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错过!严重滞涨,却是牛市必炒主线,最关键的是行业即将反转!

价值事务所

4小时前

很多同学对集采的阴影,其实是对医疗行业半点不懂,然后跟着网络瞎逼逼,话又说回来,集采2018年就出来了,2020-2021医药牛市的时候,没见谁嚷嚷集采,甚至被集采搞得最惨的微创医疗股价还翻了大几十倍。

点击上方『价值事务所』可关注并“星标”本号。文章仅记录《价值事务所》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这是价值事务所的第1701原创文章”

前不久,所长做了一场专门针对医药行业的直播,直播中讲了为什么医药行业是历轮牛市中最核心的主线之一,以及为什么以创新药产业链为代表的医药行业是这轮牛市以及未来最有机会的板块,没学习过的朋友可以扫码查看直播回放。

简单讲下这个逻辑,大体就是驱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最核心抓手就是科技进步,所以大科技不论在什么时候都是时代的最强主线,而一切的科技进步、经济增长,最终都会落实到终端消费,体现在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半导体技术的进步体现在终端就是更好用的手机、电脑等消费电子,互联网的发展体现在终端就是以淘宝、微信为代表的各种app……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循环的飞轮。

而医药行业是消费、科技两大属性一肩挑,既有科技驱动带来的增长和弹性,又有消费的永续性和稳健性,可以说是既永续增长、确定性又强的顶级赛道,是永远的朝阳行业,早已超越了一切的短期理解。

为什么创新药产业链是最强主线呢?

道理也很简单。一方面,药是整个医药行业最大的细分板块,全球药王K药今年的销售额可能都要突破300亿美金了,比多少行业整个行业空间都大;另一方面,创新药才最具备科技属性。之前我国的医药行业比较落后,处于追赶阶段,没能和全球接轨,所以基本上和国际是两条线,之前出现过中国神药时代、中药注射剂时代、仿制药时代,但没多久就没落了,都只是历史的阶段性产物,现如今,中国医药行业已经发展到同国际几乎完全同步、完全接轨,所以,当下以及未来不要再想那些乱七八糟的线,也不可能出现了,未来的中国医药行业进入了同国际一样的完全靠创新驱动的阶段。

国内医药行业那些顶级医药基金经理,比如赵蓓、葛兰等,前些年定期报告论述变来变去的,但近几年的观点、主线都非常明确,就是创新药械及其产业链。

而当下,中国的创新药确实也非常强,早就和大家想象中的不一样了。下图是药明康德投资者开放日对外披露的一些数据,分别是2019-2024H1中国Biotech的对外授权的数量和金额(单位是亿美元)、2020年以来Top10金额的对外授权以及2018年来被海外收购的资产情况。

不难发现,这些年咱们的对外授权明显变多了,而且数量、金额还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里面最夸张的莫过于百利天恒,一款产品就拿下了首付款8亿美金、最高里程碑达76亿美金、总额达84亿美金的超高金额授权,引进方也并非什么不知名小药企,而是大名鼎鼎的跨国大药企BMS。

另外,海外对国内的生物医药企业也越来越感兴趣,此前几乎看不到跨国大药企对国内相关企业的并购,但近两年越来越多。传奇生物前不久收到来自海外高达120亿美金的并购邀约,丹麦生物制药厂商Genmab宣布以18亿美元现金收购国内Biotech普方生物,阿斯利康12亿美元收购Biotech亘喜生物……

下图是药明康德整理的近些年来自中国生物技术公司被FDA和EMA批准的创新药,整体数量也是越来越多。

已经成功登陆海外上市销售的创新药表现也相当惊人。比如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可以说是一个季度一个新高,2022年用头对头大3期证明了相比伊布替尼的显著优势,这几年对伊布替尼的挤压替代效应非常明显,也正是在泽布替尼爆量模式的带动下,百济神州这个亏损大户竟然在今年二季度迎来历史上首个季度盈利,实现经调整后的non-GAAP经营利润4,800万美元。

资料来源:Wind

前文提到了引起海外资本强烈兴趣的传奇生物,其自研的靶向BCMA的CAR-T疗法Carvykti自上市以来便展现出相较于其它细胞治疗产品更为强劲的势头,该疗法于2022年3月登陆美国,随后销售额便逐季增长,2023全年销售额已经达到5亿美元,同比增长273%,是当下除吉利德Yescarta外全球最畅销的CAR-T之一,同诺华的Kymriah一样多,不过,诺华的Kymriah已经在走下坡路了,而传奇的Carvykti还在进行冲刺跑,传奇的合作伙伴强生直接给出了这款产品未来50亿美金以上年销售额的指引。

