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办裁撤潮之下,GP招商返投考核压力何解

投资家

1周前

GP所要承担的招商返投的任务也随之而来——“在新形势下,GP的返投考核压力毫无疑问是会加重的。...只有当招商部门认为机构的储备项目符合当地招商引资的条件,才会通知引导基金对拟设立的基金进行立项并推动相关工作。
作者 | 母基金研究中心
来源 | 母基金研究中心

“这两个月以来,我们发现,已经有很多地区裁撤招商办了。有一些原来引进项目和我们做对接的招商部门,现在已经被收编和缩减。”北京某VC机构执行董事林丽(化名)告诉母基金研究中心。

“但与之而来的,是各地对合作的创投GP加强了招商返投考核。”林丽表示。

随着国令783号《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从8月起正式施行,我国各地的招商模式,正在发生变革。

上述《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其中第十条要求起草单位起草的政策措施,没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或者未经国务院批准,不得含有下列影响生产经营成本的内容:(一)给予特定经营者税收优惠;(二)给予特定经营者选择性、差异化的财政奖励或者补贴;(三)给予特定经营者要素获取、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社会保险费等方面的优惠;(四)其他影响生产经营成本的内容。

在此背景之下,资本招商模式逐渐兴起,更为契合招商引资的实践。近年来,不少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越来越多地将财政补贴转变为资本招商。地方政府通过设立基金,并设定相关条件,吸引投资项目进入当地发展,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引进优质产业项目。

基金招商的核心内涵包括,成立产业(引导)基金,物色一家龙头企业,通过投资和并购对这家龙头企业形成影响力乃至控制力,龙头企业产生产业链虹吸效应,产业基金又围绕龙头GP和龙头企业投资并购形成基金集群和产业集群,兴起一个支柱产业和产业集群,活跃一片城市经济,即一只产业基金,一个龙头企业,一个支柱产业集群,一方城市经济。这里面还有民资和国资如何相互借力、打配合。

也正因此,GP所要承担的招商返投的任务也随之而来——“在新形势下,GP的返投考核压力毫无疑问是会加重的。为了完成返投,我们绞尽脑汁推动被投企业去LP地区建厂或落研发中心。现在也有部分引导基金LP对招商返投这方面的最新做法是,让子基金投资他们推荐的当地比较有价值的科技项目虽然不是硬性要求,但肯定会影响后续和GP再合作、给新基金出资等方面。但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GP独立的投资决策判断。”华东地区某VC机构投资总监对母基金研究中心表示。

“想实现返投,并非单纯的仅仅只从返投这个行为理解就够了,觉得我只要能带项目来就可以了。从我们的实践来看,难点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返投认定,你觉得完成了返投但不一定会被成功认定;另外一方面就是带项目来,却落不下。”上述VC机构合伙人对母基金研究中心表示。

另一位深圳地区VC机构的执行董事也向母基金研究中心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这种现象确实存在。返投是为了服务招商需求,如果GP不跟招商部门沟通好,很有可能做无用功,返投难以落地。”

所谓“落不下”,有可能是企业不好,有可能是并不符合当地招商的精准需求,也有可能是地区的承载能力不够。因此,弄清具体的招商需求做好沟通,成了最关键的事。

今年以来,各地越来越强调投资与招商的联动,基金的资源导入、价值发现功能被异常重视。在此背景之下,引导基金也出现了“招商前置化”、“返投前置化”的现象。部分引导基金发现,以往的实践是在协议中约定返投比例,但在基金实际运营过程中发现这样不能保障GP返投任务的完成。因此在最新的引导基金政策中,加重了引导基金在确保返投方面的责任。具体而言,如果GP需要申请引导基金的出资,现在首先需要对接当地的招商部门而非引导基金。只有当招商部门认为机构的储备项目符合当地招商引资的条件,才会通知引导基金对拟设立的基金进行立项并推动相关工作。

“当前我们在子基金的管理工作中更强调GP与政府招商部门之间的互动。这是相比过去而言出现的比较明显的变化。”某地方引导基金管理人表示。

已经有地方政府意识到了股权投资机构在招商引资中的重要性——今年5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私募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到“各地要将招引头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纳入招商引资绩效考核范围,加大市场化招引力度,吸引境内外头部机构来鄂落地,对招引头部机构有重大贡献的管理人核心团队(高管)、中介机构、行业商协会,所在地政府可给予一定奖励。”

