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660亿元的中信银行:内控与业绩压力并存,信用卡业务没奇迹

贝多财经

3周前

明星业务增长受阻的压力下,中信银行的整体业绩表现也不太尽如人意,2023年的收入为2058.96亿元,同比下滑2.60%,是该行十四年来首度出现收入负增长;归母净利润为670.16亿元,增速也由2022年的11.61%降至7.91%。

撰稿 | 多客

来源 | 贝多财经

自对外发放第一张信用卡以来,中信银行(SH:601998,HK:00998)一直坚持成本与风险控制策略,不断推出创新产品与服务,推进信用卡业务的效益、质量、规模的协调发展,一度领跑信用卡市场。

但近年来,作为中信银行零售板块主要增长引擎的信用卡业务却出现了回落,不仅不良贷款量、率抬头、收入额度与交易规模缩水,业务服务与内部管理方面的潜在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秉承“建立世界级信用卡中心”战略目标的中信银行,复兴之路仍是步履维艰。

一、发卡量向上,交易额向下

公开信息显示,中信银行于2002年在深圳筹建信用卡中心,并在次年推出了第一张信用卡“中信STAR VISA信用卡”,发布当年便获得了VISA国际组织授予的“杰出产品设计奖”,白金卡发卡量也位居全国第一。

紧抓市场机遇,中信银行对信用卡中心的统一管理、集中操作和独立核算进行了战略升级,仅用了两年时间,该行的信用卡发卡量便突破100万张,并在次年实现发卡盈亏平衡,是中国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资本投入实现盈利的信用卡中心。

2010年5月,中信银行的信用卡发卡量突破1000万大关,成为国内第三家信用卡业务达到千万量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此之后,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以“无界开放”为经营理念,全方位开启跨界发行联名卡的活动。

在累计发卡量迈入“亿级”俱乐部的2021年,中信银行在业绩发布会上进一步提出了“零售第一战略”,并强调要集中网点、科技、薪酬和人力等资源,共同把新零售托举起来,成为中信银行最大的增长力。

但也是在这一年,中信银行零售业务的“主力军”信用卡业务成长速度明显放缓。具体来看,中信银行的累计发卡数量由2020年的9262.14万张增长9.40%至2021年的1.01亿张;而在2019年,该行累计发卡数量的增长率曾高达24.26%。

中信银行2022年的信用卡累计发卡量为1.07亿张,同比增长5.21%;信用卡交易量约为2.79万亿元,增幅更是仅为0.44%。直到2023年,该行的累计发卡量才迈入1.16万张的新高,增速也较此前回升个百分点,来到8.37%。

但可惜的是,发卡数额的扩大并未转化为中信银行业绩的提升,该行2023年的信用卡交易量为2.72万亿元,不仅没能实现增长,反倒较2022年同期降低了2.73%;信用卡业务收入为594.21亿元,亦出现了0.67%的降幅。

明星业务增长受阻的压力下,中信银行的整体业绩表现也不太尽如人意,2023年的收入为2058.96亿元,同比下滑2.60%,是该行十四年来首度出现收入负增长;归母净利润为670.16亿元,增速也由2022年的11.61%降至7.91%。

进入2024年后,中信银行的信用卡业务依旧没有奇迹。2024年上半年该行累计发放信用卡1.20亿张,较2023年末增长3.56%;但信用卡贷款余额为5040.91亿元,较2023年末下滑3.19%,这也是该项数值近年来首次出现下滑。

中信银行上半年的信用卡交易量为1.24万亿元,同比下降8.44%;实现信用卡业务收入286.77亿元,同比下降3.37%,2023年信用卡业务交易量和交易额双双“跳水”的颓势仍未得到缓解。

另据最新发布的三季度报,中信银行截至2024年9月末的信用卡贷款余额进一步缩减至4985.24亿元,较2023年末减少227.36亿元,下降4.36%。不到一年便出现明显的缩水迹象,足以证明中信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正面临着增长瓶颈。

不过,中信银行前三季度的收入为1622.10亿元,同比增长3.83%,增长率已较2023年同期的-2.62%有所改善。但该行的归母净利润为518.26亿元,同比微增0.76%,增速较2023年同期的9.19%进一步下滑。

二、不良率抬头,投诉量居高

在内部管控层面,中信银行的信用卡业务也面临着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双增的潜在风险。财报显示,该行的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已由2021年的96.50亿元增至2023年的131.98亿元,不良贷款率也由1.83%攀升至2.53%。

