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体检一哥,年入100亿背后,何去何从?

E药经理人

3周前

期间,爱康国宾举报美年健康收购慈铭涉嫌垄断后,进度条一度暂停,直到商务部认定美年健康购买慈铭体检股权不构成垄断,才恢复收购。

美年健康的20年,也是中国民营体检行业迅速发展的20年。在过去的一轮轮商战中,美年健康吞下民营体检行业三巨头之一,稳坐民营体检机构头把交椅。但浸渍体检行业多年,越滚越大的商誉,难以确保的盈利能力,都成其隐累。

资深分析师:尧今
编审:苏叶
这年头,你很难找到不内卷、或者不那么内卷的领域。

民营体检算是一个。过去20年,中国民营体检从兴起到三足鼎立,再到二雄争霸,短时间内形成一种生态平衡。

所以,你不会想到,当大家都在卷价格时,民营体检一哥美年健康的客单价反而在稳步提升,但吊轨的却是,利润却越来越薄。美年健康给出的最新业绩堪称惨淡,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下降88.96%,市值较巅峰时期的800亿元,跌去超七成,至今不到200亿。

对比海外,体检赛道明明是一个堪称蓝海的市场,为什么投资人要远离?部分原因可能是,这家国民体检大连锁深陷规模扩张的诱惑,在业务发展节奏与扩张节奏不匹配时,反而受规模扩张所拖累,甚至出现递减现象。

美年健康如何一一“排雷”?如何突破桎梏盈利的沉重“枷锁”?而今又在抓概念,喊出了“All in AI”的口号,又能带来多少增量?带着问题,CM10医药研究中心将从行业稀缺值、财务健康度、业务健康度、综合建议等多个方面,来一一回答。

▲美年健康股价走势

高歌猛进,鲨鱼“吃”鲨鱼

商场如战场。纵观美年健康发展史,可谓是后来居上,打了场漂亮翻身仗。美年健康的20年,也是中国民营体检行业迅速发展的20年。

若论中国民营体检行业的兴起,还得从2002年说起,那年慈铭体检前身成立,民营体检机构正式登台唱戏。2004年,美年健康和爱康国宾前身相继成立,点燃较量战火,形成民营体检行业“三国演义”局面。 

当然,民营体检机构彼时得以发展,脱离不开政策支持和时代因素。一是,2001年,政府提出开放医疗市场、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发展,为民营体检机构的兴起搭桥;二是2003年的非典危机,亦在后续催生了体检行业发展,一些小型民营体检机构亦开始出世,但不足以威胁三巨头地位。

此后十年间,三巨头割据一方,逐渐发展壮大。

但盯着同一块肥肉的江湖霸主们,总会有交手时刻。在商业逻辑上,登陆资本市场,此起彼伏的行业吞并战,同样发生在体检赛道,争夺格外激烈。

2014年,成为改变民营体检机构格局的关键年份。

那一年,三巨头之一的慈铭体检多少有些时运不济,在资本市场上“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明明在2012年就准备国内A股申报IPO,算是三巨头中资本运作最早的一家,但因各种原因一波三折,赶上证监会加强发行监管审核,面临资本退出、业绩等多重压力,最终放弃IPO之路,无奈选择“并购”这条出路。

谁都知道,若能将慈铭体检收入麾下,或将直接颠覆当时的三足鼎立局势。于是,美年健康和爱康国宾纷纷抛出橄榄枝,不过最终以美年健康取胜。2014年11月底,美年健康以36亿元的价格收购了慈铭体检100%股份,直接将此前“三国演义”局面,爆改成“双雄争霸”,且占了上风。

当然,这场收购,并没想象那般顺利,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简而言之,期间,爱康国宾举报美年健康收购慈铭涉嫌垄断后,进度条一度暂停,直到商务部认定美年健康购买慈铭体检股权不构成垄断,才恢复收购。2017年7月,经过三年收购拉锯战,美年健康收购慈铭体检方案终于获无条件通过。

除了美年健康吃下了“大鲨鱼”慈铭体检,戏剧性的一幕还发生在闯荡IPO之战中。

同在2014年,美年健康和爱康国宾同日宣布IPO计划。不过,各自选择的上市目的地却有所不同,爱康国宾准备去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美年健康则准备在A股主板上市。