前不久头碰头展现出碾压K药数据的康方生物依沃西单抗,现在虽然还没有成功登陆海外上市销售,但资本市场已经YY它的销售额能超越K药了,花高价引进康方依沃西单抗的Summit自打宣布同康方合作后,从2022年11月底至今市值最高涨了近42倍。

在近期药明康德的投资者开放日,其领导专门提到,Summit的财富效应已经让外资看到中国Biotech企业、中国的创新药产品是可以为全球合作伙伴以及投资者带来超级巨额回报的。

换句话说就是,国内的创新水平已经同国际逐渐趋同了

说实话,看了国内产业链这么多正向数据,所长还是很激动的,咱们国内的创新药行业才发展多少年,就已经达到可以同欧美发展一两百年相媲美的水平,实在是牛叉大发了有木有!

看看咱们国内的创新药现在才多大市场?技术就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未来替代仿制药能有多大空间?再叠加出海又是多大空间?不敢想啊,有木有!

其实还是敢想的,哈哈,有机构做过这样一个预测:

假设国内制药行业每年增长5%-6%,那么到2035年国内制药行业有望达到5万亿人民币的市场规模,当下创新药在国内整个制药行业的渗透率在10%左右(剩下的90%都是仿制药、中药),假设到2035年渗透率能提升到30%-35%(欧美日发达国家现在的渗透率约为70%),创新药盘子中有60%都来自国产,则整个市场便能在1-1.5万亿左右。

假设海外创新药市场也能保持每年5%-6%的增速,注意这里说的是创新药不是整个制药业,到2035年,则全球创新药市场空间有望达到12万亿人民币,假设这里面国产新药的市占率升至8%-10%,对应国产新药在海外有1万亿的潜在市场。

换句话说,到2035年,国内创新药的全球潜在市场空间在2万亿以上,当下国内整个创新药市场也就在1000亿左右,10年20倍的增长空间,这还是行业增量,更不要提里面的优秀企业能实现怎样的增量了。

01

价值事务所
聊聊集采

说到这里所长也提一嘴,因为直播评论区很多人讲集采对医药行业的压制,并对所长认为医药行业前景一片光明表示嗤之以鼻。

所长想说的是,这些同学格局太小了,或者说压根就不懂医疗行业。

集采是什么?集采也是政策带领下的一种市场行为,只是这个买方非常强势而已。最终集采结果如何,还是要遵循市场运作规律,我们看到有些细分领域如冠脉支架和一些仿制药在集采之后非常惨烈,但也要看到人工晶体、血液制品、胰岛素等集采的温和,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棒子打死。

之所以有的领域集采完非常惨,有的集采完并没啥影响,核心还是在于竞争格局,政策只是加剧了这一趋势而已。

而且要知道,集采的支付方是谁呀,是医保,医保的盘子是恒定的,而且还在增长。集采节约了一笔钱出来,这笔钱也迟早是要花出去的呀,花到哪里去了呢?还不就是花到创新药械、更具临床价值的地方去了,医保不是守财奴啊,同学们,不是节约了钱就不花啊。

所以,整个医疗行业的盘子其实并没有因为集采而受到影响,只是出现了一些结构性调整而已。

我们看到了一些细分领域在缩水,这是按下去的葫芦,没看到的是其他细分领域在增长,这是浮起来的瓢。很多同学对集采的阴影,其实是对医疗行业半点不懂,然后跟着网络瞎逼逼,话又说回来,集采2018年就出来了,2020-2021医药牛市的时候,没见谁嚷嚷集采,甚至被集采搞得最惨的微创医疗股价还翻了大几十倍。待2021以后医药走熊,集采就被拉出来背锅,所长真的想送大家一个白眼。

另外,除了医保,医疗行业还有两大买方,即居民个人支出和商保,整个中国医疗行业的大盘子一直是增长的,看下图,总量一直都在增长,只是内部有一些结构性调整,什么集采会让企业赚不到钱,医疗行业就要玩完,真的是……嗨,所长又想翻白眼了。

