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企大调研·“宝藏”企业成长记④丨凭借0.2毫米的“膜法”,这家环保企业如何以“小”搏“大”?

川观新闻

1周前

上游研发成果在下游实现成果转化,下游的实际应用又促进上游产品的更新迭代,最终构成了一棵枝叶繁茂的企业之“树”。...10月底,记者来到美富特调研,从企业成长的两个细节中寻找答案。

川观新闻记者 文露敏  李强

齐脖高的圆柱体,由总厚度不到0.2毫米的超高压反渗透膜片堆叠而成,其貌不扬,却是变污秽为清澈的“净水神器”——这就是成都美富特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富特”)核心子公司研发的160公斤耐超高压反渗透膜片及其膜组件。

“这在国内还是独一家。”美富特总裁李群英解释起“160公斤”的“含金量”:数值越高,说明耐压性越强,浓缩倍数越高,后期所需的蒸发量就越小,污水零排放项目的投资及运营成本就越低。

160公斤耐超高压反渗透膜片及其膜组件。受访者供图

在我国污水处理行业,不乏跨国水务集团及大型国有企业等“大块头”。美富特以“小”搏“大”,闯出了一片天地。

这一切,底气何来?10月底,记者来到美富特调研,从企业成长的两个细节中寻找答案。

细节一:

丛林里“抢肉吃”

赚到的钱,他们全数投入国产化基地建设

1999年,美富特创立。一开始,企业引进美国高效生物菌技术,应用于河道治理和景观水修复等领域。彼时,国内工业污水处理市场还未勃兴。

成都美富特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受访者供图

2004年开始,多家企业步入工业污水处理赛道。“眼看入场的企业越来越多,技术产品趋向同质化,我们意识到,追求‘独到’才能生存。”李群英回忆起在丛林里“抢肉吃”的日子。

美富特将熟悉的生物菌技术引入工业污水治理之中,创新研发的“生化+物化”技术突破了含氰废水、苎麻脱胶废水等世界性难题。但随着环保标准的提升,现有技术似乎已难以突破“天花板”。

“天花板”之上是什么?公司决策层决定,不仅要做污水的治理,还要做污水的零排放资源化。这也意味着更高的治理标准和技术要求。

在对性价比、稳定性等指标的综合考察后,一张膜进入了视线。

膜技术的基本功能是过滤和浓缩。比如,反渗透膜通过像一根头发丝千分之一粗那样小的孔径,实现对各种污染物的高效截留。

但当时,膜技术多用于纯水制备、锅炉补给水制备、海水淡化等水质较好的领域,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也仅限于市政污水处理。为此,美富特专门建立了膜技术实验室,从国外引进人才,投入大量资金建设膜技术流体仿真实验装置,研究膜技术在工业污水治理中的应用。

美富特反渗透膜生产车间。受访者供图

2012年,经过对美国、欧洲等地膜产品技术的考察调研,美富特决定引进国外某特种膜技术。它具有比较宽的流体通道,抗污染性较强,此前主要是用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之中。

找到新技术路线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接下来的两年,美富特经历了“至暗时刻”——技术转型,市场随之转型,团队的建立、技术的研发应用、市场的开拓,问题接踵而至。

引进的技术难免“水土不服”,必须消化吸收再创新。多种工业污水处理的应用场景正是绝佳“练武场”。但有用户曾当面质疑:之前没人这么干过,你们怎么保证不撂下一个烂摊子?

美富特选择用“脚”说话。2014年,他们为内蒙古一家制药企业处理抗生素生产废水,这类废水水质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团队先自费在实验室进行小试,又在项目现场进行了3个多月的中试实验,最终针对抗生素废水的特殊性,设计出经济高效的特种膜中水回用零排放工艺包。

“零排放之外,项目运行成本还不到之前的三分之一,每天节约近8万元。”李群英回忆,一炮打响,订单就一个接一个地来了。

想要“独到”,光靠引进是行不通的。2014年,美富特在成都金堂打造了国内首个特种膜研发制造基地。“前几年赚到的2个多亿,全部投入。”谈起当年的决定,李群英仍然坚定。

对行业前景和技术路线的确信,使得美富特的步子迈得很坚决。针对国内的应用场景,他们在膜材料、膜结构上不断进行革新性研发。相较于引进之初,膜的耐压性、抗污染性、脱盐率等性能都有了较大提升。

160公斤耐超高压反渗透膜片及其膜组件就是一个例证。今年1月,在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审会上,其被专家鉴定为“国际领先”,打破了欧美膜技术领域的垄断。

如今,美富特已在30多个行业建立了500多个样板工程,同时成为国内外十几家知名膜企业的膜片和组件的代工厂商。

美富特水污染防治研究院。受访者供图

细节二:

从上游“游”到下游

做精做专,企业之“树”枝叶繁茂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已达到98.69%,污水处理厂2967座。与1999年相比,市场更大了,“丛林”也更挤了。

污水处理行业市场参与者众多,资本实力雄厚、社会资源丰富的大企业不在少数。科技创新引领“独到”产品之外,企业还要以何取胜?

