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游资爆炒,盘中一度狂涨60%,但瑞浦兰钧真的有固态电池吗?

智车科技

3周前

或许固态电池也只是资金炒作的一个由头而已,毕竟相比在A股上市的同行,瑞浦兰钧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确实大大落后了。

这是新能源正前方的第1029篇原创文章,点击上方『新能源正前方』可关注并“星标”本号。文章仅记录《新能源正前方》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固态电池的风还是吹到了港股市场!

01 一日暴涨60%的固态电池概念股

2024年11月25日,港股市场里的瑞浦兰钧一度大涨超过60%,最终当天收涨21.53%,让这个除了在一些榜单上出现,平时却没有多少存在感,今年更是伴随着动力电池行业低迷而更加不为市场所关注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新锐终于又刷了一波存在感。

市场炒作它的原因是固态电池概念,但新能源正前方搜索各种公开信息,也没有找到公司做固态电池的相关报道,不过这也不奇怪,对于市场炒作而言,公司究竟有没有做不重要,说你有就是有。

或许固态电池也只是资金炒作的一个由头而已,毕竟相比在A股上市的同行,瑞浦兰钧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确实大大落后了。

相比涨幅,更加让人无语的是港股市场的流动性,瑞浦兰钧好歹也是这几年动力电池行业的新锐,市值也超过几百亿,但在这一天之前,它的成交量无比惨淡,每天的成交额基本就是十几万,最多也就是几百万,甚至惨淡到只有一万多港币……

港股市场的流动性也太惨淡了,难怪多少企业拼了老命想在A股上市,流动性相比港股真是充沛太多了,在港股市场,成交量基本都集中于那些科技巨头,或者老牌红筹股之类的,不像A股,雨露均沾。在A股,成交量如此低迷的极少,只有超级大熊市的时候,一些实在稀烂透底而且不可能被借壳的st股才会这样。

除了市场的流动性不行之外,公司自身的亮点不多也是重要原因,毕竟公司也属于港股通企业,如果亮点足够多,南下资金不会忽略它的。就比如11月25日这一天,固态电池的风吹到了港股市场,当天它的成交量就终于破亿。

02 卖的越多亏的越多

提到瑞浦兰钧,行业里的人相对熟悉一点,但无论是消费者端,还是A股投资者,对它都是比较陌生的,对它有所了解的大多都是因为两个标签,背靠“妖镍期货”主角青山集团,另外荣登2023年锂电企业亏损之王。

2022年俄乌冲突让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有了大波动,青山集团因为镍期货被逼空、面临120亿美元以上巨亏的事件成为财经头条,从而被市场了解。后面青山集团在各方努力之下成功脱险,再度归于低调。瑞浦兰钧的实控人正是青山集团的实控人项光达,他持有近60%的股份。

虽然瑞浦兰钧的日常经营主要由曹辉负责,但企业还是带有鲜明的青山集团那种彪悍的风格,公司2017年才成立,2019年才交付第一只电池,2022年就闯入了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前十榜单。

从业绩来看,虽然电池的营收确实在狂飙,2023年公司的营收达到了137.49亿,但却是卖的越多,亏的越多,2023年净亏损19.43亿元人民币,2022年净亏损为4.5亿,同比亏损增幅超过300% !成为2023年国内锂电池企业亏损之王。

很明显,公司采用了激进的销售策略,用价格换销量,在这两年行业价格下行、前几年囤积了高价原材料的情况下,卖的越多,只能是亏的越多。

事实也是如此,继去年巨亏后,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5.19%,达到75.97亿元,但又亏损了4.4亿元。亏损的原因还是主营产品不赚钱,公司毛利率为3.6%,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动力电池产品毛利率虽然同比提升3.7个百分点,但仍然只有1.1%;储能电池产品毛利率为3.2%,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

这个毛利率就别说赚钱了,一有风吹草动就又是巨亏。

关键是行业的竞争还在持续加剧,作为后发者,在产能、成本控制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如何去应对后续的行业竞争?

单说客户一项,就是比较大的问题。根据公开信息,目前公司在乘用车领域最主要的客户是上汽集团,而上汽在新能源汽车转型浪潮里属于比较落后的选手,现在并没有什么爆款车型。在产品不具备终端消费者影响力的情况下,公司的产品销量只能靠下游客户,仅靠上汽肯定是不行的。虽然公司也有其他客户,如一汽奔腾、东风风神、东风启辰、吉利汽车、哪吒汽车、合众汽车、零跑汽车等,但并非主供,而且这些厂商中,除了吉利汽车,其他无论是销量还是竞争力都比较一般。

03 瑞浦兰钧要挑战“宁王”?

