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小微金融稳健前行的 “三把金钥匙”

超新星财经

13小时前

它为全国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开辟了一条“数据顺畅流通、信用有效变现”的高速通道,成为浙商银行深入推进“信用融资破难行动”的有力实践成果。

作者|超新星财经

编辑|Ray

小微企业融资是公认的“老大难”问题,而小微金融的发展之路也布满荆棘、崎岖坎坷。过去多年里,不少银行的小微金融业务如坐“过山车”,从激进扩张到不良率飙升,仿佛陷入了一个难以逃脱的恶性循环。

打破小微金融“一收紧就窒息,一放松就失控”的怪圈,关键在于能否找到一条既稳健又可持续的增长路径。

专营机构模式成为了银行探索出的一条可持续发展之道。2006年6月,浙商银行杭州城西支行作为全国第一家小企业专营支行成立,自此,浙商银行在小微金融领域持续精耕细作,实现稳定增长。

那么,浙商银行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面能够稳健前行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呢?

战略领航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银企信息不对称以及基层信贷人员在贷后管理方面的担忧,是制约小微企业融资的关键因素。只有破解这些“不敢贷、不愿贷”的难题,才能更有效地引导金融资源向小微企业倾斜。
而与那些一味降低门槛、放宽条件的短期做法不同,自开展小企业业务以来,浙商银行始终坚持专业化经营,筑牢了一道坚固的“防火墙”。

回顾历史,2004年浙商银行在杭州成立,在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浙商银行立足浙江这片民营经济的肥沃土壤,以中小民营企业为基本客户,确立了差异化战略定位,开启了服务小微的新征程。

随后,浙商银行在小微金融服务领域不断推陈出新。2006年,该行设立全国首家小企业专营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更专业、便捷的服务;2010年浙商银行作为国内首批单位成功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打通信贷市场与票据市场通道,拓宽了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在浙商银行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服务小微,已深深烙印在浙商银行的基因中,成为其不变的初心。
如今,浙商银行在小微金融服务领域成绩斐然。截至今年9月末,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3329.03亿元,较年初新增127.76亿元,保持稳步增长;贷款户数达14.79万户,较年初新增0.81万户。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的比重长期在全国性商业银行中名列前茅。
专营强效
浙商银行凭借其前瞻性的“5+1”专营模式,为小微企业融资开辟了一条畅通无阻的道路,成为了业界学习的典范。
“5+1”专营模式,是浙商银行依据小微企业特点量身打造的一套全方位、高效能的金融服务方案。该模式通过专业化经营、组建精英团队、研发专属产品、打造流畅流程、构建严密风控体系,不仅提高了服务的精准度和效率,还显著增强了小微企业贷款的安全性和可获得性,让小微企业真正敢贷、愿贷、能贷。
具体而言,这一模式在设立小企业专营机构时,便要求至少配备5名拥有3年以上授信经验的小企业骨干客户经理,并辅以1名资深风险经理。他们紧密结合区域性经济特色,通过团队协作深入挖掘产业集群潜力,从而有效提升收益水平并增强抗风险能力。随着机构的日益成熟,“5+1”模式还可以进一步升级为“(5+1)+N或*N”,通过复制推广形成规模效应,助力更多小微企业蓬勃发展。
浙商银行在业内率先建立的尽职免责机制,如同给小微金融业务发展安装了一台“助推器”,极大减轻了客户经理在小微信贷业务中的心理负担,让他们更敢于积极开展业务。
同时,该行充分授权,将贷款审批权下放到一线分支行,让真正了解小微企业的人员来决定贷款与否,这一举措大幅提高了业务审批的灵活性和效率。
2023年,该行在充分调研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供应链金融工厂”专营模式。通过设立五家供应链特色支行并配备专属风控团队,致力于解决传统供应链体系的核心痛点,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户满意度,为小微企业提供更精准、高效的金融服务。
截至2024年6月末,浙商银行的小企业专营机构数量已增加到214家,累计服务小微客户近60万户,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科技护航
面对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日益多样化、复杂化的形势,浙商银行凭借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深厚沉淀,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打造智能化、线上化的小微金融服务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更高效、便捷、安全的融资服务。
可以说,浙商银行在小微金融领域对金融科技的运用是多维度的。在产品创新层面,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小微企业简化审批材料、精简审批环节。