在资本招商的大潮中,GP也在“转型升级”。

有头部机构正在成立专门的子公司来做招商。其实,从去年开始,大家就陆续都设置了‘招商办’这个新部门,顾名思义,这个部门专门负责招商和返投落地。像我们机构的这个团队就是专门负责整理各地税收和招商政策,和地方政府、企业对接沟通,协助落地返投,完成招商任务。现在无论是头部还是中小机构,基本都会有这样的团队设置。即使是小型VC,也必定有一两位同事专门负责项目落地的工作。但现在,招商方面的工作仅仅只是一个部门已经不够了,已经有先行者嗅到机会成立专业化的子公司来专门做招商,不得不说是一个新的思路。”北京某VC机构执行董事赵照(化名)告诉母基金研究中心。

母基金研究中心认为,投资机构部门设置的变化、旗下公司设置的变化,都反映出,在当前一级市场的环境中,国内创投机构自身正在发生一场变革——创投机构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适应于市场最大LP群体需求,即国资LP对招引的需求。在此过程中,行业机构不断转变、迭代自身策略,以适应市场环境。

“有投资机构成立专门做招商子公司的事情我也有耳闻,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投资机构并不是单纯的为了完成引导基金的返投,某种程度上也是从财务投资转向产业投资的探索,其实是一种双向的赋能:赋能LP的需求,也是赋能投资portfolio企业,更好进行资源整合和对接。”华东地区某引导基金管理人对母基金研究中心表示。

除自身探索差异化竞争优势的转型之外,正如上文赵照所言,现在招商方面的工作并没那么好做,成立专业化子公司来做这样的工作未尝不是一个破局思路。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强化引导基金的调节效应来实现招商引资的功能,在此“资本招商”模式下,创投机构发挥发现产业价值的角色,强化投前研究,加强投后服务。而成立专业化招商子公司,加强了GP在招商方面的服务属性。

我们关注到,政府引导基金正从部分省、发达地市向区县“下沉”,这体现出了区县级政府引导基金较高的“资本招商”诉求。

从整个母基金行业来看,当前国内的引导基金已经进入3.0版本:从1.0版本的“粗放式”发展,到2.0版本的精耕细作,再到现在,由单一引导基金设立转变为设立引导基金集群,打造基金矩阵,并注重形成省级、市级、区县级引导基金的合力,并且基金集群中明确各产业方向基金的设置,母基金发展进一步产业化、矩阵化。

为了充分发挥引导基金的作用,地方政府近年间在持续完善“投行思维”,充分运作人才、产业、资本等要素,优化绩效考核、基金激励与尽职免责,逐渐提高对子基金的出资比例,这都是专业化、市场化的趋势体现。

对GP而言,提前调研当地产业禀赋、储备优质项目,也成了申请引导基金出资的“敲门砖”。引导基金更偏好拥有产业资源和产业服务能力,以及在某一垂直领域深耕、具有差异化和突出能力的GP,同时他们会重点关注GP是否拥有丰富的项目储备与项目发掘、把控、招商引资的能力和GP能否与LP形成良性的业务协同作用。

除了业绩之外,国资LP还看中GP结合自身优势打造具有特色和持续输出能力的生态赋能体系的能力,即通过整合资源、提供差异化服务,为LP创造独特价值的能力。GP需要更多的考虑不同地区的产业规划,思考招商引资的策略,这也为GP带来更多的转型要求和压力,促使其不断修炼内功、积累资源、优化服务。

大型峰会回顾

投资家网·第十二届股权投资年会

“万物资生 福启未来”第十一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峰会

2023上市公司智能产业对接会

2022第十四届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峰会

智者谋远·2021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峰会

2021第十三届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峰会

涅槃重生——投资家网2020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峰会

聚势待发——投资家网2019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峰会

资本破局—2019中国基金合伙人(GPLP)峰会

回归价值投资—2018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峰会

寻求报道:yangqin6060(微信)
商务合作:yangqin6060(微信)

