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成式AI,重构旅行平台。
文|任彩茹
来源|36氪Pro(ID:krkrpro)
封面来源|视觉中国
36氪获悉,“视旅科技”近日宣布完成亿元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深报一本基金、广州城投集团下属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高榕创投、优山投资、亚康股份投资平台中互亚康等知名投资机构,总规模超亿元人民币,华兴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资金将用于加速VtripGPT旅游大模型的研发升级,并持续推动其在国内外优质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化应用。
“视旅科技”(下称“视旅”)成立于2021年11月,希望基于大模型构建“AI驱动的新一代旅游平台”,围绕消费者在旅行中的种种痛点,如制定行程繁琐、价格及攻略冗杂、行程大众化、无法深度体验、缺乏优质分享素材等,结合AI来优化旅行体验。目前,其面向C端用户的产品“乐派网”、“金熊猫旅行”等,已能够实现AI行程设计、动态打包预订、智能旅拍等功能。
回顾创立以来的历程,视旅在2022年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搭建AI底层的基础能力、拓展起步期的核心目的地。随后,伴随着ChatGPT掀起的AI浪潮,其在2023年5月发布了国内首个旅游领域大模型VtripGPT1.0,AI用户产品也同步发布,并在香港落地。同年8~9月,新加坡、甘孜、曼芭、版纳、成都等目的地的AI用户产品也相继落地。
视旅背后,是一个在旅游行业、AI技术方面兼具经验的明星团队。创始人李少华曾是一手打造“飞猪”的一号位,CTO惠芃瑞是数学博士,也是原阿里巴巴人工智能高级技术专家。
创立初期,视旅便获得高榕、险峰等投资机构亿元规模的天使轮投资。谈及AI对旅游行业的改变,惠芃瑞总结道,“AI做的事情是深度连接用户与目的地,既为每位用户提供专属的定制游体验,又能在目的地端形成规模履约优势,从而真正解决产业难题。”
从成立时间看,视旅诞生在旅游行业调整和重构的窗口期。一方面,全球整体进入后疫情时代,旅游行业由冷转热,消费信心和增长趋势明显。另一方面,旅游的线上化趋势愈加不可逆,2019年行业线上化占比仅有27.3%,而截止到2024年十月,这一数字已经突破60%。惠芃瑞表示,“在线化浪潮下,有大量创新的可能。”
视旅的重心则明确盯准一个方向——“面向目的地的在线交易”。通常而言,旅游生意中,一端是消费者,另一端是目的地的资源,“我们通过AI技术,把碎片化产品端到端整合起来,再以动态定制包的形式提供给用户。”
36氪此前对视旅的报道中,曾提到用户端的大致使用体验:向AI管家提出需求——自动规划行程——生成行程所需的产品组合——下单及落地履约,在此过程中可随时互动修改、细化行程。换言之,它既不是从平台商家提前组合好的固定产品包中做选择,也无需你一项项搜索预订,而是让目的地的各项体验产品直接对接用户、且随时调整组合。
创立至今,视旅团队一直围绕三个核心点来考虑和推进业务:
一是出发点与目标。惠芃瑞称,视旅要做的事情十分笃定,即构建消费者与目的地间的端到端协同,结合AI技术,将文旅产业的丰富供给直接、便利地推给消费者。
二是核心的基础能力。目前,视旅的业务均围绕其开发的旅游大模型VtripGPT进行构建。整个模型的架构大致是,首先在底层应用最领先的通用大模型来训练专有的AI基座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入大量旅游领域数据、专家知识以及实时的用户交互反馈数据,并通过强化学习机制形成迭代。
三是基于目标与能力,探索AI应用的可能。其中的核心问题是,“有了垂直大模型,瞄准了产业场景,那么视旅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什么?”基于此,视旅将商品库、行程库、POI库、内容库等一系列数据与大模型进行直连打通和技术性处理,面向最终的用户场景去提供产品服务。
截至目前,视旅早期聚焦的几个直营目的地已经初具成效——包括四川、香港、新加坡在内,部分核心目的地的月度履约规模超千万,商业模式基本完成验证。2023年下半年起,视旅开始建立目的地旅行社数字化运营合作体系,与深耕一地的合作伙伴合作拓展目的地,相应的拓展速度也越来越快。
据惠芃瑞透露,2023年视旅的营收接近2亿元,在产品中形成交互或履约的用户约100万,今年预计会达到300万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视旅约有85%的营收来自佣金收入,即用户在平台预订产品带来的收入。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收入来自B端,与目的地的旅游发展相关部门或景区合作,提供市场推广、独家代运营、AI产品开发等服务。
2023年10月,视旅获得华为昇腾AI创新大赛2023全国总决赛金奖;今年3月,他们的VtripGPT通过国内首个旅游大模型备案。惠芃瑞称,视旅以“构建亿万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桥梁”为使命——“但凡面向中国人的旅游场景里有需求,那就有我们的空间和价值。”
36氪旗下精选公众号
