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结束了吗?——格隆三论这波行情的起点和终点

格隆汇

1周前

在宏观经济压力下,监管出手,形成的一波政策刺激行情,有形之手行情。...很多人都知道现在是政策行情,很担心政策一停,行情会不会就完了。

关于这波行情,我先后谈了不少观点。幸运的是,那些观点也都得到了市场的检验。我无疑是这个市场上讨论这些观点最合适的人选之一。我不是纸上谈兵的所谓专家,我算是骨灰级的一线机构投资人,先在A股做了十年基金经理,之后又去香港做了十年海外基金经理。全职做格隆汇之前,我是中国最大海外保险公司的首席投资官,算是在给全中国人在管钱。我最大的资本,是我经历了足够多的牛和熊,最后依然活着。

最近行情横盘整理,非常多格隆的粉丝惴惴不安,都在关心和询问同一个问题:行情是不是结束了?当下这个位置,究竟是积蓄能量后再续升势的台阶,还是久盘必跌,之后会一泻千里的悬崖?

我先说我的结论:行情没有结束。

或者把结论说得再肯定一些,从时间维度上说,这波行情大概率还远未结束。你完全不必战战兢兢,随时准备开溜。恰恰相反,你要充分利用好现在的横盘窗口期,调整仓位结构,抢占最有利地形,为第二波攻势做最积极的准备。

说完结论,再说逻辑。

注意,我强调的是逻辑。缜密、自洽,且构成闭环的逻辑,而不是神神叨叨的那些什么量能数据、超买超卖指标等这些交易手段,这些都是术的层面。

要赚大钱,你必须谋求战略层面的确定性。

所谓取势,明道,优术:交易手段是术,人与品是道,大环境是势。财富因势而生,会为道而停留。术面前,财富永远只是过客。

所以,势在何处?将去往哪里?

要解答上面的问题,就必须回答下面的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波行情产生?

答案是,在宏观经济压力下,监管出手,形成的一波政策刺激行情,有形之手行情。支撑行情的两大支柱,一是政策转向引致的市场预期改善,二是央行注入流动性。

也即,这波行情,暂时是没有基本面的配合的,或者说,基本面的配合并不充分。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27%,创54个月新低,就可见一斑。但,监管之所以出手,又恰恰是因为基本面形势不乐观。这听起来有点绕,但确实就是当下行情的现实。

所以我一直说,除非经济能摆脱通缩,企业盈利能恢复,否则构不成牛市。如果你一定要把它称为牛市,那也是一波非标牛市——非标准意义上的牛市。

那就自然会过渡到下一个问题了:有形之手,或者说政策,何时会停下来?

很多人都知道现在是政策行情,很担心政策一停,行情会不会就完了。就像击鼓传花。

这个认知,在某种意义上,是对的。想知道政策什么时候停,就需要知道监管这一打机关枪一样的系列出手,是想干嘛?或者说,什么目的?因为这个决定了上面政策的起点、终点、聚焦着力点、持续性,自然也就对股市行情走多高、走多远,产生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

那么,这些饱和轰炸式的政策,监管,或者说政策,到底想干嘛?

3个字:救经济。

不是救股市。不用自作多情。很多股民都是屁股决定脑袋,因为自己在炒股,就以为股市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有多重要,上面会怎么看重股市。不是这样的。股市,典型的偏房庶出。在正常年景、正常市况、股票正常发行的情况下,每年融资额也就大几千亿,相较于我们每年20万亿的信贷额、30万亿的社会融资总额,股市融资额连零头都算不上,塞牙缝都不够。

何谓救经济?简而言之,扭转经济的通缩。我们上面有高人,高在哪?1、认识到了经济确实有通缩压力,2、也认识到了通缩的可怕。

很多人简单粗糙地把“通货紧缩”理解成一个见怪不怪的、单纯的经济现象。

不是的。通缩是一个动态的、可以自我强化、非常危险的死亡螺旋。当一个经济体陷入通货紧缩的状态时,在不依靠外力干预(政策)的情况下,是很难走出这个螺旋的。

所谓通缩,表观上的就是全社会包括进入资产价格、消费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以及房屋价格等广义价格水平的不断下行。一旦通缩形成,消费者就会因为买涨不买跌心态,第一时间选择持币待购,延迟消费。最经典的演绎就是当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无论出多少政策,如果房价跌势不扭转,居民就不会进场购买。