GP所要承担的招商返投的任务也随之而来——“在新形势下,GP的返投考核压力毫无疑问是会加重的。...只有当招商部门认为机构的储备项目符合当地招商引资的条件,才会通知引导基金对拟设立的基金进行立项并推动相关工作。
作者 | 母基金研究中心
来源 | 母基金研究中心

“这两个月以来,我们发现,已经有很多地区裁撤招商办了。有一些原来引进项目和我们做对接的招商部门,现在已经被收编和缩减。”北京某VC机构执行董事林丽(化名)告诉母基金研究中心。

“但与之而来的,是各地对合作的创投GP加强了招商返投考核。”林丽表示。

随着国令783号《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从8月起正式施行,我国各地的招商模式,正在发生变革。

上述《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其中第十条要求起草单位起草的政策措施,没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或者未经国务院批准,不得含有下列影响生产经营成本的内容:(一)给予特定经营者税收优惠;(二)给予特定经营者选择性、差异化的财政奖励或者补贴;(三)给予特定经营者要素获取、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社会保险费等方面的优惠;(四)其他影响生产经营成本的内容。

在此背景之下,资本招商模式逐渐兴起,更为契合招商引资的实践。近年来,不少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越来越多地将财政补贴转变为资本招商。地方政府通过设立基金,并设定相关条件,吸引投资项目进入当地发展,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引进优质产业项目。

基金招商的核心内涵包括,成立产业(引导)基金,物色一家龙头企业,通过投资和并购对这家龙头企业形成影响力乃至控制力,龙头企业产生产业链虹吸效应,产业基金又围绕龙头GP和龙头企业投资并购形成基金集群和产业集群,兴起一个支柱产业和产业集群,活跃一片城市经济,即一只产业基金,一个龙头企业,一个支柱产业集群,一方城市经济。这里面还有民资和国资如何相互借力、打配合。

也正因此,GP所要承担的招商返投的任务也随之而来——“在新形势下,GP的返投考核压力毫无疑问是会加重的。为了完成返投,我们绞尽脑汁推动被投企业去LP地区建厂或落研发中心。现在也有部分引导基金LP对招商返投这方面的最新做法是,让子基金投资他们推荐的当地比较有价值的科技项目虽然不是硬性要求,但肯定会影响后续和GP再合作、给新基金出资等方面。但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GP独立的投资决策判断。”华东地区某VC机构投资总监对母基金研究中心表示。

“想实现返投,并非单纯的仅仅只从返投这个行为理解就够了,觉得我只要能带项目来就可以了。从我们的实践来看,难点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返投认定,你觉得完成了返投但不一定会被成功认定;另外一方面就是带项目来,却落不下。”上述VC机构合伙人对母基金研究中心表示。

另一位深圳地区VC机构的执行董事也向母基金研究中心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这种现象确实存在。返投是为了服务招商需求,如果GP不跟招商部门沟通好,很有可能做无用功,返投难以落地。”

所谓“落不下”,有可能是企业不好,有可能是并不符合当地招商的精准需求,也有可能是地区的承载能力不够。因此,弄清具体的招商需求做好沟通,成了最关键的事。

今年以来,各地越来越强调投资与招商的联动,基金的资源导入、价值发现功能被异常重视。在此背景之下,引导基金也出现了“招商前置化”、“返投前置化”的现象。部分引导基金发现,以往的实践是在协议中约定返投比例,但在基金实际运营过程中发现这样不能保障GP返投任务的完成。因此在最新的引导基金政策中,加重了引导基金在确保返投方面的责任。具体而言,如果GP需要申请引导基金的出资,现在首先需要对接当地的招商部门而非引导基金。只有当招商部门认为机构的储备项目符合当地招商引资的条件,才会通知引导基金对拟设立的基金进行立项并推动相关工作。

“当前我们在子基金的管理工作中更强调GP与政府招商部门之间的互动。这是相比过去而言出现的比较明显的变化。”某地方引导基金管理人表示。

已经有地方政府意识到了股权投资机构在招商引资中的重要性——今年5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私募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到“各地要将招引头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纳入招商引资绩效考核范围,加大市场化招引力度,吸引境内外头部机构来鄂落地,对招引头部机构有重大贡献的管理人核心团队(高管)、中介机构、行业商协会,所在地政府可给予一定奖励。”

