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深潜atom第857篇原创作品
海尔大健康,能否肩负第二曲线重任
花满楼丨作者
深潜atom工作室丨编辑
在家电行业增长放缓后,海尔、美的和格力等巨头们都将目光转移到了大健康领域,希望在这一赛道寻找第二曲线。
2024年6月18日,海尔更是斥资125亿元收购了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20%股权。靠着一轮轮资本并购,海尔大健康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存在。
《健康产业消费趋势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总体市场规模已达到13万亿元级别,预计到2030年,中国大健康产业的规模将达到30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并且,在2024年,中国大健康产业的总收入规模预计将达到9万亿元。
海尔大健康旗下的三家主要上市公司,已经纷纷发布了各自的财报,海尔大健康的表现怎么样了呢?在9万亿大市场中,又能够扮演什么重要角色呢?
大健康肩负了海尔的第二曲线重任
在过去这些年,随着家电市场日趋饱和,这一市场的格局已经基本稳定。作为行业代表的海尔,也已经成为了世界知名的家电品牌。但对于家用电器来说,是严重依托于房地产市场的,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放缓,海尔也急需寻找新的出路。
对于营收规模早已经突破千亿的海尔来说,能够让海尔感到兴奋的领域也就不多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医疗健康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和增幅实现“双增”,市场对健康产业的需求不断增加。正因如此,海尔也将目光停留到这一领域。
对于大健康领域充满期待的很多,早在十几年前,马云曾直言,中国下一个首富,一定在大健康领域。
2016年,可以说是海尔大健康的元年。海尔通过收购杭州怡康护理院、乐山市老年病专科医院和长沙泰和医院等。大健康产业涵盖了医疗、保健、预防、治疗等多个领域,早期的海尔注意力依然比较专一。直到2019年,海尔集团控股星普医科并改名盈康生命,推动了“盈康一生”生态品牌的诞生。
值得关注的是,凭借海尔在家电领域的低温存储技术,在这一年专注于低温存储物联网设备的海尔生物,成功在科创板成功上市,让海尔大健康的业务版图似乎开始出现了亮光。
大健康被视为海尔的第二曲线,但凭借盈康生命和海尔生物的市场表现,难以承担起海尔对大健康的厚望,正因如此海尔盯上了另外一个市场——血制品。
2001年,国务院发布通知规定:国家不再批准设立新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此后,行业对血制品的管理日趋严苛,比如2012年,卫生部发布了通知,规定浆站只能由血制品企业设立。不过,对于申请资质要求极高。这意味着,每一个具备资质的企业都是香饽饽,特别是这一数量仅仅13家。
2023年,多金的海尔,盯上了1988年成立的上海莱士,一家资质齐全,并且是六大血制品企业之一。通过125亿元的价格投资了血制品行业巨头上海莱士。
海尔在大健康领域的布局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单一环节或产品,而是致力于完善整个产业链和生态布局。通过收购、合作等方式,海尔不断整合上下游资源,让海尔大健康的版图涵盖了生命科学、临床医学和生物科技三大领域。
海尔大健康怎么样了
海尔生物是海尔内部孵化的亲儿子,通过海尔集团的优势资源,早在2013年就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生物医疗低温储存企业。不过,自2021年起,海尔生物开始了重要的战略转型,将业务细分为生命科学板块和医疗创新板块,并明确提出聚焦“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数字场景生态品牌”的战略转型目标。
10月29日,海尔生物发布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海尔生物实现营业收入17.82亿元,同比下降2.43%;归母净利润为3.09亿元,同比下降13.45%。虽然海尔生物表示海外市场提速,但前三季度海外市场实现收入5.27亿元,同比下降13.32%。此外,前三季度海尔生物医疗创新板块实现收入9.13亿元,同比下降7.42%。
作为海尔第一家斥巨资收购的企业,盈康生命快速延伸了海尔大健康的业务触手。提供以肿瘤为特色的医疗服务以及关键场景、关键设备的研发、创新和服务,也让海尔大健康打造预/诊/治/康全产业链生态平台。
