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租赁“二次创业”:破解产业链深度融合密码

中国证券报

3周前

交银金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2年11月,交银金租通过全球布局,与中国商飞公司签署《50架C919和10架ARJ21飞机购买意向书》,为C919提供了首个海外租赁平台签约订单。

金融租赁——这一相对“小众”的非银行业发挥着“大作用”,飞机、船舶、车辆、光伏设备、胶印机……这些大物件背后都能看到它的身影。金融租赁公司根据相关企业现金流、经营情况等为其提供个性化融资服务,避免企业因一次性购置重资产而形成巨大的筹资压力及大额资金被占用等情况。

然而,受部分行业波动加剧等因素影响,金融租赁公司当下面临着企业租赁需求减弱、业务拓展承压、风控压力加大等问题,低频、非场景化、偏向于交易性服务的商业模式缺陷,叠加银行业务持续延伸、市场玩家愈发多元、监管政策不断趋严等因素,均让金融租赁行业的转型迫在眉睫。

如何摒弃“类信贷”经营理念,突出“融物”特色功能,真正发挥与银行信贷产品“错位”“补位”作用是金融租赁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跟随中国银行业协会走访上海、江苏等地多家金融租赁公司,破解它们“二次创业”的成功密码。

聚焦设备融资之困

“很多企业的发展依赖设备。相较于商业银行,我们的优势在于相对灵活的融资方式、对设备的专业评估,以及可提供设备维护、回收、处置等一系列服务。”谈及行业特色,一位在金融租赁领域深耕十余年的人士告诉记者。

中国银行业协会金融租赁办副主任王阳向记者表示,金融租赁公司开展的融资租赁业务与传统银行信贷业务形成差异互补。商业银行一般提供的是信用贷款和房产抵押贷款,其特点是利率低、期限短。金融租赁公司提供的融资服务以设备为载体,期限长、还款方式灵活,能够匹配企业不同时期的现金流。

走进南京迅驰彩色印刷有限公司,记者便被眼前印刷工人娴熟操作机器设备加工制作教科书、时尚杂志等各类精美印刷产品的景象所吸引。“印刷行业高度依赖设备,有了好的设备就能做很多事情。设备若能更新升级,业务自然会更上一层楼。”该公司负责人杨卫告诉记者,随着订单量愈来愈大,公司原有胶印机暴露出流程繁琐、印刷成本较高等问题,限制了订单承接范围,他们便有了通过采购新设备来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的想法。“对我们来说,最大的支出就是购买设备,去年投了2000多万元更新了一批设备,后期会继续购置新设备推动公司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杨卫说。

受市场波动影响,迅驰彩印的现金流一度紧张,购置设备的资金缺口较大。杨卫考虑向银行抵押原有设备来获取资金却碰了壁。“银行认房产,但不认设备,并不了解印刷设备的真实价值。抵押一台价值1000万元的设备,银行可能只会放贷200万元。”杨卫表示,彼时,江苏金租工作人员凭借多年积累的服务印刷行业的金融经验,前后提供了2000余万元支持迅驰彩印购置新设备。

江苏金租高端装备事业部副总经理牛长健告诉记者,金融租赁公司控制风险的核心在于深度渗透细分行业,根据专业能力准确识别企业设备价值。“以胶印机为例,这类设备非常保值,像迅驰彩印淘汰的上一代胶印机,买的时候价格为每台680万元,用了10年后仍能以280万元的价格卖出去。即使出现风险,我们也能通过处置设备来减少损失。”

“印刷行业大多是小微民营企业,遍布全国各地,存在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不少企业没有自己的厂房,所以此前银行对该行业开展的业务较少。在印刷行业数十年的发展中,金融租赁公司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牛长健表示,金融租赁公司可充分发挥“融资+融物”特点,根据企业的营收情况、设备价值、现金流等为其量身定制融资方案,解决客户设备融资之困。

护航“国之重器”

说到金融租赁的特色业务,就绕不开航空租赁及航运租赁。

“金融租赁公司‘融资+融物’的经营模式与航空业及航运业的资金需求高度适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将一次性大额支出转换为每期租金支付,能够平滑资金流出规模,公司可利用释放出的资金拓展其他业务。租期结束后,航空公司和船舶运营方可以直接归还资产,免去了处置老旧资产的压力,同时基于行业周期变化与技术升级需要,可在更短的时间内以更低成本调整资产规模和组合配置,提升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由于航空租赁及航运租赁行业进入壁垒高且业务流程复杂,对租赁公司的资本实力、融资能力、“产业智识”能力、管理能力和人才队伍等方面均提出较高要求。拥有雄厚资金的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则在航空租赁与航运租赁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以交银金租为例,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拥有和管理机队规模超300架,航空资产规模超过1000亿元;持有船舶超470艘,航运租赁资产近1500亿元,是全球最大的金融船东。

