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687篇深度好文:3494字 | 12 分钟阅读
年底是复盘的关键时机。对员工而言,能系统梳理经验教训,深度思考工作,助力“干中学”式成长。
如何实现“干中学”,实现能力提升。刘润提出了三个简单、高效的方法。
一、犯错、解决、改进、成长
有一次我在北京跟一个老领导吃饭,他带了一个年轻朋友过来。这个小伙子说:“我们年轻人都渴望实现比较快的成长,润总,你有什么建议吗?”
我就问他是做什么的,他说在做一些广告项目的执行。
我接着问他:“你喜欢这个工作吗?你能在工作中学到东西吗?”
他说不是很喜欢这个工作,原因正是他在工作中学不到东西。所以他其实是想问我,他应该额外学点什么?怎么学?
请问: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建议?
是买个好一点的耳机,上下班路上多听课?用工作赚学费,晚上读个夜校?还是认识一位名师?
我建议他:辞职吧!
有人可能会说:为什么?你这个建议太不负责任了吧?
因为一个人能获得的成长,70% 是在工作中完成的,20% 是在与他人的互相学习中完成的,只有 10% 从课程等正式学习中得来。
成年人最好的学习方式是干中学。
有人说:润总,你这样不好吧?你建议在工作中学不到东西的员工离职,那我作为经理的压力岂不是很大?
当然,这是经理的责任。
还记得经理的两个身份吗?鼓手和教练。如果一个运动员跟着教练学不到东西,那这教练还能叫教练吗?
“干中学”,是一个团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帮助员工“干中学”,是一个教练最重要的工作。
经理要知道,员工最重要的成长一定来自工作本身,因为只有工作才是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学会技能(skill),而培训是知识(knowledge)的传授。
成年人最高效的学习方式,就是干中学。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干中学”,是著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罗(Kenneth J. Arrow)于 1962 年提出的模型。
“干中学”是指,员工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思考、探索和尝试改进工作的方法,这样员工通过工作本身就可以积累知识。
换句话说,知识的积累有时不是“学习”的结果,而是“工作”的副产品。
这种积累知识的过程,就叫作“干中学”。
如果经理只把员工当作工作的机器,认为工作成果才是唯一的产品,那么员工的价值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边际效用越来越低。
最后经理会发现,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行业平均水平越来越高,自己身边没有人才可用。
如果经理有意识地把工作的副产品,也就是员工在工作中思考、探索和尝试改进工作的方法收集起来,用来浇灌员工,提高生产力,那么整个团队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这就是“干中学”。
“干中学”意味着,经理不能让员工一直做他熟悉和擅长的事情,而要让员工走出舒适区,去做一些他不熟悉和不擅长的事情。
这就需要经理具备一种修养,他要允许员工犯错,因为只要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或者去做此前不熟悉的事情,就有可能做对,也有可能做错。
经理要把员工犯错当成是培养的成本,然后跟员工一起来解决问题,而跟员工一起解决问题本身就是培养,今后改进了工作方法就是员工获得了成长。
犯错、解决、改进、成长,这就是经理对员工的培养过程。大家有没有发现,教练真正的重点并不是教,而是让员工去练。
二、周记、分享和复盘
经理具体该怎么帮助员工“干中学”呢?
