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亿快递巨头,被资本“抛弃”

侃见财经

2天前

如果从年初算起,极兔年内跌幅超过了60%,市值距离最高位蒸发超过了91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840亿元。尽管如此,极兔的麻烦仍然没完,它的考验也才刚刚开始。
快递行业的价格战,没有赢家。
此前快递行业“内卷”产生的恶果,正在惩罚行业的每一家从业企业。以往靠着低价模式将价格卷到极致的快递公司,正在遭受更严峻的考验。
随着电商行业的竞争进入新的阶段,低价成为行业的“阶段性”选择,商品端和运费端的极致压价,导致快递行业的盈利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且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电商行业已经非常成熟,市场对于互联网行业的考量也已经从此前的用户以及科技层面的考量变成对盈利能力的考量。
作为劳动密集行业的快递业,估值也在市场的“祛魅”中进一步回归到了正常水平。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A股的物流行业最新的动态市盈率已经下降至13.48倍,只有超级头部才有一定的溢价,但不会高太多。龙头顺丰控股有一定的溢价,但其动态市盈率则仅有21.05倍。至于圆通、顺达等龙头快递企业也都是接近行业平均水平。
从三季度快递行业的整体营收水平来看,其大部分营收增速都保持在10%至20%之间。如快递“一哥”顺丰,其前三季度顺丰实现营收2068.61亿元,同比增长9.44%,实现净利润76.17亿元,同比增长21.59%。具体到第三季度,其实现营收724.51亿,同比增长12.07%;净利润为28.10亿元,同比增长34.59%。
按照顺丰今年业绩的增速计算,2024年全年,其大概率营收和净利均会创出历史新高,但是其估值的溢价应当不会太高。如果从最高位算起,顺丰股价跌幅仍然超过60%,市值蒸发超过了3700亿元。
当下,顺丰的处境是整个快递行业的缩影。由此可见,价格战也打了三四年之久,除了竞争还在加剧,行业内的差生竟没有出现“掉队”的情况,反观“优等生”则依旧在苦苦地挣扎,也就是说价格战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在内卷中,让行业状况越来越差。
而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通达系、顺丰、极兔等玩家,都表现为整体产能增加,但单票收入却在降低,股价也持续在滑坡。
就连曾经呼声最高的极兔,也跌下了“神坛”。如果从年初算起,极兔年内跌幅超过了60%,市值距离最高位蒸发超过了91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840亿元。
尽管如此,极兔的麻烦仍然没完,它的考验也才刚刚开始。
“快”曾经是极兔的秘诀。
作为一家具有互联网基因的快递公司,其公司的创始人是原OPPO印尼业务负责人李杰。2015年,李杰创立极兔时,正值Shopee、Lazada等东南亚电商的崛起,因此风口之上的极兔只用了五年时间就成为东南亚第一大快递公司。
作为一个规模为王的行业,东南亚的电商规模,显然难以满足极兔和李杰的胃口。因此,在国内分一杯羹就成了极兔的必然选择。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国内已经形成了顺丰、菜鸟网络以及京东物流三足鼎立的局面。因此,极兔想要吃下这块“肥肉”并不容易。
于是,深谙国内市场的李杰选择了“曲线救国”。2019年,极兔花重金将龙邦速运,绕道拿到了全国快递业务经营许可,正式进入国内市场。
为了更快地打开局面,在OPPO、腾讯、高瓴、红杉等资本的加持下,极兔开始了疯狂并购。值得一提的是,段永平也是极兔的重要股东。
极兔用“一力降十会”的打法很快挑战了整个行业,为自己开拓出了一片天空。根据相关报道,早期的极兔每票比通达系低1至1.5元,寄件享全国首重5元的优惠,比通达系便宜一半。为此,极兔还做好了亏损两年半的准备。
在这种不缺钱的扩张模式之下,极兔很快便没有了“对手”。
2021年9月,极兔快递以68亿元收购整合百世快递,完善了其在国内的基础设施,以此提高产能上限并拿到了淘系电商的订单。
此后,极兔又在拼多多、抖音、快手等新兴电商平台的加持下,极兔一跃成为国内快递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到了2022年11月,极兔的单日包裹规模达到5000万件。
巅峰时期,就连龙头顺丰都要让其三分。去年中旬,一向强势的王卫也选择向极兔“低头”,将丰网以11.83亿元全资出售给极兔速递。
2023年10月,极兔快递终于在鲜花与掌声之中在港交所上市,一个多月后,极兔就超越中通快递成为国内仅次于顺丰的第二大快递公司。
极兔的成功,离不开背后资本的支持。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极兔IPO前夕,融资金额达到了55.7亿美元。
不幸的是,参与极兔A轮及之后的高瓴资本、红杉中国、博裕资本、腾讯投资、D1 Capital和淡马锡等国内外明星机构投资方目前均已浮亏。