资料来源:Wind

无知真的很可怕,而互联网这个工具还会放大很多人的无知。

02

价值事务所
医药是永远的朝阳行业

集采是一个插曲啊,其实所长很不想讲集采,但是很多同学总是喜欢抓着集采不放,嗨,这些死命抓着集采不放的同学,所长赌五毛他可能都没有正儿八经去了解过一场集采的真实规则以及后续情况,只是看了互联网上的一些宣传而已,而互联网什么才会拿出来叨叨啊,最博人眼球的才会造成最广泛的传播,那些正面的、不痛不痒的根本就不会出现在大家面前,所以最终就造成了这样的结果,绝大多数人都只看到了集采最惨烈的一面,都只看到了按下去的葫芦没看到浮起来的瓢。

如果咱不是股民,没经历前几年医药的疯狂下跌,咱们回归常识,随便在大街上拉一个人问他医疗有没有前途,相信答案都是肯定的。

正常的大消费有人口下滑和老龄化压力(老年人在普通消费方面的欲望是不如年轻人的),但医疗没有,老龄化带给医疗的只会是增量。

正常的大科技有新技术出来,前浪有被拍死在沙滩上的风险。有一本书叫《浪潮之巅》,讲的就是过去硅谷那些信息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史,这本书读完只会有一个感觉,在科技圈想活下来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多少大佬一不留神就被拍死了。但你去看医药,虽然也是科技驱动、创新驱动,但却有一大堆耳熟能详的百年老店,Top级别的超级药企、超级器械企业地位一个比一个稳。这背后的核心在于,医药虽然靠创新驱动,但与人命相关,整体是个慢变量,再牛叉的新药、新靶点也需要经历系列临床试验,这么漫长的时间,再傻逼的巨头也反应过来了,或自研或收购,总能赶上这波技术红利。前文讲到国内不少Biotech的潜力产品都被海外巨头们卷走了,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医疗行业既有消费和科技的优点,又没有他们最大的缺点,真真是皇冠上的明珠,超越一切短期资金的理解。如果我们能长期参与医疗行业,其实是打一开始就赢了,虽然行业的发展时不时也有挫折和反复,但整体就是不断在向前的。

1、所长专属“交流圈子”—《所长会客厅》

2、价值好课—《医疗全行业投资逻辑宝典》  

3、新书上线:《从零开始学价值投资》

很多同学对集采的阴影,其实是对医疗行业半点不懂,然后跟着网络瞎逼逼,话又说回来,集采2018年就出来了,2020-2021医药牛市的时候,没见谁嚷嚷集采,甚至被集采搞得最惨的微创医疗股价还翻了大几十倍。

点击上方『价值事务所』可关注并“星标”本号。文章仅记录《价值事务所》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这是价值事务所的第1701原创文章”

前不久,所长做了一场专门针对医药行业的直播,直播中讲了为什么医药行业是历轮牛市中最核心的主线之一,以及为什么以创新药产业链为代表的医药行业是这轮牛市以及未来最有机会的板块,没学习过的朋友可以扫码查看直播回放。

简单讲下这个逻辑,大体就是驱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最核心抓手就是科技进步,所以大科技不论在什么时候都是时代的最强主线,而一切的科技进步、经济增长,最终都会落实到终端消费,体现在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半导体技术的进步体现在终端就是更好用的手机、电脑等消费电子,互联网的发展体现在终端就是以淘宝、微信为代表的各种app……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循环的飞轮。

而医药行业是消费、科技两大属性一肩挑,既有科技驱动带来的增长和弹性,又有消费的永续性和稳健性,可以说是既永续增长、确定性又强的顶级赛道,是永远的朝阳行业,早已超越了一切的短期理解。

为什么创新药产业链是最强主线呢?

道理也很简单。一方面,药是整个医药行业最大的细分板块,全球药王K药今年的销售额可能都要突破300亿美金了,比多少行业整个行业空间都大;另一方面,创新药才最具备科技属性。之前我国的医药行业比较落后,处于追赶阶段,没能和全球接轨,所以基本上和国际是两条线,之前出现过中国神药时代、中药注射剂时代、仿制药时代,但没多久就没落了,都只是历史的阶段性产物,现如今,中国医药行业已经发展到同国际几乎完全同步、完全接轨,所以,当下以及未来不要再想那些乱七八糟的线,也不可能出现了,未来的中国医药行业进入了同国际一样的完全靠创新驱动的阶段。

