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为何二次冲高后再度回落蓄势

中金在线

21小时前

11月14日,美元指数再度强势走高,并突破107关口,续创逾一年新高。

1115.jpg

智华观察:

大盘为何二次冲高后再度回落蓄势

作者:黄智华

大盘本周受压调整。本周有“牛市旗手”之称的券商股和金融科技股回落调整,或意味着对9月下旬的升浪展开一个总体调整浪。

人工智能概念周五有所走强,Sora方向领涨,板块指数一度放量大涨逾7%,创出历史新高。据报道,有券商分析称,展望2025年,科技产业的投资主线将继续围绕AI展开。随着大模型能力在多模态、逻辑推理等方面的持续进步,AI料将与千行百业的数智化转型深度结合,从算力基础设施到终端应用落地,持续驱动科技产业投资,可关注AI算力、应用与数据、AI终端三个方向的投资机会。

近日,人形机器人概念升势不减,板块内多个个股走出翻倍行情。据报道,多家公募依旧旗帜鲜明地看好该板块的后续涨幅。有公募基金认为,正处于从0到1的关键阶段,预计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有望进入量产元年。此外,还有投研人士认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和新能源车之后的又一重要科技革命。

北交所品种近期仍较活跃,主要不是机构重仓品种,抛压轻,而且部分市盈率相对较低,业绩增长水平较好。有机构分析认为,经历大涨之后的北交所已经积聚了较高的交易热度以及市场关注度,在政策面及基本面逐步改善的过程中,预计北交所将进入“慢牛”的良性发展轨道,市场主线或将回归到有业绩、有成长、创新及科技含量高、产业趋势确定性强的优质标的。

11月11日,人民银行发布最新金融数据,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7.5%,比上月末回升0.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同比下降6.1%,比上月末回升1.3个百分点,M1增速在连续6个月负增长后首次出现回升。 

市场专家分析,M2企稳回升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债市和理财资金开始向存款回流。二是银行向证券、基金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资增加。三是财政支出加快,财政存款更多转化为企业存款。

本栏认为,从历史看,对股市来说,狭义货币(M1)余额与广义货币(M2)余额增速体现流动性影响。尽管10月末M1结束连续9个月的下滑,M2也迎来反弹,但M1增速同比下降6.1%,仍是负增长,而M2与M1之间的增速差距从上月的14.2个百分点降低到了13.6个百分点,尽管出现收窄,但“剪刀差”仍较大。

之前黄智华指出,狭义货币(M1)余额与广义货币(M2)余额增速“剪刀差”如果缩小,M1增速回升甚至突破M2增速,体现的是现实的购买力和市场流动性增强,M2增速如果从低位回升,表明现实和潜在的购买力增强,体现消费和投资潜力增长。从历史看,这是A股市场受益基本面回升的参考指标,是持续走牛回升的一个基础。

今年9月下旬以来在一系列利好政策影响下,大盘走出了一波回升,但体现为长期超跌的修复性行情和基于未来的预期,未来牛市的进一步推进仍有待基本面的进一步改善,特别是M2与M1增速“剪刀差”进一步缩小。

另外,9月下旬和上周,港股、A股大升均基于美联储降息、人民币一度大幅升值,下一次拉升或亦需要等待美联储降息、人民币升值和港股带动,港股不拉,A股蓝筹很难持续上行(主要是AH溢价仍较大)。

而11月14日,美元指数再度强势走高,并突破107关口,续创逾一年新高。市场分析认为,美元指数的上行主要源于美国通胀预期的回升。美国通胀风险上升,叠加美国经济的韧性,增加了美联储中期政策前景的不确定性。在市场“再通胀”预期升温的影响下,市场对美联储将于2025年减缓降息步伐的预期正进一步增强。

现在预期美联储降息次数比原预计减少,人民币近期也走弱,A股体现上行动量不足。

当然,从目前发出的信号来看,中国经济已经企稳,特别是“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使地方政府化债压力将大大减轻。而随着刺激政策落地,房地产、消费亦会有较好表现,这些都会让股市和汇市在一定程度上受益。

对于市场走势,正如上周指出,沪指阶段上2018年1月29日高点3587点一带或存在阻力,3400-3700点为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箱体波动整理长达1年多,积聚相对集中的密集成交,所以或难一下子上破,10月8日冲至3674点便受压回落。

近周沪指再深入3400-3700点历史密集套牢区后反复受压,周五缩量跌回之前指出的近9年多空平衡拉据区域(大概在3150-3400点),估计仍需蓄势等待机会,寻支撑后等待下一波持续放量。

(黄智华为报纸资深财经专栏特约撰稿人,作家,财经和文学著作十多部。本文仅追踪反映市场特征状况,不作为操作建议)

