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央企科技成果应用拓展迎利好 国资委或将出台相关支持政策

新华财经

1个月前

大型飞机钛合金复杂构件成形制造生产线、150万吨/年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工程、25MW海上风电机组全尺寸地面试验平台……据了解,此次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中央企业科技成果应用拓展工程首批项目清单,遴选确定产线带动、产品牵引、工程推动、中试平台、场景创建等5类共计50个项目。

新华财经北京11月30日电(记者沈寅飞)近日,中央企业科技成果应用拓展工程首批项目清单日前正式公布。这是国资央企主动向各类创新主体开放市场和场景,加快把中央企业建设成为自主创新产品“友好”市场的重要举措。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中央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资力度,加快推动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取得了良好效果。然而在具体实践中一些科技成果转化仍然面临困难,仍需打通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堵点,国务院国资委或将出台相关支持政策。

用项目带动投资与增长

大型飞机钛合金复杂构件成形制造生产线、150万吨/年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工程、25MW海上风电机组全尺寸地面试验平台……据了解,此次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中央企业科技成果应用拓展工程首批项目清单,遴选确定产线带动、产品牵引、工程推动、中试平台、场景创建等5类共计50个项目。

对于首批遴选出的50个项目,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要求相关企业加速项目启动实施,强化市场和场景牵引,加强与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合作,在稳增长、扩投资中发挥更大作用。

事实上,为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在中央企业应用推广,2024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共同启动实施了中央企业科技成果应用拓展工程,促进各类创新主体科技成果在中央企业体系化、规模化应用。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随着中央企业研发投入的不断增长,中央企业专利等科技成果的数量显著增多,对中央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一些科技成果转化及应用不足、创新链和产业链结合不够紧密已经成为当前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央企研发投入累计超过8.3万亿元,年均增长近10%。截至2023年底,央企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400余个、科技人才174万人。

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主任张清认为,中央企业是国家科技创新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关系国计民生,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要聚焦主责主业,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广泛凝聚科技创新人才,推动构建充满活力的企业创新生态。

“我们将坚持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一体推进,力争到2030年推动中央企业实现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倍增,原始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顶尖人才集聚能力明显提升,科技创新效率明显提高,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位阶和作用明显提升。”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此前表示。

解除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后顾之忧

值得注意的是,在央企科技成果应用拓展工程项目遴选过程中,开放性成为重要标准之一。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提出,工程项目应遵循市场规律,突出开放市场和资源,为各类创新主体成果提供试验验证和应用场景,助力科技成果在应用中迭代升级。

“我们鼓励中央企业优化产品准入条件和采购应用制度,积极推进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促进原创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加快转化。”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务院国资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政策指导,对拓展工程项目在自主产品招标采购、行业准入、容错免责等方面给予支持。

据记者了解,近期,河北、天津、重庆等地纷纷公布了该省市相关重点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名单,不少驻地央企的名单赫然在列。如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印发天津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24版)的通知》,中国化学天辰公司的丁二烯法己二腈氢氰化反应器作为大型石油和化工装备入选该目录。

“重大技术装备是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撑,体现和代表了企业创新水平,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主任周丽莎说,在实践中,国资央企与民营企业相互协作,在开放包容中共同创新将极大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实力。未来需要摒弃传统思维,更多地体现开放性,提升产业链协同、推动共同进步。

此外,国资央企在科技成果应用拓展需要进一步明确科技成果转化免责的条件、实施流程和标准等内容,制定成果转化免责的实施准则及细化清单,并增强与审计巡视等监督方式的融合联动,解除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后顾之忧。

业内人士指出,针对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困难,中央企业应把打通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堵点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要的着力点,同时充分发挥国有资本优势,促进跨领域、跨行业产学研融合创新,拓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载体和渠道,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编辑:刘润榕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大型飞机钛合金复杂构件成形制造生产线、150万吨/年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工程、25MW海上风电机组全尺寸地面试验平台……据了解,此次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中央企业科技成果应用拓展工程首批项目清单,遴选确定产线带动、产品牵引、工程推动、中试平台、场景创建等5类共计50个项目。

新华财经北京11月30日电(记者沈寅飞)近日,中央企业科技成果应用拓展工程首批项目清单日前正式公布。这是国资央企主动向各类创新主体开放市场和场景,加快把中央企业建设成为自主创新产品“友好”市场的重要举措。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中央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资力度,加快推动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取得了良好效果。然而在具体实践中一些科技成果转化仍然面临困难,仍需打通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堵点,国务院国资委或将出台相关支持政策。

用项目带动投资与增长

大型飞机钛合金复杂构件成形制造生产线、150万吨/年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工程、25MW海上风电机组全尺寸地面试验平台……据了解,此次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中央企业科技成果应用拓展工程首批项目清单,遴选确定产线带动、产品牵引、工程推动、中试平台、场景创建等5类共计50个项目。

对于首批遴选出的50个项目,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要求相关企业加速项目启动实施,强化市场和场景牵引,加强与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合作,在稳增长、扩投资中发挥更大作用。

事实上,为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在中央企业应用推广,2024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共同启动实施了中央企业科技成果应用拓展工程,促进各类创新主体科技成果在中央企业体系化、规模化应用。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随着中央企业研发投入的不断增长,中央企业专利等科技成果的数量显著增多,对中央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一些科技成果转化及应用不足、创新链和产业链结合不够紧密已经成为当前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央企研发投入累计超过8.3万亿元,年均增长近10%。截至2023年底,央企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400余个、科技人才174万人。

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主任张清认为,中央企业是国家科技创新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关系国计民生,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要聚焦主责主业,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广泛凝聚科技创新人才,推动构建充满活力的企业创新生态。

“我们将坚持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一体推进,力争到2030年推动中央企业实现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倍增,原始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顶尖人才集聚能力明显提升,科技创新效率明显提高,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位阶和作用明显提升。”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此前表示。

解除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后顾之忧

值得注意的是,在央企科技成果应用拓展工程项目遴选过程中,开放性成为重要标准之一。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提出,工程项目应遵循市场规律,突出开放市场和资源,为各类创新主体成果提供试验验证和应用场景,助力科技成果在应用中迭代升级。

“我们鼓励中央企业优化产品准入条件和采购应用制度,积极推进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促进原创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加快转化。”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务院国资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政策指导,对拓展工程项目在自主产品招标采购、行业准入、容错免责等方面给予支持。

据记者了解,近期,河北、天津、重庆等地纷纷公布了该省市相关重点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名单,不少驻地央企的名单赫然在列。如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印发天津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24版)的通知》,中国化学天辰公司的丁二烯法己二腈氢氰化反应器作为大型石油和化工装备入选该目录。

“重大技术装备是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撑,体现和代表了企业创新水平,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主任周丽莎说,在实践中,国资央企与民营企业相互协作,在开放包容中共同创新将极大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实力。未来需要摒弃传统思维,更多地体现开放性,提升产业链协同、推动共同进步。

此外,国资央企在科技成果应用拓展需要进一步明确科技成果转化免责的条件、实施流程和标准等内容,制定成果转化免责的实施准则及细化清单,并增强与审计巡视等监督方式的融合联动,解除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后顾之忧。

业内人士指出,针对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困难,中央企业应把打通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堵点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要的着力点,同时充分发挥国有资本优势,促进跨领域、跨行业产学研融合创新,拓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载体和渠道,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编辑:刘润榕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