结局是,爱康国宾先一步上市,于2014年4月如愿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中国健康体检行业上市第一股,但不幸的是,赶上中概股海外遇冷、股价低迷等诸多不利因素,最终选择在2015年8月启动私有化。而其私有化过程也不算顺利,这一进程一度沉寂了多年,直到2019年1月才官宣完成。

相较而言,美年健康反而实现后来者居上,在2015年借壳江苏三友,完成了在深交所主板的上市,成为了当前仍挺立的“中国健康体检行业上市第一股”。

有意思的是,在这一轮资本市场厮杀中,美年健康不仅成功IPO,“吃”下慈铭体检,还欲在爱康国宾私有化途中,再吞这一最大对手,从而一统民营体检机构江山,不过遭遇“誓死反抗”,终是算盘落了空。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随着将慈铭体检收入麾下,市场天平逐渐倾斜至美年健康。期间,最大竞争对手爱康国宾当然也不会坐以待毙。公开资料显示,自2015年后,爱康国宾接连投资了区域性连锁体检机构新华卓越、普惠体检和民众体检等。

乱战中,或许几大巨头都没想到的是,一个“不速之客”突然闯入——2019年,阿里直接杀入该赛道,接连入股两大巨头,一度有使该赛道走向一家亲的趋势,彼时产业对于“美年健康与爱康国宾是否会一统江湖”的讨论甚嚣尘上。不过,至今这一猜测并未落地。

在这一轮洗牌之战中,民营体检赛道市场仅剩的两大龙头,纷纷争抢排名靠前的“同盟”。在一场场厮杀中,格局之战正式落幕,从三分天下,变成了当前双雄争霸的局面。而美年健康几乎稳居民营体检一哥地位,成为全国最大的专业健康体检连锁企业。

隐雷深埋,后院起火?

按理说,自2019年局势暂定后,美年健康应该选择修养生息,整合消化。一般来说,并购的消化整理期少则三年,多则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自2019年起,美年健康过渡到该阶段,业绩表现起起伏伏也与之不无关联。

目前,美年健康旗下有“美年大健康”、“慈铭”、“慈铭奥亚”、“美兆”四大品牌,各自定位有所不同。

▲截图来自美年健康财报
美年大健康和慈铭主打大众健康体检市场慈铭奥亚、美兆品牌则主打中高端团体健康体检、综合医疗服务市场及高端个人健康体检。在2023年美年健康的业务中,美年大健康占77.4%,慈铭和慈铭奥亚占20.9%,美兆占1.7%。截至2023年底,美年健康旗下体检中心数量达到596家。

一面是规模逐渐扩大,但另一面却是,机构投资者的远离,以及多方融合后一些隐雷浮现,直接体现在财务数据上。

自2015年上市以来,美年健康通过外延并购,营收与净利润年均增速超30%,2015-2018年营收从21.01亿增至84.58亿,净利润亦稳步上升。但2019年,业绩增长急转直下营收增速掉落至0.81%,净利润更是骤降超200%至亏损8.66亿。

此后几年,业绩同样跌宕,在2022年再次实现巨亏,2023年扭亏为盈,营收首破百亿达108.94亿元,同比增长26.44%,不过利润仍然较薄,仅5.06亿元。

再看今年前三季度业绩,营收约71.41亿元,同比减少1.96%;净利润约2463万元,同比减少88.96%。一个好转的迹象是,第三季度营收29.35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3.6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0.33%。

值得注意的是,美年健康并没有遭遇价格内卷冲击,利润出不来,但客单价却在稳步上涨,从2021年上半年的500元跃升至2024年上半年的653元。这与外界认知几乎相悖,民营体检一哥为什么没有想象那般赚钱?

