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玛、新日业绩下滑,小牛继续亏损,“电鸡”巨头的三季度有点难

深蓝财经

4周前

今年前三季度,小牛电动研发费用为9149万元,较去年同期的1.15亿元下滑20.69%;九号公司研发投入为5.48亿元,同比增长17%。

来源:时代周报

近日,多家电动自行车上市企业陆续公布2024年三季度业绩。从业绩表现来看,电动自行车老牌企业和新势力企业,均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与此同时,11月1日,电动自行车多项国标新规开始实施,对电动自行车产品和技术带来了更加完善的监管措施,电动自行车企业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实际消费场景中层出不穷的安全问题,也让消费者对电动自行车的制作工艺和安全水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鸡”巨头们,经历了喜忧参半的前三季度,接下来无疑将要面对更多的挑战。

爱玛、新日利润均下滑

在我国电动自行车市场急剧增长的当下,爱玛却在2024年前三季度流年不利。

爱玛科技(603529.SH)公布的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爱玛实现营收约174.64亿元,同比微增0.05%;归母净利润约15.54亿元,同比下滑0.25%,这是爱玛近6年来归母净利润首次同比下滑。

除了利润下滑,爱玛的危机还不止于此。

今年前三季度,爱玛的销售费用由去年同期的4.93亿元增加至6.16亿元,同比增加了25.02%,“大手笔”的销售费用之下,爱玛的业绩却不增反降。今年第三季度,爱玛营收68.73亿元,同比下滑5.05%;归母净利润6.03亿元,同比下滑9.02%。

屋漏偏逢连夜雨。除了业绩失速以外,在三季报发布前不久,爱玛科技实控人、董事长张剑被留置、立案调查。

10月10日,爱玛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剑先生家属的通知,其于2024年10月9日收到由承德市监察委员会签发的张剑先生被留置、立案调查的通知书。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未收到相关机关的通知,也未被要求协助调查。截至目前,张剑被留置、立案调查仍未有具体进展和结果。

除此之外,近两个月内,多位股东、高管减持让爱玛科技的处境雪上加霜。

8月29日,爱玛科技在公告中披露,股东盐城鼎爱因自身资金需求,计划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861.71万股,计划减持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

此外,9月27日,爱玛披露公告表示,爱玛科技公司副总经理罗庆一,副总经理、财务总监郑慧也因自身资金需求,合计拟减持公司不超过112.88万股,减持比例合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0.13%。

另一“电鸡”巨头新日的财务数据同样不尽如人意。据财报披露,新日股份(603787.SH)今年前三季度营收28.3亿元,同比下滑14.58%;归母净利润8297.03万元,同比下滑19%。

单从今年第三季度来看,新日营收11.2亿元,同比下滑13.37%;归母净利润3302.21万元,同比下滑41.06%,接近腰斩。新日股份表示,利润大幅下滑主要是因为销售规模收缩带来综合经营性收益减少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三季度,新日销售费用同比增加4.38%,管理费用同比增加9.48%,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15%,相关费用的增加并没有给新日股份带来营收的提升。

两大“电鸡”新势力差距明显

作为电动自行车行业的两大新贵,小牛和九号在今年前三季度的业绩表现分化明显。

有“两轮特斯拉”“电动车界爱马仕”之称的小牛电动(NIU.NASDAQ),业绩表现却与其身上的标签相去甚远。

今年三季度,小牛电动实现营收10.24亿元,同比上升10.5%,调整后净亏损3424.85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超过一半。报告期内,小牛电动的毛利率为13.8%,而去年同期则为21.4%,下降7.6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小牛电动累计亏损1.02亿元。

深陷亏损泥潭的背后,是小牛电动不断降价换量。

财报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小牛电动整车销量为312405辆,同比增长17.5%。其中,在国内市场整车销量259094辆,同比增长12.4%;海外市场整车销量53311辆,同比增长50.3%。

销量的增加一定程度来源于小牛的“价格战”举措。今年第三季度,小牛在中国市场每辆电动车的收入从去年同期的3085元下降至3078元,国际市场每辆电动车收入则从3430元降至2444元。

相比之下,同样主打科技和智能产品的九号公司(689009.SH)的业绩则更为亮眼。

2024年前三季度,九号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大幅增长。其中,营业收入109.05亿元,同比增长44.9%,前三季度营收超过去年全年;归母净利润9.7亿元,同比增长155.95%。

据该公司财报披露,今年前三季度,九号电动两轮车在国内销量213.47万台,同比增长86.08%,实现销售收入59.08亿元,同比增长87.45%。

此外,虽然上述两家企业均标榜自己为科技公司,但是研发费用的投入力度却相去甚远。

今年前三季度,小牛电动研发费用为9149万元,较去年同期的1.15亿元下滑20.69%;九号公司研发投入为5.48亿元,同比增长17%。

11月1日起,关于电动自行车及其配件产品有多个国家强制性标准将开始实施,包括GB 17761—2018《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42295—2022《电动自行车电气安全要求》、GB 42296—2022《电动自行车用充电器安全技术要求》、GB 43854—2024《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等。这些“新强标”将从技术上增加篡改难度,堵住非法改装的后门。

有业内人士向《消费者报道》表示,今年陆续出台的系列新规提高了两轮电动车厂商的售前成本,拔高了行业准入门槛,将加速中小厂淘汰的概率。

在电动自行车市场“狂飙”之时,头部企业的表现也走向分化。单纯的“价格战”未必能换来销量和业绩的提升,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准,讲述新的故事才是新的出路。“电鸡”巨头们,已经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中。

