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英国镜鉴

财经五月花

1周前

2023年4月,英国又进行了新一轮的养老金税优政策改革,取消了原先每人107万英镑的终身税优上限,将每人每年4万英镑的年基础税优额度提高到6万英镑,并在高收入者税优、领取阶段税优、领取期税优政策等方面做了不同程度的调整。

摘    要

各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在政府、企业、个人之间构建均衡的养老责任分担机制,从而使养老保障体系更加坚实并具备可持续性
文|万群
经过三十余年的持续发展,中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为基础、第二支柱企(职)业年金和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为补充的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但是在人口老龄化急剧加速、人口预期寿命不断增长的背景下,中国养老保障体系的均衡发展和可持续性都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具体表现为基本养老金一支独大、企业年金覆盖面有限以及个人养老储备不足等问题。据公开数据测算,2023年中国养老金总规模约15万亿元,仅占全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的12%,其中基本养老金的占比超过了70%。而根据联合国统计,2022年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总养老储备占GDP的比例为87%,其中大部分为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等商业养老保障,基本养老金在GDP中的比重只有12%左右。

中国个人养老金的机遇和挑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一直在努力推进建立一个均衡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仍是中国老百姓获得养老保障的主要来源,第二支柱企业年金自2004年起步,虽然资金积累较快,但覆盖面仍然有限。截至2023年底,只有不到1%的登记在册经营主体建立了企业年金,拥有企业年金的职工仅占全国企业就业人口的约5%。近年来,人社部和地方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促进企业年金扩面,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但这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才能看到效果。

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在中国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2022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标志着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正式建立。2022年11月,个人养老金在全国36个先行城市或地区启动试点,今年有望在全国推广实施。个人养老金通过税优激励的方式,鼓励民众提前为自己的养老生活做规划、做储备。试点近两年以来,个人养老金开户数已经超过了6000万,对民众拓宽养老金来源、充实养老储备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渠道。

在个人养老金开户数快速增长的背后,是缴费率不高和产品配置结构单一的隐忧。从数据上看,很多个人养老金账户还没有进行缴费。在缴费账户中,大部分也只配置了低风险的银行存款,长期来看养老储蓄的收益可能不够理想。这一方面体现出民众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的了解还不够充分,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复杂、专业的金融产品中做出选择对普通民众来说比较困难,再加上近几年资本市场剧烈波动导致产品收益不佳,使得人们的缴费和投资意愿不高。

英国的实践与经验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现代养老保障体系的国家之一。经过百余年的改革与发展,截至2023年底,英国养老金规模达到约2.5万亿英镑,位列世界第二,形成了第一支柱国家养老金保基本,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为主体以及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做补充的三支柱养老金体系,全社会建立了较为全面的养老保障机制。其中,英国个人养老金起步于1986年,市场规模约5000亿英镑。

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英国个人养老金在产品设计、制度体系、投资者教育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为中国的个人养老金建设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一)丰富的个人养老金产品体系

英国搭建了多元化的个人养老金产品体系,能够针对不同收入、不同风险偏好、不同养老规划安排的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产品配置,以满足人们不同的养老需求。

例如,对于收入和风险偏好较高、投资能力较强的客户,可以选择自主投资个人养老金(Self-invested Personal Pension,SIPP)。SIPP账户设置了较高的缴费门槛,管理费用高,投资范围广,包括4000余只基金以及不动产、贵金属等非标资产,以客户自主投资为主。

对于缴费能力不强或风险偏好较低的客户,可以选择存托养老金(Stakeholder Pension Plan,SPP)。SPP账户仅需缴费16英镑即可开立,由机构负责资产配置,投资选择少,仅包括30款个人养老金产品且不投资股票和非标类资产,注重稳健投资,同时管理费用也比SIPP账户更低。