当然,这期间业绩失利,亦有前期疫情影响,线下门店受到冲击因素,但抛开这一客观原因,背后逃不开接连扩张,遗留下的隐患。

可以看到,美年健康的扩张路径,大多采取了典型的“参转控模式”,即先参股、后控股,从中选择盈利可能性更高的体检中心,再完全持有,这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未来盈利的确定性

尤其在2016年至2019年间,曾大手笔收购多家公司,如以26.97亿元的价格收购慈铭体检72.22%股权,以1.53亿元收购了西昌美年等7家公司相应股权,以1.17亿元收购了德阳美年等5家公司相应股权,以3.58亿元收购了武汉美年等14家公司相应股权,以3.47亿元收购了西宁美年等19家公司相应股权,以1.28亿元收购了安徽诺一51%股权等。

但越滚越大的商誉也是事实。通常来说,并购一定会产生商誉,好资产大多时候都是溢价交易。但当资产的溢价没有在业务中得到如期的变现,再加上低利润基数,商誉带来的减值损失很容易将企业带入亏损的深渊。

一组数据可见一斑。2015年,美年健康的商誉还只有4.17亿元,而到了2023年,其商誉账面价值就达到了45.94亿元。这就意味着,自上市以来,美年健康商誉值增长超过10倍,背后与近年来的收购不无相关。而且若收购公司司业绩未完成承诺,将引发商誉减值风险。

期间,美年健康进行了多次大额计提,直接导致了2019年和2022年巨亏。

  • 2019年,美年健康对包括慈铭健康在内的并购资产进行了商誉减值,一次性计提了10.35亿元商誉减值,这也导致美年健康净利润亏损8.66亿元。

  • 2022年,美年健康计提了13.55亿商誉减值准备,当年美年健康净利润亏损5.59亿元。

实际上,在业务发展过程中,民营机构采取收购体检中心进行常规业务,实属正常业务举措。但日渐累积的商誉问题,难免为投资者所担忧。

如何解决高额商誉这一痼疾,成为美年健康必须正面的一大挑战。而且可以看到,2023年它仍未停止扩张步伐,财报显示,报告期新增的子公司总共有27家,其中购买了16家子公司,新设立了11家子公司。

机构投资者数量和持仓比例都在骤减。机构投资者从2023年底的321家降至今年Q3的17家,持仓比例也相应地从52.26%降至38.89%。

所有的数据指向,最终都需回归业务层面。悬在美年健康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愈渐失重了。

成长机会何在?

很明显,体检行业是一个高度依赖口碑和规模的行业,这也是为什么以美年健康为首的民营体检机构如此快速攻城略地。

这也给它们留下了新的命题:大肆并购后,规模得以提升,但更需精细化运营,进一步做好体系整合。而口碑背后,则意在解决居高不下的获客成本难题。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国内体检赛道远未及天花板

相较发达国家健康体检行业起步早,发展较为成熟而言,我国体检行业渗透率仍然不算高,2021年全国体检行业渗透率约为 38.88%,然而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2017年其体检渗透率就超过了70%,德国更是达到了95%以上。

从规模来看,2012-2021年,我国体检市场规模从468亿元提升到 1890亿元,复合增速 16.78%。据华经产业研究院分析,预计2025年我国体检市场规模将达到3900亿元。

而我国体检赛道选手,又主要可分为公立医院与民营体检机构。不过,现实处境是,当前我国体检市场,市场份额仍主要被公立医院占据。根据阿里健康的数据显示,2023年公立医疗机构在体检市场中占据了70.8%的份额,国内民营体检机构整体份额占比显然不高。

正由于渗透率不算高,在大盘子下,落到美年健康的整体份额自然也相对有限。而美年健康所面临的困境,亦是整个民营体检的困境。

所以如何协力,提高整体的国内体检渗透率成未来关键之一。

其次,落到企业本身而言,更关键是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体检赛道的核心竞争力,无外乎规模、品牌与信誉、服务水准、人才、管理等因素,缺一不可。

正是由于这些特性,对美年健康这类专业体检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是资金能力,说白了就是“钱”。

这很容易理解,规模效应在民营体检行业显得格外关键,否则很难迅速进行布局抢占市场,但这就要求企业需要有强大的连锁化经营资金支持。根据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3年中国健康体检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以单店投入1500-2000万计,仅建设10家体检中心就需投入1.5-2亿元。

