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女,1966年3月生于吉林桦甸,博士、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1),广州大学引进领军人才。现任广州大学大湾区环境研究院院长、珠江三角洲水质安全与保护教育部重点

胡春,女,1966年3月生于吉林桦甸,博士、教授、研究员、博

1周前

个人简介:胡春,女,1966年3月生于吉林桦甸,博士、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1),广州大学引进领军人才。
 

胡春教授-界面微观过程与水净化研究团队负责人

【来源: | 发布日期:2023-06-02 】


胡 春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广州大学大湾区环境研究院院长

珠江三角洲水质安全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电子信息楼 510006

E-mail:huchun@gzhu.edu.cn

团队主页:界面微观过程与水净化研究所

个人简介:胡春,女,1966年3月生于吉林桦甸,博士、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1),广州大学引进领军人才。现任广州大学大湾区环境研究院院长、珠江三角洲水质安全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界面微观过程与水净化研究所所长、广东省“ZJ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饮用水安全保障团队)负责人。兼任广州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广东省饮用水安全保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环境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山东大学兼职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土木建筑与环境学报》编委等。曾担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催化净化研究组组长(2005-2017)、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第八届学位委员会委员(2012-2018)、中国科学院饮用水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16-2017)等职务。主要研究方向是水污染控制环境化学,在水体污染物的安全转化和水安全输配方面取得了重要科学创新和技术突破,提出了基于固液界面氧化还原反应过程调控理论,实现了水质安全转化与输配,其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在 Environ. Sci. Technol.、J. Am. Chem. Soc.、Appl. Catal. B: Environ.、Water Res. 等领域顶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论文SCI引用15000余次,H因子为62。2014-2021连续8年为中国高被引学者。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973计划、863计划、广东省“ZJ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等二十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和课题。曾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2018)、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5)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7)。已经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42名,多名同学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和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等荣誉。

教育背景

200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科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1993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环境科学系,获硕士学位

199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电子科学系,获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17年09月至今,广州大学大湾区环境研究院 教授

2005年01月至2017年09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 教授

2001年01月至2004年12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副研究员

1995年10月至2000年12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助理研究员

1996年11月至1997年06月,德国健康研究中心 高级研究学者

1993年07月至1995年10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实验员

研究方向

1.多相催化高级氧化水处理原理

2.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界面化学-微生物协同控制原理

3.饮用水深度净化与输配管网水质安全控制原理

4.再生水循环过程中微污染物与病原微生物控制原理

科研项目

主持项目16项: 

1. 广东省“ZJ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饮用水安全保障团队:饮用水健康风险识别与控制原理,2019ZT08L387,3000万+1500万,2020-2025

2. 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复合微污染水质安全转化纳米技术及应用研究,2016YFA0203204,1011万, 2016.7-2021.8.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饮用水多级屏障处理过程调控与微污染物/病原微生物协同去除研究,51838005, 300万,2019-2023.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激发因子耦合的多相催化氧化过程与控制原理,51538013,360万,2016-2020.

5.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水污染控制化学,21125731,240万, 2012-2016.

6. 国家973课题:基于纳米材料与技术发展高效、无二次污染的关键治理技术,2010-2014,646万,2010-2014 (所属项目: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在水  污染物检测与治理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主持人:逯乐慧,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7. 国家863课题:纳米复合中孔氧化物可见光催化消除饮用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研究,2006AA06Z304,100万,2006-2009

8. 国家863课题:可见弱光纳米光催化技术及应用,2005AA642030,60万,2005-2006

9. 国家863课题:表面键联纳米氧化钛固定化复合光催化材料及在局部空气净化中的应用,2002AA649040,50万,2002-2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

10. 磁性纳米铁基复合氧化物催化臭氧化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研究20977104,34万,2010-2012

11. 零价铁表面氧化还原对构筑与高效去除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研究,50778169,32万,2008-2010