英国个人养老金体系还非常注重领取期的管理,因为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养老金领取期可能长达数十年,期间养老金的保值增值就显得格外重要。为此,英国养老金管理机构专门设计了各类领取期产品,比如主动退休管理产品(Active Retirement),按照15%、20%、65%的默认比例将客户的养老基金分配至三个资金池,分别对应低、中、高三个风险级别的投资策略。客户从低风险策略的资金池中领取养老金,其余资金则采用更加进取的投资策略运作,提升领取期养老金的收益水平。

总体来说,英国个人养老金市场通过提供不同风险偏好和投资策略的产品,赋予了民众多元化的养老投资选择,为更多的人建立养老储蓄提供了有效的渠道和工具。此外,英国个人养老金市场还会根据民众养老储蓄阶段的不同,在积累期和领取期做出个性化的养老投资安排,提升养老金在全生命周期的保值增值能力,让人们更有信心坚持长期养老储蓄,为个人养老金机制发挥作用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二)完善的税收优惠政策

英国养老金税优体系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打通第二和第三支柱养老金,共享税优额度;二是政策高度细化,能够根据客户的收入、待遇领取方式等提供差异化的税优安排,在保留政策激励性的同时兼顾了公平性。

2023年4月,英国又进行了新一轮的养老金税优政策改革,取消了原先每人107万英镑的终身税优上限,将每人每年4万英镑的年基础税优额度提高到6万英镑,并在高收入者税优、领取阶段税优、领取期税优政策等方面做了不同程度的调整。新的税优改革政策除了进一步刺激提升养老储蓄水平,还希望在疫情后经济发展缓慢的情况下,实现鼓励民众延长就业周期、促进经济社会活力的目标。

(三)以科技为支撑的金融基础设施搭建

长期养老储蓄需要人们为数十年后的退休生活做规划,还需要克服短期消费冲动和生活满足,坚持长期投入。为了帮助人们克服对长期养老投资天然具有的惰性和抵触心理,并在市场波动时坚持做好长期规划,政府和市场机构就需要提供一些基础设施的支持以及专业的服务,包括提供普惠性质的养老规划、投资顾问、信息查询等,同时不断降低交易成本,鼓励人们进行长期储蓄。

在这方面,英国以科技手段为支撑,不断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为人们开展养老投资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主要的实践经验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建设养老金面板平台(Pension Dashboard Programme,PDP),为民众提供一站式、可视化的养老金信息查询服务。该项目自2020年启动,由英国劳动和养老金部牵头组织开发,预计2028年投入使用。PDP平台通过数据直连的方式与市场上数千个养老金供应商实现系统对接,使民众可以方便、全面地了解个人的养老储备情况,树立正确的养老投资预期,从而更好地开展养老储备规划并不断提高储蓄水平。

二是发展智能投顾技术,提供普惠便捷的投资咨询服务,提升投资者教育效果。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投顾的服务能力日臻成熟,很好地解决了人工投顾服务成本高、无法全天候响应的问题。智能投顾让普通客户也能接触到以往只有高净值客户才能享受到的优质投资咨询服务。此外,智能投顾还能帮助提高投资者教育的效果,因为只有当民众在养老投资实践中能够及时获取专业指导,他们对投资者教育传达的理念才能真正有所领会,养老投资教育工作也会更加高效。

三是构建有效的养老金产品评估机制,提升产品透明度和市场竞争力。2023年,英国政府启动养老金价值评估项目(Value for Money),对市场上数千支养老金产品进行量化评价。该项目基于投资收益、成本费用、服务质量等指标对养老金产品进行打分,给出推荐、待改进、不推荐三档评价,帮助民众筛选出优质的养老金产品,避免人们因为难以在数量繁多的产品中做出妥当的选择而影响养老投资的积极性。

对中国市场的建议

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是中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中不可获缺的一部分,在提升养老金替代率、减轻基本养老金偿付压力、为民众提供多样化养老选择方面承担了重要的历史使命。当前,中国居民的储蓄结构以短期银行存款和理财为主,长期养老储蓄严重不足。随着个人养老金市场的不断完善,将短期储蓄转化为中长期养老金投资,也将有助于中国资本市场长期、稳定的发展。