延迟消费导致的需求走弱,叠加不断下跌的物价,对生产企业终端产品的销售就会形成危险的“双杀”,随之必然出现的就是产能过剩,收入和利润快速下滑,企业减少资本开支、降薪、裁员甚至破产。而裁员或破产又会进一步削弱居民部门的收入与消费信心,进一步反噬生产企业。直接依赖企业和居民收入的政府税收,也就称为无源之水,减少甚至枯竭,都不是不可能。

在通缩的世界里,没有人能够真正的长期获益。那些手持充足现金的人也许因为在短期内获得了购买力的提升而略感欣喜,但问题在通缩死亡螺旋面前,经济的崩溃终将会让本币的价值全面下降。

全球范围的多次经济危机,其开头都是和通缩有关,如果不能及时处理过剩产能或者是提振价格水平,通缩所引致的经济危机,将会是任何一个国家或经济体都无法承担的。

那么,如何解决通缩呢?也不复杂,通缩的核心是有效需求不足,尤其居民部门需求不足。那就政府大规模收缩和精简、大幅减税、大幅增加国民收入分配中对居民的比重,等等。但这些都是长变量,都需要过程,而且涉及蛋糕的重新划分,推行阻力重重,短期都难以实现。

那是不是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当然不是。最有效的、短期最立竿见影的,也通缩最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选择,就是:干涉价格,强制、人为扭转价格信号。

即通过各种经济刺激政策和货币宽松,人为创造一个广义的价格上涨,不仅包含以CPI为代表的基础消费物价,同样包含了股市和楼市等为代表的广义物价,从而扭转各经济体的行为模式,进而把经济从通缩的死亡螺旋里拽出来。

价格是市场经济体系最重要的信号。所有经济体,个人也好,家庭也罢,包括企业,它们的行为决策,完全取决于价格信号。

所以我们看到在9月26日的ZZJ会议中非常罕见的看到了关于房价“止跌企稳”的表述,这绝不是一个狭隘的救不救房地产问题,而是拯救房地产产业链上无数行业和企业,以及防止让整个宏观经济陷入更大通缩陷阱的必然动作。

所以,我们也看到10月18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进一步健全货币政策框架,将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重要考量。

绝大多数人肯定没弄懂作为央行行长怎么讲促进物价合理回升这么不疼不痒的话,但懂行的人一听就懂了,也进一步反证了我们上述的对行情逻辑的分析。

而股市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也最容易干涉到的资产价格指标或信心指标,让其价格快速上涨,对于修正广义的通缩现象,效果将是非常直接的。

换句话说,不管未来的货币、财政还是产业政策多么复杂,我们只要明白“扭转低迷的价格信号”是政策最原始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那也就意味着包含股价、工业品出厂价格、房价等在内的社会广义价格趋势不扭转,就绝不收兵,那未来的远景刺激政策会怎么出,以什么频率出,其实都会一目了然。

也即,上面的动作会很坚决,也会持续。但,涨价幅度、速度会控制,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疯牛,不会出现。

那么,怎么观察政策的动作停下来,慢下来的时间点呢?

核心是两条:

1、经济是否走出通缩

2、企业盈利是否见底

有了这两条,这一波围绕“强制、人为扭转价格信号”的战役,就算结束了,围绕价格的政策,就会开始消退、消停。

怎么看是不是走出通缩了呢?开工率?产能利用率?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增速?

这些都是局部,属于盲人摸象。

盯价格。

尤其盯GDP平减指数,盯PPI。

说完了这些,你是不是就对这波行情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你会否恍然大悟?