此前,《中国企业家》曾给公司做过一则报道,标题是“背靠镍王,他向“宁王”宣战 ”。

虽说有志气、有勇气的人总是值得赞许的,但人贵有自知之明,脚踏实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同样很重要,就目前的瑞浦兰钧而言,向“宁王”宣战还是太早了一点。

其他都不说了,单看上半年双方的营收和利润差距就可见一斑。瑞浦兰钧营收75.97亿元,亏损4.4亿元,宁德时代营收2590.45亿,实现净利润360.01亿;毛利率更是天差地别,瑞浦仅有3.65%,宁德时代却近30% 。

关键是宁德时代电池无论是在产业链,还是终端消费者那边的感知度都比公司强太多太多,尤其是终端消费者那边。本身宁德时代在行业里具备先发优势,在消费者端也有更高的认知,随着这两年行业竞争加剧,宁德时代也加大了广告上的投入,以“选电车,认准宁德时代电池”的口号不断影响消费者心智,希冀通过自身在消费者端的影响力倒逼主机厂商选择与自己合作。

虽说宁德时代INSIDE战略很难像Intel inside 那么成功,但除了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论市场知名度和认可程度,也就宁德时代了,很多主机厂商也以自身搭载的是宁德时代的最新电池为重要卖点之一。

这对于其他电池厂商其实是很致命的问题,尤其是瑞浦兰钧这样的企业,主要的下游客户当下竞争力比较弱,他们要翻身,就必须想办法推出具备竞争实力的产品,对于电池,肯定要优先选择市场知名度更高、消费者更认可的电池品牌,也就是越往后,其实二三线动力电池的日子是越难过的。

这其实也是过去一年多,很多二三线动力电池厂商都慢慢把业务重心放在储能电池上面的原因,毕竟储能电池完全是2B属性,对性能要求相对低一些,比拼的就是价格,但其实后续也无法回避竞争的问题,公司后续发展的不确定性比较大。

当然了,这不仅仅是瑞浦兰钧一家公司的问题,这是绝大数二三线厂商的共同宿命。

原文标题 : 遭游资爆炒,盘中一度狂涨60%,但瑞浦兰钧真的有固态电池吗?

或许固态电池也只是资金炒作的一个由头而已,毕竟相比在A股上市的同行,瑞浦兰钧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确实大大落后了。

这是新能源正前方的第1029篇原创文章,点击上方『新能源正前方』可关注并“星标”本号。文章仅记录《新能源正前方》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固态电池的风还是吹到了港股市场!

01 一日暴涨60%的固态电池概念股

2024年11月25日,港股市场里的瑞浦兰钧一度大涨超过60%,最终当天收涨21.53%,让这个除了在一些榜单上出现,平时却没有多少存在感,今年更是伴随着动力电池行业低迷而更加不为市场所关注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新锐终于又刷了一波存在感。

市场炒作它的原因是固态电池概念,但新能源正前方搜索各种公开信息,也没有找到公司做固态电池的相关报道,不过这也不奇怪,对于市场炒作而言,公司究竟有没有做不重要,说你有就是有。

或许固态电池也只是资金炒作的一个由头而已,毕竟相比在A股上市的同行,瑞浦兰钧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确实大大落后了。

相比涨幅,更加让人无语的是港股市场的流动性,瑞浦兰钧好歹也是这几年动力电池行业的新锐,市值也超过几百亿,但在这一天之前,它的成交量无比惨淡,每天的成交额基本就是十几万,最多也就是几百万,甚至惨淡到只有一万多港币……

港股市场的流动性也太惨淡了,难怪多少企业拼了老命想在A股上市,流动性相比港股真是充沛太多了,在港股市场,成交量基本都集中于那些科技巨头,或者老牌红筹股之类的,不像A股,雨露均沾。在A股,成交量如此低迷的极少,只有超级大熊市的时候,一些实在稀烂透底而且不可能被借壳的st股才会这样。

除了市场的流动性不行之外,公司自身的亮点不多也是重要原因,毕竟公司也属于港股通企业,如果亮点足够多,南下资金不会忽略它的。就比如11月25日这一天,固态电池的风吹到了港股市场,当天它的成交量就终于破亿。

02 卖的越多亏的越多

提到瑞浦兰钧,行业里的人相对熟悉一点,但无论是消费者端,还是A股投资者,对它都是比较陌生的,对它有所了解的大多都是因为两个标签,背靠“妖镍期货”主角青山集团,另外荣登2023年锂电企业亏损之王。