12. 复合光催化薄膜消除饮用水中病源微生物的研究,20577062,26万,2006-2008

13. 纳米贵金属负载固定化氧化钛光热催化协同净化室内空气的研究,20377050,21万, 2004-2006

14. 染料废水光降解过程中催化剂失活机理及防治方法的研究,20007004,18万,2001-2003

15.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点方向性项目:生物强化氧化还原过程的湿地系统构建与 污染控制原理,KZCX2-EW-410,150万,2011-2013

16. 横向项目:管网管垢生物膜特征分析与管网水质稳定性控制研究100万,2013-2015

参加项目11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

17. 环境微界面过程与污染控制研究,51221892, 50万, 2013-2015

18. 环境微界面过程与污染控制研究,50921064,47万,2010-2013

19. 环境微界面过程与污染控制研究,50621804, 47万, 2007-20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

20. 基于污染物高效分离和资源化的城市污水深度处理新工艺与原理,51138009,60万,2012-2016

21. 环境纳米污染物和纳米材料在微界面的反应过程及生态环境效应,20537020,25万,2006-2009

22. 国家863计划:不确定源突发性污染事故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开发及示范,2007AA06A414,100万,2008-2010

23. 国家水专项课题: 流域产污汇污模型、入河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及重要参数率定, 2008ZX07011-0010-02,58万,2008-2010

24. 国家水专项课题: 海河流域北运河水系水环境实时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与示范,2008ZX07209-001,53万,2009-2011

25. 国家水专项课题:南水北调水源切换管网水质化学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2009ZX07424-003, 150 万, 2009-2011

26. 国家水专项课题: 北京水源切换期管网水质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2012ZX07404002, 160 万,2012.1-2015.12

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复合污染效应控制的供水系统优化51290281,100 万, 2013.1-2017.12

发表论文、专著、专利及奖励

代表性论文:

1. Xueci Xing,  Haibo Wang, Chun Hu*, Lizhong Liu.(2018) Effects of phosphate-enhanced ozone/biofiltration on formation of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and occurrence of opportunistic pathogens in drinking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s. Water  Research ,139,168-176.

2. Lai Lyu, Guangfei Yu, Lili Zhang, Chun Hu*, Yong Sun.(2018) 4-Phenoxyphenol -functionalized reduced graphene oxide nanosheets: A metal-free Fenton-like catalyst for pollutant destructi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52, 747–756.

3. Lai Lyu, Lili Zhang, Guangzhi He, Hong He, Chun Hu*. (2017) Selective H2O2conversion to hydroxyl radicals in electron-rich area of hydroxylated C-g-C3N4/CuCo-Al2O3.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5, 7153–7164.

4. Jishuai Bing, Chun Hu*, Yulun Nie, Min Yang, Jiuhui Qu. (2015) Mechanism of catalytic ozonation in Fe2O3/Al2O3@SBA-15 aqueous suspension for destruction of  ibuprofen,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49 1690-1697.

5. Lai Lyu, Lili Zhang, Qiyuan Wang, Yulun Nie, Chun Hu*. (2015) Enhanced Fenton catalytic efficiency of -Cu-Al2O3 by -Cu2+-Ligand Complexes from aromatic pollutant degradati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49(14), 8639-8647.

6. Haibo Wang, Chun Hu*, luchao Han, Min Yang. (2015) Effects of microbial cycling of Fe(II)/Fe(III) and Fe/N on cast iron corrosion in simulated drinking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s, Corrosion Science, 100, 599–606.

7. Xiaoxiao Li, Haibo Wang, Chun Hu*, Min Yang. (2015), Characteristics of biofilms and iron corrosion scales with ground and surface waters in drinking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s, Corrosion Science, 90, 331-339.

8. Yulun Nie, Chun Hu*, Nengneng Li, Li Yang, Jiuhui Qu. (2014) Inhibition of bromate formation by surface reduction in catalytic ozonation of organic pollutants over beta-FeOOH/Al2O3,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147, 287-292.