我能帮的就这么多了。祝所有格隆的朋友都能在这波行情里盆满钵满。

我是格隆,关注我,做个清醒的人。

来源:格隆汇

温馨提示:财经最新动态随时看,请关注金投网APP。

在宏观经济压力下,监管出手,形成的一波政策刺激行情,有形之手行情。...很多人都知道现在是政策行情,很担心政策一停,行情会不会就完了。

关于这波行情,我先后谈了不少观点。幸运的是,那些观点也都得到了市场的检验。我无疑是这个市场上讨论这些观点最合适的人选之一。我不是纸上谈兵的所谓专家,我算是骨灰级的一线机构投资人,先在A股做了十年基金经理,之后又去香港做了十年海外基金经理。全职做格隆汇之前,我是中国最大海外保险公司的首席投资官,算是在给全中国人在管钱。我最大的资本,是我经历了足够多的牛和熊,最后依然活着。

最近行情横盘整理,非常多格隆的粉丝惴惴不安,都在关心和询问同一个问题:行情是不是结束了?当下这个位置,究竟是积蓄能量后再续升势的台阶,还是久盘必跌,之后会一泻千里的悬崖?

我先说我的结论:行情没有结束。

或者把结论说得再肯定一些,从时间维度上说,这波行情大概率还远未结束。你完全不必战战兢兢,随时准备开溜。恰恰相反,你要充分利用好现在的横盘窗口期,调整仓位结构,抢占最有利地形,为第二波攻势做最积极的准备。

说完结论,再说逻辑。

注意,我强调的是逻辑。缜密、自洽,且构成闭环的逻辑,而不是神神叨叨的那些什么量能数据、超买超卖指标等这些交易手段,这些都是术的层面。

要赚大钱,你必须谋求战略层面的确定性。

所谓取势,明道,优术:交易手段是术,人与品是道,大环境是势。财富因势而生,会为道而停留。术面前,财富永远只是过客。

所以,势在何处?将去往哪里?

要解答上面的问题,就必须回答下面的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波行情产生?

答案是,在宏观经济压力下,监管出手,形成的一波政策刺激行情,有形之手行情。支撑行情的两大支柱,一是政策转向引致的市场预期改善,二是央行注入流动性。

也即,这波行情,暂时是没有基本面的配合的,或者说,基本面的配合并不充分。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27%,创54个月新低,就可见一斑。但,监管之所以出手,又恰恰是因为基本面形势不乐观。这听起来有点绕,但确实就是当下行情的现实。

所以我一直说,除非经济能摆脱通缩,企业盈利能恢复,否则构不成牛市。如果你一定要把它称为牛市,那也是一波非标牛市——非标准意义上的牛市。

那就自然会过渡到下一个问题了:有形之手,或者说政策,何时会停下来?

很多人都知道现在是政策行情,很担心政策一停,行情会不会就完了。就像击鼓传花。

这个认知,在某种意义上,是对的。想知道政策什么时候停,就需要知道监管这一打机关枪一样的系列出手,是想干嘛?或者说,什么目的?因为这个决定了上面政策的起点、终点、聚焦着力点、持续性,自然也就对股市行情走多高、走多远,产生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

那么,这些饱和轰炸式的政策,监管,或者说政策,到底想干嘛?

3个字:救经济。

不是救股市。不用自作多情。很多股民都是屁股决定脑袋,因为自己在炒股,就以为股市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有多重要,上面会怎么看重股市。不是这样的。股市,典型的偏房庶出。在正常年景、正常市况、股票正常发行的情况下,每年融资额也就大几千亿,相较于我们每年20万亿的信贷额、30万亿的社会融资总额,股市融资额连零头都算不上,塞牙缝都不够。

何谓救经济?简而言之,扭转经济的通缩。我们上面有高人,高在哪?1、认识到了经济确实有通缩压力,2、也认识到了通缩的可怕。

很多人简单粗糙地把“通货紧缩”理解成一个见怪不怪的、单纯的经济现象。

不是的。通缩是一个动态的、可以自我强化、非常危险的死亡螺旋。当一个经济体陷入通货紧缩的状态时,在不依靠外力干预(政策)的情况下,是很难走出这个螺旋的。

所谓通缩,表观上的就是全社会包括进入资产价格、消费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以及房屋价格等广义价格水平的不断下行。一旦通缩形成,消费者就会因为买涨不买跌心态,第一时间选择持币待购,延迟消费。最经典的演绎就是当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无论出多少政策,如果房价跌势不扭转,居民就不会进场购买。

