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重大利好 国家医保局发声!高研发+低PB+低PE公司稀缺

东方财富网

1个月前

8家公司研发费用超过10亿元,包括恒瑞医药、复星医药、上海医药、科伦药业、长春高新、荣昌生物、人福医药、健康元。

创新药迎来大利好。

国家医保局:以前所未有的态度支持创新药发展

11月28日上午,国家医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目录调整范围以新药为主,新增的91种药品中有90个为5年内新上市品种。国家医保局将包括1类化药、1类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和3类中成药在内的“全球新”作为重点支持对象,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新增91个药品中38个是“全球新”的创新药,无论是比例还是绝对数量都创历年新高。在谈判阶段,创新药的谈判成功率超过了90%,较总体成功率高16个百分点。

根据国家医保局2024年11月28日的公告,罗氏制药中国八款创新药,优罗华®(注射用维泊妥珠单抗)、赫双妥®(帕妥珠曲妥珠单抗注射液(皮下注射))、罗视佳®(法瑞西单抗注射液)、速福达®(玛巴洛沙韦干混悬剂)、安圣莎®(盐酸阿来替尼胶囊)、赫赛莱®(注射用恩美曲妥珠单抗)、艾满欣®(利司扑兰口服溶液用散)、佐博伏®(维莫非尼片)通过新版国家医保目录调整。

在2024年国家医保目录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司长黄心宁表示,国家医保局以前所未有的态度支持创新药发展;医保基金真金白银地支持创新药发展;真支持创新、支持真创新。

我国在研新药数量跃居全球第二位

在日前举办的2024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表示,我国医药工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研新药数量跃居全球第二位。2024年,37个创新药、51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新型抗体、核酸疫苗、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等前沿领域跻身全球前列。

国际合作持续深化,2024年中国医药企业对外技术授权总交易规模超340亿美元,一批优质中成药走向世界,已在47个国家或地区获得503个注册批件。

《医药工业“十四五”期间产业升级突出进展和产业技术未来发展重点领域》报告显示,“十四五”时期以来,共有113个国产创新药获批上市,是“十三五”期间获批新药数量的2.8倍,市场规模达1000亿元。高端医疗器械加速创新突破,中国企业开发的共165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

创新药研发强度远超A股整体水平

创新药产业是生物医药产业的前沿领域、创新赛道,具有高精尖技术密集、资本投入大、开发周期长、创新风险高等特点。科技创新是加快创新药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对创新药企业而言,持续的高研发投入,对保障公司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在A股市场上,创新药概念股今年前三季度合计研发费用达到312.41亿元,占营收比例为5.87%,这一比例是同期A股整体水平的2.77倍。

8家公司研发费用超过10亿元,包括恒瑞医药复星医药上海医药科伦药业长春高新荣昌生物人福医药健康元

恒瑞医药研发费用达到45.49亿元,高居榜首。该公司是专注研发、生产及推广高品质药物的创新型国际化制药企业,聚焦抗肿瘤、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进行新药研发,是国内最具创新能力的制药龙头企业之一。据2024年半年报,公司已有14款自研创新药、2款合作引进创新药在国内获批上市,创新成果稳居行业领先地位。

复星医药今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26.48亿元,排在第二位。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制药、医疗器械、医学诊断、医疗健康服务、医药商业等。今年上半年,公司自主研发及许可引进的4个创新药/生物类似药共9项适应症获批上市,还有4个创新药/生物类似药共9项适应症进入上市前审批/关键临床阶段。

上海医药今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16.16亿元,排在第三位。截至上半年末,公司临床申请获得受理及进入后续临床研究阶段的新药管线已有64项,其中创新药50项(含美国临床II期3项)。在创新药管线中,已有多项提交pre-NDA、上市申请或处于关键性研究及临床III期阶段。

高研发+低PB+低PE概念股稀缺

数据宝以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超亿元的创新药概念股为基础,筛选出高研发且低估值的股票,主要条件如下: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在5%以上;截至11月27日收盘,市净率(PB)低于3倍,滚动市盈率(PE)低于40倍。经统计发现,共14只股票入围。

市净率最低的是健康元,仅1.47倍。公司已经成为涵盖化学制剂、生物制品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中药制剂、诊断试剂及设备、保健食品等多重领域的综合性制药企业。今年以来,公司扎实推进“创新药+高壁垒复杂制剂”双轮驱动战略,研发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其中在创新药方面,抗流感新药TG-1000胶囊完成Ⅲ期临床试验,达到临床预设主要终点,已于2024年8月申报生产。

根据5家以上机构一致预测,上述14只创新药概念股中,2024年—2026年净利润增速均有望超20%的是凯因科技。公司专注于病毒及免疫性疾病领域,集创新药物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

国盛证券研报认为,凯因科技的存量产品金舒喜凭借剂型优势及自费属性,可在进一步渠道拓展中冲击10亿级别销售额;PEG长效干扰素预计2025年上市,将为公司收入带来增量;其他多种存量产品为公司业绩提供稳定支撑。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8家公司研发费用超过10亿元,包括恒瑞医药、复星医药、上海医药、科伦药业、长春高新、荣昌生物、人福医药、健康元。