为了激发中国民众参与个人养老金的热情,结合英国等海外市场的经验,可以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一步提升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吸引力和落地效果。一是丰富产品形态,提升投资服务能力。当前,虽然个人养老金产品已有750余款,但大多数是在传统金融产品的基础上改造而来,差异化和吸引力不足。二是完善税优政策,扩大制度覆盖面。目前每人每年12000元的税优额度偏低,对中高收入群体的激励有限,而不缴纳个税的低收入群体又不能参与到个人养老金制度中,政策的涵盖群体非常有限。三是加强养老规划、投资者教育等配套政策支持和体系建设。大部分民众都不太具备选择产品、长期规划的专业能力,因此非常需要专业机构为他们提供投资咨询、养老规划等服务。同时,政府也要牵头推进投资者教育、产品平台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为民众低成本地参与养老投资提供便利。

从国际经验看,各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在政府、企业、个人之间构建均衡的养老责任分担机制,从而使得养老保障体系更加坚实并具备可持续性。除基本养老金,个人养老金、企业年金等商业养老保障制度也在保障民众高质量养老退休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扩大年金制度覆盖范围,推行个人养老金制度。我们相信,在政府、市场机构、民众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将在如何建设一个高质量的养老保障体系方面不断形成共识,同时充分学习、借鉴国际经验,持续丰富产品与服务供给,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的个人养老金市场一定会繁荣发展。

(作者为恒安标准养老险董事长;编辑:袁满)
题图来源 | 法新
版面编辑 | 杨明慧


财经五月花开通读者群啦!想Mark 最新一手金融热点?想Get有价值的金融行业报道?想与行业大咖共话金融?想参与五月花编辑部茶话会?那就赶紧加入我们吧!
【入群方式】添加群主微信Caijing_MayFlower,邀您入群。
◤本文为《财经》杂志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请在文末留言申请并获取授权。◢ 

2023年4月,英国又进行了新一轮的养老金税优政策改革,取消了原先每人107万英镑的终身税优上限,将每人每年4万英镑的年基础税优额度提高到6万英镑,并在高收入者税优、领取阶段税优、领取期税优政策等方面做了不同程度的调整。

摘    要

各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在政府、企业、个人之间构建均衡的养老责任分担机制,从而使养老保障体系更加坚实并具备可持续性
文|万群
经过三十余年的持续发展,中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为基础、第二支柱企(职)业年金和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为补充的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但是在人口老龄化急剧加速、人口预期寿命不断增长的背景下,中国养老保障体系的均衡发展和可持续性都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具体表现为基本养老金一支独大、企业年金覆盖面有限以及个人养老储备不足等问题。据公开数据测算,2023年中国养老金总规模约15万亿元,仅占全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的12%,其中基本养老金的占比超过了70%。而根据联合国统计,2022年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总养老储备占GDP的比例为87%,其中大部分为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等商业养老保障,基本养老金在GDP中的比重只有12%左右。

中国个人养老金的机遇和挑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一直在努力推进建立一个均衡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仍是中国老百姓获得养老保障的主要来源,第二支柱企业年金自2004年起步,虽然资金积累较快,但覆盖面仍然有限。截至2023年底,只有不到1%的登记在册经营主体建立了企业年金,拥有企业年金的职工仅占全国企业就业人口的约5%。近年来,人社部和地方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促进企业年金扩面,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但这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才能看到效果。

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在中国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2022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标志着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正式建立。2022年11月,个人养老金在全国36个先行城市或地区启动试点,今年有望在全国推广实施。个人养老金通过税优激励的方式,鼓励民众提前为自己的养老生活做规划、做储备。试点近两年以来,个人养老金开户数已经超过了6000万,对民众拓宽养老金来源、充实养老储备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渠道。

