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持多头思维,布局政策窗口
前期扰动市场的各类因素,近期已在逐步缓解。我们在11月17日的报告《抓住主要矛盾,保持多头思维》中已经提出,近期市场出现波动,一方面是特朗普2.0交易导致市场风险偏好回落,另一方面是海内外一系列重要事件落地后市场短期存在一定的预期兑现压力。进而提示投资者抓住主要矛盾,保持多头思维,因为一则特朗普交易对全球大类资产的冲击将逐渐被消化,更重要的,则是市场逻辑已经反转,内部积极因素增多才是当前市场的主要矛盾。近期这一观点已在逐步验证:
一方面,随着特朗普新内阁人选基本敲定,叠加美联储宽松预期升温,近期美元、美债利率显著回落,带动全球风险偏好修复。
1)前期市场对美国计入过多再通胀和放缓降息的预期。而近期随着各项数据发布,市场的悲观预期开始修正:美国三季度核心PCE超预期下修至2.1%,且10月核心PCE也符合市场预期。与此同时,美联储11月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官员对通胀正在缓解、劳动力市场强劲表示了信心,从而允许进一步降息。近期又有多位联储官员为12月降息发声,带动美联储降息预期回升。目前市场预期美联储12月降息25bp的可能性已提升至66%。
2)11月24日,特朗普新内阁的15位部长人选全部尘埃落定,市场对于特朗普新任期的执政思路更加有迹可循,特朗普交易对全球大类资产的影响边际减弱。因此即便11月25日特朗普威胁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征25%关税,对中国进一步加征10%关税,市场反应也较为平淡。
另一方面,国内各类稳增长政策措施仍在密集加码,并持续带来经济数据、市场预期的改善。中国股市、中国经济正逐步进入良性循环。
宏观经济方面,11月PMI较上月继续上升0.2个百分点至50.3%,连续3个月上升,且连续2个月运行在扩张区间。供需两端均有回升,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2.4%和50.8%,比上月上升0.4和0.8个百分点。其中新订单指数自今年5月份以来首次升至扩张区间,需求回暖迹象明显。
稳增长政策方面,11月27-28日,全国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工作会议召开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11月25日,中国国新和中国诚通两家央企分别获批发行2000亿元和3000亿元“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用于重点支持“两重”、“两新”项目投资。
货币政策方面,11月29日央行发布公告称,为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11月全月净买入债券面值为2000亿元,并开展8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在月末、年末以及地方专项债密集发行叠加的窗口,央行通过货币政策新工具进行大额投放,对市场流动性的呵护之心尽显。
更重要的,随着12月重要会议窗口临近并陆续召开,有望再度修复风险偏好、凝聚市场共识。
一方面,参考历史经验,年底中央经济会议前后市场大多有所表现。尤其是若会议召开前政策已出现明确的反转信号,则稳增长预期升温对行情的驱动效果更加显著。本轮来看,随着9月24日以来政策思路反转明确,稳增长预期驱动的行情大概率不会缺席。
另一方面,11月中旬以来市场轮动速度明显加快,我们编制的行业轮动强度指数也逼近年内高点,显示市场再度进入到缺乏共识和主线方向的阶段。而往后看,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来年经济和产业发展作出更加明确的部署和定调,有望凝聚市场共识、指引主线方向。
因此,随着外部不确定性减弱、内部稳增长预期升温、共识重新凝聚,后续市场有望再度迎来修复窗口。
二、布局政策窗口,聚焦三大主线
2.1、关注以“新半军”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方向
以“新半军”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方向,在岁末年初这个注重预期交易、政策预期交易的时间窗口,有望成为市场聚焦重要的主线。一方面,新质生产力作为长期促进经济动能切换和短期托底政策的发力结合点,仍将是本轮政策战略性聚焦的重点方向;另一方面,“新半军”作为供给出清较为充分的重要方向,市场对其明年实现困境反转的预期正在不断强化,有望再次成为市场最鲜明的景气主线之一。
2.2、关注受益于内需政策加码预期、具备盈利修复基础的服务类消费
明年外需受潜在新增关税扰动,经济增长更需内需接力,扩内需有望成为本轮政策组合拳发力重点,也将是明年稳增长的重要抓手。随着重要会议临近,内需板块也有望成为政策窗口期博弈的重点方向。
其中,服务类消费作为符合消费高质量发展大趋势的政策重点支持方向,叠加明年盈利改善居前,有望成为内需板块中高胜率的投资方向。一方面,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7月政治局会议强调“把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服务消费作为符合消费升级大趋势的方向,已经成为扩大消费的重要动力和主要增量来源,有望成为扩内需政策重点支持的领域。另一方面,消费行业中,内需占比高且明年预期盈利改善的方向主要集中在服务类消费领域,且外需承压期通常是内需政策发力的重要时间窗口,潜在增量政策加持下具备盈利修复基础,可重点关注教育、餐饮、医疗、免税等。
