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E20研究院执行院长、湖南大学兼职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客座教授薛涛撰写的《薛涛解析管理之“道”与认知之“得”》一书正式由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发行。发布后收到了很多读者的反馈和读后感,不少给作者带来了新的启发,也开始筹备《道与得》的再版。
两周前,本公号发布了薛涛对《道德经》第四十二章的重新解读《道德经四十二章解读更新:二生三即为既要又要》。也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共鸣。本文为原北京首创环保集团市场发展中心副总经理方小锋的读后感,作者分享了其对《道德经》中几个核心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一、关于“冲气以为和”
在《道德经》里有三处提到了“冲”字:“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我以为有几层含义:
一是表达了“道 ”在静止状态下的特征。《道德经》四十五章中,“大成若缺,其用必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结合上下文,这里的“冲 ”应是“盈 ”的反义词,有虚空之意,“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 ”中的“冲”也应该是这个意思。“道 ”从来不会满、永远不会满、绝对不会满,那虚空就是“道”的本来面目。庄子形象地将此描绘为“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庄子 ·齐物论》)。
二是用作“动词 ”,表达了“道 ”的运动装态。“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冲气好像冲咖啡一样,水和咖啡互相融合一体,污水处理好氧池中的曝气过程,既是物理过程,也有化学反应(薛涛:读《道德经》中的几点管理学体会(二))。
三是融合着用。“冲”这个动作能够有效发生的前提是容器是“虚空”的,所以虚空的冲是冲这个动作的前提条件之一,所以这个“冲”字既描绘的“道”的静止状态,又表达了“道”发挥作用的过程。
二、关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道 ”生“一 ”,因为“道无名 ”,无法定义,所以只能言说他的各种指代,类似于佛祖有万千化生一样,这里的“一 ”也是“无”,生出“二”,就是“有 ”,就是“是”,于是就有了“是”和“不是”的对 立,产生各种意见、观点、判断、对立和冲突,庄子《齐物论》中的“地籁、 人籁、天籁”那一段,对这种冲突描绘得很形象,最后都统一到“天籁”之中,这个境界就是“三”的境界,扬弃了、保留了、统摄了差别性的高度统一性,这种境界极难达到,吾辈凡夫一直都在修行的路上。
人生总起个大晚,这次难得赶个早集|君子不器|上
我辈亡羊后痛醒,补牢后坠入普通|四十二章经|下
三、关于“致良知”
“致良知”是从《大学》“三纲领、八条目”(“三纲领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致知 ”中来,阳明先生认为,“致知 ”就是“致良知 ”,并且认为“致良知”不能用佛家沉思默虑出世之法,必须通过处理事务的入世经验才能体悟,“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事亲在君,即事君便是一物”。物有是有非,良知自会知之,若是正事,就致良知,若是非事,就必须真诚的不去做。所以除了正事,别无“致良知”之法。《大学》说“致知在格物”应该是这个道理。什么是良知?“ 良知 ”就是“明德”,“致良知”就是“明明德”,“明”与“致” 同义。最后,阳明先生把《大学》就归集为一句话:致良知。所以阳明先生到晚年只讲“致良知 ”,其他都不讲了。(参考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
非常认同薛涛在《道德经四十二章解读更新:二生三即为既要又要》文中所列的对应关系。
“道生一 ”对应“无善无恶心之体 ”,“本来无一物 ”,道就是“无 ”,因为其“无”,才给“有”留下了无限发挥的空间。“一生二”对应“有善有恶意之动”,与康德提出的“知性为自然立法 ”有异曲同工之妙(读道德经的管理学体会-上| 终始:玄-有无-做好人解读32;读道德经的管理学体会-下| 终始:玄-有无-做好人解读32)。
但“有 ”之后,是非、对立就来了,又需要更高的统一性才能把握,那个更高的统一性叫做“三”(是不是黑格尔称之谓的“绝对精神“,这个我说不好),于是“三” 就来了,但是“三”很难把握,只能在实践中体悟,对应于“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两句。
“三生万物”是最难的,如果把握不好“三 ”,则万物与咱无关。吾辈凡夫一部分人是在“二 ”的阶段;一部分人有了“三 ”的思想启蒙,但没有付之于实践,处于空想阶段;一部分人有了“三”的思想启蒙又付之于实践,最终体悟到“三”的境界。圣人、佛陀、上帝是证到且处于“三”的境界的,所以他们能创世、能造物,能“生万物”。
以上是不成体系的随心所想,班门弄斧,经供批判。
关于作者:
方小锋
曾任北京首创环保集团市场发展中心副总经理,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企业发展中心总经理,北京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高级合伙人,中煤能源集团天津分公司业务经理。
往期书评
流水拾花:少不学道,犹如没病不能瞎吃药
流水拾花:换位思考与环保企业创新
流水拾花:环保企业需要玩转两个系统
流水拾花:道德经与环保行业的转型—蔡晓涌
流水拾花:薛涛解析管理之道与认知之得(一)“人生若只是初见”
流水拾花:薛涛解析管理之道与认知之得(二)“朝花夕拾,相见欢”
流水拾花:无为的力量—唐继承书评
一个环保圈老顽主的读后感,唠一唠薛涛的“道得”
读薛涛解读道德经中的四个要点和两个管理学见解
二刷《薛涛解析管理之道与认知之得》后......
