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基金11月7日在京举办的“一年一度指数投资大会”,为ETF20周年的发展历史,增添了一个绚烂的注脚。在本次投资大会上,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华夏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轩伟、华夏基金互联网金融总监栾天昊等人,携手重磅专家、干万粉丝K0L、专业投资人代表与广大投资朋友们一同碰撞思想火花,共襄投资盛宴。
华夏基金发布了《ETF20周年指数基金投资者洞察报告》(下称《报告》),深入了解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对指数基金的投资偏好及行为特征,总结出了ETF行业发展的5大洞察。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华夏基金旗下ETF数量达到91只,管理规模超过6700亿元,排名行业第一,权益ETF规模、市场份额达到22.06%排名均为行业第一。
以华夏上证50ETF作为首只ETF在2004年底推出为标志,中国境内ETF扬帆起航,至今已走过20个年头。20年前的那个冬天,李一梅正在带队到各地做华夏上证50ETF的发行路演。20年后,李一梅用歌手赵传在《一颗滚石》里的歌词,表达了她回望首只ETF诞生二十年的心情写照:我们就是一颗滚石啊,谁不屑也随它,什么样的路都不怕。“我们的确像滚石一样,不畏翻山越岭,勇往直前,再回首已经走了那么远。”
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
从那以后,境内ETF迎来了突破一道道窄门后的厚积薄发。20年间,ETF联接基金、跨市场ETF、跨境ETF、债券ETF、商品ETF、指数增强ETF相继落地,ETF产品创新源源不断,产品谱系日益完整。ETF纳入融资融券、ETF期权上市、中日ETF互通开通,ETF正式纳入互联互通……ETF配套机制日益完善,具备了更多样的组合策略、更大的应用空间。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境内交易所挂牌上市的ETF数量达997只,总规模达3.5万亿元,规模相比2019年初激增约3万亿元,远超同期公募基金规模的整体增速。截至目前,ETF的数量近千万户,ETF成为资本市场上资金流入的“主要阵地”。
李一梅表示,20年间ETF一步一个台阶,翻越重山峻岭,跨过一个又一个里程碑,从寂寂无名到站在聚光灯下,迎来了黄金时代。不仅在引导资金投向实体经济重点发展领域、支持国家战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更是作为一种投资工具,以简单、便捷、高效、透明、费率低廉等优势,成为了大众居民财富理财的重要工具。
与此同时,华夏基金作为作为境内首只ETF的开创者,目前也已是业内规模最大的指数基金提供商,打造出了“从中国到全球”的指数产品谱系。
《廿载深耕、驭时而进——华夏基金ETF创新发展20周年》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华夏基金旗下ETF数量达到91只,管理规模超过6700亿元,均排名行业第一。从细分领域看,华夏基金旗下的ETF全面覆盖核心宽基、热点行业/主题、商品、境内外市场、策略指数等主流及细分赛道。其中,在权益ETF领域,华夏基金还创造下了三个“第一”:权益ETF规模超4685亿元,排名行业第一;也是权益ETF年均规模连续19年稳居行业第一的基金公司;权益ETF的市场份额达到22.06%,排名行业第一。
在ETF市场成立2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华夏基金作为行业第一的ETF基金公司,还基于广泛的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报告》深入了解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对指数基金的投资偏好及行为特征。华夏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轩伟在现场对《报告》进行多为分析,为投资者提供更全面的投资参考,提升其投资体验。
根据轩伟分析,《报告》显示,指数基金的投资者群体主要集中在26-40岁的年龄段,占总调查人数的六成以上,家庭年收入多集中在15-80万元之间,占比超七成。投资经验上,近6成投资者表示拥有3-10年的投资经验。《报告》还发现,高收入的家庭投资者,例如在80万元、100万元以上收入的家庭中,会对指数基金有更强的参与度。
