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供应商开始反抗了

Auto有范儿

1个月前

中国汽车行业的大决战,以有些意外的形式吹响冲锋的号角。

作者 | 周智宇

编辑|张晓玲

中国汽车行业的大决战,以有些意外的形式吹响冲锋的号角。 

11月27日,比亚迪发给供应商的一封降价函,火上热搜。邮件中,比亚迪要求供应商从2025年1月1日起供货产品降价10%。华尔街见闻从部分供应商处确认了邮件的真实性。 

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的回应也侧面印证了此事。他表示,与供应商的年度议价,是汽车行业惯例。他同时强调,比亚迪基于规模化大量采购,对供应商提出降价目标,非强制要求,可协商推进。 

过去两年,随着中国汽车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车企都对“降本增效”提出了更高要求。车企内部资源整合、技术创新降本,以及降低采购合约价格等,最终都是为了让自家的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另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汽车行业在三季度单车利润创近年新低,市场上能够保持盈利增长的车企屈指可数。

车企供应商、经销商也被裹挟进这场残酷的价格战里。他们意图反抗,但在汽车产业终局来临之前,价格战难以停歇,产业链上下游还将持续洗牌。这个过程中,产业链的新格局,也将逐步成型。 

博 弈

一封要求降价的邮件,将车企与供应链之间的博弈,摆上台前。

多位车企、供应链人士对华尔街见闻表示,车企要求供应商降价是行业惯例,不过降价幅度会根据具体的采购量、供货时间等来协商。在降价幅度上,自主品牌车企的要求也会高于合资品牌。

一名供应链人士表示,通常来说,产品在进入车企供应链之前会对整个产线生命周期进行评估,以满足车企每年的降本要求。之前行业普遍的要求是每年降3%-5%,但这两年价格战持续,车企也会提出更高的降本要求。

另有供应链人士表示,今年有车企在内部对某个零部件降本下硬指标,如果未实现,就重新招标,直到有供应商能够给出合适的报价。

比亚迪一贯强调自身的垂直整合能力,即比亚迪能够通过集团体系内的供应商解决零部件供应,但它仍有部分供应链开放给外部供应商。这部分零部件数量占比在二至三成左右。 

这个比例还会持续下降,在11月的一次供应商大会上,比亚迪就提出要进一步淘汰缺乏竞争力的供应商。

对外部供应商来说,能够进入比亚迪的供应链体系是“又爱又恨”的事情。

比亚迪今年前10个月销量已经超325万辆,全年有望达成400万辆,这样的规模意味着供应商只要能够切入其中,便可以有足够的量,即便不能“薄利多销”,也能保证现金流。 

同时,供应商可以去开拓比亚迪之外的客户,进而在规模、盈利之间寻找到自己的平衡。换而言之,只要自身技术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能够在细分市场里保持优势,那么对供应商而言,比亚迪也是个很好的跳板。 

今年10月上市的新铝时代便是家以比亚迪为主要客户的供应链公司,去年营收中八成来自比亚迪。今年5月,其通过了宁德时代合格供应商审核,并预计在年内实现电池盒箱体产品的量产供应,也获取了多个电池盒箱体相关产品定点项目。

但比亚迪的供应商之间竞争也非常激烈。对供应商而言,如果未能实现比亚迪降本目标,导致自身从比亚迪获取订单量下降,之前铺设的产线产能利用率大幅下降,那么就无法形成规模、现金流和利润之间的循环。这也使得部分供应商会选择尽量让利降本,以留在比亚迪的“朋友圈”里。

在回复投资者问时,新铝时代表示,自2016年进入比亚迪供应链体系并实现批量供货以来,向比亚迪销售产品的价格均通过竞争性磋商或招投标确定,交易价格为市场化结果。

比亚迪另一供应商美利信在11月28日接待投资者时也表示,将通过多维度落实降本增效,提高产品竞争力,以应对市场竞争行为。

如今比亚迪压价邮件被爆出,也表明部分供应商与比亚迪之间的矛盾来到一个爆发点。

激 战

供应商“反水”,不过是已经持续两年的车企价格战的缩影,这场战争不会停止,而且接下来会愈演愈烈。

瑞银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对华尔街见闻表示,2025年的价格战有可能比往年来得更早。往年过完春节之后,价格战再来(通常是3月),明年春节比较早,在1月底就来,价格战也会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