在个人养老金开户数快速增长的背后,是缴费率不高和产品配置结构单一的隐忧。从数据上看,很多个人养老金账户还没有进行缴费。在缴费账户中,大部分也只配置了低风险的银行存款,长期来看养老储蓄的收益可能不够理想。这一方面体现出民众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的了解还不够充分,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复杂、专业的金融产品中做出选择对普通民众来说比较困难,再加上近几年资本市场剧烈波动导致产品收益不佳,使得人们的缴费和投资意愿不高。

英国的实践与经验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现代养老保障体系的国家之一。经过百余年的改革与发展,截至2023年底,英国养老金规模达到约2.5万亿英镑,位列世界第二,形成了第一支柱国家养老金保基本,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为主体以及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做补充的三支柱养老金体系,全社会建立了较为全面的养老保障机制。其中,英国个人养老金起步于1986年,市场规模约5000亿英镑。

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英国个人养老金在产品设计、制度体系、投资者教育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为中国的个人养老金建设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一)丰富的个人养老金产品体系

英国搭建了多元化的个人养老金产品体系,能够针对不同收入、不同风险偏好、不同养老规划安排的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产品配置,以满足人们不同的养老需求。

例如,对于收入和风险偏好较高、投资能力较强的客户,可以选择自主投资个人养老金(Self-invested Personal Pension,SIPP)。SIPP账户设置了较高的缴费门槛,管理费用高,投资范围广,包括4000余只基金以及不动产、贵金属等非标资产,以客户自主投资为主。

对于缴费能力不强或风险偏好较低的客户,可以选择存托养老金(Stakeholder Pension Plan,SPP)。SPP账户仅需缴费16英镑即可开立,由机构负责资产配置,投资选择少,仅包括30款个人养老金产品且不投资股票和非标类资产,注重稳健投资,同时管理费用也比SIPP账户更低。

英国个人养老金体系还非常注重领取期的管理,因为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养老金领取期可能长达数十年,期间养老金的保值增值就显得格外重要。为此,英国养老金管理机构专门设计了各类领取期产品,比如主动退休管理产品(Active Retirement),按照15%、20%、65%的默认比例将客户的养老基金分配至三个资金池,分别对应低、中、高三个风险级别的投资策略。客户从低风险策略的资金池中领取养老金,其余资金则采用更加进取的投资策略运作,提升领取期养老金的收益水平。

总体来说,英国个人养老金市场通过提供不同风险偏好和投资策略的产品,赋予了民众多元化的养老投资选择,为更多的人建立养老储蓄提供了有效的渠道和工具。此外,英国个人养老金市场还会根据民众养老储蓄阶段的不同,在积累期和领取期做出个性化的养老投资安排,提升养老金在全生命周期的保值增值能力,让人们更有信心坚持长期养老储蓄,为个人养老金机制发挥作用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二)完善的税收优惠政策

英国养老金税优体系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打通第二和第三支柱养老金,共享税优额度;二是政策高度细化,能够根据客户的收入、待遇领取方式等提供差异化的税优安排,在保留政策激励性的同时兼顾了公平性。

2023年4月,英国又进行了新一轮的养老金税优政策改革,取消了原先每人107万英镑的终身税优上限,将每人每年4万英镑的年基础税优额度提高到6万英镑,并在高收入者税优、领取阶段税优、领取期税优政策等方面做了不同程度的调整。新的税优改革政策除了进一步刺激提升养老储蓄水平,还希望在疫情后经济发展缓慢的情况下,实现鼓励民众延长就业周期、促进经济社会活力的目标。

(三)以科技为支撑的金融基础设施搭建

长期养老储蓄需要人们为数十年后的退休生活做规划,还需要克服短期消费冲动和生活满足,坚持长期投入。为了帮助人们克服对长期养老投资天然具有的惰性和抵触心理,并在市场波动时坚持做好长期规划,政府和市场机构就需要提供一些基础设施的支持以及专业的服务,包括提供普惠性质的养老规划、投资顾问、信息查询等,同时不断降低交易成本,鼓励人们进行长期储蓄。