《报告》还进一步刻画出了指数基金投资者的诉求和选择:选择场内渠道的投资者更看重ETF“投资效率高”“流动性好”等优势,选择场外渠道的投资者,主要原因是利于长期持有,这体现了场内和场外指数基金的不同价值。
《报告》显示,只有3%左右的投资者没听过指数基金,说明指数基金的普及度已然不低。但有28%的投资者虽然知道指数基金,但表示还不了解指数、不知道参与方式。其中,不知何时买、以及买什么,是投资者仍在观望的主要原因和痛点。“这说明,更加深入、更加有广度和温度的指数基金相关的投教和陪伴工作仍然任重道远。”轩伟说。
轩伟表示,《报告》的调研数据显示,68%的不了解指数基金的投资者表现出了积极的学习意愿,他们希望通过互联网平台和专业客户经理、投资顾问更多的了解指数基金,这体现出了线上互联网平台和线下专业投顾的作用。
基于这些多维数据观察,华夏基金在《报告》中总结出了ETF行业发展的5大洞察:
洞察一:ETF投资者更倾向低买高卖,行为相对理性。洞察二:择时与择基是投资者参与指数基金的主要障碍。洞察三:服务及时性与个性化成为ETF投资者的重要诉求。洞察四:投资者希望提高投顾服务的透明度与多样性。洞察五:机构投资者期待加强投教宣传、完善风险管理、加大创新力度。
基于上述投资痛点,华夏基金还在本次大会上发布了一款针对指数投资者的投资工具——红色火箭。红色火箭的打磨历时三年,经过超12万小时的开发调试、1000多个日夜的锻造,以及90多个正式版本的锤炼而成。“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交给投资者,用尽全力让投资者的投资毫不费力。”李一梅表示,指数基金就是下一个余额宝,简单、透明、生生不息,可以成为每个投资者的第一选择。希望在红色火箭的陪伴下,指数投资者能够收获更多的投资小确幸。
华夏基金互联网金融总监栾天昊表示,有的投资者喜欢在场内投ETF,有的喜欢在场外买联接基金。他总结发现,最重要的需求其实就是一条:快速搞清楚指数的投资价值。但目前专门垂类做指数投资服务的互联网产品非常少,指数往往只是平台的一部分,指数信息往往掺杂在基金费率、净值走势、成立日期等等信息的中间。“我们经过这些调研和思考后,决定将红色火箭所有服务的基础,定位一个能够帮助投资者拨开营销信息、快速看清指数投资本质的‘指数详情页’,成为一个一站式指数服务平台,进而构建一个指数投资垂直生态。”
无论是ETF投资者画像还是红色火箭的指数服务平台,都包含华夏基金对ETF广阔未来的期许。20年筚路蓝缕,华夏基金成为ETF发展的创新者、深耕者、责任者和能力者。如今华夏基金构建指数投资“研究+服务+策略”体系,希望给投资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未来,华夏基金将继续坚持研发创新、坚持投资者陪伴、坚持共建良性的ETF行业生态圈,为投资者享受更好的ETF产品和服务而不懈奋斗,为中国ETF市场的长期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李一梅表示,近20年全球ETF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2.16%,产品数量连续20年保持正增长。在中国,实现ETF规模第一个万亿元、第二个万亿元和第三个万亿元的时间在逐步缩短,分别为16年、3年和10个月。ETF在中国已从相对粗放的发展阶段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有三个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一是主动管理赋能产品创设。通过ETF把蕴含在主动管理之中的“超额收益能力”,以更加透明、更加简单易懂的方式呈现在投资者眼前。
二是ETF竞争从产品创设延伸至产品运营领域。ETF的竞争从“有没有”,到了“好不好用”的阶段,从重“首发”延伸到了重“持营”。如何联合上下游各类服务机构,将繁琐复杂的ETF运营工作转化为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优质的资产配置体验,成为摆在基金公司面前的一大课题。
三是从单只产品到组合化、策略化的综合解决方案。我国ETF参与者增加、个人养老推进、投顾等机构对ETF关注不断提升后,ETF的组合化具备相当的应用空间。未来ETF的焦点不仅仅是单品的“作战”,更重要的是如何推出更好的ETF解决方案,帮助投资者配置好各类ETF,提升使用ETF工具的投资获得感。
(CIS)
责编:罗晓霞
校对:杨立林
内幕交易!获刑3年,没收2.32亿元!
刚刚!中国资产,全线爆发!
中东突发!美军B-52轰炸机,火速出动!
重磅消息传来!人民币,狂飙近500点!
美元,突发!