2.3、潜在的并购重组方向:政策盘活“沉睡”资产、提振股市、实现高质量化债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今年,在IPO继续收紧的背景下,并购重组作为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途径,相关政策不断完善、优化。从年初证监会召开支持并购重组的座谈会、发布多项政策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提升投资价值,到4月国务院发布资本市场新“国九条”进一步鼓励并购重组,6月证监会发布的“科创板八条”,再到9月24日以来“并购十六条”、《重组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且强调并购重组作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重要途径,均可以看出国家高度重视并购重组对于高质量发展、资源配置和产业整合的重要作用。
而随着政策持续优化,今年国内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进度也明显加快,尤其是下半年以来持续提速。结构上主要集中在机械、医药、电子、化工、新能源等新质生产力方向以及产业整合加速的方向。截至11月30日,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首次披露并购重组1259单,交易金额接近7000亿元,下半年以来并购整合进度持续提速,目前交易金额远超上半年。行业上看, 竞买方主要集中在机械、医药、电子、化工、新能源等产业整合加速的行业,同时交易金额较大的行业有军工、交运、非银等。
另一方面,随着并购重组向专业化、高质量化发展,并购重组市场呈现出以下两点趋势:1)国央企重组整合提速:国央企作为竞买方的交易金额占比由2016年的47.2%提升至目前的74.3%;2)双创、北交所并购数量占比持续提升:双创和北交所上市公司作为竞买方参与并购事件的数量占比由2010年的6.4%提升至目前的38.9%。
因此,后续来看,新质生产力和产业整合有望成为并购重组的两大核心线索。在当前“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主线下,科技创新和产业调整将成为并购重组的重要目标,关注包括国防军工、TMT、生物医药、新能源车、先进制造业等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方向,以及央国企主导的券商、钢铁、有色、公用事业等潜在产业整合方向。
风险提示
经济数据波动,政策宽松低于预期,美联储降息不及预期等。
(文章来源:兴业证券)
一、保持多头思维,布局政策窗口
前期扰动市场的各类因素,近期已在逐步缓解。我们在11月17日的报告《抓住主要矛盾,保持多头思维》中已经提出,近期市场出现波动,一方面是特朗普2.0交易导致市场风险偏好回落,另一方面是海内外一系列重要事件落地后市场短期存在一定的预期兑现压力。进而提示投资者抓住主要矛盾,保持多头思维,因为一则特朗普交易对全球大类资产的冲击将逐渐被消化,更重要的,则是市场逻辑已经反转,内部积极因素增多才是当前市场的主要矛盾。近期这一观点已在逐步验证:
一方面,随着特朗普新内阁人选基本敲定,叠加美联储宽松预期升温,近期美元、美债利率显著回落,带动全球风险偏好修复。
1)前期市场对美国计入过多再通胀和放缓降息的预期。而近期随着各项数据发布,市场的悲观预期开始修正:美国三季度核心PCE超预期下修至2.1%,且10月核心PCE也符合市场预期。与此同时,美联储11月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官员对通胀正在缓解、劳动力市场强劲表示了信心,从而允许进一步降息。近期又有多位联储官员为12月降息发声,带动美联储降息预期回升。目前市场预期美联储12月降息25bp的可能性已提升至66%。
2)11月24日,特朗普新内阁的15位部长人选全部尘埃落定,市场对于特朗普新任期的执政思路更加有迹可循,特朗普交易对全球大类资产的影响边际减弱。因此即便11月25日特朗普威胁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征25%关税,对中国进一步加征10%关税,市场反应也较为平淡。
另一方面,国内各类稳增长政策措施仍在密集加码,并持续带来经济数据、市场预期的改善。中国股市、中国经济正逐步进入良性循环。
宏观经济方面,11月PMI较上月继续上升0.2个百分点至50.3%,连续3个月上升,且连续2个月运行在扩张区间。供需两端均有回升,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2.4%和50.8%,比上月上升0.4和0.8个百分点。其中新订单指数自今年5月份以来首次升至扩张区间,需求回暖迹象明显。
稳增长政策方面,11月27-28日,全国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工作会议召开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11月25日,中国国新和中国诚通两家央企分别获批发行2000亿元和3000亿元“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用于重点支持“两重”、“两新”项目投资。