极兔的狂奔,牺牲的是单价和利润。
但是,这种模式如果不能快速整合,后劲就会越来越小。
极致的价格战下,行业的大并购并没有产生,反而各家都在自己的圈子里不停地内耗。“低效竞争”没能打出结果,还让快递公司的集中度变得更加分散了。
没有一家大的快递公司淘汰出局,互联网模式应用在快递领域,最终被证伪。且大战之下,最苦的还是终端的快递员,面对收入日渐微薄,有不少快递员甚至转行送起了外卖。
由此可见,这种劳动密集型行业,终究卷不出一个明天。
在这种背景下,资本也开始对快递行业“祛魅”。因此,自今年年初开始,极兔的股价就开始一路下跌,当时市场把原因归结到了极兔的解禁,为了对冲解禁,6月中旬极兔还向市场抛出了一份10亿港元的回购计划。
但这种对冲并未达到任何效果。在市场的大涨的背景下,自回购计划抛出至今,其股价跌幅仍超过了25%。很显然,当一个行业规模不再为王,利润就自然成了核心的考量因素,而这也是目前极兔最为薄弱的环节。
根据极兔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极兔实现营收48.62亿美元,同比增长约20%;实现净利润2758.9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979亿元。
从极兔的营收增速来看,增速放缓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所以尽管极兔实现了扭亏为盈,但市场反馈平平。
近期,极兔公布2024年第三季度经营数据,包裹量合计62.39亿件,同比增长18.5%;日均包裹量为6780万件。其中,东南亚市场实现包裹量11.173亿件,同比增长19.1%;中国市场实现包裹量50.51亿件,同比增长18.7%。
另外,不断攀升的电商退换货率,阶段性地“拯救”了这些深陷低价战泥潭中的快递企业。据丰巢招股书中披露数据,去年全国电商退换货快递高达82亿件,预计2028年会增长到209亿件,换算下来,现在每天有超过2000万件商品被退换货。而四年后,每两天就会有1亿多件商品被退换货。
换句话说,国内的快递行业的天花板已经隐现。且退货订单分散且频繁,当快递企业内卷“退货上门”速度,对快递员的考核也在加重,包括有效电联、精确重量、不能超时和不能爽约等,而这些需要快递员承受的“苦难”,最终都会反噬每一个快递企业。
当下,极兔的竞争优势正在消失,极致的低价终将难以为继。这也是极兔快递跌跌不休的原因,且在一个成熟行业里,未来不能持续盈利,才是最大的难题,这点极兔以及李杰都需要清晰的认知。
近期,花旗发布研报称,公司自2015年成立以来展现出的强劲执行力,此外,专注于中国市场的盈利能力及在新市场的扩张所带动的利润率提升,加之独特的区域赞助商模式,都是其增长潜力的重要因素。因此给予极兔“买入”评级,目标价为8.3港元。

如果从年初算起,极兔年内跌幅超过了60%,市值距离最高位蒸发超过了91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840亿元。尽管如此,极兔的麻烦仍然没完,它的考验也才刚刚开始。
快递行业的价格战,没有赢家。
此前快递行业“内卷”产生的恶果,正在惩罚行业的每一家从业企业。以往靠着低价模式将价格卷到极致的快递公司,正在遭受更严峻的考验。
随着电商行业的竞争进入新的阶段,低价成为行业的“阶段性”选择,商品端和运费端的极致压价,导致快递行业的盈利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且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电商行业已经非常成熟,市场对于互联网行业的考量也已经从此前的用户以及科技层面的考量变成对盈利能力的考量。
作为劳动密集行业的快递业,估值也在市场的“祛魅”中进一步回归到了正常水平。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A股的物流行业最新的动态市盈率已经下降至13.48倍,只有超级头部才有一定的溢价,但不会高太多。龙头顺丰控股有一定的溢价,但其动态市盈率则仅有21.05倍。至于圆通、顺达等龙头快递企业也都是接近行业平均水平。
从三季度快递行业的整体营收水平来看,其大部分营收增速都保持在10%至20%之间。如快递“一哥”顺丰,其前三季度顺丰实现营收2068.61亿元,同比增长9.44%,实现净利润76.17亿元,同比增长21.59%。具体到第三季度,其实现营收724.51亿,同比增长12.07%;净利润为28.10亿元,同比增长34.59%。
按照顺丰今年业绩的增速计算,2024年全年,其大概率营收和净利均会创出历史新高,但是其估值的溢价应当不会太高。如果从最高位算起,顺丰股价跌幅仍然超过60%,市值蒸发超过了3700亿元。
当下,顺丰的处境是整个快递行业的缩影。由此可见,价格战也打了三四年之久,除了竞争还在加剧,行业内的差生竟没有出现“掉队”的情况,反观“优等生”则依旧在苦苦地挣扎,也就是说价格战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在内卷中,让行业状况越来越差。
而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通达系、顺丰、极兔等玩家,都表现为整体产能增加,但单票收入却在降低,股价也持续在滑坡。
就连曾经呼声最高的极兔,也跌下了“神坛”。如果从年初算起,极兔年内跌幅超过了60%,市值距离最高位蒸发超过了91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840亿元。
尽管如此,极兔的麻烦仍然没完,它的考验也才刚刚开始。
“快”曾经是极兔的秘诀。
作为一家具有互联网基因的快递公司,其公司的创始人是原OPPO印尼业务负责人李杰。2015年,李杰创立极兔时,正值Shopee、Lazada等东南亚电商的崛起,因此风口之上的极兔只用了五年时间就成为东南亚第一大快递公司。
作为一个规模为王的行业,东南亚的电商规模,显然难以满足极兔和李杰的胃口。因此,在国内分一杯羹就成了极兔的必然选择。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国内已经形成了顺丰、菜鸟网络以及京东物流三足鼎立的局面。因此,极兔想要吃下这块“肥肉”并不容易。
于是,深谙国内市场的李杰选择了“曲线救国”。2019年,极兔花重金将龙邦速运,绕道拿到了全国快递业务经营许可,正式进入国内市场。
为了更快地打开局面,在OPPO、腾讯、高瓴、红杉等资本的加持下,极兔开始了疯狂并购。值得一提的是,段永平也是极兔的重要股东。
极兔用“一力降十会”的打法很快挑战了整个行业,为自己开拓出了一片天空。根据相关报道,早期的极兔每票比通达系低1至1.5元,寄件享全国首重5元的优惠,比通达系便宜一半。为此,极兔还做好了亏损两年半的准备。
在这种不缺钱的扩张模式之下,极兔很快便没有了“对手”。
2021年9月,极兔快递以68亿元收购整合百世快递,完善了其在国内的基础设施,以此提高产能上限并拿到了淘系电商的订单。
此后,极兔又在拼多多、抖音、快手等新兴电商平台的加持下,极兔一跃成为国内快递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到了2022年11月,极兔的单日包裹规模达到5000万件。
巅峰时期,就连龙头顺丰都要让其三分。去年中旬,一向强势的王卫也选择向极兔“低头”,将丰网以11.83亿元全资出售给极兔速递。
2023年10月,极兔快递终于在鲜花与掌声之中在港交所上市,一个多月后,极兔就超越中通快递成为国内仅次于顺丰的第二大快递公司。
极兔的成功,离不开背后资本的支持。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极兔IPO前夕,融资金额达到了55.7亿美元。
不幸的是,参与极兔A轮及之后的高瓴资本、红杉中国、博裕资本、腾讯投资、D1 Capital和淡马锡等国内外明星机构投资方目前均已浮亏。