一方面,与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文旅厅等部门展开合作,同时对接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整合行内外多维度数据,以此综合评判客户信用。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以“数科贷”以及数字化项目为核心的“1+1+N”综合性数字化产品服务体系,进一步强化金融服务的普惠性。

值得一提的是,浙商银行专门为浙江省内个体工商户定制研发了线上化信用贷款产品——“数易贷”。该产品运用浙江省局的“1+2小微智评体系”所生成的信用评价结果,并结合800余个精细数据指标,对客户的经营状况进行精准刻画。这一创新举措优化了客户准入流程和风险甄别机制,从根源上打破了长期存在于银企之间的信息壁垒,彻底改变了传统信贷模式对抵押物的依赖模式,有效解决了个体工商户面临的数据整合难题、信用评估困境以及融资贷款障碍等问题,为小微经济的繁荣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数字动力。
自2023年月上线以来,“数易贷”产品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表现卓越,累计发放贷款超过17亿元,惠及近4000户个体工商户,户均贷款额达40余万元。它为全国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开辟了一条“数据顺畅流通、信用有效变现”的高速通道,成为浙商银行深入推进“信用融资破难行动”的有力实践成果。
截至目前,浙商银行已累计创新研发了近80款小微信贷产品。这些产品类型丰富,从抵押类贷款到信用类贷款,从针对单户的服务到涉及供应链金融的服务,从满足阶段性培育需求到覆盖全生命周期服务,应有尽有。它们共同构成了信贷、投资、结算一体化的综合服务模式,形成了一个功能齐全的“小微金融超市”。
此外,浙商银行还与多家担保机构、保险公司等合作,共同构建“多方风险共担机制”。这一机制既降低了银行的风险敞口,也为小微企业提供了更多融资选择。
浙商银行始终将服务小微企业、助力实体经济视作天然使命。近年,浙商银行进一步深耕“善本金融”理念,在陪伴小微企业成长的漫漫征途中,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恰似为金融之舟扬起科技之帆,助推实体经济乘风破浪


本文由「超新星财经」原创出品
转载请联系后台,侵权必究!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Aero-xz

它为全国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开辟了一条“数据顺畅流通、信用有效变现”的高速通道,成为浙商银行深入推进“信用融资破难行动”的有力实践成果。

作者|超新星财经

编辑|Ray

小微企业融资是公认的“老大难”问题,而小微金融的发展之路也布满荆棘、崎岖坎坷。过去多年里,不少银行的小微金融业务如坐“过山车”,从激进扩张到不良率飙升,仿佛陷入了一个难以逃脱的恶性循环。

打破小微金融“一收紧就窒息,一放松就失控”的怪圈,关键在于能否找到一条既稳健又可持续的增长路径。

专营机构模式成为了银行探索出的一条可持续发展之道。2006年6月,浙商银行杭州城西支行作为全国第一家小企业专营支行成立,自此,浙商银行在小微金融领域持续精耕细作,实现稳定增长。

那么,浙商银行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面能够稳健前行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呢?

战略领航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银企信息不对称以及基层信贷人员在贷后管理方面的担忧,是制约小微企业融资的关键因素。只有破解这些“不敢贷、不愿贷”的难题,才能更有效地引导金融资源向小微企业倾斜。
而与那些一味降低门槛、放宽条件的短期做法不同,自开展小企业业务以来,浙商银行始终坚持专业化经营,筑牢了一道坚固的“防火墙”。

回顾历史,2004年浙商银行在杭州成立,在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浙商银行立足浙江这片民营经济的肥沃土壤,以中小民营企业为基本客户,确立了差异化战略定位,开启了服务小微的新征程。