邮箱:bwb@stcn.com
华夏基金11月7日在京举办的“一年一度指数投资大会”,为ETF20周年的发展历史,增添了一个绚烂的注脚。在本次投资大会上,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华夏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轩伟、华夏基金互联网金融总监栾天昊等人,携手重磅专家、干万粉丝K0L、专业投资人代表与广大投资朋友们一同碰撞思想火花,共襄投资盛宴。
华夏基金发布了《ETF20周年指数基金投资者洞察报告》(下称《报告》),深入了解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对指数基金的投资偏好及行为特征,总结出了ETF行业发展的5大洞察。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华夏基金旗下ETF数量达到91只,管理规模超过6700亿元,排名行业第一,权益ETF规模、市场份额达到22.06%排名均为行业第一。
以华夏上证50ETF作为首只ETF在2004年底推出为标志,中国境内ETF扬帆起航,至今已走过20个年头。20年前的那个冬天,李一梅正在带队到各地做华夏上证50ETF的发行路演。20年后,李一梅用歌手赵传在《一颗滚石》里的歌词,表达了她回望首只ETF诞生二十年的心情写照:我们就是一颗滚石啊,谁不屑也随它,什么样的路都不怕。“我们的确像滚石一样,不畏翻山越岭,勇往直前,再回首已经走了那么远。”
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
从那以后,境内ETF迎来了突破一道道窄门后的厚积薄发。20年间,ETF联接基金、跨市场ETF、跨境ETF、债券ETF、商品ETF、指数增强ETF相继落地,ETF产品创新源源不断,产品谱系日益完整。ETF纳入融资融券、ETF期权上市、中日ETF互通开通,ETF正式纳入互联互通……ETF配套机制日益完善,具备了更多样的组合策略、更大的应用空间。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境内交易所挂牌上市的ETF数量达997只,总规模达3.5万亿元,规模相比2019年初激增约3万亿元,远超同期公募基金规模的整体增速。截至目前,ETF的数量近千万户,ETF成为资本市场上资金流入的“主要阵地”。
李一梅表示,20年间ETF一步一个台阶,翻越重山峻岭,跨过一个又一个里程碑,从寂寂无名到站在聚光灯下,迎来了黄金时代。不仅在引导资金投向实体经济重点发展领域、支持国家战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更是作为一种投资工具,以简单、便捷、高效、透明、费率低廉等优势,成为了大众居民财富理财的重要工具。
与此同时,华夏基金作为作为境内首只ETF的开创者,目前也已是业内规模最大的指数基金提供商,打造出了“从中国到全球”的指数产品谱系。
《廿载深耕、驭时而进——华夏基金ETF创新发展20周年》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华夏基金旗下ETF数量达到91只,管理规模超过6700亿元,均排名行业第一。从细分领域看,华夏基金旗下的ETF全面覆盖核心宽基、热点行业/主题、商品、境内外市场、策略指数等主流及细分赛道。其中,在权益ETF领域,华夏基金还创造下了三个“第一”:权益ETF规模超4685亿元,排名行业第一;也是权益ETF年均规模连续19年稳居行业第一的基金公司;权益ETF的市场份额达到22.06%,排名行业第一。
在ETF市场成立2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华夏基金作为行业第一的ETF基金公司,还基于广泛的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报告》深入了解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对指数基金的投资偏好及行为特征。华夏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轩伟在现场对《报告》进行多为分析,为投资者提供更全面的投资参考,提升其投资体验。
根据轩伟分析,《报告》显示,指数基金的投资者群体主要集中在26-40岁的年龄段,占总调查人数的六成以上,家庭年收入多集中在15-80万元之间,占比超七成。投资经验上,近6成投资者表示拥有3-10年的投资经验。《报告》还发现,高收入的家庭投资者,例如在80万元、100万元以上收入的家庭中,会对指数基金有更强的参与度。