极兔的狂奔,牺牲的是单价和利润。
但是,这种模式如果不能快速整合,后劲就会越来越小。
极致的价格战下,行业的大并购并没有产生,反而各家都在自己的圈子里不停地内耗。“低效竞争”没能打出结果,还让快递公司的集中度变得更加分散了。
没有一家大的快递公司淘汰出局,互联网模式应用在快递领域,最终被证伪。且大战之下,最苦的还是终端的快递员,面对收入日渐微薄,有不少快递员甚至转行送起了外卖。
由此可见,这种劳动密集型行业,终究卷不出一个明天。
在这种背景下,资本也开始对快递行业“祛魅”。因此,自今年年初开始,极兔的股价就开始一路下跌,当时市场把原因归结到了极兔的解禁,为了对冲解禁,6月中旬极兔还向市场抛出了一份10亿港元的回购计划。
但这种对冲并未达到任何效果。在市场的大涨的背景下,自回购计划抛出至今,其股价跌幅仍超过了25%。很显然,当一个行业规模不再为王,利润就自然成了核心的考量因素,而这也是目前极兔最为薄弱的环节。
根据极兔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极兔实现营收48.62亿美元,同比增长约20%;实现净利润2758.9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979亿元。
从极兔的营收增速来看,增速放缓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所以尽管极兔实现了扭亏为盈,但市场反馈平平。
近期,极兔公布2024年第三季度经营数据,包裹量合计62.39亿件,同比增长18.5%;日均包裹量为6780万件。其中,东南亚市场实现包裹量11.173亿件,同比增长19.1%;中国市场实现包裹量50.51亿件,同比增长18.7%。
另外,不断攀升的电商退换货率,阶段性地“拯救”了这些深陷低价战泥潭中的快递企业。据丰巢招股书中披露数据,去年全国电商退换货快递高达82亿件,预计2028年会增长到209亿件,换算下来,现在每天有超过2000万件商品被退换货。而四年后,每两天就会有1亿多件商品被退换货。
换句话说,国内的快递行业的天花板已经隐现。且退货订单分散且频繁,当快递企业内卷“退货上门”速度,对快递员的考核也在加重,包括有效电联、精确重量、不能超时和不能爽约等,而这些需要快递员承受的“苦难”,最终都会反噬每一个快递企业。
当下,极兔的竞争优势正在消失,极致的低价终将难以为继。这也是极兔快递跌跌不休的原因,且在一个成熟行业里,未来不能持续盈利,才是最大的难题,这点极兔以及李杰都需要清晰的认知。
近期,花旗发布研报称,公司自2015年成立以来展现出的强劲执行力,此外,专注于中国市场的盈利能力及在新市场的扩张所带动的利润率提升,加之独特的区域赞助商模式,都是其增长潜力的重要因素。因此给予极兔“买入”评级,目标价为8.3港元。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