300余架飞机、470余艘船舶……如此多的重资产,金融租赁公司如何确保资产安全?看到记者满脸的疑惑,交银金租工作人员一边操作界面,一边讲解该公司自主研发的飞机船舶资产监控系统“机船管家”。

“在系统界面上点击任何一架飞机或一艘船舶,就能看到其当前位置、航迹、目的地等信息。”交银金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机船管家”会自动分析飞机、船舶营运数据,既有助于准确判断租赁物状态和价值,也有助于了解承租人经营情况,完善客户画像,把握客户风险。当飞机、船舶驶入高风险区域,“机船管家”会自动预警,帮助公司第一时间采取风险应对措施,切实保障资产安全。

看到国产大飞机飞向海外或许是每一位航空人的愿景。交银金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2年11月,交银金租通过全球布局,与中国商飞公司签署《50架C919和10架ARJ21飞机购买意向书》,为C919提供了首个海外租赁平台签约订单。

从支持国产飞机和船舶销售,到支持国产飞机和船舶“走出去”,金融租赁已深度融入相关产业,成为国产大飞机与船舶产业生态里的重要成员。中国商飞公司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中国商用飞机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已到下半场,除了要继续苦练内功外,还需要依靠像金融租赁公司这样的产业链关键参与者,共同推动大飞机事业发展。

将业务嵌入产业链

“任何行业发展都有周期性,市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企业能否抓住机遇是关键。以飞机租赁为例,这项业务金额大、周期长,汇率风险、税务风险等都会直接影响飞机租赁业务的盈利情况。”华东地区某金融租赁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上一个航空需求增长期,不少金融租赁公司入局该领域。从2014年到2016年,国内能够开展飞机租赁业务的金融租赁公司数量翻了一番。

但当越来越多的玩家入局后,行业竞争愈发激烈,飞机租赁业务收益率持续被压缩。“我国飞机租赁业务经历了高速发展时期,现在增速明显放缓,市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国内金融租赁公司拥有的储备订单较少,能在2030年前交付的飞机数量有限,与此相悖的是一个处在扩张周期的航空市场,未来可能没有足够的飞机投放到繁荣的市场中。”上述华东地区某金融租赁公司人士表示,飞机租赁行业涌入了众多参与者,包括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内的机构陆续出现,导致行业竞争加剧。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金融租赁公司普遍面临资产荒难题,短期或许可以用利润换规模,但长期来看,行业如果只关注传统业务将会走入困局。事实上,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其他金融机构业务不断延伸,已给金融租赁行业带来了一定影响。金融租赁公司的资金往往来源于银行,其成本高于银行资金,且金融租赁公司提供的产品相对单一,因而在与银行竞争时并不具备优势。如何在同质化竞争中破局,摆脱以往依赖的“类信贷”经营模式是金融租赁行业求解的难题。

2023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促进金融租赁公司规范经营和合规管理的通知》提出,金融租赁公司应当突出金融租赁特色,回归以融资和融物相结合的经营模式;转变经营理念和发展方式,优化租赁业务结构,逐步提升直接租赁业务能力,加强新增业务中售后回租业务的限额管理;力争在2026年实现年度新增直租业务占比不低于50%的目标。

“金融租赁行业监管政策导向更加明确,旨在引导行业聚焦租赁本源,坚守功能定位,推动行业进一步贯彻落实‘真做租赁’和‘做真租赁’的使命任务。金融租赁公司正努力找准市场定位,实现差异化发展,提升业务合规性和稳健性。加快推动直租业务发展,业务逻辑从‘类信贷’向‘买设备’转变。”《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发展报告(2024)》如是表述。

在此次调研过程中,多家金融租赁公司负责人提到了“二次创业”的话题。与产业深度融合,将金融业务嵌入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积极响应生产、流通、消费等“全环节”“全场景”的服务需求,充分发挥自身专业能力是多家金融租赁公司在走出差异化发展路径方面给出的答案。

江苏金租党委书记、董事长熊先根告诉记者:“公司正纵向围绕用户、经销商、厂商开展综合金融服务,横向围绕‘设备全生命周期’,提供维护、保养、升级、更新、换新等一揽子方案,实现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此外,从产品服务走向平台生态也是重要的转型方向。金融租赁公司可以利用行业、客群的细分优势,寻找场景入口,在垂直领域打造平台,自建‘小生态’”。