从比亚迪要求供应商降成本,到近期飞凡汽车正式回归上汽乘用车,极氪合并领克,再到广汽集团加强对自主品牌的经营管理等。一系列的动作都表明,自主车企为了迎战接下来的淘汰赛,也在主动调整,以通过内部资源整合,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行业内的共识,是接下来淘汰赛会愈发激烈,未来的市场份额还将进一步向头部车企集中。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到2025年底,强弱车企之间的差别会越来越明显;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也坦言,行业比较血腥的竞争起码会持续到2026、2027年,未来十年中国汽车主流品牌或只剩7家。

在此次比亚迪发给供应商的邮件中,也明确表示,2025年新能源汽车迎来重大机遇的同时,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进入“大决战”、“淘汰赛”。 

车企都在为明年更加激烈的价格战,做好准备。

可以预见,当车企品牌融合、行业洗牌加剧,依附于车企的供应商、经销商也会随着行业座次重排,进行一轮大换血。这将加速整个产业链的变革。

新能源技术的快速进步,对燃油车市场替代,让新的供应商快速崛起,也有老的供应商不断淘汰。

可以看到的是,燃油车时代曾经边缘化的电池产业链,迅速崛起,并产生了宁德时代这样市值万亿、在全球汽车产业链当中也具备话语权的巨头;包括智能化硬件、软件,自动驾驶、激光雷达等行业的供应商,也随着这轮新能源产业变革快速涌现,从无到有,快速上规模。

只是产业链和主机厂之间,向来是命运共同体。对比亚迪这位汽车行业的后起之秀来说,它也需要思考扩大规模的同时,如何平衡与供应商之间的利益关系,保证供应链稳定性。 

尤其是当前中国车企在走出国门,扩展海外本土化产业链。在国内具有足够高议价权,能够利用供应商网络充分竞争降本的比亚迪,又能如何形成与丰田一样,和供应商之间长期稳定、共御风险的合作关系,让他们愿意依附于比亚迪,一并在全球市场里开疆扩土?

这会是包括比亚迪在内的中国车企,在成为全球车企巨头路上,要努力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中国汽车行业的大决战,以有些意外的形式吹响冲锋的号角。

作者 | 周智宇

编辑|张晓玲

中国汽车行业的大决战,以有些意外的形式吹响冲锋的号角。 

11月27日,比亚迪发给供应商的一封降价函,火上热搜。邮件中,比亚迪要求供应商从2025年1月1日起供货产品降价10%。华尔街见闻从部分供应商处确认了邮件的真实性。 

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的回应也侧面印证了此事。他表示,与供应商的年度议价,是汽车行业惯例。他同时强调,比亚迪基于规模化大量采购,对供应商提出降价目标,非强制要求,可协商推进。 

过去两年,随着中国汽车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车企都对“降本增效”提出了更高要求。车企内部资源整合、技术创新降本,以及降低采购合约价格等,最终都是为了让自家的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另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汽车行业在三季度单车利润创近年新低,市场上能够保持盈利增长的车企屈指可数。

车企供应商、经销商也被裹挟进这场残酷的价格战里。他们意图反抗,但在汽车产业终局来临之前,价格战难以停歇,产业链上下游还将持续洗牌。这个过程中,产业链的新格局,也将逐步成型。 

博 弈

一封要求降价的邮件,将车企与供应链之间的博弈,摆上台前。

多位车企、供应链人士对华尔街见闻表示,车企要求供应商降价是行业惯例,不过降价幅度会根据具体的采购量、供货时间等来协商。在降价幅度上,自主品牌车企的要求也会高于合资品牌。

一名供应链人士表示,通常来说,产品在进入车企供应链之前会对整个产线生命周期进行评估,以满足车企每年的降本要求。之前行业普遍的要求是每年降3%-5%,但这两年价格战持续,车企也会提出更高的降本要求。

另有供应链人士表示,今年有车企在内部对某个零部件降本下硬指标,如果未实现,就重新招标,直到有供应商能够给出合适的报价。

比亚迪一贯强调自身的垂直整合能力,即比亚迪能够通过集团体系内的供应商解决零部件供应,但它仍有部分供应链开放给外部供应商。这部分零部件数量占比在二至三成左右。 

这个比例还会持续下降,在11月的一次供应商大会上,比亚迪就提出要进一步淘汰缺乏竞争力的供应商。

对外部供应商来说,能够进入比亚迪的供应链体系是“又爱又恨”的事情。

比亚迪今年前10个月销量已经超325万辆,全年有望达成400万辆,这样的规模意味着供应商只要能够切入其中,便可以有足够的量,即便不能“薄利多销”,也能保证现金流。 