美富特选择做大“蛋糕”。

在企业总部,记者看到,全系列特种膜研发生产销售、产品化系列产品研发生产、工业污水资源化……不同的子公司各司其职。上游研发成果在下游实现成果转化,下游的实际应用又促进上游产品的更新迭代,最终构成了一棵枝叶繁茂的企业之“树”。

“业态的精细划分,能够合理规划配置公司各项资源,各个版块就其业务进行纵向开拓,做精做专。”李群英点出个中缘由。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一份产业报告显示,随着大规模建设高峰逐渐进入尾声,中国污水处理业的发展重心目前正处于由建设向运营的转变期。这也意味着,从产品技术研发、核心设备制造、咨询设计到工程建设、投资管理、运营管理的全产业链能力,越来越成为“杀手锏”。“而这样的企业并不多。”李群英说。

各个“枝桠”相伴相生。美富特的另一拳头产品水魔方净水厂,不同于传统的混凝土池污水厂,其采用预制模块,30到60天“拼”起一个万吨级污水厂。美富特2007年进入这一细分领域,凭借全工艺链技术服务能力和全产业链综合服务能力,交付质效较高,目前累计日处理量200万吨,位居国内前列。

水魔方净水厂北方项目。受访者供图

“用户需要一家能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更有性价比。”李群英深有体会。

绿色园区就是美富特的“下一子”。2021年,美富特组建海南美创环投有限公司,专门负责绿色园区版块。依托企业的长期积淀,他们率先研发设计“绿色电镀、化工、印染”三大绿色园区模型,颠覆了传统工业园区只提供生产场地、环保风险全部由企业自行承担的模式,统一规划设计、投资建设、招商运营,企业“拎包”入驻,更深程度地参与地方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

美富特的“蛋糕”,还包括更广阔的市场、更先进的技术。

前些年,美富特已经将产品技术出口到非洲、欧洲等地区,今年,美富特海外业务相关负责人先后前往沙特、阿联酋、越南等国家,考察公司技术和产品在中东、东南亚地区的前景,已有意向客户计划来蓉实地考察。

“行业粗放发展的增量时代已经过去,存量时代,还是要把创新放在第一位。”李群英把“做精做细,提质增效”作为未来的关键词。她描述起一个愿景——实现水魔方净水厂的智慧化管理,就像家用净水器一样,一个APP就可以控制整个净水厂的运行。

上游研发成果在下游实现成果转化,下游的实际应用又促进上游产品的更新迭代,最终构成了一棵枝叶繁茂的企业之“树”。...10月底,记者来到美富特调研,从企业成长的两个细节中寻找答案。

川观新闻记者 文露敏  李强

齐脖高的圆柱体,由总厚度不到0.2毫米的超高压反渗透膜片堆叠而成,其貌不扬,却是变污秽为清澈的“净水神器”——这就是成都美富特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富特”)核心子公司研发的160公斤耐超高压反渗透膜片及其膜组件。

“这在国内还是独一家。”美富特总裁李群英解释起“160公斤”的“含金量”:数值越高,说明耐压性越强,浓缩倍数越高,后期所需的蒸发量就越小,污水零排放项目的投资及运营成本就越低。

160公斤耐超高压反渗透膜片及其膜组件。受访者供图

在我国污水处理行业,不乏跨国水务集团及大型国有企业等“大块头”。美富特以“小”搏“大”,闯出了一片天地。

这一切,底气何来?10月底,记者来到美富特调研,从企业成长的两个细节中寻找答案。

细节一:

丛林里“抢肉吃”

赚到的钱,他们全数投入国产化基地建设

1999年,美富特创立。一开始,企业引进美国高效生物菌技术,应用于河道治理和景观水修复等领域。彼时,国内工业污水处理市场还未勃兴。

成都美富特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受访者供图

2004年开始,多家企业步入工业污水处理赛道。“眼看入场的企业越来越多,技术产品趋向同质化,我们意识到,追求‘独到’才能生存。”李群英回忆起在丛林里“抢肉吃”的日子。

美富特将熟悉的生物菌技术引入工业污水治理之中,创新研发的“生化+物化”技术突破了含氰废水、苎麻脱胶废水等世界性难题。但随着环保标准的提升,现有技术似乎已难以突破“天花板”。

“天花板”之上是什么?公司决策层决定,不仅要做污水的治理,还要做污水的零排放资源化。这也意味着更高的治理标准和技术要求。

在对性价比、稳定性等指标的综合考察后,一张膜进入了视线。

膜技术的基本功能是过滤和浓缩。比如,反渗透膜通过像一根头发丝千分之一粗那样小的孔径,实现对各种污染物的高效截留。

但当时,膜技术多用于纯水制备、锅炉补给水制备、海水淡化等水质较好的领域,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也仅限于市政污水处理。为此,美富特专门建立了膜技术实验室,从国外引进人才,投入大量资金建设膜技术流体仿真实验装置,研究膜技术在工业污水治理中的应用。

