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头条
提升一亿中产阶级阅读效率
打开
AI+的故事好不好讲,看看诺比侃的招股书就知道了
锦缎
4周前
诺比侃的业务描述充满着“AI+”,细分业务诸如“AI+交通”、“AI+能源”以及“AI+城市治理”的叫法让人看起来很是高大上。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结合,催生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而进入大数据时代,基础设施等硬件端持续的完善和迭代与算法技术的进步,让人工智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各行业也在加快探索AI与传统产业相结合的商业进程。
诺比侃,于2024年11月12日向港交所递表申请IPO;这家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交通、城市治理及能源行业的公司,在业绩持续增长的同时,也在持续“失血”……
01
在职创业,拉上前同事
人工智能,简单的说,是让机器做出无限接近人类智力的分析、决策。
发展至今,AI的底层是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技术,从海量“标准化”的数据中寻找规律,在高概率的统计支持下形成模型,进而高效地辅助甚至替代人类的(部分)生产及工作。
诺比侃,主要提供基于AI行业模型的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其业务包括NBK-INTARI平台、AI行业模型和AI解决方案三层。
理解起来并不复杂,就是通过“深度学习平台”和“大数据平台”融合生成其算法库(NBK),进而将其训练为行业模型并落地产业化。
目前,公司通过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等技术在AI+交通、AI+能源及AI+城市治理等领域,为客户实现智能化监测、检测和运维等深度赋能。
诺比侃成立于2015年3月,创始人为廖峪。
从履历上看,2009年2月至2016年8月期间,廖先生任职于成都锐之狮科技有限公司(一家软件开发企业),属于在职创业。
在实际离职后,同在成都锐之狮的同事林仁辉和唐泰可也在2016年相继离开而加入诺比侃。目前,林仁辉为公司监事会主席兼研发总监、唐泰可则担任董事兼首席技术官。
说起来,廖峪和唐泰可从2007年至今一直为同事:2006年底,锐之狮成立,两人先后加入该公司;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两人一起“跳槽”到成都布露视迅科技有限公司;随后双双回到锐之狮,渊源不浅。
02
不见钱的“茅”利率
一款软件一旦开发完成,在近乎边际成本为0的复用模式下,向来呈现暴利。
诺比侃成立后,于2018年将AI平台应用于轨道交通,迄今已向国内超80%的铁路局(包括超60%的供电分段)提供“接触网悬挂状态缺陷识别解决方案”;自2019年落地后,累计铁路应用里程约37万公里,检测超20万个缺陷。
由于AI模型在近似场景中具有泛化性,诺比侃在2021年和2022年将AI技术应用至城市治理和能源行业,进一步丰富公司的收入来源。
技术能力的泛化,为诺比侃带来显著的业绩增长:
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诺比侃营业收入分别为1.01亿元、2.53亿元、3.64亿元和1.86亿元;且在底层技术复用下,毛利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自2021年的54.46%持续提升至2023年的57.97%。
将近60%的整体毛利率还只是诺比侃在新业务“拖累”下的表现;公司核心的、最早介入且已成熟的业务毛利率堪比茅台,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AI+交通”的毛利率维持在90%左右。
遗憾的是,诺比侃业务如此高的毛利率却未能及时“兑现”,反而成为业务扩张的重担。
招股书中显示,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诺比侃的应收账款分别为0.89亿元、1.76亿元、3.03亿元和4.41亿元,前三年分别占当年营业收入比重为88.12%、69.56%和83.24%。
换个角度看就是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的收入中将近一半未收回。
这就导致诺比侃赚的利润暂时仅为“纸面富贵”:
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为0.26亿元、0.63亿元、0.89亿元和0.51亿元,但是同期经营净流入为-0.14亿元、-0.81亿元、-1亿元和-0.4亿元;
这种“垫钱做生意”的模式让其账面剩下不足0.7亿元的现金可支配,资金极为吃紧。
导致“见不到钱”的一个主要因素,是诺比侃的业务高度依赖大客户,并且终端客户基本为政企单位:
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总营收分别为85.7%、61.1%、85.9%和91.5%;尤其是2024年上半年,收入中61%来自单一的大客户。
