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退期的燃油车为何还有这么多爆款?

虎嗅APP

1周前

在燃油车销量榜单中,目前SUV类别排名第一的星越L,上市前期的销量维持在月均1万辆左右,最近半年不降反增,稳定在1.5万辆左右,9月份更是突破2万辆,打破了自己的销量纪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utocarweekly (ID:autocarweekly),作者:萝吉,题图来自:AI生成

从宏观来讲,新能源涨、燃油车跌,是过去几年、以及可预见的未来,都将持续下去的趋势,目前新能源渗透率已经稳定跨过50%的节点,燃油车型、尤其是以燃油车为主的合资品牌,在各级别、各类别细分市场的份额,都在不断萎缩。

而在车型方面,不管是轿车还是SUV的销量榜单,头部位置都基本被新能源车攻陷,Model Y、宋PLUS、海鸥、理想L6……不管是纯电、插混还是增程,都以动辄3、4万辆的销量规模,超越了所有燃油车型。

但是当我们的目光,从销量榜头部稍微往下移,就会看到一大批我们熟悉的燃油车,依然保持着月销2万、甚至3万+的销量规模,其中不少车型,甚至环比、同比都保持着上涨态势。

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的涨跌趋势,无法逆转,但是具体到车型的销量,情况或许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对比新能源、燃油销量榜,结果或许和想象的不同

我们知道近几年国内新能源市场爆发的主力,是比亚迪、理想、问界等中国品牌,而此前燃油车占据主导的时代,销量主力是合资品牌。所以新能源增长、燃油车下滑的同时,也伴随着合资品牌的萎缩。

如上表,把时间线向前拉到2017年,直到2021年之前,海外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都在60%以上,且2017至2020年这段时间,海外品牌的份额还在不断上涨,中国品牌的份额其实是在下滑的。

从2021年开始,国内新能源市场正式爆发,这时中国与海外品牌的涨跌开始逆转,形势急剧变化。到今年9月份,海外品牌的份额已经萎缩到了38.86%,中国品牌的份额正式超过六成,成为市场主导,此时新能源的渗透率,也恰好超过了50%。

宏观层面市场份额的变化,一定会反映在车型销量、尤其是销量榜单的变化。还记得几年前我们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就是XX自主车型挤进了轿车销量榜Top 10,动摇了合资品牌的垄断。而如今不管轿车还是SUV榜单,几乎整个Top 5都已经变成中国品牌的新能源车,超越合资品牌,早已不再是话题,而是现实。

不过如果把燃油车、尤其是合资燃油车看成溃兵的话,那么我们把具体车型的销量榜单拉出来,可能会觉得有些意外:

首先看轿车类别,我们各自统计新能源和燃油轿车9月份上险量超过1万辆的车型,巧合的是,两个类别上榜车型数量完全相同,都是15款。另外,考虑到新能源车有不少是新车,所以这里的销量变化,我们就采用了和8月份的环比数据作为参考。

新能源车型中,销量最高的海鸥逼近5万辆;另外超过3万辆的,有秦L、秦PLUS、海豹06和宏光MINI这4款;2-3万辆之间的,则有缤果、Model 3两款。

燃油车类别,销量最高的日产轩逸9月是3万辆出头,超过3万辆仅此一款;2-3万辆区间,有朗逸、速腾、帕萨特3款车型。整体来看,新能源车爆款车型的销量,是明显盖过燃油类别的。

不过我们抛开和新能源车的对比,只看燃油车数据的话,轩逸销量3万+,帕萨特、迈腾两款B级车月销2万辆左右,行政级豪华轿车中的A6L、E级、5系,销量达到1.2~1.6万辆之间,这样的规模,丝毫看不出燃油车溃败的迹象。

而再结合环比销量变化来看,9月份新能源和燃油轿车实现环比增长的,都有15款,其中新能源车环比跌幅接近10%的有3款,燃油车跌幅超过10%的只有2款。而且,迈腾、A6L和红旗H5,3款车型9月份环比涨幅都达到了3~4成,另外速腾、艾瑞泽8和星瑞,9月销量环比涨幅都达到了两位数。

再看SUV类别,9月份销量超过万辆的,同样有30款,只是其中新能源车型只有14款,燃油车达到16款,在过万车型的数量上,燃油车扳回一城。

当然,看头部车型的销量,燃油车还是明显比不上新能源车,Model Y和宋PLUS系列当月销量都超过了4万辆,另外新能源SUV月销超过2万辆的,有宋L、元PLUS、理想L6三款。

燃油SUV中,销量最高的是吉利星越L,9月份销量2.2万辆,也是燃油SUV里唯一超过万辆的车型,而这也意味着,月销超过1万辆的燃油SUV车型,总计有15款,新能源SUV里月销1-2万辆之间的车型,则只有8款。