延迟消费导致的需求走弱,叠加不断下跌的物价,对生产企业终端产品的销售就会形成危险的“双杀”,随之必然出现的就是产能过剩,收入和利润快速下滑,企业减少资本开支、降薪、裁员甚至破产。而裁员或破产又会进一步削弱居民部门的收入与消费信心,进一步反噬生产企业。直接依赖企业和居民收入的政府税收,也就称为无源之水,减少甚至枯竭,都不是不可能。

在通缩的世界里,没有人能够真正的长期获益。那些手持充足现金的人也许因为在短期内获得了购买力的提升而略感欣喜,但问题在通缩死亡螺旋面前,经济的崩溃终将会让本币的价值全面下降。

全球范围的多次经济危机,其开头都是和通缩有关,如果不能及时处理过剩产能或者是提振价格水平,通缩所引致的经济危机,将会是任何一个国家或经济体都无法承担的。

那么,如何解决通缩呢?也不复杂,通缩的核心是有效需求不足,尤其居民部门需求不足。那就政府大规模收缩和精简、大幅减税、大幅增加国民收入分配中对居民的比重,等等。但这些都是长变量,都需要过程,而且涉及蛋糕的重新划分,推行阻力重重,短期都难以实现。

那是不是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当然不是。最有效的、短期最立竿见影的,也通缩最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选择,就是:干涉价格,强制、人为扭转价格信号。

即通过各种经济刺激政策和货币宽松,人为创造一个广义的价格上涨,不仅包含以CPI为代表的基础消费物价,同样包含了股市和楼市等为代表的广义物价,从而扭转各经济体的行为模式,进而把经济从通缩的死亡螺旋里拽出来。

价格是市场经济体系最重要的信号。所有经济体,个人也好,家庭也罢,包括企业,它们的行为决策,完全取决于价格信号。

所以我们看到在9月26日的ZZJ会议中非常罕见的看到了关于房价“止跌企稳”的表述,这绝不是一个狭隘的救不救房地产问题,而是拯救房地产产业链上无数行业和企业,以及防止让整个宏观经济陷入更大通缩陷阱的必然动作。

所以,我们也看到10月18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进一步健全货币政策框架,将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重要考量。

绝大多数人肯定没弄懂作为央行行长怎么讲促进物价合理回升这么不疼不痒的话,但懂行的人一听就懂了,也进一步反证了我们上述的对行情逻辑的分析。

而股市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也最容易干涉到的资产价格指标或信心指标,让其价格快速上涨,对于修正广义的通缩现象,效果将是非常直接的。

换句话说,不管未来的货币、财政还是产业政策多么复杂,我们只要明白“扭转低迷的价格信号”是政策最原始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那也就意味着包含股价、工业品出厂价格、房价等在内的社会广义价格趋势不扭转,就绝不收兵,那未来的远景刺激政策会怎么出,以什么频率出,其实都会一目了然。

也即,上面的动作会很坚决,也会持续。但,涨价幅度、速度会控制,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疯牛,不会出现。

那么,怎么观察政策的动作停下来,慢下来的时间点呢?

核心是两条:

1、经济是否走出通缩

2、企业盈利是否见底

有了这两条,这一波围绕“强制、人为扭转价格信号”的战役,就算结束了,围绕价格的政策,就会开始消退、消停。

怎么看是不是走出通缩了呢?开工率?产能利用率?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增速?

这些都是局部,属于盲人摸象。

盯价格。

尤其盯GDP平减指数,盯PPI。

说完了这些,你是不是就对这波行情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你会否恍然大悟?

我能帮的就这么多了。祝所有格隆的朋友都能在这波行情里盆满钵满。

我是格隆,关注我,做个清醒的人。

来源:格隆汇

温馨提示:财经最新动态随时看,请关注金投网APP。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