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固态电池起飞!日本丰田输麻了

鸣金网

3周前

和我们比拼固态电池研发的日本丰田,如今进度却一再受挫,其量产时间进一步推迟至2030年后,自诩的“领先中国20年”,却成了最响亮的一记耳光。

国产固态电池,再度起飞!

近日,A股固态电池概念板块呈现逆势爆发,最高涨幅一度达到4%。在产业端,各大车企与动力电池商也纷纷公布最新进展。广汽集团更是宣布,已初步实现全固态电池制造全流程,预计于2026年规模化落地

反观当年,和我们比拼固态电池研发的日本丰田,如今进度却一再受挫,其量产时间进一步推迟至2030年后,自诩的“领先中国20年”,却成了最响亮的一记耳光。

上述固态电池,是全球车企竞相争夺的下一个新能源风口。眼下纯电车已经迈入增速放缓阶段。而固态电池作为纯电源领域的跨越式升级技术,被寄予厚望。相较于现有的液态电池,它展现出了更高的安全性、更出色的能量密度以及更长的使用寿命,具有极其广阔的前景。

而我国作为占领全球五分之一市场的新能源车大国,在这一新技术领域自然也是势在必得、成果颇丰。

近日,国内各大车企的量产时间表已陆续出炉。几乎所有品牌都宣称能在2026年实现大规模装车运用,2027年批量化上市,可谓“神仙打架”,不给外企一点“活路”。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宁德时代旗下的一款电池能量密度已经突破600Wh/kg,相比中科院此前的研发成果,性能再提升50%,充一次电即可飞驰1000公里。

国产固态电池不仅力求顶尖质量,还再一次打到了“白菜价”。甚至有消息称,2027年左右,国产全固态电池的成本有望降至与传统锂电池相当,而这个价格大约只有以丰田为代表的日产品的5%左右,让中国固态电池有了商业化的极大优势。

反观早在10年前就在布局固态电池产业链的日本丰田。如今却在与中企的竞赛中节节败退。纵使手握13000余项专利,但却迟迟没能化为时间,装车及量产时间线一拖再拖。

曾夸下海口,称其能“终结中国新能源时代”的丰田,如今却风光不再,企图靠固态电池翻身的计划彻底落空。

凭借着过去资本积累,日本曾长期站在全球科研的前列,给了他们骄傲的资本。然而,我国早已不仅是那个以低端量产闻名的“世界工厂”,而是在新能源、生物科技、军工等多个高精尖领域力争上游,成为世界的领跑者。

尽管固态电池的旷日之战还未结束,但就目前来看,中国研发的固态电池不仅性能不差分毫、拥有更快的装车落地日程,且成本也仅为丰田的5%。日企想要打赢“翻身仗”,可没那么简单。

国际市场,狭路相逢强者胜,任何轻视中国力量的行为,都将付出代价。

千山万水总是情,给个“好看”行不行↓↓

和我们比拼固态电池研发的日本丰田,如今进度却一再受挫,其量产时间进一步推迟至2030年后,自诩的“领先中国20年”,却成了最响亮的一记耳光。

国产固态电池,再度起飞!

近日,A股固态电池概念板块呈现逆势爆发,最高涨幅一度达到4%。在产业端,各大车企与动力电池商也纷纷公布最新进展。广汽集团更是宣布,已初步实现全固态电池制造全流程,预计于2026年规模化落地

反观当年,和我们比拼固态电池研发的日本丰田,如今进度却一再受挫,其量产时间进一步推迟至2030年后,自诩的“领先中国20年”,却成了最响亮的一记耳光。

上述固态电池,是全球车企竞相争夺的下一个新能源风口。眼下纯电车已经迈入增速放缓阶段。而固态电池作为纯电源领域的跨越式升级技术,被寄予厚望。相较于现有的液态电池,它展现出了更高的安全性、更出色的能量密度以及更长的使用寿命,具有极其广阔的前景。

而我国作为占领全球五分之一市场的新能源车大国,在这一新技术领域自然也是势在必得、成果颇丰。

近日,国内各大车企的量产时间表已陆续出炉。几乎所有品牌都宣称能在2026年实现大规模装车运用,2027年批量化上市,可谓“神仙打架”,不给外企一点“活路”。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宁德时代旗下的一款电池能量密度已经突破600Wh/kg,相比中科院此前的研发成果,性能再提升50%,充一次电即可飞驰1000公里。

国产固态电池不仅力求顶尖质量,还再一次打到了“白菜价”。甚至有消息称,2027年左右,国产全固态电池的成本有望降至与传统锂电池相当,而这个价格大约只有以丰田为代表的日产品的5%左右,让中国固态电池有了商业化的极大优势。

反观早在10年前就在布局固态电池产业链的日本丰田。如今却在与中企的竞赛中节节败退。纵使手握13000余项专利,但却迟迟没能化为时间,装车及量产时间线一拖再拖。

曾夸下海口,称其能“终结中国新能源时代”的丰田,如今却风光不再,企图靠固态电池翻身的计划彻底落空。

凭借着过去资本积累,日本曾长期站在全球科研的前列,给了他们骄傲的资本。然而,我国早已不仅是那个以低端量产闻名的“世界工厂”,而是在新能源、生物科技、军工等多个高精尖领域力争上游,成为世界的领跑者。

尽管固态电池的旷日之战还未结束,但就目前来看,中国研发的固态电池不仅性能不差分毫、拥有更快的装车落地日程,且成本也仅为丰田的5%。日企想要打赢“翻身仗”,可没那么简单。

国际市场,狭路相逢强者胜,任何轻视中国力量的行为,都将付出代价。

千山万水总是情,给个“好看”行不行↓↓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