“干中学”的本质,是思考。所以,经理一定要创造员工对工作不断思考的场景。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三个基本的方法:周记、分享和复盘。
1.周记
我特别建议每个团队都要养成写周记的习惯,老板要写,经理要写,员工也要写。每个人都要写自己这一周做了些什么,下一周打算做什么,这是周记的基本要求。
但是要特别注意三点:
第一,周记的目的不是(至少不仅仅是)检查进度,所以不要仅仅汇报成果、进展和业绩。这些都是结果,不是原因。
那要汇报什么?汇报从工作中提炼的知识和技能。
第二,可以考虑使用模板:我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关注点在事,记录结果),收获了什么经验,有哪些今后要避免的教训(关注点在人,提升能力)。
第三,自己不仅要写,也要评价。
引导大家思考和总结是有必要的。因为思考很耗费能量,而耗费能量的事情,很多都是违背人性的,比如撸铁、跑步。在你爱上运动之前,一点点地引导是很有必要的。
有的人虽然有 10 年工作经验,但其实他只是把第一年的工作经验重复了 10 遍,甚至他只是把第一天的工作经验重复了 3000 多遍而已,因为他没有总结、没有提升。
所以,经理一定要让员工坚持写周记,坚持思考和总结,才能获得提升。
2.分享
如果经理发现员工的周记中有特别好的内容,可以建议他给大家分享,讲讲做好这件事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这相比周记更加正式了,他就会想自己怎么讲比较好,然后进一步地思考,把自己的经历提炼成经验,再分享给大家。
周记是引导员工思考,分享是引导员工有深度地思考。
以前我带技术团队时,组织过一个“周五讲坛”活动。每周五下午,我们会邀请或者接受员工报名,开一场 1~2小时的分享会。
这名员工会先讲讲他最近研究的一些技术问题,或者遇到的难题的解决方法,然后接受大家的提问,和大家一起探讨。
这个活动看似帮助了听众,其实更大程度上还帮助了分享者。
通过准备和讨论,分享者对问题的理解会更深。这背后的原理,就是费曼学习法。用输出,倒闭输入。
2006 年,我写了一篇文章《出租司机给我上的 MBA课》,刷遍了当时的互联网。很多人都不信这个司机真的存在。
后来,我邀请他到微软来讲课,他就是在这个“周五讲坛”活动上做的演讲。
让定期的分享和来听分享成为习惯,有助于帮助员工深度思考。
3.复盘
事前有沙盘,事后有复盘。如果遇到困难和失败,这时候更是要做复盘。
对于复盘的重要性,我深有感触。我一直有个目标,就是徒步“穹顶 1 纬度”,抵达北极点。徒步“穹顶1纬度”,就是先坐直升机,降落到北纬 89°北冰洋的浮冰上,然后在“流动”的浮冰上徒步整整一个纬度,抵达北极点。
听起来很有意思。可是,在浮冰上怎么徒步呢?
拿出GPS,打开卫星地图,规划一条能绕开浮冰裂缝,通往北极点的路线。然后,踩着“流动”的浮冰,出发。坚持向北走,直到晚上,搭帐篷,休息。
有意思的部分来了。你猜,第二天醒来,我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是什么?再次拿出 GPS,打开卫星地图,看看自己在哪里。
然后,重新规划一条能绕开浮冰裂缝,通往北极点的路线。为什么要重新规划?因为脚下是浮冰,一直在“流动”。
企业经营,就是在浮冰上徒步。最初的目标可以不变,但是内部和外部环境可能一直在变,这就需要“调整”路线。
可是,怎么调整呢?复盘。
我给你分享一个我自己常用的“项目复盘”模板和一个我们每个业务负责人都在用的“年度复盘”清单。
这些复盘清单非常简单,因为它们的关键不是要素“多不多”,而是“做没做”。复盘清单越简单,你就越有可能坚持做下去。
但是,复盘还是有一些注意事项的。
第一,复盘的关键是对事不对人,这样员工才能进行有深度的共创思考。
复盘时,经理要让大家都养成大胆发言、就事论事的习惯,因为如果一旦对人,大家可能就不敢谈,或者不好意思谈了。
把这种文化建立起来,勇敢地谈事情的好坏,而不论人的对错,不涉及扛责任和受惩罚,这样大家的目标就能锁定在经验积累上,而不是宣泄情绪或追究责任。
第二,复盘时要分析怎样提升做事的效率或效果。
我们运用第三人称,即假设虚构的丁做了某件事,然后分别问甲和乙:你觉得这件事可以怎么提高?通过这样的复盘,大家能够获得新的知识。
批评是针对结果,对人不对事,会让员工反感抗拒,进而产生负面情绪。复盘是针对原因,对事不对人,能让员工学到教训,并总结出宝贵的经验。
结语
员工最重要的成长来自工作本身,无法“干中学”的工作,不值得做。10%的正式学习,弥补不了70%的“干中学”的缺失。
三流经理“用人所长”,这是在消费员工现有的能力,员工无法获得成长;一流经理“帮人成长”,投资开发员工的新能力。
周记、分享和复盘,这三个方法可以帮助员工通过“干中学”获得成长。周记是引导员工思考,分享是引导员工有深度地思考,复盘是引导员工有深度的共创思考。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孟晚舟最新演讲:真正的能人,不是能说,而是能做
泡泡玛特,出海杀疯了!
龙永图最新演讲:不转型,就是死路一条!
