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降息的定力会被打破吗?

财经早餐

芊雨

1周前

美国两件大事先后落地!
一个是最拨人心弦的美国总统大选,从结果上看,据多家媒体报道,特朗普已获得超过当选所需的270张选举人票。
另一个则是,美国最新一期货币政策出炉。
从此,两个看似互为独立的事件,可能在接下来产生更多的交集!

 降息力度符合预期
决议公布之前,市场普遍仍押注美联储此次降息25个基点。根据芝商所CME Group的数据,市场预计美联储11月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的概率约达97.5%,仅有少数认为会维持不变。
押注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的依据,多数来自于美联储较为关注的经济数据,尤其是在通胀方面的表现。
先从数据角度来看,近期低于预期的非农数据,以及CPI的回弹,也许都并非美联储想要看到的结果。
比如通胀数据,9月,美国CPI同比上涨2.4%,高于市场预期0.1%;核心CPI也同比出现反弹,从8月的3.2%反弹至3.3%。另一方面,美国10月非农新增就业人数骤降至1.2万人,远低于预期。
然而,如果从趋势角度看,美国通胀依然处于下行阶段。PCE(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与CPI趋势下行,叠加美国近期劳动力市场软化等情况综合考量,美联储也不得不在经济层面有所考量。而这种在通胀下行趋势下的劳动力市场疲惫情况,给其争取了不小的操作空间。
根据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副总监白雪的观点,美国去通胀进程总体较为顺利,9月核心CPI增速反弹主因运输和医疗价格、二手车价格的推动作用,尚不足以形成“再通胀”的基础。
同时,美国就业已经放缓。在二次通胀风险偏低以及就业放缓的背景下,预计美联储11月仍将继续降息25个基点。
另一层面,由于议息会议挪到总统选举后举行,美联储会力图避免争议。

  鲍威尔式法则
相较于几乎没有悬念的降息,鲍威尔的发言可能更加值得我们关注!
毕竟鲍威尔的发言向来如此,不会给出具体的确定性主张和指引。因为,人家也要走一步看一步,根据数据指引,以及政策效力来实时动态调整步伐。
从鲍威尔的讲话中,我们能够学会在真实的金融或者经济世界中,做判断该是什么样子的:不做确定性预判,而是预判几种形式,从而给出对应的方案。
比如,从鲍威尔的一贯作风中,我们能够知道,他一直以来都是延续其此前的力度,反复在强调通胀数据的重要性。
比如上次,尽管美联储非常规降息50个基点,但后面鲍威尔在演讲中表示,近期降息50个基点不应被视为未来行动方式,未设定预定路线,将根据数据逐次决策。
不过,市场也每次能从它的讲话中捕捉到偏鹰还是偏鸽的动向。
事实上,考虑到CPI的低基数,短期内通胀数据大概率会反复的情况,以及接下来非农数,失业率可能也会偏弱,美联储12月鹰派降息的概率25个基点的概率目前看依然成立,只是后面的降息概率以及力度是否出现偏差,主要还是得看通胀!

一切只是开始
通胀,或许将是特朗普上台后,最能影响的一个变量,亦是决定美联储货币走向的一个关键因素!
毕竟,特朗普在竞选时,最重要的一个主张就是降低利率!另据报道,特朗普还将寻求取代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尽管特朗普任命了鲍威尔,但现在指责他过于“政治化”。
此外,特朗普上任后,按照当前的市场预计,美国的通胀再次上升或许是大概率的事件。不过,其政策实施的力度到底能够带来多大的通胀,是市场存在分歧的焦点。
特朗普的七个主张:对内减税、对外增加关税、放松监管、驱逐非法移民、鼓励化石能源、重视科技、外交等。
这其中,多多少少从供应侧和需求侧,似乎对美国的通胀抬升起到助推作用!
据中金公司,减税,从需求侧将刺激消费和投资,有助于提高经济增长,但同时也会增加通胀压力;
加征关税则从供给侧可能推高生活成本、抑制消费,并对投资产生负面影响;
驱逐非法移民从供给侧减少劳动力,推高工资水平,从而进一步加剧通胀压力;
不过,鼓励化石能源生产,可能会从供给侧扩大能源产出,降低油价,从而缓解通胀并促进消费。
透视美国当前的经济,更像是两党的分野一样,既有繁花似锦高增长的一面,也有颓废的一面,这点从消费中也能得知。
据天风证券,高端消费增长,但“一元店Dollar General”业绩暴雷;既有高过疫情前水平的车贷与信用卡违约率,又有见底企稳的地产销售和稳步增长的房价水平;既有制造业的持续低迷,又有服务业的高景气延续。而民调显示有近六成民众认为当前比四年前过得更差。
结构的矛盾,正如政策带来的矛盾一样,特朗普的政策或许会推高通胀,美联储的步伐取决于通胀被控制的范围。在经济增长的前提下,维持通胀的合理水平,终究是个难题。
而特朗普能否将这种结构性矛盾调和,我们不得而知。但他的上任,印证着丘吉尔的一句话:这不是结束,这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美国两件大事先后落地!
一个是最拨人心弦的美国总统大选,从结果上看,据多家媒体报道,特朗普已获得超过当选所需的270张选举人票。
另一个则是,美国最新一期货币政策出炉。
从此,两个看似互为独立的事件,可能在接下来产生更多的交集!