走进E20及品读《道与得》:既要又要是关键
孙晓航:一个ENFJ型领导者给INTJ型管理者的启发
苏伊士张军:六经驻我,为薛涛“磕经”史作序
如需购买《薛涛解析管理之道与认知之得》可扫描图片下方二维码:
编辑:李丹
今年7月,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E20研究院执行院长、湖南大学兼职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客座教授薛涛撰写的《薛涛解析管理之“道”与认知之“得”》一书正式由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发行。发布后收到了很多读者的反馈和读后感,不少给作者带来了新的启发,也开始筹备《道与得》的再版。
两周前,本公号发布了薛涛对《道德经》第四十二章的重新解读《道德经四十二章解读更新:二生三即为既要又要》。也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共鸣。本文为原北京首创环保集团市场发展中心副总经理方小锋的读后感,作者分享了其对《道德经》中几个核心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一、关于“冲气以为和”
在《道德经》里有三处提到了“冲”字:“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我以为有几层含义:
一是表达了“道 ”在静止状态下的特征。《道德经》四十五章中,“大成若缺,其用必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结合上下文,这里的“冲 ”应是“盈 ”的反义词,有虚空之意,“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 ”中的“冲”也应该是这个意思。“道 ”从来不会满、永远不会满、绝对不会满,那虚空就是“道”的本来面目。庄子形象地将此描绘为“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庄子 ·齐物论》)。
二是用作“动词 ”,表达了“道 ”的运动装态。“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冲气好像冲咖啡一样,水和咖啡互相融合一体,污水处理好氧池中的曝气过程,既是物理过程,也有化学反应(薛涛:读《道德经》中的几点管理学体会(二))。
三是融合着用。“冲”这个动作能够有效发生的前提是容器是“虚空”的,所以虚空的冲是冲这个动作的前提条件之一,所以这个“冲”字既描绘的“道”的静止状态,又表达了“道”发挥作用的过程。
二、关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道 ”生“一 ”,因为“道无名 ”,无法定义,所以只能言说他的各种指代,类似于佛祖有万千化生一样,这里的“一 ”也是“无”,生出“二”,就是“有 ”,就是“是”,于是就有了“是”和“不是”的对 立,产生各种意见、观点、判断、对立和冲突,庄子《齐物论》中的“地籁、 人籁、天籁”那一段,对这种冲突描绘得很形象,最后都统一到“天籁”之中,这个境界就是“三”的境界,扬弃了、保留了、统摄了差别性的高度统一性,这种境界极难达到,吾辈凡夫一直都在修行的路上。
人生总起个大晚,这次难得赶个早集|君子不器|上
我辈亡羊后痛醒,补牢后坠入普通|四十二章经|下
三、关于“致良知”
“致良知”是从《大学》“三纲领、八条目”(“三纲领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致知 ”中来,阳明先生认为,“致知 ”就是“致良知 ”,并且认为“致良知”不能用佛家沉思默虑出世之法,必须通过处理事务的入世经验才能体悟,“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事亲在君,即事君便是一物”。物有是有非,良知自会知之,若是正事,就致良知,若是非事,就必须真诚的不去做。所以除了正事,别无“致良知”之法。《大学》说“致知在格物”应该是这个道理。什么是良知?“ 良知 ”就是“明德”,“致良知”就是“明明德”,“明”与“致” 同义。最后,阳明先生把《大学》就归集为一句话:致良知。所以阳明先生到晚年只讲“致良知 ”,其他都不讲了。(参考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
非常认同薛涛在《道德经四十二章解读更新:二生三即为既要又要》文中所列的对应关系。
“道生一 ”对应“无善无恶心之体 ”,“本来无一物 ”,道就是“无 ”,因为其“无”,才给“有”留下了无限发挥的空间。“一生二”对应“有善有恶意之动”,与康德提出的“知性为自然立法 ”有异曲同工之妙(读道德经的管理学体会-上| 终始:玄-有无-做好人解读32;读道德经的管理学体会-下| 终始:玄-有无-做好人解读32)。
但“有 ”之后,是非、对立就来了,又需要更高的统一性才能把握,那个更高的统一性叫做“三”(是不是黑格尔称之谓的“绝对精神“,这个我说不好),于是“三” 就来了,但是“三”很难把握,只能在实践中体悟,对应于“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两句。
“三生万物”是最难的,如果把握不好“三 ”,则万物与咱无关。吾辈凡夫一部分人是在“二 ”的阶段;一部分人有了“三 ”的思想启蒙,但没有付之于实践,处于空想阶段;一部分人有了“三”的思想启蒙又付之于实践,最终体悟到“三”的境界。圣人、佛陀、上帝是证到且处于“三”的境界的,所以他们能创世、能造物,能“生万物”。
以上是不成体系的随心所想,班门弄斧,经供批判。
关于作者:
方小锋
曾任北京首创环保集团市场发展中心副总经理,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企业发展中心总经理,北京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高级合伙人,中煤能源集团天津分公司业务经理。
往期书评
流水拾花:少不学道,犹如没病不能瞎吃药
流水拾花:换位思考与环保企业创新
流水拾花:环保企业需要玩转两个系统
流水拾花:道德经与环保行业的转型—蔡晓涌
流水拾花:薛涛解析管理之道与认知之得(一)“人生若只是初见”
流水拾花:薛涛解析管理之道与认知之得(二)“朝花夕拾,相见欢”
流水拾花:无为的力量—唐继承书评
一个环保圈老顽主的读后感,唠一唠薛涛的“道得”
读薛涛解读道德经中的四个要点和两个管理学见解
二刷《薛涛解析管理之道与认知之得》后......
走进E20及品读《道与得》:既要又要是关键
孙晓航:一个ENFJ型领导者给INTJ型管理者的启发
苏伊士张军:六经驻我,为薛涛“磕经”史作序
如需购买《薛涛解析管理之道与认知之得》可扫描图片下方二维码:
编辑: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