今年前三季度,小牛电动研发费用为9149万元,较去年同期的1.15亿元下滑20.69%;九号公司研发投入为5.48亿元,同比增长17%。

来源:时代周报

近日,多家电动自行车上市企业陆续公布2024年三季度业绩。从业绩表现来看,电动自行车老牌企业和新势力企业,均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与此同时,11月1日,电动自行车多项国标新规开始实施,对电动自行车产品和技术带来了更加完善的监管措施,电动自行车企业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实际消费场景中层出不穷的安全问题,也让消费者对电动自行车的制作工艺和安全水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鸡”巨头们,经历了喜忧参半的前三季度,接下来无疑将要面对更多的挑战。

爱玛、新日利润均下滑

在我国电动自行车市场急剧增长的当下,爱玛却在2024年前三季度流年不利。

爱玛科技(603529.SH)公布的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爱玛实现营收约174.64亿元,同比微增0.05%;归母净利润约15.54亿元,同比下滑0.25%,这是爱玛近6年来归母净利润首次同比下滑。

除了利润下滑,爱玛的危机还不止于此。

今年前三季度,爱玛的销售费用由去年同期的4.93亿元增加至6.16亿元,同比增加了25.02%,“大手笔”的销售费用之下,爱玛的业绩却不增反降。今年第三季度,爱玛营收68.73亿元,同比下滑5.05%;归母净利润6.03亿元,同比下滑9.02%。

屋漏偏逢连夜雨。除了业绩失速以外,在三季报发布前不久,爱玛科技实控人、董事长张剑被留置、立案调查。

10月10日,爱玛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剑先生家属的通知,其于2024年10月9日收到由承德市监察委员会签发的张剑先生被留置、立案调查的通知书。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未收到相关机关的通知,也未被要求协助调查。截至目前,张剑被留置、立案调查仍未有具体进展和结果。

除此之外,近两个月内,多位股东、高管减持让爱玛科技的处境雪上加霜。

8月29日,爱玛科技在公告中披露,股东盐城鼎爱因自身资金需求,计划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861.71万股,计划减持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

此外,9月27日,爱玛披露公告表示,爱玛科技公司副总经理罗庆一,副总经理、财务总监郑慧也因自身资金需求,合计拟减持公司不超过112.88万股,减持比例合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0.13%。

另一“电鸡”巨头新日的财务数据同样不尽如人意。据财报披露,新日股份(603787.SH)今年前三季度营收28.3亿元,同比下滑14.58%;归母净利润8297.03万元,同比下滑19%。

单从今年第三季度来看,新日营收11.2亿元,同比下滑13.37%;归母净利润3302.21万元,同比下滑41.06%,接近腰斩。新日股份表示,利润大幅下滑主要是因为销售规模收缩带来综合经营性收益减少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三季度,新日销售费用同比增加4.38%,管理费用同比增加9.48%,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15%,相关费用的增加并没有给新日股份带来营收的提升。

两大“电鸡”新势力差距明显

作为电动自行车行业的两大新贵,小牛和九号在今年前三季度的业绩表现分化明显。

有“两轮特斯拉”“电动车界爱马仕”之称的小牛电动(NIU.NASDAQ),业绩表现却与其身上的标签相去甚远。

今年三季度,小牛电动实现营收10.24亿元,同比上升10.5%,调整后净亏损3424.85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超过一半。报告期内,小牛电动的毛利率为13.8%,而去年同期则为21.4%,下降7.6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小牛电动累计亏损1.02亿元。

深陷亏损泥潭的背后,是小牛电动不断降价换量。

财报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小牛电动整车销量为312405辆,同比增长17.5%。其中,在国内市场整车销量259094辆,同比增长12.4%;海外市场整车销量53311辆,同比增长50.3%。

销量的增加一定程度来源于小牛的“价格战”举措。今年第三季度,小牛在中国市场每辆电动车的收入从去年同期的3085元下降至3078元,国际市场每辆电动车收入则从3430元降至2444元。

相比之下,同样主打科技和智能产品的九号公司(689009.SH)的业绩则更为亮眼。

2024年前三季度,九号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大幅增长。其中,营业收入109.05亿元,同比增长44.9%,前三季度营收超过去年全年;归母净利润9.7亿元,同比增长155.95%。

据该公司财报披露,今年前三季度,九号电动两轮车在国内销量213.47万台,同比增长86.08%,实现销售收入59.08亿元,同比增长87.45%。

此外,虽然上述两家企业均标榜自己为科技公司,但是研发费用的投入力度却相去甚远。

今年前三季度,小牛电动研发费用为9149万元,较去年同期的1.15亿元下滑20.69%;九号公司研发投入为5.48亿元,同比增长17%。

11月1日起,关于电动自行车及其配件产品有多个国家强制性标准将开始实施,包括GB 17761—2018《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42295—2022《电动自行车电气安全要求》、GB 42296—2022《电动自行车用充电器安全技术要求》、GB 43854—2024《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等。这些“新强标”将从技术上增加篡改难度,堵住非法改装的后门。

有业内人士向《消费者报道》表示,今年陆续出台的系列新规提高了两轮电动车厂商的售前成本,拔高了行业准入门槛,将加速中小厂淘汰的概率。

在电动自行车市场“狂飙”之时,头部企业的表现也走向分化。单纯的“价格战”未必能换来销量和业绩的提升,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准,讲述新的故事才是新的出路。“电鸡”巨头们,已经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中。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