9. Haibo Wang,Chun Hu*, Lili Zhang, Xiaoxiao Li, Yu Zhang, Min Yang. (2014) Effects of microbial redox cycling of iron on cast iron pipe corrosio n in drinking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s, Water  Research, 65, 362-370.

10. YingZhu, HaiboWang, Xiaoxiao Li, Chun Hu*, M. Yang, J. Qu. (2014) Characterization of biofilm and corrosion of cast iron pipes in drinking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with UV/Cl2 disinfection, Water  Research, 60, 174-181.

11. Xiujuan Wang, Xuexiang Hu, Haibo Wang, Chun Hu*.(2012)Synereistic effect of the sequential use of UV irradiation and chlorine to disinfect reclaimed water. Water  Research, 46, 1225-1232.

12. Chun Hu*, Tianwei Peng, Xuexiang Hu, Yulun Nie, Xuefeng Zhou, Jiuhui Qu, Hong He. (2010) Plasmon-induced photodegradation of toxic pollutants with Ag–AgI/Al2O3under visible-light irradi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32, 857-862.

13. Li Yang, Chun Hu*, Yulun Nie, Jiuhui Qu (2010) Surface acidity and reactivity of β-FeOOH/Al2O3 for pharmaceuticals degradation with ozone: In situ ATR-FTIR studies.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97 (3-4), 340-346.

14. Li Yang, Chun Hu*, Yulun Nie, Jiuhui Qu. (2009) Catalytic ozonation of selected pharmaceuticals over mesoporous alumina-supported manganese oxide.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43, 2525-2529.

15. Chun Hu*, Yongqing Lan, Jiuhui Qu*, Xuexiang Hu, Aimin Wang (2006) Ag/AgBr/TiO2 visible light photocatalyst for destruction of azodyes and bacteria.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37, 4066-4072.

研究生培养

现指导在读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10名。已毕业博士/硕士研究生42名。欢迎具有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化学化工、材料学、微生物学、给排水工程与科学以及相关专业背景的同学报考博士(市政工程)和硕士(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资源与环境)研究生。


个人简介:胡春,女,1966年3月生于吉林桦甸,博士、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1),广州大学引进领军人才。
 

胡春教授-界面微观过程与水净化研究团队负责人

【来源: | 发布日期:2023-06-02 】


胡 春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广州大学大湾区环境研究院院长

珠江三角洲水质安全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电子信息楼 510006

E-mail:huchun@gzhu.edu.cn

团队主页:界面微观过程与水净化研究所

个人简介:胡春,女,1966年3月生于吉林桦甸,博士、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1),广州大学引进领军人才。现任广州大学大湾区环境研究院院长、珠江三角洲水质安全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界面微观过程与水净化研究所所长、广东省“ZJ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饮用水安全保障团队)负责人。兼任广州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广东省饮用水安全保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环境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山东大学兼职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土木建筑与环境学报》编委等。曾担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催化净化研究组组长(2005-2017)、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第八届学位委员会委员(2012-2018)、中国科学院饮用水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16-2017)等职务。主要研究方向是水污染控制环境化学,在水体污染物的安全转化和水安全输配方面取得了重要科学创新和技术突破,提出了基于固液界面氧化还原反应过程调控理论,实现了水质安全转化与输配,其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在 Environ. Sci. Technol.、J. Am. Chem. Soc.、Appl. Catal. B: Environ.、Water Res. 等领域顶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论文SCI引用15000余次,H因子为62。2014-2021连续8年为中国高被引学者。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973计划、863计划、广东省“ZJ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等二十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和课题。曾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2018)、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5)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7)。已经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42名,多名同学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和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等荣誉。

教育背景

200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科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1993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环境科学系,获硕士学位

199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电子科学系,获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17年09月至今,广州大学大湾区环境研究院 教授