11月14日,美元指数再度强势走高,并突破107关口,续创逾一年新高。

1115.jpg

智华观察:

大盘为何二次冲高后再度回落蓄势

作者:黄智华

大盘本周受压调整。本周有“牛市旗手”之称的券商股和金融科技股回落调整,或意味着对9月下旬的升浪展开一个总体调整浪。

人工智能概念周五有所走强,Sora方向领涨,板块指数一度放量大涨逾7%,创出历史新高。据报道,有券商分析称,展望2025年,科技产业的投资主线将继续围绕AI展开。随着大模型能力在多模态、逻辑推理等方面的持续进步,AI料将与千行百业的数智化转型深度结合,从算力基础设施到终端应用落地,持续驱动科技产业投资,可关注AI算力、应用与数据、AI终端三个方向的投资机会。

近日,人形机器人概念升势不减,板块内多个个股走出翻倍行情。据报道,多家公募依旧旗帜鲜明地看好该板块的后续涨幅。有公募基金认为,正处于从0到1的关键阶段,预计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有望进入量产元年。此外,还有投研人士认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和新能源车之后的又一重要科技革命。

北交所品种近期仍较活跃,主要不是机构重仓品种,抛压轻,而且部分市盈率相对较低,业绩增长水平较好。有机构分析认为,经历大涨之后的北交所已经积聚了较高的交易热度以及市场关注度,在政策面及基本面逐步改善的过程中,预计北交所将进入“慢牛”的良性发展轨道,市场主线或将回归到有业绩、有成长、创新及科技含量高、产业趋势确定性强的优质标的。

11月11日,人民银行发布最新金融数据,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7.5%,比上月末回升0.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同比下降6.1%,比上月末回升1.3个百分点,M1增速在连续6个月负增长后首次出现回升。 

市场专家分析,M2企稳回升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债市和理财资金开始向存款回流。二是银行向证券、基金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资增加。三是财政支出加快,财政存款更多转化为企业存款。

本栏认为,从历史看,对股市来说,狭义货币(M1)余额与广义货币(M2)余额增速体现流动性影响。尽管10月末M1结束连续9个月的下滑,M2也迎来反弹,但M1增速同比下降6.1%,仍是负增长,而M2与M1之间的增速差距从上月的14.2个百分点降低到了13.6个百分点,尽管出现收窄,但“剪刀差”仍较大。

之前黄智华指出,狭义货币(M1)余额与广义货币(M2)余额增速“剪刀差”如果缩小,M1增速回升甚至突破M2增速,体现的是现实的购买力和市场流动性增强,M2增速如果从低位回升,表明现实和潜在的购买力增强,体现消费和投资潜力增长。从历史看,这是A股市场受益基本面回升的参考指标,是持续走牛回升的一个基础。

今年9月下旬以来在一系列利好政策影响下,大盘走出了一波回升,但体现为长期超跌的修复性行情和基于未来的预期,未来牛市的进一步推进仍有待基本面的进一步改善,特别是M2与M1增速“剪刀差”进一步缩小。

另外,9月下旬和上周,港股、A股大升均基于美联储降息、人民币一度大幅升值,下一次拉升或亦需要等待美联储降息、人民币升值和港股带动,港股不拉,A股蓝筹很难持续上行(主要是AH溢价仍较大)。

而11月14日,美元指数再度强势走高,并突破107关口,续创逾一年新高。市场分析认为,美元指数的上行主要源于美国通胀预期的回升。美国通胀风险上升,叠加美国经济的韧性,增加了美联储中期政策前景的不确定性。在市场“再通胀”预期升温的影响下,市场对美联储将于2025年减缓降息步伐的预期正进一步增强。

现在预期美联储降息次数比原预计减少,人民币近期也走弱,A股体现上行动量不足。

当然,从目前发出的信号来看,中国经济已经企稳,特别是“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使地方政府化债压力将大大减轻。而随着刺激政策落地,房地产、消费亦会有较好表现,这些都会让股市和汇市在一定程度上受益。

对于市场走势,正如上周指出,沪指阶段上2018年1月29日高点3587点一带或存在阻力,3400-3700点为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箱体波动整理长达1年多,积聚相对集中的密集成交,所以或难一下子上破,10月8日冲至3674点便受压回落。

近周沪指再深入3400-3700点历史密集套牢区后反复受压,周五缩量跌回之前指出的近9年多空平衡拉据区域(大概在3150-3400点),估计仍需蓄势等待机会,寻支撑后等待下一波持续放量。

(黄智华为报纸资深财经专栏特约撰稿人,作家,财经和文学著作十多部。本文仅追踪反映市场特征状况,不作为操作建议)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