而在销量变化上,榜单中新能源SUV有6款遭遇下滑,而燃油SUV在9月份环比下滑的,只有排在最后的3款车型,其余前13款车型,销量都实现环比增长,其中星越L、探岳的增幅高达3成左右,另有5款车型的增幅,达到了两位数。

说实话,看着榜单右边燃油SUV那一大片绿色的环比增长数据,很难让人把燃油车和溃败二字联系到一起。

当然,如果和2020年左右燃油车的巅峰时期对比,目前燃油车的势头确实远不如前,哈弗H6在2021年月均销量3万辆,日产轩逸2020、2021年销量连续破50万辆,大众朗逸在2021年之前数年,年销规模都在45万辆左右,月均销量接近4万辆。

也就是说,和巅峰时期比,如今的燃油车确实明显没落了,但是从榜单上的车型,以及环比态势来看,如今燃油车的热门车型,在市场上依然有着旺盛的需求。

当前的燃油车,都被卖到哪了?

新能源市场刚刚开始爆发时,大城市、尤其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扮演着新能源车销量增长的火车头,渗透率一度大幅领先中小城市和乡村市场。

不过到了最近、尤其是今年8、9月份,国内地级市和乡村市场的渗透率也超过了50%,和大、中城市的渗透率已经非常接近。只是头部城市中,理想、问界、特斯拉、蔚来等高端新能源品牌销量较高,而中小城市和乡村则以比亚迪、零跑、长安启源、吉利等品牌为主。

这也意味着,在国内各级市场中,燃油车也都依然有着40%~50%的市场份额。具体到车型上,主流价位的朗逸、轩逸、星越L,中端市场的凯美瑞、帕萨特、迈腾,豪华市场的A6L、E级、GLC等等,都保持着坚挺的销量态势,其中A6L、GLC等部分豪华车型的销量,相比几年前并没有明显的下滑。

此外,在燃油车销量榜单中,目前SUV类别排名第一的星越L,上市前期的销量维持在月均1万辆左右,最近半年不降反增,稳定在1.5万辆左右,9月份更是突破2万辆,打破了自己的销量纪录。

除此之外,类似吉利帝豪、星瑞、长安逸动、红旗H5等自主品牌的燃油车,如今的销量相比新能源市场爆发前,都没有下滑,星瑞、红旗H5的态势反而比前两年要更好。这种和市场大环境相悖的现象,也确实值得关注。

新能源车成为主流,市场为何依然需要燃油车?

如果只看销量数据的话,部分燃油车目前的销量确实依然坚挺,但是价格却不可同日而语。

目前我们看到的燃油车的销量数据,不论自主品牌、主流合资品牌还是豪华品牌,基本都是基于极大力度的优惠实现的。和前些年相比,即便部分燃油车销量保持稳定,但它们在终端市场的主销价位,已经远不如前。

比如之前燃油版起步价基本在10万元以上的卡罗拉,如今双擎混动版的门槛已经跌破10万元,燃油版门槛甚至跌到了6字头。

此前主销价位基本接近20万元的合资B级车,例如帕萨特、迈腾等等,如今主销版本的终端价,都已经下探到了15万元以内。而此前优惠后售价也基本不低于35万元的豪华中型SUV,目前27、28万的裸车价已经不算稀奇。

说实话,即便对燃油车没有特殊情怀的消费者,在切实对比了同价位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之后,会发现即便考虑购置税和购车后用车成本的差异,很多燃油车型依然有着很强的产品力和性价比。

而一旦购车的倾向开始朝燃油车偏转,类似大众、丰田、吉利等一线品牌的主力产品,就会展现出相当强的吸引力。

而除了价格优惠,如今一些思维转变比较积极的合资品牌,也在参考自主品牌的思路来造车。例如前不久上市的大众途岳新锐,一台全系标配自动变速箱的紧凑级SUV,给出了7万多元的超低价,且从入门版开始,就标配了6气囊、倒车影像、车窗一键升降、手机互联等此前合资车型10万元内都不多见的配置。

另外,大众、丰田等强势合资品牌,如今也在部分新车上积极跟进8155芯片、华为HiCar车机、高性能语音交互,甚至智能驾驶辅助等功能,如果不是对新潮配置过于执着的话,如今很多燃油车型的进步,也已经能满足很多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总之,如果努力跟进时代,在产品和价格层面给到诚意,燃油车型在中国市场依然有着大量的需求,只是在这个逐渐变小的市场中,部分车企已经基本放弃了抵抗,做好了退出的准备,而有决心留下来、并愿意努力自我革新的车企,依然会在中国市场收获到应有的回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utocarweekly (ID:autocarweekly),作者:萝吉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End

想涨知识 关注虎嗅视频号!