截至2024年6月末,中信银行的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为129.41亿元,较2023年末减少2.57亿元;但不良率仍高达2.57%,上升0.03个百分点。而根据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数据,同期末商业银行的平均不良贷款率仅为1.56%。

信用卡业务风险的上升,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信银行的资产质量。截至同期末,该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665.8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75%;不良贷款率为1.19%,亦上升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则下滑0.83个百分点。

时间来到2024年9月末,中信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659.8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17%,两项数值均较三个月前略有减少;拨备覆盖率为216.00%,较上年末上升8.41个百分点。

为应对信用卡逾期现象导致的不良率走高,中信银行于2023年8月发布招标公告,拟引入150家催收公司,为信用卡中心和全国各分中心提供委外催收服务,包括普案催收和M3(逾期3个月以上)电催。

催收业务的外包,无疑更容易招致因催收不当引发的用户投诉。中信银行2023年财报中披露,该行年内共接收监管转办投诉2.33万笔,同比下降2.33%;其中与信用卡有关的投诉占比高达71.17%,也就是1.67万笔。

而根据金融监管总局通报的2024年第一季度数据,中信银行上半年收到监管通报转办投诉620笔,其中信用卡业务投诉量约为472笔,占比为76.28%。该行称这是其完善体系建设,确保消费者合理诉求得到及时响应和妥善解决的成果。

但事实却是,至今仍有不少用户对中信银行颇有微词,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涉及该行的投诉超1.5万条,投诉内容包括暴力催收、强制购买产品、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甚至有用户反映称,自己未使用的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出现了待还年费账单。

另需注意的是,今年以来中信银行的信用卡部门已两度收到来自监管的罚单。中信银行杭州信用卡分中心因信用卡资金用途管控不力、现金分期资金实际用于购买理财产品、未有效识别信用卡套现行为,于3月被处以30万元的罚款。

三个月后,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又因监测策略存在缺漏,刷卡资金流入非消费领域,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处以50万元的罚款,时任授信业务管理部存量客户风险策略室副经理曾常安,也因对违规行为负有责任而被警告。

前不久,中信银行还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明确信用卡资金用途的公告》,对信用卡资金(包含信用卡消费资金及各类分期资金)的用途进行了进一步明确,但就其现阶段的经营状态而言,该行的风险管理仍然任重而道远。

公众号:贝多财经

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会员

2023年度最具商业价值新媒体

郑州报业集团·正观新闻

2023年度优秀创作奖

明星业务增长受阻的压力下,中信银行的整体业绩表现也不太尽如人意,2023年的收入为2058.96亿元,同比下滑2.60%,是该行十四年来首度出现收入负增长;归母净利润为670.16亿元,增速也由2022年的11.61%降至7.91%。

撰稿 | 多客

来源 | 贝多财经

自对外发放第一张信用卡以来,中信银行(SH:601998,HK:00998)一直坚持成本与风险控制策略,不断推出创新产品与服务,推进信用卡业务的效益、质量、规模的协调发展,一度领跑信用卡市场。

但近年来,作为中信银行零售板块主要增长引擎的信用卡业务却出现了回落,不仅不良贷款量、率抬头、收入额度与交易规模缩水,业务服务与内部管理方面的潜在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秉承“建立世界级信用卡中心”战略目标的中信银行,复兴之路仍是步履维艰。

一、发卡量向上,交易额向下

公开信息显示,中信银行于2002年在深圳筹建信用卡中心,并在次年推出了第一张信用卡“中信STAR VISA信用卡”,发布当年便获得了VISA国际组织授予的“杰出产品设计奖”,白金卡发卡量也位居全国第一。

紧抓市场机遇,中信银行对信用卡中心的统一管理、集中操作和独立核算进行了战略升级,仅用了两年时间,该行的信用卡发卡量便突破100万张,并在次年实现发卡盈亏平衡,是中国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资本投入实现盈利的信用卡中心。

2010年5月,中信银行的信用卡发卡量突破1000万大关,成为国内第三家信用卡业务达到千万量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此之后,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以“无界开放”为经营理念,全方位开启跨界发行联名卡的活动。

在累计发卡量迈入“亿级”俱乐部的2021年,中信银行在业绩发布会上进一步提出了“零售第一战略”,并强调要集中网点、科技、薪酬和人力等资源,共同把新零售托举起来,成为中信银行最大的增长力。

但也是在这一年,中信银行零售业务的“主力军”信用卡业务成长速度明显放缓。具体来看,中信银行的累计发卡数量由2020年的9262.14万张增长9.40%至2021年的1.01亿张;而在2019年,该行累计发卡数量的增长率曾高达24.26%。