更遑论美年健康超百家体检中心建设以及百十个城市布局了。因此,保有稳健的资金能力至关重要。

二是强化服务能力,这一议题可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

第一,人才。

要知道,在医疗服务行业,人才往往是核心资源,对于专业体检机构而言,更是构建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然而,目前,我国的高等医学人才主要聚集在大型医院和科研院所。因此,专业体检机构必须打破人才壁垒,吸引并留住这些顶尖人才,以便在专业技术、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等多个维度上打造竞争优势。

第二,拓展纵深服务层次。

当前,众多体检机构在健康管理服务的提供上显得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体检环节,而对于检前的咨询服务、检后的健康评估以及干预跟踪服务则显得相对匮乏,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一个关键突破口,或在于体检报告的数据指标更深度解读,这将是未来优化体检服务不可或缺的一环。另外,增加健康管理服务的种类,如营养咨询、运动指导、心理健康服务等,也将是未来体检机构提升服务能力的重要方向。

三是,提升管理和运营水平,提升口碑也较为关键。

必须明确的是,在健康体检行业,口碑背后,就体现在管理水平和运营经验上的差异了。尤其当资金投入实现扩张后,如何让更多新进入者更好地体系,且有更高的标准,建立可行的服务和信誉,同样至关重要。

要知道,相较公立医院,民营体检机构一直以来收到的偏见本身就不在少数,无形中提高了获客成本。背后直接指向了一大关键词——信用担忧。尤其在当前,民众对于体检价格逐年攀升,本就颇有微辞的背景下,难题更大了。毕竟如果体检服务不被认同,涨价只会劝退消费者。

接下来,如何推出既降本增效又精细化、差异化的服务,以赢得消费者信任,提升规模效益,如何扩展增量市场?成为未来“卷道”。

美年健康选择押宝“AI”,甚至直接喊出了“All in AI”的战略。2024 年是“三年打造新美年”的收官之年,也是美年健康集团成立二十周年,它推出了与华为云、润达医疗合作研发的国内首款健康管理AI机器人——“健康小美”,主要侧重于智能问答、健康管理计划制定等方面,以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看得出,对其抱以厚望。

然而,将AI技术深度融入体检服务的各个环节,并非易事,其间挑战重重。这不仅要求技术上的不断突破,更凸显了内部管理监管机制的重要性。

另从起团检与个检占比来看,团检仍是体检机构收入来源的大头。它正试图做两大方面的革新:一是深化与政企大客户的合作,通过构建私域流量池,优化其立体化、智能化的营销体系,实现“团检公域持续导入流量,私域留存复购及转化流量”。可是这背后,需要更为长期的投入。

未来,无论是把盘子做大,还是把自己做得更先进专业,留成为了留给美年健康的新命题。

任何伟大的变革都是痛苦的。我们已经见证了,诸多仿制药企走向创新药企历经的黑暗与迷茫岁月。我们已经看见了,一些蜕变,和新价值的诞生。E药经理人旗下CM10医药研究中心致力于上市公司的价值发现、挖掘与诊断。

免责声明:本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独立第三方研究;CM10医药研究中心力求报告(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报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CM10医药研究中心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一审| 黄佳

二审| 李芳晨

三审| 李静芝

精彩推荐

CM10集采 | 国谈 | 医保动态 | 药审 | 人才 | 薪资 | 榜单 | CAR-T | PD-1 | mRNA | 单抗 | 商业化 | 国际化 | 猎药人系列专题 |出海
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医药界·E药经理人 | 中国医药手册
创新100强榜单 | 恒瑞 | 中国生物制药 | 百济 | 石药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翰森 | 康方生物 | 上海医药 | 和黄医药 | 东阳光药 |  荣昌 | 亚盛医药 | 齐鲁制药 | 康宁杰瑞 | 贝达药业 | 微芯生物 | 复星医药 |再鼎医药|亚虹医药
跨国药企50强榜单 | 辉瑞 | 艾伯维 | 诺华 | 强生 | 罗氏 | BMS | 默克 | 赛诺菲 | AZ | GSK | 武田 | 吉利德科学 | 礼来 | 安进 | 诺和诺德 | 拜耳 | 莫德纳 | BI | 晖致 | 再生元