国内医药行业那些顶级医药基金经理,比如赵蓓、葛兰等,前些年定期报告论述变来变去的,但近几年的观点、主线都非常明确,就是创新药械及其产业链。

而当下,中国的创新药确实也非常强,早就和大家想象中的不一样了。下图是药明康德投资者开放日对外披露的一些数据,分别是2019-2024H1中国Biotech的对外授权的数量和金额(单位是亿美元)、2020年以来Top10金额的对外授权以及2018年来被海外收购的资产情况。

不难发现,这些年咱们的对外授权明显变多了,而且数量、金额还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里面最夸张的莫过于百利天恒,一款产品就拿下了首付款8亿美金、最高里程碑达76亿美金、总额达84亿美金的超高金额授权,引进方也并非什么不知名小药企,而是大名鼎鼎的跨国大药企BMS。

另外,海外对国内的生物医药企业也越来越感兴趣,此前几乎看不到跨国大药企对国内相关企业的并购,但近两年越来越多。传奇生物前不久收到来自海外高达120亿美金的并购邀约,丹麦生物制药厂商Genmab宣布以18亿美元现金收购国内Biotech普方生物,阿斯利康12亿美元收购Biotech亘喜生物……

下图是药明康德整理的近些年来自中国生物技术公司被FDA和EMA批准的创新药,整体数量也是越来越多。

已经成功登陆海外上市销售的创新药表现也相当惊人。比如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可以说是一个季度一个新高,2022年用头对头大3期证明了相比伊布替尼的显著优势,这几年对伊布替尼的挤压替代效应非常明显,也正是在泽布替尼爆量模式的带动下,百济神州这个亏损大户竟然在今年二季度迎来历史上首个季度盈利,实现经调整后的non-GAAP经营利润4,800万美元。

资料来源:Wind

前文提到了引起海外资本强烈兴趣的传奇生物,其自研的靶向BCMA的CAR-T疗法Carvykti自上市以来便展现出相较于其它细胞治疗产品更为强劲的势头,该疗法于2022年3月登陆美国,随后销售额便逐季增长,2023全年销售额已经达到5亿美元,同比增长273%,是当下除吉利德Yescarta外全球最畅销的CAR-T之一,同诺华的Kymriah一样多,不过,诺华的Kymriah已经在走下坡路了,而传奇的Carvykti还在进行冲刺跑,传奇的合作伙伴强生直接给出了这款产品未来50亿美金以上年销售额的指引。

前不久头碰头展现出碾压K药数据的康方生物依沃西单抗,现在虽然还没有成功登陆海外上市销售,但资本市场已经YY它的销售额能超越K药了,花高价引进康方依沃西单抗的Summit自打宣布同康方合作后,从2022年11月底至今市值最高涨了近42倍。

在近期药明康德的投资者开放日,其领导专门提到,Summit的财富效应已经让外资看到中国Biotech企业、中国的创新药产品是可以为全球合作伙伴以及投资者带来超级巨额回报的。

换句话说就是,国内的创新水平已经同国际逐渐趋同了

说实话,看了国内产业链这么多正向数据,所长还是很激动的,咱们国内的创新药行业才发展多少年,就已经达到可以同欧美发展一两百年相媲美的水平,实在是牛叉大发了有木有!

看看咱们国内的创新药现在才多大市场?技术就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未来替代仿制药能有多大空间?再叠加出海又是多大空间?不敢想啊,有木有!

其实还是敢想的,哈哈,有机构做过这样一个预测:

假设国内制药行业每年增长5%-6%,那么到2035年国内制药行业有望达到5万亿人民币的市场规模,当下创新药在国内整个制药行业的渗透率在10%左右(剩下的90%都是仿制药、中药),假设到2035年渗透率能提升到30%-35%(欧美日发达国家现在的渗透率约为70%),创新药盘子中有60%都来自国产,则整个市场便能在1-1.5万亿左右。

假设海外创新药市场也能保持每年5%-6%的增速,注意这里说的是创新药不是整个制药业,到2035年,则全球创新药市场空间有望达到12万亿人民币,假设这里面国产新药的市占率升至8%-10%,对应国产新药在海外有1万亿的潜在市场。

换句话说,到2035年,国内创新药的全球潜在市场空间在2万亿以上,当下国内整个创新药市场也就在1000亿左右,10年20倍的增长空间,这还是行业增量,更不要提里面的优秀企业能实现怎样的增量了。