在海尔生物发布财报前一天,盈康生命也公布了其前三季度业绩。2024年前三季度,盈康生命实现营收12.28亿元,同比增长11.26%;归母净利润8254万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12.24%。根据同花顺财务诊断大模型,盈康生命总体财务当前总评分为2.63分,在所属的医疗服务行业的54家公司中排名中游,和母公司相差甚远。
值得关注的是,前三季度,海尔生物研发投入2.236亿,同比减少12.55%;盈康生命的研发费用更是仅有3684万元,同比减少13.4%。似乎在营收下滑当中,这两家公司的研发动力也开始下滑,对于未来发展或有影响。
无论是在营收,还是在利润上,海尔生物和盈康生命可谓难兄难弟。似乎,凭借母公司的资源实现初步成功后,这两家公司还未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在海尔大健康的战略中,目前看来规模最大、且受到海尔集团影响最小的毫无疑问就是上海莱士。
早在2023年,上海莱士就可以取得79.64亿元营收。中国的浆站总量不到400家,2023年上海莱士通过对广西冠峰股权的收购,上海莱士的浆站数量高达44家,遍及11个省份,让其可以实现千吨采浆量。
毫无疑问,与海尔的结合,让上海莱士的品牌站到了更高的维度,有望成为世界级别的品牌。收购上海莱士后,海尔全新的规划涵盖拓浆和脱浆,希望让上海莱士升级为一家创新生物制药公司。
10月29日,上海莱士公布了前三季度财报,营业总收入63.14亿元,同比增长6.39%,净利润18.38亿元,同比增长2.81%。值得关注的是,期末资产总计为333.63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16亿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61.12亿元。可见财务状况十分良好。
值得关注的是,第三季度上海莱士研发投入1.9亿元,同比增长44%。可见进入到海尔大健康大家庭的上海莱士,正在进入更好的未来。不过,上海莱士在脱浆后,还能否保持当前的业务表现,依然值得关注。
2024年前三季度,海尔智家总营收2030亿元,但同比增长仅为2.17%,急需第二增长曲线稳固营收增速。海尔的大健康战略已经不短了,但三家上市公司的总营收也仅为93亿元。大健康这赛道虽然巨大,海尔大健康布局的企业,距离其预期依然任重而道远。更何况表现最好的上海莱士,也仅仅只有20%的股份在海尔手中。
原文标题 : 125亿入股上海莱士后,现在的海尔大健康怎么样了
本文系深潜atom第857篇原创作品
海尔大健康,能否肩负第二曲线重任
花满楼丨作者
深潜atom工作室丨编辑
在家电行业增长放缓后,海尔、美的和格力等巨头们都将目光转移到了大健康领域,希望在这一赛道寻找第二曲线。
2024年6月18日,海尔更是斥资125亿元收购了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20%股权。靠着一轮轮资本并购,海尔大健康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存在。
《健康产业消费趋势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总体市场规模已达到13万亿元级别,预计到2030年,中国大健康产业的规模将达到30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并且,在2024年,中国大健康产业的总收入规模预计将达到9万亿元。
海尔大健康旗下的三家主要上市公司,已经纷纷发布了各自的财报,海尔大健康的表现怎么样了呢?在9万亿大市场中,又能够扮演什么重要角色呢?
大健康肩负了海尔的第二曲线重任
在过去这些年,随着家电市场日趋饱和,这一市场的格局已经基本稳定。作为行业代表的海尔,也已经成为了世界知名的家电品牌。但对于家用电器来说,是严重依托于房地产市场的,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放缓,海尔也急需寻找新的出路。
对于营收规模早已经突破千亿的海尔来说,能够让海尔感到兴奋的领域也就不多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医疗健康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和增幅实现“双增”,市场对健康产业的需求不断增加。正因如此,海尔也将目光停留到这一领域。
对于大健康领域充满期待的很多,早在十几年前,马云曾直言,中国下一个首富,一定在大健康领域。
2016年,可以说是海尔大健康的元年。海尔通过收购杭州怡康护理院、乐山市老年病专科医院和长沙泰和医院等。大健康产业涵盖了医疗、保健、预防、治疗等多个领域,早期的海尔注意力依然比较专一。直到2019年,海尔集团控股星普医科并改名盈康生命,推动了“盈康一生”生态品牌的诞生。
值得关注的是,凭借海尔在家电领域的低温存储技术,在这一年专注于低温存储物联网设备的海尔生物,成功在科创板成功上市,让海尔大健康的业务版图似乎开始出现了亮光。