期间,爱康国宾举报美年健康收购慈铭涉嫌垄断后,进度条一度暂停,直到商务部认定美年健康购买慈铭体检股权不构成垄断,才恢复收购。

美年健康的20年,也是中国民营体检行业迅速发展的20年。在过去的一轮轮商战中,美年健康吞下民营体检行业三巨头之一,稳坐民营体检机构头把交椅。但浸渍体检行业多年,越滚越大的商誉,难以确保的盈利能力,都成其隐累。

资深分析师:尧今
编审:苏叶
这年头,你很难找到不内卷、或者不那么内卷的领域。

民营体检算是一个。过去20年,中国民营体检从兴起到三足鼎立,再到二雄争霸,短时间内形成一种生态平衡。

所以,你不会想到,当大家都在卷价格时,民营体检一哥美年健康的客单价反而在稳步提升,但吊轨的却是,利润却越来越薄。美年健康给出的最新业绩堪称惨淡,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下降88.96%,市值较巅峰时期的800亿元,跌去超七成,至今不到200亿。

对比海外,体检赛道明明是一个堪称蓝海的市场,为什么投资人要远离?部分原因可能是,这家国民体检大连锁深陷规模扩张的诱惑,在业务发展节奏与扩张节奏不匹配时,反而受规模扩张所拖累,甚至出现递减现象。

美年健康如何一一“排雷”?如何突破桎梏盈利的沉重“枷锁”?而今又在抓概念,喊出了“All in AI”的口号,又能带来多少增量?带着问题,CM10医药研究中心将从行业稀缺值、财务健康度、业务健康度、综合建议等多个方面,来一一回答。

▲美年健康股价走势

高歌猛进,鲨鱼“吃”鲨鱼

商场如战场。纵观美年健康发展史,可谓是后来居上,打了场漂亮翻身仗。美年健康的20年,也是中国民营体检行业迅速发展的20年。

若论中国民营体检行业的兴起,还得从2002年说起,那年慈铭体检前身成立,民营体检机构正式登台唱戏。2004年,美年健康和爱康国宾前身相继成立,点燃较量战火,形成民营体检行业“三国演义”局面。 

当然,民营体检机构彼时得以发展,脱离不开政策支持和时代因素。一是,2001年,政府提出开放医疗市场、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发展,为民营体检机构的兴起搭桥;二是2003年的非典危机,亦在后续催生了体检行业发展,一些小型民营体检机构亦开始出世,但不足以威胁三巨头地位。

此后十年间,三巨头割据一方,逐渐发展壮大。

但盯着同一块肥肉的江湖霸主们,总会有交手时刻。在商业逻辑上,登陆资本市场,此起彼伏的行业吞并战,同样发生在体检赛道,争夺格外激烈。

2014年,成为改变民营体检机构格局的关键年份。

那一年,三巨头之一的慈铭体检多少有些时运不济,在资本市场上“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明明在2012年就准备国内A股申报IPO,算是三巨头中资本运作最早的一家,但因各种原因一波三折,赶上证监会加强发行监管审核,面临资本退出、业绩等多重压力,最终放弃IPO之路,无奈选择“并购”这条出路。

谁都知道,若能将慈铭体检收入麾下,或将直接颠覆当时的三足鼎立局势。于是,美年健康和爱康国宾纷纷抛出橄榄枝,不过最终以美年健康取胜。2014年11月底,美年健康以36亿元的价格收购了慈铭体检100%股份,直接将此前“三国演义”局面,爆改成“双雄争霸”,且占了上风。

当然,这场收购,并没想象那般顺利,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简而言之,期间,爱康国宾举报美年健康收购慈铭涉嫌垄断后,进度条一度暂停,直到商务部认定美年健康购买慈铭体检股权不构成垄断,才恢复收购。2017年7月,经过三年收购拉锯战,美年健康收购慈铭体检方案终于获无条件通过。

除了美年健康吃下了“大鲨鱼”慈铭体检,戏剧性的一幕还发生在闯荡IPO之战中。

同在2014年,美年健康和爱康国宾同日宣布IPO计划。不过,各自选择的上市目的地却有所不同,爱康国宾准备去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美年健康则准备在A股主板上市。