在这方面,英国以科技手段为支撑,不断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为人们开展养老投资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主要的实践经验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建设养老金面板平台(Pension Dashboard Programme,PDP),为民众提供一站式、可视化的养老金信息查询服务。该项目自2020年启动,由英国劳动和养老金部牵头组织开发,预计2028年投入使用。PDP平台通过数据直连的方式与市场上数千个养老金供应商实现系统对接,使民众可以方便、全面地了解个人的养老储备情况,树立正确的养老投资预期,从而更好地开展养老储备规划并不断提高储蓄水平。

二是发展智能投顾技术,提供普惠便捷的投资咨询服务,提升投资者教育效果。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投顾的服务能力日臻成熟,很好地解决了人工投顾服务成本高、无法全天候响应的问题。智能投顾让普通客户也能接触到以往只有高净值客户才能享受到的优质投资咨询服务。此外,智能投顾还能帮助提高投资者教育的效果,因为只有当民众在养老投资实践中能够及时获取专业指导,他们对投资者教育传达的理念才能真正有所领会,养老投资教育工作也会更加高效。

三是构建有效的养老金产品评估机制,提升产品透明度和市场竞争力。2023年,英国政府启动养老金价值评估项目(Value for Money),对市场上数千支养老金产品进行量化评价。该项目基于投资收益、成本费用、服务质量等指标对养老金产品进行打分,给出推荐、待改进、不推荐三档评价,帮助民众筛选出优质的养老金产品,避免人们因为难以在数量繁多的产品中做出妥当的选择而影响养老投资的积极性。

对中国市场的建议

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是中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中不可获缺的一部分,在提升养老金替代率、减轻基本养老金偿付压力、为民众提供多样化养老选择方面承担了重要的历史使命。当前,中国居民的储蓄结构以短期银行存款和理财为主,长期养老储蓄严重不足。随着个人养老金市场的不断完善,将短期储蓄转化为中长期养老金投资,也将有助于中国资本市场长期、稳定的发展。

为了激发中国民众参与个人养老金的热情,结合英国等海外市场的经验,可以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一步提升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吸引力和落地效果。一是丰富产品形态,提升投资服务能力。当前,虽然个人养老金产品已有750余款,但大多数是在传统金融产品的基础上改造而来,差异化和吸引力不足。二是完善税优政策,扩大制度覆盖面。目前每人每年12000元的税优额度偏低,对中高收入群体的激励有限,而不缴纳个税的低收入群体又不能参与到个人养老金制度中,政策的涵盖群体非常有限。三是加强养老规划、投资者教育等配套政策支持和体系建设。大部分民众都不太具备选择产品、长期规划的专业能力,因此非常需要专业机构为他们提供投资咨询、养老规划等服务。同时,政府也要牵头推进投资者教育、产品平台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为民众低成本地参与养老投资提供便利。

从国际经验看,各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在政府、企业、个人之间构建均衡的养老责任分担机制,从而使得养老保障体系更加坚实并具备可持续性。除基本养老金,个人养老金、企业年金等商业养老保障制度也在保障民众高质量养老退休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扩大年金制度覆盖范围,推行个人养老金制度。我们相信,在政府、市场机构、民众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将在如何建设一个高质量的养老保障体系方面不断形成共识,同时充分学习、借鉴国际经验,持续丰富产品与服务供给,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的个人养老金市场一定会繁荣发展。

(作者为恒安标准养老险董事长;编辑:袁满)
题图来源 | 法新
版面编辑 | 杨明慧


财经五月花开通读者群啦!想Mark 最新一手金融热点?想Get有价值的金融行业报道?想与行业大咖共话金融?想参与五月花编辑部茶话会?那就赶紧加入我们吧!
【入群方式】添加群主微信Caijing_MayFlower,邀您入群。
◤本文为《财经》杂志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请在文末留言申请并获取授权。◢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