01

价值事务所
聊聊集采

说到这里所长也提一嘴,因为直播评论区很多人讲集采对医药行业的压制,并对所长认为医药行业前景一片光明表示嗤之以鼻。

所长想说的是,这些同学格局太小了,或者说压根就不懂医疗行业。

集采是什么?集采也是政策带领下的一种市场行为,只是这个买方非常强势而已。最终集采结果如何,还是要遵循市场运作规律,我们看到有些细分领域如冠脉支架和一些仿制药在集采之后非常惨烈,但也要看到人工晶体、血液制品、胰岛素等集采的温和,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棒子打死。

之所以有的领域集采完非常惨,有的集采完并没啥影响,核心还是在于竞争格局,政策只是加剧了这一趋势而已。

而且要知道,集采的支付方是谁呀,是医保,医保的盘子是恒定的,而且还在增长。集采节约了一笔钱出来,这笔钱也迟早是要花出去的呀,花到哪里去了呢?还不就是花到创新药械、更具临床价值的地方去了,医保不是守财奴啊,同学们,不是节约了钱就不花啊。

所以,整个医疗行业的盘子其实并没有因为集采而受到影响,只是出现了一些结构性调整而已。

我们看到了一些细分领域在缩水,这是按下去的葫芦,没看到的是其他细分领域在增长,这是浮起来的瓢。很多同学对集采的阴影,其实是对医疗行业半点不懂,然后跟着网络瞎逼逼,话又说回来,集采2018年就出来了,2020-2021医药牛市的时候,没见谁嚷嚷集采,甚至被集采搞得最惨的微创医疗股价还翻了大几十倍。待2021以后医药走熊,集采就被拉出来背锅,所长真的想送大家一个白眼。

另外,除了医保,医疗行业还有两大买方,即居民个人支出和商保,整个中国医疗行业的大盘子一直是增长的,看下图,总量一直都在增长,只是内部有一些结构性调整,什么集采会让企业赚不到钱,医疗行业就要玩完,真的是……嗨,所长又想翻白眼了。

资料来源:Wind

无知真的很可怕,而互联网这个工具还会放大很多人的无知。

02

价值事务所
医药是永远的朝阳行业

集采是一个插曲啊,其实所长很不想讲集采,但是很多同学总是喜欢抓着集采不放,嗨,这些死命抓着集采不放的同学,所长赌五毛他可能都没有正儿八经去了解过一场集采的真实规则以及后续情况,只是看了互联网上的一些宣传而已,而互联网什么才会拿出来叨叨啊,最博人眼球的才会造成最广泛的传播,那些正面的、不痛不痒的根本就不会出现在大家面前,所以最终就造成了这样的结果,绝大多数人都只看到了集采最惨烈的一面,都只看到了按下去的葫芦没看到浮起来的瓢。

如果咱不是股民,没经历前几年医药的疯狂下跌,咱们回归常识,随便在大街上拉一个人问他医疗有没有前途,相信答案都是肯定的。

正常的大消费有人口下滑和老龄化压力(老年人在普通消费方面的欲望是不如年轻人的),但医疗没有,老龄化带给医疗的只会是增量。

正常的大科技有新技术出来,前浪有被拍死在沙滩上的风险。有一本书叫《浪潮之巅》,讲的就是过去硅谷那些信息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史,这本书读完只会有一个感觉,在科技圈想活下来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多少大佬一不留神就被拍死了。但你去看医药,虽然也是科技驱动、创新驱动,但却有一大堆耳熟能详的百年老店,Top级别的超级药企、超级器械企业地位一个比一个稳。这背后的核心在于,医药虽然靠创新驱动,但与人命相关,整体是个慢变量,再牛叉的新药、新靶点也需要经历系列临床试验,这么漫长的时间,再傻逼的巨头也反应过来了,或自研或收购,总能赶上这波技术红利。前文讲到国内不少Biotech的潜力产品都被海外巨头们卷走了,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医疗行业既有消费和科技的优点,又没有他们最大的缺点,真真是皇冠上的明珠,超越一切短期资金的理解。如果我们能长期参与医疗行业,其实是打一开始就赢了,虽然行业的发展时不时也有挫折和反复,但整体就是不断在向前的。

1、所长专属“交流圈子”—《所长会客厅》

2、价值好课—《医疗全行业投资逻辑宝典》  

3、新书上线:《从零开始学价值投资》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