 降息力度符合预期
决议公布之前,市场普遍仍押注美联储此次降息25个基点。根据芝商所CME Group的数据,市场预计美联储11月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的概率约达97.5%,仅有少数认为会维持不变。
押注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的依据,多数来自于美联储较为关注的经济数据,尤其是在通胀方面的表现。
先从数据角度来看,近期低于预期的非农数据,以及CPI的回弹,也许都并非美联储想要看到的结果。
比如通胀数据,9月,美国CPI同比上涨2.4%,高于市场预期0.1%;核心CPI也同比出现反弹,从8月的3.2%反弹至3.3%。另一方面,美国10月非农新增就业人数骤降至1.2万人,远低于预期。
然而,如果从趋势角度看,美国通胀依然处于下行阶段。PCE(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与CPI趋势下行,叠加美国近期劳动力市场软化等情况综合考量,美联储也不得不在经济层面有所考量。而这种在通胀下行趋势下的劳动力市场疲惫情况,给其争取了不小的操作空间。
根据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副总监白雪的观点,美国去通胀进程总体较为顺利,9月核心CPI增速反弹主因运输和医疗价格、二手车价格的推动作用,尚不足以形成“再通胀”的基础。
同时,美国就业已经放缓。在二次通胀风险偏低以及就业放缓的背景下,预计美联储11月仍将继续降息25个基点。
另一层面,由于议息会议挪到总统选举后举行,美联储会力图避免争议。

  鲍威尔式法则
相较于几乎没有悬念的降息,鲍威尔的发言可能更加值得我们关注!
毕竟鲍威尔的发言向来如此,不会给出具体的确定性主张和指引。因为,人家也要走一步看一步,根据数据指引,以及政策效力来实时动态调整步伐。
从鲍威尔的讲话中,我们能够学会在真实的金融或者经济世界中,做判断该是什么样子的:不做确定性预判,而是预判几种形式,从而给出对应的方案。
比如,从鲍威尔的一贯作风中,我们能够知道,他一直以来都是延续其此前的力度,反复在强调通胀数据的重要性。
比如上次,尽管美联储非常规降息50个基点,但后面鲍威尔在演讲中表示,近期降息50个基点不应被视为未来行动方式,未设定预定路线,将根据数据逐次决策。
不过,市场也每次能从它的讲话中捕捉到偏鹰还是偏鸽的动向。
事实上,考虑到CPI的低基数,短期内通胀数据大概率会反复的情况,以及接下来非农数,失业率可能也会偏弱,美联储12月鹰派降息的概率25个基点的概率目前看依然成立,只是后面的降息概率以及力度是否出现偏差,主要还是得看通胀!

一切只是开始
通胀,或许将是特朗普上台后,最能影响的一个变量,亦是决定美联储货币走向的一个关键因素!
毕竟,特朗普在竞选时,最重要的一个主张就是降低利率!另据报道,特朗普还将寻求取代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尽管特朗普任命了鲍威尔,但现在指责他过于“政治化”。
此外,特朗普上任后,按照当前的市场预计,美国的通胀再次上升或许是大概率的事件。不过,其政策实施的力度到底能够带来多大的通胀,是市场存在分歧的焦点。
特朗普的七个主张:对内减税、对外增加关税、放松监管、驱逐非法移民、鼓励化石能源、重视科技、外交等。
这其中,多多少少从供应侧和需求侧,似乎对美国的通胀抬升起到助推作用!
据中金公司,减税,从需求侧将刺激消费和投资,有助于提高经济增长,但同时也会增加通胀压力;
加征关税则从供给侧可能推高生活成本、抑制消费,并对投资产生负面影响;
驱逐非法移民从供给侧减少劳动力,推高工资水平,从而进一步加剧通胀压力;
不过,鼓励化石能源生产,可能会从供给侧扩大能源产出,降低油价,从而缓解通胀并促进消费。
透视美国当前的经济,更像是两党的分野一样,既有繁花似锦高增长的一面,也有颓废的一面,这点从消费中也能得知。
据天风证券,高端消费增长,但“一元店Dollar General”业绩暴雷;既有高过疫情前水平的车贷与信用卡违约率,又有见底企稳的地产销售和稳步增长的房价水平;既有制造业的持续低迷,又有服务业的高景气延续。而民调显示有近六成民众认为当前比四年前过得更差。
结构的矛盾,正如政策带来的矛盾一样,特朗普的政策或许会推高通胀,美联储的步伐取决于通胀被控制的范围。在经济增长的前提下,维持通胀的合理水平,终究是个难题。
而特朗普能否将这种结构性矛盾调和,我们不得而知。但他的上任,印证着丘吉尔的一句话:这不是结束,这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