2005年01月至2017年09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 教授

2001年01月至2004年12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副研究员

1995年10月至2000年12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助理研究员

1996年11月至1997年06月,德国健康研究中心 高级研究学者

1993年07月至1995年10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实验员

研究方向

1.多相催化高级氧化水处理原理

2.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界面化学-微生物协同控制原理

3.饮用水深度净化与输配管网水质安全控制原理

4.再生水循环过程中微污染物与病原微生物控制原理

科研项目

主持项目16项: 

1. 广东省“ZJ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饮用水安全保障团队:饮用水健康风险识别与控制原理,2019ZT08L387,3000万+1500万,2020-2025

2. 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复合微污染水质安全转化纳米技术及应用研究,2016YFA0203204,1011万, 2016.7-2021.8.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饮用水多级屏障处理过程调控与微污染物/病原微生物协同去除研究,51838005, 300万,2019-2023.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激发因子耦合的多相催化氧化过程与控制原理,51538013,360万,2016-2020.

5.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水污染控制化学,21125731,240万, 2012-2016.

6. 国家973课题:基于纳米材料与技术发展高效、无二次污染的关键治理技术,2010-2014,646万,2010-2014 (所属项目: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在水  污染物检测与治理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主持人:逯乐慧,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7. 国家863课题:纳米复合中孔氧化物可见光催化消除饮用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研究,2006AA06Z304,100万,2006-2009

8. 国家863课题:可见弱光纳米光催化技术及应用,2005AA642030,60万,2005-2006

9. 国家863课题:表面键联纳米氧化钛固定化复合光催化材料及在局部空气净化中的应用,2002AA649040,50万,2002-2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

10. 磁性纳米铁基复合氧化物催化臭氧化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研究20977104,34万,2010-2012

11. 零价铁表面氧化还原对构筑与高效去除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研究,50778169,32万,2008-2010

12. 复合光催化薄膜消除饮用水中病源微生物的研究,20577062,26万,2006-2008

13. 纳米贵金属负载固定化氧化钛光热催化协同净化室内空气的研究,20377050,21万, 2004-2006

14. 染料废水光降解过程中催化剂失活机理及防治方法的研究,20007004,18万,2001-2003

15.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点方向性项目:生物强化氧化还原过程的湿地系统构建与 污染控制原理,KZCX2-EW-410,150万,2011-2013

16. 横向项目:管网管垢生物膜特征分析与管网水质稳定性控制研究100万,2013-2015

参加项目11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

17. 环境微界面过程与污染控制研究,51221892, 50万, 2013-2015

18. 环境微界面过程与污染控制研究,50921064,47万,2010-2013

19. 环境微界面过程与污染控制研究,50621804, 47万, 2007-20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

20. 基于污染物高效分离和资源化的城市污水深度处理新工艺与原理,51138009,60万,2012-2016

21. 环境纳米污染物和纳米材料在微界面的反应过程及生态环境效应,20537020,25万,2006-2009

22. 国家863计划:不确定源突发性污染事故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开发及示范,2007AA06A414,100万,2008-2010

23. 国家水专项课题: 流域产污汇污模型、入河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及重要参数率定, 2008ZX07011-0010-02,58万,2008-2010

24. 国家水专项课题: 海河流域北运河水系水环境实时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与示范,2008ZX07209-001,53万,2009-2011

25. 国家水专项课题:南水北调水源切换管网水质化学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2009ZX07424-003, 150 万, 2009-2011

26. 国家水专项课题: 北京水源切换期管网水质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2012ZX07404002, 160 万,2012.1-2015.12

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复合污染效应控制的供水系统优化51290281,100 万, 2013.1-2017.12

发表论文、专著、专利及奖励

代表性论文:

1. Xueci Xing,  Haibo Wang, Chun Hu*, Lizhong Liu.(2018) Effects of phosphate-enhanced ozone/biofiltration on formation of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and occurrence of opportunistic pathogens in drinking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s. Water  Research ,139,168-176.