第 8687篇深度好文:3494字 | 12 分钟阅读
年底是复盘的关键时机。对员工而言,能系统梳理经验教训,深度思考工作,助力“干中学”式成长。
如何实现“干中学”,实现能力提升。刘润提出了三个简单、高效的方法。
一、犯错、解决、改进、成长
有一次我在北京跟一个老领导吃饭,他带了一个年轻朋友过来。这个小伙子说:“我们年轻人都渴望实现比较快的成长,润总,你有什么建议吗?”
我就问他是做什么的,他说在做一些广告项目的执行。
我接着问他:“你喜欢这个工作吗?你能在工作中学到东西吗?”
他说不是很喜欢这个工作,原因正是他在工作中学不到东西。所以他其实是想问我,他应该额外学点什么?怎么学?
请问: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建议?
是买个好一点的耳机,上下班路上多听课?用工作赚学费,晚上读个夜校?还是认识一位名师?
我建议他:辞职吧!
有人可能会说:为什么?你这个建议太不负责任了吧?
因为一个人能获得的成长,70% 是在工作中完成的,20% 是在与他人的互相学习中完成的,只有 10% 从课程等正式学习中得来。
成年人最好的学习方式是干中学。
有人说:润总,你这样不好吧?你建议在工作中学不到东西的员工离职,那我作为经理的压力岂不是很大?
当然,这是经理的责任。
还记得经理的两个身份吗?鼓手和教练。如果一个运动员跟着教练学不到东西,那这教练还能叫教练吗?
“干中学”,是一个团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帮助员工“干中学”,是一个教练最重要的工作。
经理要知道,员工最重要的成长一定来自工作本身,因为只有工作才是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学会技能(skill),而培训是知识(knowledge)的传授。
成年人最高效的学习方式,就是干中学。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干中学”,是著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罗(Kenneth J. Arrow)于 1962 年提出的模型。
“干中学”是指,员工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思考、探索和尝试改进工作的方法,这样员工通过工作本身就可以积累知识。
换句话说,知识的积累有时不是“学习”的结果,而是“工作”的副产品。
这种积累知识的过程,就叫作“干中学”。
如果经理只把员工当作工作的机器,认为工作成果才是唯一的产品,那么员工的价值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边际效用越来越低。
最后经理会发现,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行业平均水平越来越高,自己身边没有人才可用。
如果经理有意识地把工作的副产品,也就是员工在工作中思考、探索和尝试改进工作的方法收集起来,用来浇灌员工,提高生产力,那么整个团队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这就是“干中学”。
“干中学”意味着,经理不能让员工一直做他熟悉和擅长的事情,而要让员工走出舒适区,去做一些他不熟悉和不擅长的事情。
这就需要经理具备一种修养,他要允许员工犯错,因为只要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或者去做此前不熟悉的事情,就有可能做对,也有可能做错。
经理要把员工犯错当成是培养的成本,然后跟员工一起来解决问题,而跟员工一起解决问题本身就是培养,今后改进了工作方法就是员工获得了成长。
犯错、解决、改进、成长,这就是经理对员工的培养过程。大家有没有发现,教练真正的重点并不是教,而是让员工去练。
二、周记、分享和复盘
经理具体该怎么帮助员工“干中学”呢?