结局是,爱康国宾先一步上市,于2014年4月如愿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中国健康体检行业上市第一股,但不幸的是,赶上中概股海外遇冷、股价低迷等诸多不利因素,最终选择在2015年8月启动私有化。而其私有化过程也不算顺利,这一进程一度沉寂了多年,直到2019年1月才官宣完成。

相较而言,美年健康反而实现后来者居上,在2015年借壳江苏三友,完成了在深交所主板的上市,成为了当前仍挺立的“中国健康体检行业上市第一股”。

有意思的是,在这一轮资本市场厮杀中,美年健康不仅成功IPO,“吃”下慈铭体检,还欲在爱康国宾私有化途中,再吞这一最大对手,从而一统民营体检机构江山,不过遭遇“誓死反抗”,终是算盘落了空。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随着将慈铭体检收入麾下,市场天平逐渐倾斜至美年健康。期间,最大竞争对手爱康国宾当然也不会坐以待毙。公开资料显示,自2015年后,爱康国宾接连投资了区域性连锁体检机构新华卓越、普惠体检和民众体检等。

乱战中,或许几大巨头都没想到的是,一个“不速之客”突然闯入——2019年,阿里直接杀入该赛道,接连入股两大巨头,一度有使该赛道走向一家亲的趋势,彼时产业对于“美年健康与爱康国宾是否会一统江湖”的讨论甚嚣尘上。不过,至今这一猜测并未落地。

在这一轮洗牌之战中,民营体检赛道市场仅剩的两大龙头,纷纷争抢排名靠前的“同盟”。在一场场厮杀中,格局之战正式落幕,从三分天下,变成了当前双雄争霸的局面。而美年健康几乎稳居民营体检一哥地位,成为全国最大的专业健康体检连锁企业。

隐雷深埋,后院起火?

按理说,自2019年局势暂定后,美年健康应该选择修养生息,整合消化。一般来说,并购的消化整理期少则三年,多则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自2019年起,美年健康过渡到该阶段,业绩表现起起伏伏也与之不无关联。

目前,美年健康旗下有“美年大健康”、“慈铭”、“慈铭奥亚”、“美兆”四大品牌,各自定位有所不同。

▲截图来自美年健康财报
美年大健康和慈铭主打大众健康体检市场慈铭奥亚、美兆品牌则主打中高端团体健康体检、综合医疗服务市场及高端个人健康体检。在2023年美年健康的业务中,美年大健康占77.4%,慈铭和慈铭奥亚占20.9%,美兆占1.7%。截至2023年底,美年健康旗下体检中心数量达到596家。

一面是规模逐渐扩大,但另一面却是,机构投资者的远离,以及多方融合后一些隐雷浮现,直接体现在财务数据上。

自2015年上市以来,美年健康通过外延并购,营收与净利润年均增速超30%,2015-2018年营收从21.01亿增至84.58亿,净利润亦稳步上升。但2019年,业绩增长急转直下营收增速掉落至0.81%,净利润更是骤降超200%至亏损8.66亿。

此后几年,业绩同样跌宕,在2022年再次实现巨亏,2023年扭亏为盈,营收首破百亿达108.94亿元,同比增长26.44%,不过利润仍然较薄,仅5.06亿元。

再看今年前三季度业绩,营收约71.41亿元,同比减少1.96%;净利润约2463万元,同比减少88.96%。一个好转的迹象是,第三季度营收29.35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3.6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0.33%。

值得注意的是,美年健康并没有遭遇价格内卷冲击,利润出不来,但客单价却在稳步上涨,从2021年上半年的500元跃升至2024年上半年的653元。这与外界认知几乎相悖,民营体检一哥为什么没有想象那般赚钱?