交银金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2年11月,交银金租通过全球布局,与中国商飞公司签署《50架C919和10架ARJ21飞机购买意向书》,为C919提供了首个海外租赁平台签约订单。

金融租赁——这一相对“小众”的非银行业发挥着“大作用”,飞机、船舶、车辆、光伏设备、胶印机……这些大物件背后都能看到它的身影。金融租赁公司根据相关企业现金流、经营情况等为其提供个性化融资服务,避免企业因一次性购置重资产而形成巨大的筹资压力及大额资金被占用等情况。

然而,受部分行业波动加剧等因素影响,金融租赁公司当下面临着企业租赁需求减弱、业务拓展承压、风控压力加大等问题,低频、非场景化、偏向于交易性服务的商业模式缺陷,叠加银行业务持续延伸、市场玩家愈发多元、监管政策不断趋严等因素,均让金融租赁行业的转型迫在眉睫。

如何摒弃“类信贷”经营理念,突出“融物”特色功能,真正发挥与银行信贷产品“错位”“补位”作用是金融租赁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跟随中国银行业协会走访上海、江苏等地多家金融租赁公司,破解它们“二次创业”的成功密码。

聚焦设备融资之困

“很多企业的发展依赖设备。相较于商业银行,我们的优势在于相对灵活的融资方式、对设备的专业评估,以及可提供设备维护、回收、处置等一系列服务。”谈及行业特色,一位在金融租赁领域深耕十余年的人士告诉记者。

中国银行业协会金融租赁办副主任王阳向记者表示,金融租赁公司开展的融资租赁业务与传统银行信贷业务形成差异互补。商业银行一般提供的是信用贷款和房产抵押贷款,其特点是利率低、期限短。金融租赁公司提供的融资服务以设备为载体,期限长、还款方式灵活,能够匹配企业不同时期的现金流。

走进南京迅驰彩色印刷有限公司,记者便被眼前印刷工人娴熟操作机器设备加工制作教科书、时尚杂志等各类精美印刷产品的景象所吸引。“印刷行业高度依赖设备,有了好的设备就能做很多事情。设备若能更新升级,业务自然会更上一层楼。”该公司负责人杨卫告诉记者,随着订单量愈来愈大,公司原有胶印机暴露出流程繁琐、印刷成本较高等问题,限制了订单承接范围,他们便有了通过采购新设备来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的想法。“对我们来说,最大的支出就是购买设备,去年投了2000多万元更新了一批设备,后期会继续购置新设备推动公司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杨卫说。

受市场波动影响,迅驰彩印的现金流一度紧张,购置设备的资金缺口较大。杨卫考虑向银行抵押原有设备来获取资金却碰了壁。“银行认房产,但不认设备,并不了解印刷设备的真实价值。抵押一台价值1000万元的设备,银行可能只会放贷200万元。”杨卫表示,彼时,江苏金租工作人员凭借多年积累的服务印刷行业的金融经验,前后提供了2000余万元支持迅驰彩印购置新设备。

江苏金租高端装备事业部副总经理牛长健告诉记者,金融租赁公司控制风险的核心在于深度渗透细分行业,根据专业能力准确识别企业设备价值。“以胶印机为例,这类设备非常保值,像迅驰彩印淘汰的上一代胶印机,买的时候价格为每台680万元,用了10年后仍能以280万元的价格卖出去。即使出现风险,我们也能通过处置设备来减少损失。”

“印刷行业大多是小微民营企业,遍布全国各地,存在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不少企业没有自己的厂房,所以此前银行对该行业开展的业务较少。在印刷行业数十年的发展中,金融租赁公司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牛长健表示,金融租赁公司可充分发挥“融资+融物”特点,根据企业的营收情况、设备价值、现金流等为其量身定制融资方案,解决客户设备融资之困。

护航“国之重器”

说到金融租赁的特色业务,就绕不开航空租赁及航运租赁。

“金融租赁公司‘融资+融物’的经营模式与航空业及航运业的资金需求高度适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将一次性大额支出转换为每期租金支付,能够平滑资金流出规模,公司可利用释放出的资金拓展其他业务。租期结束后,航空公司和船舶运营方可以直接归还资产,免去了处置老旧资产的压力,同时基于行业周期变化与技术升级需要,可在更短的时间内以更低成本调整资产规模和组合配置,提升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由于航空租赁及航运租赁行业进入壁垒高且业务流程复杂,对租赁公司的资本实力、融资能力、“产业智识”能力、管理能力和人才队伍等方面均提出较高要求。拥有雄厚资金的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则在航空租赁与航运租赁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以交银金租为例,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拥有和管理机队规模超300架,航空资产规模超过1000亿元;持有船舶超470艘,航运租赁资产近1500亿元,是全球最大的金融船东。