《报告》还进一步刻画出了指数基金投资者的诉求和选择:选择场内渠道的投资者更看重ETF“投资效率高”“流动性好”等优势,选择场外渠道的投资者,主要原因是利于长期持有,这体现了场内和场外指数基金的不同价值。
《报告》显示,只有3%左右的投资者没听过指数基金,说明指数基金的普及度已然不低。但有28%的投资者虽然知道指数基金,但表示还不了解指数、不知道参与方式。其中,不知何时买、以及买什么,是投资者仍在观望的主要原因和痛点。“这说明,更加深入、更加有广度和温度的指数基金相关的投教和陪伴工作仍然任重道远。”轩伟说。
轩伟表示,《报告》的调研数据显示,68%的不了解指数基金的投资者表现出了积极的学习意愿,他们希望通过互联网平台和专业客户经理、投资顾问更多的了解指数基金,这体现出了线上互联网平台和线下专业投顾的作用。
基于这些多维数据观察,华夏基金在《报告》中总结出了ETF行业发展的5大洞察:
洞察一:ETF投资者更倾向低买高卖,行为相对理性。洞察二:择时与择基是投资者参与指数基金的主要障碍。洞察三:服务及时性与个性化成为ETF投资者的重要诉求。洞察四:投资者希望提高投顾服务的透明度与多样性。洞察五:机构投资者期待加强投教宣传、完善风险管理、加大创新力度。
基于上述投资痛点,华夏基金还在本次大会上发布了一款针对指数投资者的投资工具——红色火箭。红色火箭的打磨历时三年,经过超12万小时的开发调试、1000多个日夜的锻造,以及90多个正式版本的锤炼而成。“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交给投资者,用尽全力让投资者的投资毫不费力。”李一梅表示,指数基金就是下一个余额宝,简单、透明、生生不息,可以成为每个投资者的第一选择。希望在红色火箭的陪伴下,指数投资者能够收获更多的投资小确幸。
华夏基金互联网金融总监栾天昊表示,有的投资者喜欢在场内投ETF,有的喜欢在场外买联接基金。他总结发现,最重要的需求其实就是一条:快速搞清楚指数的投资价值。但目前专门垂类做指数投资服务的互联网产品非常少,指数往往只是平台的一部分,指数信息往往掺杂在基金费率、净值走势、成立日期等等信息的中间。“我们经过这些调研和思考后,决定将红色火箭所有服务的基础,定位一个能够帮助投资者拨开营销信息、快速看清指数投资本质的‘指数详情页’,成为一个一站式指数服务平台,进而构建一个指数投资垂直生态。”
无论是ETF投资者画像还是红色火箭的指数服务平台,都包含华夏基金对ETF广阔未来的期许。20年筚路蓝缕,华夏基金成为ETF发展的创新者、深耕者、责任者和能力者。如今华夏基金构建指数投资“研究+服务+策略”体系,希望给投资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未来,华夏基金将继续坚持研发创新、坚持投资者陪伴、坚持共建良性的ETF行业生态圈,为投资者享受更好的ETF产品和服务而不懈奋斗,为中国ETF市场的长期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李一梅表示,近20年全球ETF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2.16%,产品数量连续20年保持正增长。在中国,实现ETF规模第一个万亿元、第二个万亿元和第三个万亿元的时间在逐步缩短,分别为16年、3年和10个月。ETF在中国已从相对粗放的发展阶段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有三个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一是主动管理赋能产品创设。通过ETF把蕴含在主动管理之中的“超额收益能力”,以更加透明、更加简单易懂的方式呈现在投资者眼前。
二是ETF竞争从产品创设延伸至产品运营领域。ETF的竞争从“有没有”,到了“好不好用”的阶段,从重“首发”延伸到了重“持营”。如何联合上下游各类服务机构,将繁琐复杂的ETF运营工作转化为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优质的资产配置体验,成为摆在基金公司面前的一大课题。
三是从单只产品到组合化、策略化的综合解决方案。我国ETF参与者增加、个人养老推进、投顾等机构对ETF关注不断提升后,ETF的组合化具备相当的应用空间。未来ETF的焦点不仅仅是单品的“作战”,更重要的是如何推出更好的ETF解决方案,帮助投资者配置好各类ETF,提升使用ETF工具的投资获得感。
(CIS)
责编:罗晓霞
校对:杨立林
内幕交易!获刑3年,没收2.32亿元!
刚刚!中国资产,全线爆发!
中东突发!美军B-52轰炸机,火速出动!
重磅消息传来!人民币,狂飙近500点!
美元,突发!
邮箱:bwb@st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