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朵从湖州德清寄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果菌王”吗?
11月23日,在2024菠萝科学奖颁奖现场,由“果菌王”连接的双方——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赵琪研究员团队和当初慷慨赠果的德清邓女士,终于见面了。这两位“网友”在杭州西湖体育馆共同领取了2024菠萝科学奖之“科学事件奖”。
赵琪(中)和邓女士(左一)在颁奖现场。受访者供图
菠萝科学奖是由浙江省科协指导、浙江省科技馆主办的一项公益性科学传播活动,每年一次广泛征集有想象力的科研成果和事件,选出10个获奖项目,用充满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科普内容和形式向好奇心致敬。
领奖现场,“果菌王”被围观
今年7月,湖州德清的邓女士发现自家一只苹果上长出“白色蘑菇”,分享到网上后引起了赵琪团队研究人员的兴趣,随后邓女士将长蘑菇的苹果快递到了昆明。那之后,关于“果菌王”的消息不断,牵动众多读者关心。
在菠萝科学奖颁奖现场,邓女士与赵琪终于见面了。
“我一到会场,一眼就在人群中认出了赵老师,非常激动。”邓女士告诉记者,自己一直在网上关注着“果菌王”的研究进展,从相关新闻照片里记住了赵老师的模样。
邓女士平时热衷于美食,这次和科学家初次见面,交流最多的还是“果菌王”的口感和做法。“我向赵老师介绍了自己的几种白参做法,赵老师也很热情地分享了他认为好吃的烹饪方法,如白参炖蛋、小米椒炒白参。”
苹果“果菌王”后代。受访者供图
对于她来说,“果菌王”的故事充满了奇幻色彩。“我只是普通上班族,平时的工作跟科学完全搭不上边,当初只是出于好奇,没想到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科学原来这么好玩!”
“果菌王传”的另一位主角——赵琪,于昨天中午抵达杭州。临出发前,赵老师从实验室里摘了30多朵苹果“果菌王”,装了一篮子,并将它带上了领奖台。“一带到现场,就有许多人上前围观,我每人送了一朵。”
“过去很多人觉得科学离自己很遥远,通过这种全民参与式的科研过程,科研与公众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赵琪说。
在浙江省科技馆副馆长赵国治看来,“果菌王”这一偶然事件,让科研人员与普通公众之间产生了奇妙的链接,并在网上迅速传播,鼓励更多人发现生活中的科学,作更多科学性思考,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过程。他期待着更多此类科普实践的发生。
“果菌王”第四轮选育将启动
自今年7月德清邓女士的“果菌王”火了之后,网友们助力科研的热情高涨。从广东的椰子到河北的蟠桃,从浙江的核桃到广西的芒果,水果界、蔬菜界、坚果界都纷纷申请加入“战队”。截至目前,赵琪团队已收到来自14个地方共25种白参。经过分离培育后,各省“果菌王”都有了自己的后代。
白参是为数不多的人工栽培比野生要好吃的食用菌。记者了解到,目前,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各地“果菌王”尚处于驯化阶段,第四轮选育工作即将启动。
“目前‘果菌王’的全基因组测序已完成,正在做相关分析。未来,基于这些分析结果,用基因育种的方式,将进一步提升‘果菌王’品种选育效率。”赵琪说。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还记得那朵从湖州德清寄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果菌王”吗?
11月23日,在2024菠萝科学奖颁奖现场,由“果菌王”连接的双方——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赵琪研究员团队和当初慷慨赠果的德清邓女士,终于见面了。这两位“网友”在杭州西湖体育馆共同领取了2024菠萝科学奖之“科学事件奖”。
赵琪(中)和邓女士(左一)在颁奖现场。受访者供图
菠萝科学奖是由浙江省科协指导、浙江省科技馆主办的一项公益性科学传播活动,每年一次广泛征集有想象力的科研成果和事件,选出10个获奖项目,用充满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科普内容和形式向好奇心致敬。
领奖现场,“果菌王”被围观
今年7月,湖州德清的邓女士发现自家一只苹果上长出“白色蘑菇”,分享到网上后引起了赵琪团队研究人员的兴趣,随后邓女士将长蘑菇的苹果快递到了昆明。那之后,关于“果菌王”的消息不断,牵动众多读者关心。
在菠萝科学奖颁奖现场,邓女士与赵琪终于见面了。
“我一到会场,一眼就在人群中认出了赵老师,非常激动。”邓女士告诉记者,自己一直在网上关注着“果菌王”的研究进展,从相关新闻照片里记住了赵老师的模样。
邓女士平时热衷于美食,这次和科学家初次见面,交流最多的还是“果菌王”的口感和做法。“我向赵老师介绍了自己的几种白参做法,赵老师也很热情地分享了他认为好吃的烹饪方法,如白参炖蛋、小米椒炒白参。”
苹果“果菌王”后代。受访者供图
对于她来说,“果菌王”的故事充满了奇幻色彩。“我只是普通上班族,平时的工作跟科学完全搭不上边,当初只是出于好奇,没想到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科学原来这么好玩!”
“果菌王传”的另一位主角——赵琪,于昨天中午抵达杭州。临出发前,赵老师从实验室里摘了30多朵苹果“果菌王”,装了一篮子,并将它带上了领奖台。“一带到现场,就有许多人上前围观,我每人送了一朵。”
“过去很多人觉得科学离自己很遥远,通过这种全民参与式的科研过程,科研与公众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赵琪说。
在浙江省科技馆副馆长赵国治看来,“果菌王”这一偶然事件,让科研人员与普通公众之间产生了奇妙的链接,并在网上迅速传播,鼓励更多人发现生活中的科学,作更多科学性思考,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过程。他期待着更多此类科普实践的发生。
“果菌王”第四轮选育将启动
自今年7月德清邓女士的“果菌王”火了之后,网友们助力科研的热情高涨。从广东的椰子到河北的蟠桃,从浙江的核桃到广西的芒果,水果界、蔬菜界、坚果界都纷纷申请加入“战队”。截至目前,赵琪团队已收到来自14个地方共25种白参。经过分离培育后,各省“果菌王”都有了自己的后代。
白参是为数不多的人工栽培比野生要好吃的食用菌。记者了解到,目前,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各地“果菌王”尚处于驯化阶段,第四轮选育工作即将启动。
“目前‘果菌王’的全基因组测序已完成,正在做相关分析。未来,基于这些分析结果,用基因育种的方式,将进一步提升‘果菌王’品种选育效率。”赵琪说。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