2. Lai Lyu, Guangfei Yu, Lili Zhang, Chun Hu*, Yong Sun.(2018) 4-Phenoxyphenol -functionalized reduced graphene oxide nanosheets: A metal-free Fenton-like catalyst for pollutant destructi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52, 747–756.

3. Lai Lyu, Lili Zhang, Guangzhi He, Hong He, Chun Hu*. (2017) Selective H2O2conversion to hydroxyl radicals in electron-rich area of hydroxylated C-g-C3N4/CuCo-Al2O3.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5, 7153–7164.

4. Jishuai Bing, Chun Hu*, Yulun Nie, Min Yang, Jiuhui Qu. (2015) Mechanism of catalytic ozonation in Fe2O3/Al2O3@SBA-15 aqueous suspension for destruction of  ibuprofen,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49 1690-1697.

5. Lai Lyu, Lili Zhang, Qiyuan Wang, Yulun Nie, Chun Hu*. (2015) Enhanced Fenton catalytic efficiency of -Cu-Al2O3 by -Cu2+-Ligand Complexes from aromatic pollutant degradati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49(14), 8639-8647.

6. Haibo Wang, Chun Hu*, luchao Han, Min Yang. (2015) Effects of microbial cycling of Fe(II)/Fe(III) and Fe/N on cast iron corrosion in simulated drinking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s, Corrosion Science, 100, 599–606.

7. Xiaoxiao Li, Haibo Wang, Chun Hu*, Min Yang. (2015), Characteristics of biofilms and iron corrosion scales with ground and surface waters in drinking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s, Corrosion Science, 90, 331-339.

8. Yulun Nie, Chun Hu*, Nengneng Li, Li Yang, Jiuhui Qu. (2014) Inhibition of bromate formation by surface reduction in catalytic ozonation of organic pollutants over beta-FeOOH/Al2O3,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147, 287-292.

9. Haibo Wang,Chun Hu*, Lili Zhang, Xiaoxiao Li, Yu Zhang, Min Yang. (2014) Effects of microbial redox cycling of iron on cast iron pipe corrosio n in drinking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s, Water  Research, 65, 362-370.

10. YingZhu, HaiboWang, Xiaoxiao Li, Chun Hu*, M. Yang, J. Qu. (2014) Characterization of biofilm and corrosion of cast iron pipes in drinking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with UV/Cl2 disinfection, Water  Research, 60, 174-181.

11. Xiujuan Wang, Xuexiang Hu, Haibo Wang, Chun Hu*.(2012)Synereistic effect of the sequential use of UV irradiation and chlorine to disinfect reclaimed water. Water  Research, 46, 1225-1232.

12. Chun Hu*, Tianwei Peng, Xuexiang Hu, Yulun Nie, Xuefeng Zhou, Jiuhui Qu, Hong He. (2010) Plasmon-induced photodegradation of toxic pollutants with Ag–AgI/Al2O3under visible-light irradi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32, 857-862.

13. Li Yang, Chun Hu*, Yulun Nie, Jiuhui Qu (2010) Surface acidity and reactivity of β-FeOOH/Al2O3 for pharmaceuticals degradation with ozone: In situ ATR-FTIR studies.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97 (3-4), 340-346.

14. Li Yang, Chun Hu*, Yulun Nie, Jiuhui Qu. (2009) Catalytic ozonation of selected pharmaceuticals over mesoporous alumina-supported manganese oxide.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43, 2525-2529.

15. Chun Hu*, Yongqing Lan, Jiuhui Qu*, Xuexiang Hu, Aimin Wang (2006) Ag/AgBr/TiO2 visible light photocatalyst for destruction of azodyes and bacteria.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37, 4066-4072.

研究生培养

现指导在读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10名。已毕业博士/硕士研究生42名。欢迎具有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化学化工、材料学、微生物学、给排水工程与科学以及相关专业背景的同学报考博士(市政工程)和硕士(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资源与环境)研究生。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