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加大力度置换地方债务是支持消费的渠道

智通财经

1周前

在需求缺口较大,外围环境更加复杂的背景下,加大力度置换地方债务也是支持消费的一个渠道,从这个角度来看,加速置换地方债务的必要性也进一步提升。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金发布研报称,在需求缺口较大,外围环境更加复杂的背景下,加大力度置换地方债务也是支持消费的一个渠道,从这个角度来看,加速置换地方债务的必要性也进一步提升。

以下为研报摘要:

社会集团消费是社零总额的重要构成部分,占社零总额的比重超过50%。2021年下半年以来,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收支平衡压力加大、运营现金流较为紧张,影响社会集团消费、拖累社零总额增长。如果进行较大规模的债务置换,有助于减轻化债对财政资金的挤占、释放更多资金用于实体开支,并缓解隐债融资带来的现金流压力,从而助力社会集团消费恢复。我们认为,在需求缺口较大,外围环境更加复杂的背景下,加大力度置换地方债务也是支持消费的一个渠道,从这个角度来看,加速置换地方债务的必要性也进一步提升。

摘要

社零总额包括个人消费和社会集团消费。社会集团可以简单理解为企业+广义政府(机关、社会团体、部队、事业单位等),我们推算社会集团消费占社零总额的比重超过50%。2021年下半年以来,社零总额增长趋于放缓,明显慢于居民消费支出,我们的计算显示,主要是因为社会集团消费波动较大、增长放缓,对社零总额形成拖累。

近年来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收支平衡压力加大、运营现金流比较紧张,制约社会集团消费。一方面,地方政府财政“两本账”同时减收,带动广义财政收入下降,而预算内的赤字扩张,未完全对冲土地和化债带来的减收影响。另一方面,企业现金流压力加大,“降本增效”节约费用,其中国有企业在“节约开支”方面表现更为明显。

通过较大规模的预算内赤字置换存量地方债务,有助于减轻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一方面可以减轻化债对财政收入等预算内资金的挤占,释放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实体开支;另一方面可以减轻预算外融资短久期、高利率带来的还本付息压力,缓解现金流压力。二者都将有利于释放社会集团消费的增长潜力。尤其是低能级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可能相对更为受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在需求缺口较大,外围环境更加复杂的背景下,加大力度置换地方债务也是支持消费的一个渠道,从这个角度来看,加速置换地方债务的必要性也进一步提升。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金发布研报称,在需求缺口较大,外围环境更加复杂的背景下,加大力度置换地方债务也是支持消费的一个渠道,从这个角度来看,加速置换地方债务的必要性也进一步提升。

以下为研报摘要:

社会集团消费是社零总额的重要构成部分,占社零总额的比重超过50%。2021年下半年以来,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收支平衡压力加大、运营现金流较为紧张,影响社会集团消费、拖累社零总额增长。如果进行较大规模的债务置换,有助于减轻化债对财政资金的挤占、释放更多资金用于实体开支,并缓解隐债融资带来的现金流压力,从而助力社会集团消费恢复。我们认为,在需求缺口较大,外围环境更加复杂的背景下,加大力度置换地方债务也是支持消费的一个渠道,从这个角度来看,加速置换地方债务的必要性也进一步提升。

摘要

社零总额包括个人消费和社会集团消费。社会集团可以简单理解为企业+广义政府(机关、社会团体、部队、事业单位等),我们推算社会集团消费占社零总额的比重超过50%。2021年下半年以来,社零总额增长趋于放缓,明显慢于居民消费支出,我们的计算显示,主要是因为社会集团消费波动较大、增长放缓,对社零总额形成拖累。

近年来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收支平衡压力加大、运营现金流比较紧张,制约社会集团消费。一方面,地方政府财政“两本账”同时减收,带动广义财政收入下降,而预算内的赤字扩张,未完全对冲土地和化债带来的减收影响。另一方面,企业现金流压力加大,“降本增效”节约费用,其中国有企业在“节约开支”方面表现更为明显。

通过较大规模的预算内赤字置换存量地方债务,有助于减轻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一方面可以减轻化债对财政收入等预算内资金的挤占,释放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实体开支;另一方面可以减轻预算外融资短久期、高利率带来的还本付息压力,缓解现金流压力。二者都将有利于释放社会集团消费的增长潜力。尤其是低能级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可能相对更为受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