在燃油车销量榜单中,目前SUV类别排名第一的星越L,上市前期的销量维持在月均1万辆左右,最近半年不降反增,稳定在1.5万辆左右,9月份更是突破2万辆,打破了自己的销量纪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utocarweekly (ID:autocarweekly),作者:萝吉,题图来自:AI生成

从宏观来讲,新能源涨、燃油车跌,是过去几年、以及可预见的未来,都将持续下去的趋势,目前新能源渗透率已经稳定跨过50%的节点,燃油车型、尤其是以燃油车为主的合资品牌,在各级别、各类别细分市场的份额,都在不断萎缩。

而在车型方面,不管是轿车还是SUV的销量榜单,头部位置都基本被新能源车攻陷,Model Y、宋PLUS、海鸥、理想L6……不管是纯电、插混还是增程,都以动辄3、4万辆的销量规模,超越了所有燃油车型。

但是当我们的目光,从销量榜头部稍微往下移,就会看到一大批我们熟悉的燃油车,依然保持着月销2万、甚至3万+的销量规模,其中不少车型,甚至环比、同比都保持着上涨态势。

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的涨跌趋势,无法逆转,但是具体到车型的销量,情况或许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对比新能源、燃油销量榜,结果或许和想象的不同

我们知道近几年国内新能源市场爆发的主力,是比亚迪、理想、问界等中国品牌,而此前燃油车占据主导的时代,销量主力是合资品牌。所以新能源增长、燃油车下滑的同时,也伴随着合资品牌的萎缩。

如上表,把时间线向前拉到2017年,直到2021年之前,海外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都在60%以上,且2017至2020年这段时间,海外品牌的份额还在不断上涨,中国品牌的份额其实是在下滑的。

从2021年开始,国内新能源市场正式爆发,这时中国与海外品牌的涨跌开始逆转,形势急剧变化。到今年9月份,海外品牌的份额已经萎缩到了38.86%,中国品牌的份额正式超过六成,成为市场主导,此时新能源的渗透率,也恰好超过了50%。

宏观层面市场份额的变化,一定会反映在车型销量、尤其是销量榜单的变化。还记得几年前我们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就是XX自主车型挤进了轿车销量榜Top 10,动摇了合资品牌的垄断。而如今不管轿车还是SUV榜单,几乎整个Top 5都已经变成中国品牌的新能源车,超越合资品牌,早已不再是话题,而是现实。

不过如果把燃油车、尤其是合资燃油车看成溃兵的话,那么我们把具体车型的销量榜单拉出来,可能会觉得有些意外:

首先看轿车类别,我们各自统计新能源和燃油轿车9月份上险量超过1万辆的车型,巧合的是,两个类别上榜车型数量完全相同,都是15款。另外,考虑到新能源车有不少是新车,所以这里的销量变化,我们就采用了和8月份的环比数据作为参考。

新能源车型中,销量最高的海鸥逼近5万辆;另外超过3万辆的,有秦L、秦PLUS、海豹06和宏光MINI这4款;2-3万辆之间的,则有缤果、Model 3两款。

燃油车类别,销量最高的日产轩逸9月是3万辆出头,超过3万辆仅此一款;2-3万辆区间,有朗逸、速腾、帕萨特3款车型。整体来看,新能源车爆款车型的销量,是明显盖过燃油类别的。

不过我们抛开和新能源车的对比,只看燃油车数据的话,轩逸销量3万+,帕萨特、迈腾两款B级车月销2万辆左右,行政级豪华轿车中的A6L、E级、5系,销量达到1.2~1.6万辆之间,这样的规模,丝毫看不出燃油车溃败的迹象。

而再结合环比销量变化来看,9月份新能源和燃油轿车实现环比增长的,都有15款,其中新能源车环比跌幅接近10%的有3款,燃油车跌幅超过10%的只有2款。而且,迈腾、A6L和红旗H5,3款车型9月份环比涨幅都达到了3~4成,另外速腾、艾瑞泽8和星瑞,9月销量环比涨幅都达到了两位数。

再看SUV类别,9月份销量超过万辆的,同样有30款,只是其中新能源车型只有14款,燃油车达到16款,在过万车型的数量上,燃油车扳回一城。

当然,看头部车型的销量,燃油车还是明显比不上新能源车,Model Y和宋PLUS系列当月销量都超过了4万辆,另外新能源SUV月销超过2万辆的,有宋L、元PLUS、理想L6三款。

燃油SUV中,销量最高的是吉利星越L,9月份销量2.2万辆,也是燃油SUV里唯一超过万辆的车型,而这也意味着,月销超过1万辆的燃油SUV车型,总计有15款,新能源SUV里月销1-2万辆之间的车型,则只有8款。

