国其他地区适用统一的个人销售住房增值税政策,对该城市个人将购买2年以上(含2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增值税。

随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相继落地上述个人住房交易契税、增值税减免政策,上海、深圳还明确将个人转让住房个人所得税的核定征收税率调整为1%。

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认为,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为一线城市市场持续修复提供了进一步支撑,短期市场活跃度有望继续好转,也将助力全国市场“止跌回稳”。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不仅成交量持续上涨,价格也明显回稳,一线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环比降幅较10月收窄。...另一方面,“9·26”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后,居民的置业意愿和房价预期均有改善,二手房业主议价空间缩小,这也会促进房价的回稳。

在一系列楼市新政影响下,一线城市二手房市场持续出现积极变化。

11月,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二手住宅网签量均较10月继续上涨,并且创出年内新高。不仅成交量持续上涨,价格也明显回稳,一线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环比降幅较10月收窄。

中指研究院研究副总监徐跃进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预计,核心一二线城市会率先止跌回稳。一方面,随着之前房价的持续下跌,核心城市部分总价较低的房源,性价比逐渐显现出来,购房需求入市带动销量回升,也进一步对价格形成支撑。另一方面,“9·26”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后,居民的置业意愿和房价预期均有改善,二手房业主议价空间缩小,这也会促进房价的回稳。

成交量创新高

作为全国楼市风向标,一线城市成交变化备受关注,继“金十”后,11月二手房成交再创新高。

先来看北京,中原地产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11月,北京二手住宅网签量为18763套,环比增长8%,同比增长49.6%,为近20个月最高水平。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9·30”政策后,北京二手房10月网签已经达到17367套,环比上涨了31%,同比上涨幅度达到63%,网签量为连续19个月最高值,在最近2年仅次于2023年3月份,也是2017年来连续8年同期10月最高值。11月网签量继续冲高,连续高位运行2个月,充分体现了政策的推动作用。

再来看上海,上海市房屋管理局数据显示,11月上海二手房成交总套数为2.705万套,为今年二手房成交量最高的月份。安居客上海统计数据显示,这也是上海二手房成交量自2021年3月以来首次突破2.7万套,创下近44个月的新高。

深圳、广州同样成交量上涨。据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统计,11月,深圳全市二手住宅过户7125套,环比上升16.5%,二手住宅成交套数创近50个月新高。广州市房地产中介协会数据显示,11月政策刺激效应持续,广州二手住宅网签量突破1.1万套,环比10月继续大幅上涨约10%,网签宗数创下自2023年4月以来的新高。

价格回稳明显

不仅成交量持续上涨,一线城市二手住宅价格也明显回稳。

根据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11月,一线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下跌0.07%,较10月收窄0.10个百分点。

其中,深圳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0.21%,结束18个月连跌局面。中指研究院指出,“9·29”新政后,深圳二手住宅成交量迅速回升,市场需求加速释放带动业主预期修复,11月二手房价格出现小幅上涨。

同时,北京、上海和广州二手房价格环比跌幅均在0.1%—0.3%之间,连续2月维持微跌态势,房价跌幅较之前明显收窄。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链家研究院分析师冷会表示,11月北京链家二手住宅成交均价环比小幅上涨,上涨走势已维持两月。从各区情况看,多数城区价格稳中有涨,丰台、朝阳、西城等主要城区价格回升幅度相对明显。从成交结构上看,11月中心城区成交占比较10月份进一步提升,因此价格上涨也有一定的结构性因素影响。

张大伟指出,整体看,北京楼市的两极分化仍在持续,30%左右的二手房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价格上升,但大部分房源价格还在探底过程中。

楼市新政不断

继9月底以来一揽子房地产增量政策出台后,11月房地产减税政策也进一步落地。

11月13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房地产减税公告,包括优化住房交易契税政策,明确与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相衔接的增值税、土地增值税优惠政策。

其中提出,在契税方面,将现行享受1%低税率优惠的面积标准由90平方米提高到140平方米,并明确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城市可以与其他地区统一适用家庭第二套住房契税优惠政策,即调整后,在全国范围内,对个人购买家庭唯一住房和家庭第二套住房,只要面积不超过140平方米的,统一按1%的税率缴纳契税;面积超过140平方米的,家庭唯一住房按1.5%的税率缴纳契税,家庭第二套住房按2%的税率缴纳契税。

在增值税方面,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凡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的,与全国其他地区适用统一的个人销售住房增值税政策,对该城市个人将购买2年以上(含2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增值税。

随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相继落地上述个人住房交易契税、增值税减免政策,上海、深圳还明确将个人转让住房个人所得税的核定征收税率调整为1%。

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认为,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为一线城市市场持续修复提供了进一步支撑,短期市场活跃度有望继续好转,也将助力全国市场“止跌回稳”。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