用生成式AI,重构旅行平台。
文|任彩茹
来源|36氪Pro(ID:krkrpro)
封面来源|视觉中国
36氪获悉,“视旅科技”近日宣布完成亿元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深报一本基金、广州城投集团下属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高榕创投、优山投资、亚康股份投资平台中互亚康等知名投资机构,总规模超亿元人民币,华兴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资金将用于加速VtripGPT旅游大模型的研发升级,并持续推动其在国内外优质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化应用。
“视旅科技”(下称“视旅”)成立于2021年11月,希望基于大模型构建“AI驱动的新一代旅游平台”,围绕消费者在旅行中的种种痛点,如制定行程繁琐、价格及攻略冗杂、行程大众化、无法深度体验、缺乏优质分享素材等,结合AI来优化旅行体验。目前,其面向C端用户的产品“乐派网”、“金熊猫旅行”等,已能够实现AI行程设计、动态打包预订、智能旅拍等功能。
回顾创立以来的历程,视旅在2022年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搭建AI底层的基础能力、拓展起步期的核心目的地。随后,伴随着ChatGPT掀起的AI浪潮,其在2023年5月发布了国内首个旅游领域大模型VtripGPT1.0,AI用户产品也同步发布,并在香港落地。同年8~9月,新加坡、甘孜、曼芭、版纳、成都等目的地的AI用户产品也相继落地。
视旅背后,是一个在旅游行业、AI技术方面兼具经验的明星团队。创始人李少华曾是一手打造“飞猪”的一号位,CTO惠芃瑞是数学博士,也是原阿里巴巴人工智能高级技术专家。
创立初期,视旅便获得高榕、险峰等投资机构亿元规模的天使轮投资。谈及AI对旅游行业的改变,惠芃瑞总结道,“AI做的事情是深度连接用户与目的地,既为每位用户提供专属的定制游体验,又能在目的地端形成规模履约优势,从而真正解决产业难题。”
从成立时间看,视旅诞生在旅游行业调整和重构的窗口期。一方面,全球整体进入后疫情时代,旅游行业由冷转热,消费信心和增长趋势明显。另一方面,旅游的线上化趋势愈加不可逆,2019年行业线上化占比仅有27.3%,而截止到2024年十月,这一数字已经突破60%。惠芃瑞表示,“在线化浪潮下,有大量创新的可能。”
视旅的重心则明确盯准一个方向——“面向目的地的在线交易”。通常而言,旅游生意中,一端是消费者,另一端是目的地的资源,“我们通过AI技术,把碎片化产品端到端整合起来,再以动态定制包的形式提供给用户。”
36氪此前对视旅的报道中,曾提到用户端的大致使用体验:向AI管家提出需求——自动规划行程——生成行程所需的产品组合——下单及落地履约,在此过程中可随时互动修改、细化行程。换言之,它既不是从平台商家提前组合好的固定产品包中做选择,也无需你一项项搜索预订,而是让目的地的各项体验产品直接对接用户、且随时调整组合。
创立至今,视旅团队一直围绕三个核心点来考虑和推进业务:
一是出发点与目标。惠芃瑞称,视旅要做的事情十分笃定,即构建消费者与目的地间的端到端协同,结合AI技术,将文旅产业的丰富供给直接、便利地推给消费者。
二是核心的基础能力。目前,视旅的业务均围绕其开发的旅游大模型VtripGPT进行构建。整个模型的架构大致是,首先在底层应用最领先的通用大模型来训练专有的AI基座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入大量旅游领域数据、专家知识以及实时的用户交互反馈数据,并通过强化学习机制形成迭代。
三是基于目标与能力,探索AI应用的可能。其中的核心问题是,“有了垂直大模型,瞄准了产业场景,那么视旅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什么?”基于此,视旅将商品库、行程库、POI库、内容库等一系列数据与大模型进行直连打通和技术性处理,面向最终的用户场景去提供产品服务。
截至目前,视旅早期聚焦的几个直营目的地已经初具成效——包括四川、香港、新加坡在内,部分核心目的地的月度履约规模超千万,商业模式基本完成验证。2023年下半年起,视旅开始建立目的地旅行社数字化运营合作体系,与深耕一地的合作伙伴合作拓展目的地,相应的拓展速度也越来越快。
据惠芃瑞透露,2023年视旅的营收接近2亿元,在产品中形成交互或履约的用户约100万,今年预计会达到300万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视旅约有85%的营收来自佣金收入,即用户在平台预订产品带来的收入。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收入来自B端,与目的地的旅游发展相关部门或景区合作,提供市场推广、独家代运营、AI产品开发等服务。
2023年10月,视旅获得华为昇腾AI创新大赛2023全国总决赛金奖;今年3月,他们的VtripGPT通过国内首个旅游大模型备案。惠芃瑞称,视旅以“构建亿万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桥梁”为使命——“但凡面向中国人的旅游场景里有需求,那就有我们的空间和价值。”
36氪旗下精选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