当然,这期间业绩失利,亦有前期疫情影响,线下门店受到冲击因素,但抛开这一客观原因,背后逃不开接连扩张,遗留下的隐患。

可以看到,美年健康的扩张路径,大多采取了典型的“参转控模式”,即先参股、后控股,从中选择盈利可能性更高的体检中心,再完全持有,这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未来盈利的确定性

尤其在2016年至2019年间,曾大手笔收购多家公司,如以26.97亿元的价格收购慈铭体检72.22%股权,以1.53亿元收购了西昌美年等7家公司相应股权,以1.17亿元收购了德阳美年等5家公司相应股权,以3.58亿元收购了武汉美年等14家公司相应股权,以3.47亿元收购了西宁美年等19家公司相应股权,以1.28亿元收购了安徽诺一51%股权等。

但越滚越大的商誉也是事实。通常来说,并购一定会产生商誉,好资产大多时候都是溢价交易。但当资产的溢价没有在业务中得到如期的变现,再加上低利润基数,商誉带来的减值损失很容易将企业带入亏损的深渊。

一组数据可见一斑。2015年,美年健康的商誉还只有4.17亿元,而到了2023年,其商誉账面价值就达到了45.94亿元。这就意味着,自上市以来,美年健康商誉值增长超过10倍,背后与近年来的收购不无相关。而且若收购公司司业绩未完成承诺,将引发商誉减值风险。

期间,美年健康进行了多次大额计提,直接导致了2019年和2022年巨亏。

  • 2019年,美年健康对包括慈铭健康在内的并购资产进行了商誉减值,一次性计提了10.35亿元商誉减值,这也导致美年健康净利润亏损8.66亿元。

  • 2022年,美年健康计提了13.55亿商誉减值准备,当年美年健康净利润亏损5.59亿元。

实际上,在业务发展过程中,民营机构采取收购体检中心进行常规业务,实属正常业务举措。但日渐累积的商誉问题,难免为投资者所担忧。

如何解决高额商誉这一痼疾,成为美年健康必须正面的一大挑战。而且可以看到,2023年它仍未停止扩张步伐,财报显示,报告期新增的子公司总共有27家,其中购买了16家子公司,新设立了11家子公司。

机构投资者数量和持仓比例都在骤减。机构投资者从2023年底的321家降至今年Q3的17家,持仓比例也相应地从52.26%降至38.89%。

所有的数据指向,最终都需回归业务层面。悬在美年健康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愈渐失重了。

成长机会何在?

很明显,体检行业是一个高度依赖口碑和规模的行业,这也是为什么以美年健康为首的民营体检机构如此快速攻城略地。

这也给它们留下了新的命题:大肆并购后,规模得以提升,但更需精细化运营,进一步做好体系整合。而口碑背后,则意在解决居高不下的获客成本难题。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国内体检赛道远未及天花板

相较发达国家健康体检行业起步早,发展较为成熟而言,我国体检行业渗透率仍然不算高,2021年全国体检行业渗透率约为 38.88%,然而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2017年其体检渗透率就超过了70%,德国更是达到了95%以上。

从规模来看,2012-2021年,我国体检市场规模从468亿元提升到 1890亿元,复合增速 16.78%。据华经产业研究院分析,预计2025年我国体检市场规模将达到3900亿元。

而我国体检赛道选手,又主要可分为公立医院与民营体检机构。不过,现实处境是,当前我国体检市场,市场份额仍主要被公立医院占据。根据阿里健康的数据显示,2023年公立医疗机构在体检市场中占据了70.8%的份额,国内民营体检机构整体份额占比显然不高。

正由于渗透率不算高,在大盘子下,落到美年健康的整体份额自然也相对有限。而美年健康所面临的困境,亦是整个民营体检的困境。

所以如何协力,提高整体的国内体检渗透率成未来关键之一。

其次,落到企业本身而言,更关键是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体检赛道的核心竞争力,无外乎规模、品牌与信誉、服务水准、人才、管理等因素,缺一不可。

正是由于这些特性,对美年健康这类专业体检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是资金能力,说白了就是“钱”。

这很容易理解,规模效应在民营体检行业显得格外关键,否则很难迅速进行布局抢占市场,但这就要求企业需要有强大的连锁化经营资金支持。根据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3年中国健康体检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以单店投入1500-2000万计,仅建设10家体检中心就需投入1.5-2亿元。