中信银行2022年的信用卡累计发卡量为1.07亿张,同比增长5.21%;信用卡交易量约为2.79万亿元,增幅更是仅为0.44%。直到2023年,该行的累计发卡量才迈入1.16万张的新高,增速也较此前回升个百分点,来到8.37%。

但可惜的是,发卡数额的扩大并未转化为中信银行业绩的提升,该行2023年的信用卡交易量为2.72万亿元,不仅没能实现增长,反倒较2022年同期降低了2.73%;信用卡业务收入为594.21亿元,亦出现了0.67%的降幅。

明星业务增长受阻的压力下,中信银行的整体业绩表现也不太尽如人意,2023年的收入为2058.96亿元,同比下滑2.60%,是该行十四年来首度出现收入负增长;归母净利润为670.16亿元,增速也由2022年的11.61%降至7.91%。

进入2024年后,中信银行的信用卡业务依旧没有奇迹。2024年上半年该行累计发放信用卡1.20亿张,较2023年末增长3.56%;但信用卡贷款余额为5040.91亿元,较2023年末下滑3.19%,这也是该项数值近年来首次出现下滑。

中信银行上半年的信用卡交易量为1.24万亿元,同比下降8.44%;实现信用卡业务收入286.77亿元,同比下降3.37%,2023年信用卡业务交易量和交易额双双“跳水”的颓势仍未得到缓解。

另据最新发布的三季度报,中信银行截至2024年9月末的信用卡贷款余额进一步缩减至4985.24亿元,较2023年末减少227.36亿元,下降4.36%。不到一年便出现明显的缩水迹象,足以证明中信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正面临着增长瓶颈。

不过,中信银行前三季度的收入为1622.10亿元,同比增长3.83%,增长率已较2023年同期的-2.62%有所改善。但该行的归母净利润为518.26亿元,同比微增0.76%,增速较2023年同期的9.19%进一步下滑。

二、不良率抬头,投诉量居高

在内部管控层面,中信银行的信用卡业务也面临着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双增的潜在风险。财报显示,该行的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已由2021年的96.50亿元增至2023年的131.98亿元,不良贷款率也由1.83%攀升至2.53%。

截至2024年6月末,中信银行的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为129.41亿元,较2023年末减少2.57亿元;但不良率仍高达2.57%,上升0.03个百分点。而根据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数据,同期末商业银行的平均不良贷款率仅为1.56%。

信用卡业务风险的上升,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信银行的资产质量。截至同期末,该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665.8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75%;不良贷款率为1.19%,亦上升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则下滑0.83个百分点。

时间来到2024年9月末,中信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659.8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17%,两项数值均较三个月前略有减少;拨备覆盖率为216.00%,较上年末上升8.41个百分点。

为应对信用卡逾期现象导致的不良率走高,中信银行于2023年8月发布招标公告,拟引入150家催收公司,为信用卡中心和全国各分中心提供委外催收服务,包括普案催收和M3(逾期3个月以上)电催。

催收业务的外包,无疑更容易招致因催收不当引发的用户投诉。中信银行2023年财报中披露,该行年内共接收监管转办投诉2.33万笔,同比下降2.33%;其中与信用卡有关的投诉占比高达71.17%,也就是1.67万笔。

而根据金融监管总局通报的2024年第一季度数据,中信银行上半年收到监管通报转办投诉620笔,其中信用卡业务投诉量约为472笔,占比为76.28%。该行称这是其完善体系建设,确保消费者合理诉求得到及时响应和妥善解决的成果。

但事实却是,至今仍有不少用户对中信银行颇有微词,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涉及该行的投诉超1.5万条,投诉内容包括暴力催收、强制购买产品、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甚至有用户反映称,自己未使用的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出现了待还年费账单。

另需注意的是,今年以来中信银行的信用卡部门已两度收到来自监管的罚单。中信银行杭州信用卡分中心因信用卡资金用途管控不力、现金分期资金实际用于购买理财产品、未有效识别信用卡套现行为,于3月被处以30万元的罚款。

三个月后,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又因监测策略存在缺漏,刷卡资金流入非消费领域,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处以50万元的罚款,时任授信业务管理部存量客户风险策略室副经理曾常安,也因对违规行为负有责任而被警告。

前不久,中信银行还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明确信用卡资金用途的公告》,对信用卡资金(包含信用卡消费资金及各类分期资金)的用途进行了进一步明确,但就其现阶段的经营状态而言,该行的风险管理仍然任重而道远。

公众号:贝多财经

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会员

2023年度最具商业价值新媒体

郑州报业集团·正观新闻

2023年度优秀创作奖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