创新药迎来大利好。

国家医保局:以前所未有的态度支持创新药发展

11月28日上午,国家医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目录调整范围以新药为主,新增的91种药品中有90个为5年内新上市品种。国家医保局将包括1类化药、1类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和3类中成药在内的“全球新”作为重点支持对象,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新增91个药品中38个是“全球新”的创新药,无论是比例还是绝对数量都创历年新高。在谈判阶段,创新药的谈判成功率超过了90%,较总体成功率高16个百分点。

根据国家医保局2024年11月28日的公告,罗氏制药中国八款创新药,优罗华®(注射用维泊妥珠单抗)、赫双妥®(帕妥珠曲妥珠单抗注射液(皮下注射))、罗视佳®(法瑞西单抗注射液)、速福达®(玛巴洛沙韦干混悬剂)、安圣莎®(盐酸阿来替尼胶囊)、赫赛莱®(注射用恩美曲妥珠单抗)、艾满欣®(利司扑兰口服溶液用散)、佐博伏®(维莫非尼片)通过新版国家医保目录调整。

在2024年国家医保目录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司长黄心宁表示,国家医保局以前所未有的态度支持创新药发展;医保基金真金白银地支持创新药发展;真支持创新、支持真创新。

我国在研新药数量跃居全球第二位

在日前举办的2024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表示,我国医药工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研新药数量跃居全球第二位。2024年,37个创新药、51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新型抗体、核酸疫苗、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等前沿领域跻身全球前列。

国际合作持续深化,2024年中国医药企业对外技术授权总交易规模超340亿美元,一批优质中成药走向世界,已在47个国家或地区获得503个注册批件。

《医药工业“十四五”期间产业升级突出进展和产业技术未来发展重点领域》报告显示,“十四五”时期以来,共有113个国产创新药获批上市,是“十三五”期间获批新药数量的2.8倍,市场规模达1000亿元。高端医疗器械加速创新突破,中国企业开发的共165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

创新药研发强度远超A股整体水平

创新药产业是生物医药产业的前沿领域、创新赛道,具有高精尖技术密集、资本投入大、开发周期长、创新风险高等特点。科技创新是加快创新药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对创新药企业而言,持续的高研发投入,对保障公司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在A股市场上,创新药概念股今年前三季度合计研发费用达到312.41亿元,占营收比例为5.87%,这一比例是同期A股整体水平的2.77倍。

8家公司研发费用超过10亿元,包括恒瑞医药复星医药上海医药科伦药业长春高新荣昌生物人福医药健康元

恒瑞医药研发费用达到45.49亿元,高居榜首。该公司是专注研发、生产及推广高品质药物的创新型国际化制药企业,聚焦抗肿瘤、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进行新药研发,是国内最具创新能力的制药龙头企业之一。据2024年半年报,公司已有14款自研创新药、2款合作引进创新药在国内获批上市,创新成果稳居行业领先地位。

复星医药今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26.48亿元,排在第二位。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制药、医疗器械、医学诊断、医疗健康服务、医药商业等。今年上半年,公司自主研发及许可引进的4个创新药/生物类似药共9项适应症获批上市,还有4个创新药/生物类似药共9项适应症进入上市前审批/关键临床阶段。

上海医药今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16.16亿元,排在第三位。截至上半年末,公司临床申请获得受理及进入后续临床研究阶段的新药管线已有64项,其中创新药50项(含美国临床II期3项)。在创新药管线中,已有多项提交pre-NDA、上市申请或处于关键性研究及临床III期阶段。

高研发+低PB+低PE概念股稀缺

数据宝以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超亿元的创新药概念股为基础,筛选出高研发且低估值的股票,主要条件如下: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在5%以上;截至11月27日收盘,市净率(PB)低于3倍,滚动市盈率(PE)低于40倍。经统计发现,共14只股票入围。

市净率最低的是健康元,仅1.47倍。公司已经成为涵盖化学制剂、生物制品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中药制剂、诊断试剂及设备、保健食品等多重领域的综合性制药企业。今年以来,公司扎实推进“创新药+高壁垒复杂制剂”双轮驱动战略,研发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其中在创新药方面,抗流感新药TG-1000胶囊完成Ⅲ期临床试验,达到临床预设主要终点,已于2024年8月申报生产。

根据5家以上机构一致预测,上述14只创新药概念股中,2024年—2026年净利润增速均有望超20%的是凯因科技。公司专注于病毒及免疫性疾病领域,集创新药物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

国盛证券研报认为,凯因科技的存量产品金舒喜凭借剂型优势及自费属性,可在进一步渠道拓展中冲击10亿级别销售额;PEG长效干扰素预计2025年上市,将为公司收入带来增量;其他多种存量产品为公司业绩提供稳定支撑。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