“干中学”的本质,是思考。所以,经理一定要创造员工对工作不断思考的场景。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三个基本的方法:周记、分享和复盘。
1.周记
我特别建议每个团队都要养成写周记的习惯,老板要写,经理要写,员工也要写。每个人都要写自己这一周做了些什么,下一周打算做什么,这是周记的基本要求。
但是要特别注意三点:
第一,周记的目的不是(至少不仅仅是)检查进度,所以不要仅仅汇报成果、进展和业绩。这些都是结果,不是原因。
那要汇报什么?汇报从工作中提炼的知识和技能。
第二,可以考虑使用模板:我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关注点在事,记录结果),收获了什么经验,有哪些今后要避免的教训(关注点在人,提升能力)。
第三,自己不仅要写,也要评价。
引导大家思考和总结是有必要的。因为思考很耗费能量,而耗费能量的事情,很多都是违背人性的,比如撸铁、跑步。在你爱上运动之前,一点点地引导是很有必要的。
有的人虽然有 10 年工作经验,但其实他只是把第一年的工作经验重复了 10 遍,甚至他只是把第一天的工作经验重复了 3000 多遍而已,因为他没有总结、没有提升。
所以,经理一定要让员工坚持写周记,坚持思考和总结,才能获得提升。
2.分享
如果经理发现员工的周记中有特别好的内容,可以建议他给大家分享,讲讲做好这件事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这相比周记更加正式了,他就会想自己怎么讲比较好,然后进一步地思考,把自己的经历提炼成经验,再分享给大家。
周记是引导员工思考,分享是引导员工有深度地思考。
以前我带技术团队时,组织过一个“周五讲坛”活动。每周五下午,我们会邀请或者接受员工报名,开一场 1~2小时的分享会。
这名员工会先讲讲他最近研究的一些技术问题,或者遇到的难题的解决方法,然后接受大家的提问,和大家一起探讨。
这个活动看似帮助了听众,其实更大程度上还帮助了分享者。
通过准备和讨论,分享者对问题的理解会更深。这背后的原理,就是费曼学习法。用输出,倒闭输入。
2006 年,我写了一篇文章《出租司机给我上的 MBA课》,刷遍了当时的互联网。很多人都不信这个司机真的存在。
后来,我邀请他到微软来讲课,他就是在这个“周五讲坛”活动上做的演讲。
让定期的分享和来听分享成为习惯,有助于帮助员工深度思考。
3.复盘
事前有沙盘,事后有复盘。如果遇到困难和失败,这时候更是要做复盘。
对于复盘的重要性,我深有感触。我一直有个目标,就是徒步“穹顶 1 纬度”,抵达北极点。徒步“穹顶1纬度”,就是先坐直升机,降落到北纬 89°北冰洋的浮冰上,然后在“流动”的浮冰上徒步整整一个纬度,抵达北极点。
听起来很有意思。可是,在浮冰上怎么徒步呢?
拿出GPS,打开卫星地图,规划一条能绕开浮冰裂缝,通往北极点的路线。然后,踩着“流动”的浮冰,出发。坚持向北走,直到晚上,搭帐篷,休息。
有意思的部分来了。你猜,第二天醒来,我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是什么?再次拿出 GPS,打开卫星地图,看看自己在哪里。
然后,重新规划一条能绕开浮冰裂缝,通往北极点的路线。为什么要重新规划?因为脚下是浮冰,一直在“流动”。
企业经营,就是在浮冰上徒步。最初的目标可以不变,但是内部和外部环境可能一直在变,这就需要“调整”路线。
可是,怎么调整呢?复盘。
我给你分享一个我自己常用的“项目复盘”模板和一个我们每个业务负责人都在用的“年度复盘”清单。
这些复盘清单非常简单,因为它们的关键不是要素“多不多”,而是“做没做”。复盘清单越简单,你就越有可能坚持做下去。
但是,复盘还是有一些注意事项的。
第一,复盘的关键是对事不对人,这样员工才能进行有深度的共创思考。
复盘时,经理要让大家都养成大胆发言、就事论事的习惯,因为如果一旦对人,大家可能就不敢谈,或者不好意思谈了。
把这种文化建立起来,勇敢地谈事情的好坏,而不论人的对错,不涉及扛责任和受惩罚,这样大家的目标就能锁定在经验积累上,而不是宣泄情绪或追究责任。
第二,复盘时要分析怎样提升做事的效率或效果。
我们运用第三人称,即假设虚构的丁做了某件事,然后分别问甲和乙:你觉得这件事可以怎么提高?通过这样的复盘,大家能够获得新的知识。
批评是针对结果,对人不对事,会让员工反感抗拒,进而产生负面情绪。复盘是针对原因,对事不对人,能让员工学到教训,并总结出宝贵的经验。
结语
员工最重要的成长来自工作本身,无法“干中学”的工作,不值得做。10%的正式学习,弥补不了70%的“干中学”的缺失。
三流经理“用人所长”,这是在消费员工现有的能力,员工无法获得成长;一流经理“帮人成长”,投资开发员工的新能力。
周记、分享和复盘,这三个方法可以帮助员工通过“干中学”获得成长。周记是引导员工思考,分享是引导员工有深度地思考,复盘是引导员工有深度的共创思考。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孟晚舟最新演讲:真正的能人,不是能说,而是能做
泡泡玛特,出海杀疯了!
龙永图最新演讲:不转型,就是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