美富特反渗透膜生产车间。受访者供图

2012年,经过对美国、欧洲等地膜产品技术的考察调研,美富特决定引进国外某特种膜技术。它具有比较宽的流体通道,抗污染性较强,此前主要是用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之中。

找到新技术路线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接下来的两年,美富特经历了“至暗时刻”——技术转型,市场随之转型,团队的建立、技术的研发应用、市场的开拓,问题接踵而至。

引进的技术难免“水土不服”,必须消化吸收再创新。多种工业污水处理的应用场景正是绝佳“练武场”。但有用户曾当面质疑:之前没人这么干过,你们怎么保证不撂下一个烂摊子?

美富特选择用“脚”说话。2014年,他们为内蒙古一家制药企业处理抗生素生产废水,这类废水水质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团队先自费在实验室进行小试,又在项目现场进行了3个多月的中试实验,最终针对抗生素废水的特殊性,设计出经济高效的特种膜中水回用零排放工艺包。

“零排放之外,项目运行成本还不到之前的三分之一,每天节约近8万元。”李群英回忆,一炮打响,订单就一个接一个地来了。

想要“独到”,光靠引进是行不通的。2014年,美富特在成都金堂打造了国内首个特种膜研发制造基地。“前几年赚到的2个多亿,全部投入。”谈起当年的决定,李群英仍然坚定。

对行业前景和技术路线的确信,使得美富特的步子迈得很坚决。针对国内的应用场景,他们在膜材料、膜结构上不断进行革新性研发。相较于引进之初,膜的耐压性、抗污染性、脱盐率等性能都有了较大提升。

160公斤耐超高压反渗透膜片及其膜组件就是一个例证。今年1月,在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审会上,其被专家鉴定为“国际领先”,打破了欧美膜技术领域的垄断。

如今,美富特已在30多个行业建立了500多个样板工程,同时成为国内外十几家知名膜企业的膜片和组件的代工厂商。

美富特水污染防治研究院。受访者供图

细节二:

从上游“游”到下游

做精做专,企业之“树”枝叶繁茂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已达到98.69%,污水处理厂2967座。与1999年相比,市场更大了,“丛林”也更挤了。

污水处理行业市场参与者众多,资本实力雄厚、社会资源丰富的大企业不在少数。科技创新引领“独到”产品之外,企业还要以何取胜?

美富特选择做大“蛋糕”。

在企业总部,记者看到,全系列特种膜研发生产销售、产品化系列产品研发生产、工业污水资源化……不同的子公司各司其职。上游研发成果在下游实现成果转化,下游的实际应用又促进上游产品的更新迭代,最终构成了一棵枝叶繁茂的企业之“树”。

“业态的精细划分,能够合理规划配置公司各项资源,各个版块就其业务进行纵向开拓,做精做专。”李群英点出个中缘由。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一份产业报告显示,随着大规模建设高峰逐渐进入尾声,中国污水处理业的发展重心目前正处于由建设向运营的转变期。这也意味着,从产品技术研发、核心设备制造、咨询设计到工程建设、投资管理、运营管理的全产业链能力,越来越成为“杀手锏”。“而这样的企业并不多。”李群英说。

各个“枝桠”相伴相生。美富特的另一拳头产品水魔方净水厂,不同于传统的混凝土池污水厂,其采用预制模块,30到60天“拼”起一个万吨级污水厂。美富特2007年进入这一细分领域,凭借全工艺链技术服务能力和全产业链综合服务能力,交付质效较高,目前累计日处理量200万吨,位居国内前列。

水魔方净水厂北方项目。受访者供图

“用户需要一家能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更有性价比。”李群英深有体会。

绿色园区就是美富特的“下一子”。2021年,美富特组建海南美创环投有限公司,专门负责绿色园区版块。依托企业的长期积淀,他们率先研发设计“绿色电镀、化工、印染”三大绿色园区模型,颠覆了传统工业园区只提供生产场地、环保风险全部由企业自行承担的模式,统一规划设计、投资建设、招商运营,企业“拎包”入驻,更深程度地参与地方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

美富特的“蛋糕”,还包括更广阔的市场、更先进的技术。

前些年,美富特已经将产品技术出口到非洲、欧洲等地区,今年,美富特海外业务相关负责人先后前往沙特、阿联酋、越南等国家,考察公司技术和产品在中东、东南亚地区的前景,已有意向客户计划来蓉实地考察。

“行业粗放发展的增量时代已经过去,存量时代,还是要把创新放在第一位。”李群英把“做精做细,提质增效”作为未来的关键词。她描述起一个愿景——实现水魔方净水厂的智慧化管理,就像家用净水器一样,一个APP就可以控制整个净水厂的运行。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