300余架飞机、470余艘船舶……如此多的重资产,金融租赁公司如何确保资产安全?看到记者满脸的疑惑,交银金租工作人员一边操作界面,一边讲解该公司自主研发的飞机船舶资产监控系统“机船管家”。

“在系统界面上点击任何一架飞机或一艘船舶,就能看到其当前位置、航迹、目的地等信息。”交银金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机船管家”会自动分析飞机、船舶营运数据,既有助于准确判断租赁物状态和价值,也有助于了解承租人经营情况,完善客户画像,把握客户风险。当飞机、船舶驶入高风险区域,“机船管家”会自动预警,帮助公司第一时间采取风险应对措施,切实保障资产安全。

看到国产大飞机飞向海外或许是每一位航空人的愿景。交银金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2年11月,交银金租通过全球布局,与中国商飞公司签署《50架C919和10架ARJ21飞机购买意向书》,为C919提供了首个海外租赁平台签约订单。

从支持国产飞机和船舶销售,到支持国产飞机和船舶“走出去”,金融租赁已深度融入相关产业,成为国产大飞机与船舶产业生态里的重要成员。中国商飞公司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中国商用飞机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已到下半场,除了要继续苦练内功外,还需要依靠像金融租赁公司这样的产业链关键参与者,共同推动大飞机事业发展。

将业务嵌入产业链

“任何行业发展都有周期性,市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企业能否抓住机遇是关键。以飞机租赁为例,这项业务金额大、周期长,汇率风险、税务风险等都会直接影响飞机租赁业务的盈利情况。”华东地区某金融租赁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上一个航空需求增长期,不少金融租赁公司入局该领域。从2014年到2016年,国内能够开展飞机租赁业务的金融租赁公司数量翻了一番。

但当越来越多的玩家入局后,行业竞争愈发激烈,飞机租赁业务收益率持续被压缩。“我国飞机租赁业务经历了高速发展时期,现在增速明显放缓,市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国内金融租赁公司拥有的储备订单较少,能在2030年前交付的飞机数量有限,与此相悖的是一个处在扩张周期的航空市场,未来可能没有足够的飞机投放到繁荣的市场中。”上述华东地区某金融租赁公司人士表示,飞机租赁行业涌入了众多参与者,包括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内的机构陆续出现,导致行业竞争加剧。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金融租赁公司普遍面临资产荒难题,短期或许可以用利润换规模,但长期来看,行业如果只关注传统业务将会走入困局。事实上,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其他金融机构业务不断延伸,已给金融租赁行业带来了一定影响。金融租赁公司的资金往往来源于银行,其成本高于银行资金,且金融租赁公司提供的产品相对单一,因而在与银行竞争时并不具备优势。如何在同质化竞争中破局,摆脱以往依赖的“类信贷”经营模式是金融租赁行业求解的难题。

2023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促进金融租赁公司规范经营和合规管理的通知》提出,金融租赁公司应当突出金融租赁特色,回归以融资和融物相结合的经营模式;转变经营理念和发展方式,优化租赁业务结构,逐步提升直接租赁业务能力,加强新增业务中售后回租业务的限额管理;力争在2026年实现年度新增直租业务占比不低于50%的目标。

“金融租赁行业监管政策导向更加明确,旨在引导行业聚焦租赁本源,坚守功能定位,推动行业进一步贯彻落实‘真做租赁’和‘做真租赁’的使命任务。金融租赁公司正努力找准市场定位,实现差异化发展,提升业务合规性和稳健性。加快推动直租业务发展,业务逻辑从‘类信贷’向‘买设备’转变。”《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发展报告(2024)》如是表述。

在此次调研过程中,多家金融租赁公司负责人提到了“二次创业”的话题。与产业深度融合,将金融业务嵌入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积极响应生产、流通、消费等“全环节”“全场景”的服务需求,充分发挥自身专业能力是多家金融租赁公司在走出差异化发展路径方面给出的答案。

江苏金租党委书记、董事长熊先根告诉记者:“公司正纵向围绕用户、经销商、厂商开展综合金融服务,横向围绕‘设备全生命周期’,提供维护、保养、升级、更新、换新等一揽子方案,实现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此外,从产品服务走向平台生态也是重要的转型方向。金融租赁公司可以利用行业、客群的细分优势,寻找场景入口,在垂直领域打造平台,自建‘小生态’”。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