同时,供应商可以去开拓比亚迪之外的客户,进而在规模、盈利之间寻找到自己的平衡。换而言之,只要自身技术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能够在细分市场里保持优势,那么对供应商而言,比亚迪也是个很好的跳板。 

今年10月上市的新铝时代便是家以比亚迪为主要客户的供应链公司,去年营收中八成来自比亚迪。今年5月,其通过了宁德时代合格供应商审核,并预计在年内实现电池盒箱体产品的量产供应,也获取了多个电池盒箱体相关产品定点项目。

但比亚迪的供应商之间竞争也非常激烈。对供应商而言,如果未能实现比亚迪降本目标,导致自身从比亚迪获取订单量下降,之前铺设的产线产能利用率大幅下降,那么就无法形成规模、现金流和利润之间的循环。这也使得部分供应商会选择尽量让利降本,以留在比亚迪的“朋友圈”里。

在回复投资者问时,新铝时代表示,自2016年进入比亚迪供应链体系并实现批量供货以来,向比亚迪销售产品的价格均通过竞争性磋商或招投标确定,交易价格为市场化结果。

比亚迪另一供应商美利信在11月28日接待投资者时也表示,将通过多维度落实降本增效,提高产品竞争力,以应对市场竞争行为。

如今比亚迪压价邮件被爆出,也表明部分供应商与比亚迪之间的矛盾来到一个爆发点。

激 战

供应商“反水”,不过是已经持续两年的车企价格战的缩影,这场战争不会停止,而且接下来会愈演愈烈。

瑞银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对华尔街见闻表示,2025年的价格战有可能比往年来得更早。往年过完春节之后,价格战再来(通常是3月),明年春节比较早,在1月底就来,价格战也会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

从比亚迪要求供应商降成本,到近期飞凡汽车正式回归上汽乘用车,极氪合并领克,再到广汽集团加强对自主品牌的经营管理等。一系列的动作都表明,自主车企为了迎战接下来的淘汰赛,也在主动调整,以通过内部资源整合,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行业内的共识,是接下来淘汰赛会愈发激烈,未来的市场份额还将进一步向头部车企集中。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到2025年底,强弱车企之间的差别会越来越明显;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也坦言,行业比较血腥的竞争起码会持续到2026、2027年,未来十年中国汽车主流品牌或只剩7家。

在此次比亚迪发给供应商的邮件中,也明确表示,2025年新能源汽车迎来重大机遇的同时,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进入“大决战”、“淘汰赛”。 

车企都在为明年更加激烈的价格战,做好准备。

可以预见,当车企品牌融合、行业洗牌加剧,依附于车企的供应商、经销商也会随着行业座次重排,进行一轮大换血。这将加速整个产业链的变革。

新能源技术的快速进步,对燃油车市场替代,让新的供应商快速崛起,也有老的供应商不断淘汰。

可以看到的是,燃油车时代曾经边缘化的电池产业链,迅速崛起,并产生了宁德时代这样市值万亿、在全球汽车产业链当中也具备话语权的巨头;包括智能化硬件、软件,自动驾驶、激光雷达等行业的供应商,也随着这轮新能源产业变革快速涌现,从无到有,快速上规模。

只是产业链和主机厂之间,向来是命运共同体。对比亚迪这位汽车行业的后起之秀来说,它也需要思考扩大规模的同时,如何平衡与供应商之间的利益关系,保证供应链稳定性。 

尤其是当前中国车企在走出国门,扩展海外本土化产业链。在国内具有足够高议价权,能够利用供应商网络充分竞争降本的比亚迪,又能如何形成与丰田一样,和供应商之间长期稳定、共御风险的合作关系,让他们愿意依附于比亚迪,一并在全球市场里开疆扩土?

这会是包括比亚迪在内的中国车企,在成为全球车企巨头路上,要努力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财经头条||许征宇 1个月前 大企业应该有维护产业生态的能力和义务,老虎吃饱了,还知道要放走野鹿呢[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