大健康被视为海尔的第二曲线,但凭借盈康生命和海尔生物的市场表现,难以承担起海尔对大健康的厚望,正因如此海尔盯上了另外一个市场——血制品。
2001年,国务院发布通知规定:国家不再批准设立新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此后,行业对血制品的管理日趋严苛,比如2012年,卫生部发布了通知,规定浆站只能由血制品企业设立。不过,对于申请资质要求极高。这意味着,每一个具备资质的企业都是香饽饽,特别是这一数量仅仅13家。
2023年,多金的海尔,盯上了1988年成立的上海莱士,一家资质齐全,并且是六大血制品企业之一。通过125亿元的价格投资了血制品行业巨头上海莱士。
海尔在大健康领域的布局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单一环节或产品,而是致力于完善整个产业链和生态布局。通过收购、合作等方式,海尔不断整合上下游资源,让海尔大健康的版图涵盖了生命科学、临床医学和生物科技三大领域。
海尔大健康怎么样了
海尔生物是海尔内部孵化的亲儿子,通过海尔集团的优势资源,早在2013年就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生物医疗低温储存企业。不过,自2021年起,海尔生物开始了重要的战略转型,将业务细分为生命科学板块和医疗创新板块,并明确提出聚焦“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数字场景生态品牌”的战略转型目标。
10月29日,海尔生物发布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海尔生物实现营业收入17.82亿元,同比下降2.43%;归母净利润为3.09亿元,同比下降13.45%。虽然海尔生物表示海外市场提速,但前三季度海外市场实现收入5.27亿元,同比下降13.32%。此外,前三季度海尔生物医疗创新板块实现收入9.13亿元,同比下降7.42%。
作为海尔第一家斥巨资收购的企业,盈康生命快速延伸了海尔大健康的业务触手。提供以肿瘤为特色的医疗服务以及关键场景、关键设备的研发、创新和服务,也让海尔大健康打造预/诊/治/康全产业链生态平台。
在海尔生物发布财报前一天,盈康生命也公布了其前三季度业绩。2024年前三季度,盈康生命实现营收12.28亿元,同比增长11.26%;归母净利润8254万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12.24%。根据同花顺财务诊断大模型,盈康生命总体财务当前总评分为2.63分,在所属的医疗服务行业的54家公司中排名中游,和母公司相差甚远。
值得关注的是,前三季度,海尔生物研发投入2.236亿,同比减少12.55%;盈康生命的研发费用更是仅有3684万元,同比减少13.4%。似乎在营收下滑当中,这两家公司的研发动力也开始下滑,对于未来发展或有影响。
无论是在营收,还是在利润上,海尔生物和盈康生命可谓难兄难弟。似乎,凭借母公司的资源实现初步成功后,这两家公司还未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在海尔大健康的战略中,目前看来规模最大、且受到海尔集团影响最小的毫无疑问就是上海莱士。
早在2023年,上海莱士就可以取得79.64亿元营收。中国的浆站总量不到400家,2023年上海莱士通过对广西冠峰股权的收购,上海莱士的浆站数量高达44家,遍及11个省份,让其可以实现千吨采浆量。
毫无疑问,与海尔的结合,让上海莱士的品牌站到了更高的维度,有望成为世界级别的品牌。收购上海莱士后,海尔全新的规划涵盖拓浆和脱浆,希望让上海莱士升级为一家创新生物制药公司。
10月29日,上海莱士公布了前三季度财报,营业总收入63.14亿元,同比增长6.39%,净利润18.38亿元,同比增长2.81%。值得关注的是,期末资产总计为333.63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16亿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61.12亿元。可见财务状况十分良好。
值得关注的是,第三季度上海莱士研发投入1.9亿元,同比增长44%。可见进入到海尔大健康大家庭的上海莱士,正在进入更好的未来。不过,上海莱士在脱浆后,还能否保持当前的业务表现,依然值得关注。
2024年前三季度,海尔智家总营收2030亿元,但同比增长仅为2.17%,急需第二增长曲线稳固营收增速。海尔的大健康战略已经不短了,但三家上市公司的总营收也仅为93亿元。大健康这赛道虽然巨大,海尔大健康布局的企业,距离其预期依然任重而道远。更何况表现最好的上海莱士,也仅仅只有20%的股份在海尔手中。
原文标题 : 125亿入股上海莱士后,现在的海尔大健康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