货币政策方面,11月29日央行发布公告称,为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11月全月净买入债券面值为2000亿元,并开展8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在月末、年末以及地方专项债密集发行叠加的窗口,央行通过货币政策新工具进行大额投放,对市场流动性的呵护之心尽显。
更重要的,随着12月重要会议窗口临近并陆续召开,有望再度修复风险偏好、凝聚市场共识。
一方面,参考历史经验,年底中央经济会议前后市场大多有所表现。尤其是若会议召开前政策已出现明确的反转信号,则稳增长预期升温对行情的驱动效果更加显著。本轮来看,随着9月24日以来政策思路反转明确,稳增长预期驱动的行情大概率不会缺席。
另一方面,11月中旬以来市场轮动速度明显加快,我们编制的行业轮动强度指数也逼近年内高点,显示市场再度进入到缺乏共识和主线方向的阶段。而往后看,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来年经济和产业发展作出更加明确的部署和定调,有望凝聚市场共识、指引主线方向。
因此,随着外部不确定性减弱、内部稳增长预期升温、共识重新凝聚,后续市场有望再度迎来修复窗口。
二、布局政策窗口,聚焦三大主线
2.1、关注以“新半军”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方向
以“新半军”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方向,在岁末年初这个注重预期交易、政策预期交易的时间窗口,有望成为市场聚焦重要的主线。一方面,新质生产力作为长期促进经济动能切换和短期托底政策的发力结合点,仍将是本轮政策战略性聚焦的重点方向;另一方面,“新半军”作为供给出清较为充分的重要方向,市场对其明年实现困境反转的预期正在不断强化,有望再次成为市场最鲜明的景气主线之一。
2.2、关注受益于内需政策加码预期、具备盈利修复基础的服务类消费
明年外需受潜在新增关税扰动,经济增长更需内需接力,扩内需有望成为本轮政策组合拳发力重点,也将是明年稳增长的重要抓手。随着重要会议临近,内需板块也有望成为政策窗口期博弈的重点方向。
其中,服务类消费作为符合消费高质量发展大趋势的政策重点支持方向,叠加明年盈利改善居前,有望成为内需板块中高胜率的投资方向。一方面,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7月政治局会议强调“把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服务消费作为符合消费升级大趋势的方向,已经成为扩大消费的重要动力和主要增量来源,有望成为扩内需政策重点支持的领域。另一方面,消费行业中,内需占比高且明年预期盈利改善的方向主要集中在服务类消费领域,且外需承压期通常是内需政策发力的重要时间窗口,潜在增量政策加持下具备盈利修复基础,可重点关注教育、餐饮、医疗、免税等。
2.3、潜在的并购重组方向:政策盘活“沉睡”资产、提振股市、实现高质量化债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今年,在IPO继续收紧的背景下,并购重组作为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途径,相关政策不断完善、优化。从年初证监会召开支持并购重组的座谈会、发布多项政策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提升投资价值,到4月国务院发布资本市场新“国九条”进一步鼓励并购重组,6月证监会发布的“科创板八条”,再到9月24日以来“并购十六条”、《重组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且强调并购重组作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重要途径,均可以看出国家高度重视并购重组对于高质量发展、资源配置和产业整合的重要作用。
而随着政策持续优化,今年国内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进度也明显加快,尤其是下半年以来持续提速。结构上主要集中在机械、医药、电子、化工、新能源等新质生产力方向以及产业整合加速的方向。截至11月30日,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首次披露并购重组1259单,交易金额接近7000亿元,下半年以来并购整合进度持续提速,目前交易金额远超上半年。行业上看, 竞买方主要集中在机械、医药、电子、化工、新能源等产业整合加速的行业,同时交易金额较大的行业有军工、交运、非银等。
另一方面,随着并购重组向专业化、高质量化发展,并购重组市场呈现出以下两点趋势:1)国央企重组整合提速:国央企作为竞买方的交易金额占比由2016年的47.2%提升至目前的74.3%;2)双创、北交所并购数量占比持续提升:双创和北交所上市公司作为竞买方参与并购事件的数量占比由2010年的6.4%提升至目前的38.9%。
因此,后续来看,新质生产力和产业整合有望成为并购重组的两大核心线索。在当前“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主线下,科技创新和产业调整将成为并购重组的重要目标,关注包括国防军工、TMT、生物医药、新能源车、先进制造业等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方向,以及央国企主导的券商、钢铁、有色、公用事业等潜在产业整合方向。
风险提示
经济数据波动,政策宽松低于预期,美联储降息不及预期等。
(文章来源:兴业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