这种弱势,是因为同类型业务参与者众多,行业极其分散:
例如,在“AI + 供电系统检测监测解决方案”领域,诺比侃在行业中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6.9%,但是TOP1也只有11%,行业前五占约22%;而提升到“AI + 轨道交通”中,公司在行业中排名第七,市场占有率仅有1.3%,行业前十位参与者占约20%而已。
03
视觉垂类,长期任重道远
招股书中,诺比侃的业务描述充满着“AI+”,细分业务诸如“AI+交通”、“AI+能源”以及“AI+城市治理”的叫法让人看起来很是高大上。
但是,从其底层技术来看,主要是基于视觉的AI模型用来检测和预警的。
例如AI +交通中对接触网悬挂状态缺陷识别解决方案,实现的方式就是用摄像头拍摄、实录电网状态,然后通过模型分析是否出现问题,的确在相当程度上提高了效率。
这种模型起到预警分析更多是依靠孪生数据,因为长尾事件的案例极少(比如铁路螺丝松动),需要通过模拟事件来投喂算法以达到统计意义;这在AI运用上只能算是低阶产品,其延展性也相对局限:
(1)AI+交通方面,公司在试运行AI+城市交通和AI+机场,前者旨在促进城市交通的日常管理,后者则是通过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泊机产品(协助飞机在近距离泊机位时准确入位);
(2)AI+能源方面,公司进军AI+化工,目前在为一家大型石化企业的炼化变电站开发智能机器人巡检系统;
(3)AI+城市治理方面,公司在积极开拓应用场景,涵盖园区管理、智慧校园管理、应急管理及社区管理等;
看起来应用范围很广,但是对诺比侃来说任重道远,因为模型要应用到更加动态(不确定性事件更多)的环境中就需要持续强化,而AI模型的迭代就需要大量的数据投喂;
对于没有大量基建(例如治安监控等)支撑的诺比侃而言需要向外采购数据,这也是其近两年研发开支(“数据相关服务费”)大幅增加的原因;
待到模型训练出来之后扩张业务顺利的话,反过来还是要大量的营运资金兜底;更重要的是,随着模型迭代,未来对算力和数据样本的需求将呈指数级增长,费用可就惊人了。
(
作者:Adam,来源:IPO金榜,锦缎旗下IPO及财报智库
)
转载开白 | 商务合作 | 内容交流
请添加微信:jinduan008
添加微信请备注姓名公司与来意
推 荐 阅 读
诺比侃的业务描述充满着“AI+”,细分业务诸如“AI+交通”、“AI+能源”以及“AI+城市治理”的叫法让人看起来很是高大上。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结合,催生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而进入大数据时代,基础设施等硬件端持续的完善和迭代与算法技术的进步,让人工智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各行业也在加快探索AI与传统产业相结合的商业进程。
诺比侃,于2024年11月12日向港交所递表申请IPO;这家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交通、城市治理及能源行业的公司,在业绩持续增长的同时,也在持续“失血”……
01
在职创业,拉上前同事
人工智能,简单的说,是让机器做出无限接近人类智力的分析、决策。
发展至今,AI的底层是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技术,从海量“标准化”的数据中寻找规律,在高概率的统计支持下形成模型,进而高效地辅助甚至替代人类的(部分)生产及工作。
诺比侃,主要提供基于AI行业模型的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其业务包括NBK-INTARI平台、AI行业模型和AI解决方案三层。
理解起来并不复杂,就是通过“深度学习平台”和“大数据平台”融合生成其算法库(NBK),进而将其训练为行业模型并落地产业化。
目前,公司通过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等技术在AI+交通、AI+能源及AI+城市治理等领域,为客户实现智能化监测、检测和运维等深度赋能。
诺比侃成立于2015年3月,创始人为廖峪。
从履历上看,2009年2月至2016年8月期间,廖先生任职于成都锐之狮科技有限公司(一家软件开发企业),属于在职创业。
在实际离职后,同在成都锐之狮的同事林仁辉和唐泰可也在2016年相继离开而加入诺比侃。目前,林仁辉为公司监事会主席兼研发总监、唐泰可则担任董事兼首席技术官。
说起来,廖峪和唐泰可从2007年至今一直为同事:2006年底,锐之狮成立,两人先后加入该公司;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两人一起“跳槽”到成都布露视迅科技有限公司;随后双双回到锐之狮,渊源不浅。
02
不见钱的“茅”利率
一款软件一旦开发完成,在近乎边际成本为0的复用模式下,向来呈现暴利。
诺比侃成立后,于2018年将AI平台应用于轨道交通,迄今已向国内超80%的铁路局(包括超60%的供电分段)提供“接触网悬挂状态缺陷识别解决方案”;自2019年落地后,累计铁路应用里程约37万公里,检测超20万个缺陷。
由于AI模型在近似场景中具有泛化性,诺比侃在2021年和2022年将AI技术应用至城市治理和能源行业,进一步丰富公司的收入来源。