而在销量变化上,榜单中新能源SUV有6款遭遇下滑,而燃油SUV在9月份环比下滑的,只有排在最后的3款车型,其余前13款车型,销量都实现环比增长,其中星越L、探岳的增幅高达3成左右,另有5款车型的增幅,达到了两位数。

说实话,看着榜单右边燃油SUV那一大片绿色的环比增长数据,很难让人把燃油车和溃败二字联系到一起。

当然,如果和2020年左右燃油车的巅峰时期对比,目前燃油车的势头确实远不如前,哈弗H6在2021年月均销量3万辆,日产轩逸2020、2021年销量连续破50万辆,大众朗逸在2021年之前数年,年销规模都在45万辆左右,月均销量接近4万辆。

也就是说,和巅峰时期比,如今的燃油车确实明显没落了,但是从榜单上的车型,以及环比态势来看,如今燃油车的热门车型,在市场上依然有着旺盛的需求。

当前的燃油车,都被卖到哪了?

新能源市场刚刚开始爆发时,大城市、尤其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扮演着新能源车销量增长的火车头,渗透率一度大幅领先中小城市和乡村市场。

不过到了最近、尤其是今年8、9月份,国内地级市和乡村市场的渗透率也超过了50%,和大、中城市的渗透率已经非常接近。只是头部城市中,理想、问界、特斯拉、蔚来等高端新能源品牌销量较高,而中小城市和乡村则以比亚迪、零跑、长安启源、吉利等品牌为主。

这也意味着,在国内各级市场中,燃油车也都依然有着40%~50%的市场份额。具体到车型上,主流价位的朗逸、轩逸、星越L,中端市场的凯美瑞、帕萨特、迈腾,豪华市场的A6L、E级、GLC等等,都保持着坚挺的销量态势,其中A6L、GLC等部分豪华车型的销量,相比几年前并没有明显的下滑。

此外,在燃油车销量榜单中,目前SUV类别排名第一的星越L,上市前期的销量维持在月均1万辆左右,最近半年不降反增,稳定在1.5万辆左右,9月份更是突破2万辆,打破了自己的销量纪录。

除此之外,类似吉利帝豪、星瑞、长安逸动、红旗H5等自主品牌的燃油车,如今的销量相比新能源市场爆发前,都没有下滑,星瑞、红旗H5的态势反而比前两年要更好。这种和市场大环境相悖的现象,也确实值得关注。

新能源车成为主流,市场为何依然需要燃油车?

如果只看销量数据的话,部分燃油车目前的销量确实依然坚挺,但是价格却不可同日而语。

目前我们看到的燃油车的销量数据,不论自主品牌、主流合资品牌还是豪华品牌,基本都是基于极大力度的优惠实现的。和前些年相比,即便部分燃油车销量保持稳定,但它们在终端市场的主销价位,已经远不如前。

比如之前燃油版起步价基本在10万元以上的卡罗拉,如今双擎混动版的门槛已经跌破10万元,燃油版门槛甚至跌到了6字头。

此前主销价位基本接近20万元的合资B级车,例如帕萨特、迈腾等等,如今主销版本的终端价,都已经下探到了15万元以内。而此前优惠后售价也基本不低于35万元的豪华中型SUV,目前27、28万的裸车价已经不算稀奇。

说实话,即便对燃油车没有特殊情怀的消费者,在切实对比了同价位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之后,会发现即便考虑购置税和购车后用车成本的差异,很多燃油车型依然有着很强的产品力和性价比。

而一旦购车的倾向开始朝燃油车偏转,类似大众、丰田、吉利等一线品牌的主力产品,就会展现出相当强的吸引力。

而除了价格优惠,如今一些思维转变比较积极的合资品牌,也在参考自主品牌的思路来造车。例如前不久上市的大众途岳新锐,一台全系标配自动变速箱的紧凑级SUV,给出了7万多元的超低价,且从入门版开始,就标配了6气囊、倒车影像、车窗一键升降、手机互联等此前合资车型10万元内都不多见的配置。

另外,大众、丰田等强势合资品牌,如今也在部分新车上积极跟进8155芯片、华为HiCar车机、高性能语音交互,甚至智能驾驶辅助等功能,如果不是对新潮配置过于执着的话,如今很多燃油车型的进步,也已经能满足很多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总之,如果努力跟进时代,在产品和价格层面给到诚意,燃油车型在中国市场依然有着大量的需求,只是在这个逐渐变小的市场中,部分车企已经基本放弃了抵抗,做好了退出的准备,而有决心留下来、并愿意努力自我革新的车企,依然会在中国市场收获到应有的回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utocarweekly (ID:autocarweekly),作者:萝吉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End

想涨知识 关注虎嗅视频号!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