2022年俄乌冲突让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有了大波动,青山集团因为镍期货被逼空、面临120亿美元以上巨亏的事件成为财经头条,从而被市场了解。后面青山集团在各方努力之下成功脱险,再度归于低调。瑞浦兰钧的实控人正是青山集团的实控人项光达,他持有近60%的股份。

虽然瑞浦兰钧的日常经营主要由曹辉负责,但企业还是带有鲜明的青山集团那种彪悍的风格,公司2017年才成立,2019年才交付第一只电池,2022年就闯入了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前十榜单。

从业绩来看,虽然电池的营收确实在狂飙,2023年公司的营收达到了137.49亿,但却是卖的越多,亏的越多,2023年净亏损19.43亿元人民币,2022年净亏损为4.5亿,同比亏损增幅超过300% !成为2023年国内锂电池企业亏损之王。

很明显,公司采用了激进的销售策略,用价格换销量,在这两年行业价格下行、前几年囤积了高价原材料的情况下,卖的越多,只能是亏的越多。

事实也是如此,继去年巨亏后,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5.19%,达到75.97亿元,但又亏损了4.4亿元。亏损的原因还是主营产品不赚钱,公司毛利率为3.6%,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动力电池产品毛利率虽然同比提升3.7个百分点,但仍然只有1.1%;储能电池产品毛利率为3.2%,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

这个毛利率就别说赚钱了,一有风吹草动就又是巨亏。

关键是行业的竞争还在持续加剧,作为后发者,在产能、成本控制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如何去应对后续的行业竞争?

单说客户一项,就是比较大的问题。根据公开信息,目前公司在乘用车领域最主要的客户是上汽集团,而上汽在新能源汽车转型浪潮里属于比较落后的选手,现在并没有什么爆款车型。在产品不具备终端消费者影响力的情况下,公司的产品销量只能靠下游客户,仅靠上汽肯定是不行的。虽然公司也有其他客户,如一汽奔腾、东风风神、东风启辰、吉利汽车、哪吒汽车、合众汽车、零跑汽车等,但并非主供,而且这些厂商中,除了吉利汽车,其他无论是销量还是竞争力都比较一般。

03 瑞浦兰钧要挑战“宁王”?

此前,《中国企业家》曾给公司做过一则报道,标题是“背靠镍王,他向“宁王”宣战 ”。

虽说有志气、有勇气的人总是值得赞许的,但人贵有自知之明,脚踏实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同样很重要,就目前的瑞浦兰钧而言,向“宁王”宣战还是太早了一点。

其他都不说了,单看上半年双方的营收和利润差距就可见一斑。瑞浦兰钧营收75.97亿元,亏损4.4亿元,宁德时代营收2590.45亿,实现净利润360.01亿;毛利率更是天差地别,瑞浦仅有3.65%,宁德时代却近30% 。

关键是宁德时代电池无论是在产业链,还是终端消费者那边的感知度都比公司强太多太多,尤其是终端消费者那边。本身宁德时代在行业里具备先发优势,在消费者端也有更高的认知,随着这两年行业竞争加剧,宁德时代也加大了广告上的投入,以“选电车,认准宁德时代电池”的口号不断影响消费者心智,希冀通过自身在消费者端的影响力倒逼主机厂商选择与自己合作。

虽说宁德时代INSIDE战略很难像Intel inside 那么成功,但除了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论市场知名度和认可程度,也就宁德时代了,很多主机厂商也以自身搭载的是宁德时代的最新电池为重要卖点之一。

这对于其他电池厂商其实是很致命的问题,尤其是瑞浦兰钧这样的企业,主要的下游客户当下竞争力比较弱,他们要翻身,就必须想办法推出具备竞争实力的产品,对于电池,肯定要优先选择市场知名度更高、消费者更认可的电池品牌,也就是越往后,其实二三线动力电池的日子是越难过的。

这其实也是过去一年多,很多二三线动力电池厂商都慢慢把业务重心放在储能电池上面的原因,毕竟储能电池完全是2B属性,对性能要求相对低一些,比拼的就是价格,但其实后续也无法回避竞争的问题,公司后续发展的不确定性比较大。

当然了,这不仅仅是瑞浦兰钧一家公司的问题,这是绝大数二三线厂商的共同宿命。

原文标题 : 遭游资爆炒,盘中一度狂涨60%,但瑞浦兰钧真的有固态电池吗?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