更遑论美年健康超百家体检中心建设以及百十个城市布局了。因此,保有稳健的资金能力至关重要。

二是强化服务能力,这一议题可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

第一,人才。

要知道,在医疗服务行业,人才往往是核心资源,对于专业体检机构而言,更是构建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然而,目前,我国的高等医学人才主要聚集在大型医院和科研院所。因此,专业体检机构必须打破人才壁垒,吸引并留住这些顶尖人才,以便在专业技术、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等多个维度上打造竞争优势。

第二,拓展纵深服务层次。

当前,众多体检机构在健康管理服务的提供上显得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体检环节,而对于检前的咨询服务、检后的健康评估以及干预跟踪服务则显得相对匮乏,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一个关键突破口,或在于体检报告的数据指标更深度解读,这将是未来优化体检服务不可或缺的一环。另外,增加健康管理服务的种类,如营养咨询、运动指导、心理健康服务等,也将是未来体检机构提升服务能力的重要方向。

三是,提升管理和运营水平,提升口碑也较为关键。

必须明确的是,在健康体检行业,口碑背后,就体现在管理水平和运营经验上的差异了。尤其当资金投入实现扩张后,如何让更多新进入者更好地体系,且有更高的标准,建立可行的服务和信誉,同样至关重要。

要知道,相较公立医院,民营体检机构一直以来收到的偏见本身就不在少数,无形中提高了获客成本。背后直接指向了一大关键词——信用担忧。尤其在当前,民众对于体检价格逐年攀升,本就颇有微辞的背景下,难题更大了。毕竟如果体检服务不被认同,涨价只会劝退消费者。

接下来,如何推出既降本增效又精细化、差异化的服务,以赢得消费者信任,提升规模效益,如何扩展增量市场?成为未来“卷道”。

美年健康选择押宝“AI”,甚至直接喊出了“All in AI”的战略。2024 年是“三年打造新美年”的收官之年,也是美年健康集团成立二十周年,它推出了与华为云、润达医疗合作研发的国内首款健康管理AI机器人——“健康小美”,主要侧重于智能问答、健康管理计划制定等方面,以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看得出,对其抱以厚望。

然而,将AI技术深度融入体检服务的各个环节,并非易事,其间挑战重重。这不仅要求技术上的不断突破,更凸显了内部管理监管机制的重要性。

另从起团检与个检占比来看,团检仍是体检机构收入来源的大头。它正试图做两大方面的革新:一是深化与政企大客户的合作,通过构建私域流量池,优化其立体化、智能化的营销体系,实现“团检公域持续导入流量,私域留存复购及转化流量”。可是这背后,需要更为长期的投入。

未来,无论是把盘子做大,还是把自己做得更先进专业,留成为了留给美年健康的新命题。

任何伟大的变革都是痛苦的。我们已经见证了,诸多仿制药企走向创新药企历经的黑暗与迷茫岁月。我们已经看见了,一些蜕变,和新价值的诞生。E药经理人旗下CM10医药研究中心致力于上市公司的价值发现、挖掘与诊断。

免责声明:本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独立第三方研究;CM10医药研究中心力求报告(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报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CM10医药研究中心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一审| 黄佳

二审| 李芳晨

三审| 李静芝

精彩推荐

CM10集采 | 国谈 | 医保动态 | 药审 | 人才 | 薪资 | 榜单 | CAR-T | PD-1 | mRNA | 单抗 | 商业化 | 国际化 | 猎药人系列专题 |出海
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医药界·E药经理人 | 中国医药手册
创新100强榜单 | 恒瑞 | 中国生物制药 | 百济 | 石药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翰森 | 康方生物 | 上海医药 | 和黄医药 | 东阳光药 |  荣昌 | 亚盛医药 | 齐鲁制药 | 康宁杰瑞 | 贝达药业 | 微芯生物 | 复星医药 |再鼎医药|亚虹医药
跨国药企50强榜单 | 辉瑞 | 艾伯维 | 诺华 | 强生 | 罗氏 | BMS | 默克 | 赛诺菲 | AZ | GSK | 武田 | 吉利德科学 | 礼来 | 安进 | 诺和诺德 | 拜耳 | 莫德纳 | BI | 晖致 | 再生元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