在资本招商的大潮中,GP也在“转型升级”。

有头部机构正在成立专门的子公司来做招商。其实,从去年开始,大家就陆续都设置了‘招商办’这个新部门,顾名思义,这个部门专门负责招商和返投落地。像我们机构的这个团队就是专门负责整理各地税收和招商政策,和地方政府、企业对接沟通,协助落地返投,完成招商任务。现在无论是头部还是中小机构,基本都会有这样的团队设置。即使是小型VC,也必定有一两位同事专门负责项目落地的工作。但现在,招商方面的工作仅仅只是一个部门已经不够了,已经有先行者嗅到机会成立专业化的子公司来专门做招商,不得不说是一个新的思路。”北京某VC机构执行董事赵照(化名)告诉母基金研究中心。

母基金研究中心认为,投资机构部门设置的变化、旗下公司设置的变化,都反映出,在当前一级市场的环境中,国内创投机构自身正在发生一场变革——创投机构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适应于市场最大LP群体需求,即国资LP对招引的需求。在此过程中,行业机构不断转变、迭代自身策略,以适应市场环境。

“有投资机构成立专门做招商子公司的事情我也有耳闻,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投资机构并不是单纯的为了完成引导基金的返投,某种程度上也是从财务投资转向产业投资的探索,其实是一种双向的赋能:赋能LP的需求,也是赋能投资portfolio企业,更好进行资源整合和对接。”华东地区某引导基金管理人对母基金研究中心表示。

除自身探索差异化竞争优势的转型之外,正如上文赵照所言,现在招商方面的工作并没那么好做,成立专业化子公司来做这样的工作未尝不是一个破局思路。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强化引导基金的调节效应来实现招商引资的功能,在此“资本招商”模式下,创投机构发挥发现产业价值的角色,强化投前研究,加强投后服务。而成立专业化招商子公司,加强了GP在招商方面的服务属性。

我们关注到,政府引导基金正从部分省、发达地市向区县“下沉”,这体现出了区县级政府引导基金较高的“资本招商”诉求。

从整个母基金行业来看,当前国内的引导基金已经进入3.0版本:从1.0版本的“粗放式”发展,到2.0版本的精耕细作,再到现在,由单一引导基金设立转变为设立引导基金集群,打造基金矩阵,并注重形成省级、市级、区县级引导基金的合力,并且基金集群中明确各产业方向基金的设置,母基金发展进一步产业化、矩阵化。

为了充分发挥引导基金的作用,地方政府近年间在持续完善“投行思维”,充分运作人才、产业、资本等要素,优化绩效考核、基金激励与尽职免责,逐渐提高对子基金的出资比例,这都是专业化、市场化的趋势体现。

对GP而言,提前调研当地产业禀赋、储备优质项目,也成了申请引导基金出资的“敲门砖”。引导基金更偏好拥有产业资源和产业服务能力,以及在某一垂直领域深耕、具有差异化和突出能力的GP,同时他们会重点关注GP是否拥有丰富的项目储备与项目发掘、把控、招商引资的能力和GP能否与LP形成良性的业务协同作用。

除了业绩之外,国资LP还看中GP结合自身优势打造具有特色和持续输出能力的生态赋能体系的能力,即通过整合资源、提供差异化服务,为LP创造独特价值的能力。GP需要更多的考虑不同地区的产业规划,思考招商引资的策略,这也为GP带来更多的转型要求和压力,促使其不断修炼内功、积累资源、优化服务。

大型峰会回顾

投资家网·第十二届股权投资年会

“万物资生 福启未来”第十一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峰会

2023上市公司智能产业对接会

2022第十四届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峰会

智者谋远·2021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峰会

2021第十三届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峰会

涅槃重生——投资家网2020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峰会

聚势待发——投资家网2019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峰会

资本破局—2019中国基金合伙人(GPLP)峰会

回归价值投资—2018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峰会

寻求报道:yangqin6060(微信)
商务合作:yangqin6060(微信)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