随后,浙商银行在小微金融服务领域不断推陈出新。2006年,该行设立全国首家小企业专营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更专业、便捷的服务;2010年浙商银行作为国内首批单位成功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打通信贷市场与票据市场通道,拓宽了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在浙商银行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服务小微,已深深烙印在浙商银行的基因中,成为其不变的初心。
如今,浙商银行在小微金融服务领域成绩斐然。截至今年9月末,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3329.03亿元,较年初新增127.76亿元,保持稳步增长;贷款户数达14.79万户,较年初新增0.81万户。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的比重长期在全国性商业银行中名列前茅。
专营强效
浙商银行凭借其前瞻性的“5+1”专营模式,为小微企业融资开辟了一条畅通无阻的道路,成为了业界学习的典范。
“5+1”专营模式,是浙商银行依据小微企业特点量身打造的一套全方位、高效能的金融服务方案。该模式通过专业化经营、组建精英团队、研发专属产品、打造流畅流程、构建严密风控体系,不仅提高了服务的精准度和效率,还显著增强了小微企业贷款的安全性和可获得性,让小微企业真正敢贷、愿贷、能贷。
具体而言,这一模式在设立小企业专营机构时,便要求至少配备5名拥有3年以上授信经验的小企业骨干客户经理,并辅以1名资深风险经理。他们紧密结合区域性经济特色,通过团队协作深入挖掘产业集群潜力,从而有效提升收益水平并增强抗风险能力。随着机构的日益成熟,“5+1”模式还可以进一步升级为“(5+1)+N或*N”,通过复制推广形成规模效应,助力更多小微企业蓬勃发展。
浙商银行在业内率先建立的尽职免责机制,如同给小微金融业务发展安装了一台“助推器”,极大减轻了客户经理在小微信贷业务中的心理负担,让他们更敢于积极开展业务。
同时,该行充分授权,将贷款审批权下放到一线分支行,让真正了解小微企业的人员来决定贷款与否,这一举措大幅提高了业务审批的灵活性和效率。
2023年,该行在充分调研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供应链金融工厂”专营模式。通过设立五家供应链特色支行并配备专属风控团队,致力于解决传统供应链体系的核心痛点,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户满意度,为小微企业提供更精准、高效的金融服务。
截至2024年6月末,浙商银行的小企业专营机构数量已增加到214家,累计服务小微客户近60万户,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科技护航
面对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日益多样化、复杂化的形势,浙商银行凭借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深厚沉淀,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打造智能化、线上化的小微金融服务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更高效、便捷、安全的融资服务。
可以说,浙商银行在小微金融领域对金融科技的运用是多维度的。在产品创新层面,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小微企业简化审批材料、精简审批环节。

一方面,与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文旅厅等部门展开合作,同时对接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整合行内外多维度数据,以此综合评判客户信用。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以“数科贷”以及数字化项目为核心的“1+1+N”综合性数字化产品服务体系,进一步强化金融服务的普惠性。

值得一提的是,浙商银行专门为浙江省内个体工商户定制研发了线上化信用贷款产品——“数易贷”。该产品运用浙江省局的“1+2小微智评体系”所生成的信用评价结果,并结合800余个精细数据指标,对客户的经营状况进行精准刻画。这一创新举措优化了客户准入流程和风险甄别机制,从根源上打破了长期存在于银企之间的信息壁垒,彻底改变了传统信贷模式对抵押物的依赖模式,有效解决了个体工商户面临的数据整合难题、信用评估困境以及融资贷款障碍等问题,为小微经济的繁荣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数字动力。
自2023年月上线以来,“数易贷”产品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表现卓越,累计发放贷款超过17亿元,惠及近4000户个体工商户,户均贷款额达40余万元。它为全国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开辟了一条“数据顺畅流通、信用有效变现”的高速通道,成为浙商银行深入推进“信用融资破难行动”的有力实践成果。
截至目前,浙商银行已累计创新研发了近80款小微信贷产品。这些产品类型丰富,从抵押类贷款到信用类贷款,从针对单户的服务到涉及供应链金融的服务,从满足阶段性培育需求到覆盖全生命周期服务,应有尽有。它们共同构成了信贷、投资、结算一体化的综合服务模式,形成了一个功能齐全的“小微金融超市”。
此外,浙商银行还与多家担保机构、保险公司等合作,共同构建“多方风险共担机制”。这一机制既降低了银行的风险敞口,也为小微企业提供了更多融资选择。
浙商银行始终将服务小微企业、助力实体经济视作天然使命。近年,浙商银行进一步深耕“善本金融”理念,在陪伴小微企业成长的漫漫征途中,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恰似为金融之舟扬起科技之帆,助推实体经济乘风破浪


本文由「超新星财经」原创出品
转载请联系后台,侵权必究!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Aero-xz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