技术能力的泛化,为诺比侃带来显著的业绩增长:
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诺比侃营业收入分别为1.01亿元、2.53亿元、3.64亿元和1.86亿元;且在底层技术复用下,毛利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自2021年的54.46%持续提升至2023年的57.97%。
将近60%的整体毛利率还只是诺比侃在新业务“拖累”下的表现;公司核心的、最早介入且已成熟的业务毛利率堪比茅台,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AI+交通”的毛利率维持在90%左右。
遗憾的是,诺比侃业务如此高的毛利率却未能及时“兑现”,反而成为业务扩张的重担。
招股书中显示,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诺比侃的应收账款分别为0.89亿元、1.76亿元、3.03亿元和4.41亿元,前三年分别占当年营业收入比重为88.12%、69.56%和83.24%。
换个角度看就是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的收入中将近一半未收回。
这就导致诺比侃赚的利润暂时仅为“纸面富贵”:
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为0.26亿元、0.63亿元、0.89亿元和0.51亿元,但是同期经营净流入为-0.14亿元、-0.81亿元、-1亿元和-0.4亿元;
这种“垫钱做生意”的模式让其账面剩下不足0.7亿元的现金可支配,资金极为吃紧。
导致“见不到钱”的一个主要因素,是诺比侃的业务高度依赖大客户,并且终端客户基本为政企单位:
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总营收分别为85.7%、61.1%、85.9%和91.5%;尤其是2024年上半年,收入中61%来自单一的大客户。
这种弱势,是因为同类型业务参与者众多,行业极其分散:
例如,在“AI + 供电系统检测监测解决方案”领域,诺比侃在行业中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6.9%,但是TOP1也只有11%,行业前五占约22%;而提升到“AI + 轨道交通”中,公司在行业中排名第七,市场占有率仅有1.3%,行业前十位参与者占约20%而已。
03
视觉垂类,长期任重道远
招股书中,诺比侃的业务描述充满着“AI+”,细分业务诸如“AI+交通”、“AI+能源”以及“AI+城市治理”的叫法让人看起来很是高大上。
但是,从其底层技术来看,主要是基于视觉的AI模型用来检测和预警的。
例如AI +交通中对接触网悬挂状态缺陷识别解决方案,实现的方式就是用摄像头拍摄、实录电网状态,然后通过模型分析是否出现问题,的确在相当程度上提高了效率。
这种模型起到预警分析更多是依靠孪生数据,因为长尾事件的案例极少(比如铁路螺丝松动),需要通过模拟事件来投喂算法以达到统计意义;这在AI运用上只能算是低阶产品,其延展性也相对局限:
(1)AI+交通方面,公司在试运行AI+城市交通和AI+机场,前者旨在促进城市交通的日常管理,后者则是通过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泊机产品(协助飞机在近距离泊机位时准确入位);
(2)AI+能源方面,公司进军AI+化工,目前在为一家大型石化企业的炼化变电站开发智能机器人巡检系统;
(3)AI+城市治理方面,公司在积极开拓应用场景,涵盖园区管理、智慧校园管理、应急管理及社区管理等;
看起来应用范围很广,但是对诺比侃来说任重道远,因为模型要应用到更加动态(不确定性事件更多)的环境中就需要持续强化,而AI模型的迭代就需要大量的数据投喂;
对于没有大量基建(例如治安监控等)支撑的诺比侃而言需要向外采购数据,这也是其近两年研发开支(“数据相关服务费”)大幅增加的原因;
待到模型训练出来之后扩张业务顺利的话,反过来还是要大量的营运资金兜底;更重要的是,随着模型迭代,未来对算力和数据样本的需求将呈指数级增长,费用可就惊人了。
(
作者:Adam,来源:IPO金榜,锦缎旗下IPO及财报智库
)
转载开白 | 商务合作 | 内容交流
请添加微信:jinduan008
添加微信请备注姓名公司与来意
推 荐 阅 读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新闻
AI+的故事好不好讲,看看诺比侃的招股书就知道了
锦缎
4周前
诺比侃:AI+的故事还处于“纸面富贵”阶段
智车科技
4周前
新股消息 | 新吉奥房车港股IPO招股书失效
智通财经
4周前
人形机器人最新发布 杠杆资金出手这些股(附名单)
证券时报
1天前
明年最有希望爆发的赛道
格隆汇APP
2024-12-29 03:07
“中国英伟达”猝死于2024
腾讯科技
2024-12-29 03:07
如何看待这波“人形机器人”行情?
锦缎
2024-12-29 03:07
美对中国芯片产业相关政策发起301调查,商务部回应!
e公司
2024-12-29 03:07
刘强东,又拿下一块金融牌照
金融观察哨
2024-12-29 03:07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