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麻了!阿里又拿下一个IPO

创业邦

2周前

东南亚之外,Synagistics还跟着阿里的业务走进了欧洲。...2022年,港交所设立了SPAC上市机制,目的是给符合条件的公司提供一个融资渠道。...另一个机会是,线下零售也在扩展线上渠道,这是一个巨大的商业风口。

Synagistics成为港股首单‌De-SPAC上市企业。

作者丨赵晓晓
编辑丨关雎
图源丨图虫创意

这个月,阿里又收获了一个IPO。

10月30日,东南亚电商代运营公司Synagistics在香港以‌De-SPAC形式上市,成为香港2022年设立SPAC上市机制以来的首个并购交易案例。

与传统上市不同,Synagistics是作为被收购方、通过被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收购,完成上市的。上市后公司更名为狮腾控股(02562.HK),截至发稿,市值195亿港元(约178亿元人民币)。

Synagistics成立于2014年,主要为品牌提供代运营服务,包括线上店铺运营、供应链和履约、质检售后、数据分析等。Synagistics也有2C业务,即把品牌方的产品卖给消费者。

创始人李叙平、戴可欣、李育,各自在零售、商业及营销领域拥有超过15年的经验,其中李育是李敘平的妹妹。

Synagistics创始人: 李育, 戴可欣, 李叙平

收购方香港汇德收购(07841.HK)成立于2022年,是一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由前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渣打银行前大中华区主席曾璟璇发起,并于当年在港交所上市,募资约10亿港元。

在这次并购交易中,对Synagistics的估值是35亿港元。并购双方还以非公开配售方式向第三方投资者募集了5.51亿港元。以此计算,并购完成后新公司的市值约50亿港元。

并购完成前,阿里持有Synagistics 47.22%的股份,戈壁创投Meranti基金占股22.17%,三位创始人合伙人共计占股30.6%。在并购完成后的新公司里,阿里持股减至27.89%,仍是单一最大股东,戈壁Meranti基金减至13%,三位创始人共持股22.35%。

收购方香港汇德收购的各个股东,共持有并购后新公司23.6%的股份,其中陈德霖和曾璟璇分别持股2.41%、1.51%。

按去年近7亿的营收计算,Synagistics在东南亚所有数字商务解决方案平台中排名第二。东南亚之外,Synagistics还跟着阿里的业务走进了欧洲。
起步于东南亚的电商

电商代运营指的是为品牌提供端到端电商服务,这些服务包括商店和活动管理、数字营销推广、创意服务、客户服务管理、供应链管理和履约。

这一模式最早在中国发展成熟,2003年淘宝成立后,中国电商代运营开始起步,到2015年,代运营业务发展成熟、市场高速发展,宝尊电商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品牌电商第一股”。

同时期的东南亚,电商刚起步,Lazada成立才三年;Shopee刚成立,大部分GMV由台湾市场贡献,市场规模占东南亚零售的比重还不到1%。

“但也正要迎来电商的黄金时代。”一位东南亚电商早期创业者说。

印尼“阿里巴巴”MatahariMall上线;Lazada前CEO回归,加大对当地电商投入;京东进入印尼;美国风投Ardent Capital收购泰国生活电商Moxy;法国LVMH收购美妆网站Luxola。

Synagistics也在这个阶段成立,是东南亚最早一批成立的电商代运营公司之一。

东南亚代运营鼻祖是aCommerce,在Lazada成立第二年、2013年成立,当年完成310万美元融资,第二年融资金额翻了三倍。

aCommerce CEO Paul Srivorakul

Synagistics市场聚焦在新加坡,2015年,Synagistics推出其首个线上零售网站,专注在当时增长最快的美容和婴幼儿领域。

这一年,东南亚电商发展快速起步,aCommerce印尼订单量首次超过泰国。业务猛增,aCommerc还用20%股份,跟瑞士零售分销商DKSH换来了一百多个西方品牌在东南亚的使用权。次年阿里10亿美元收购了Lazada。

2016年,Synagistics开始向部分供应商提供电商服务、物流配送等服务。一年后,Synagistics进军马来西亚,这是其在新加坡以外的首个海外市场。

aCommerce成立早,但Synagistics先它一步上市。2018年,Synagistics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市值为7100万美元。

当时aCommerce宣布公司2020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但随后内部陷入混乱:印尼分公司四年内换了四个领导人,高管离职、员工离职。

Synagistics则借上市筹到的资金,把业务进一步扩展到越南、菲律宾、泰国,并成为新加坡政府指定的数字转型服务商。

2020年是Synagistics发展的关键一年,创始人联合阿里、戈壁创投旗下基金Meranti完成私有化,阿里成为最大股东、占股47.22%,Meranti持股22.17%,创始人占大概30%的股份。

这是阿里第二笔重仓东南亚的交易,当年的阿里正努力把电商向全球扩展。B2C电商是一场长期、耗资巨大、胜者为王的游戏。

收购Lazada后,阿里需要一个更懂本土电商的服务商,来带动Lazada的业务。Synagistics也因此获得了Lazada这个庞大的客户。

服务600个国际大牌

大多数电商代运营服务商的模式都包含D2B和D2C两部分。

D2B指的是电商代运营,为品牌方提供相关的电商解决方案。D2C实质上就是线上零售,代运营服务商向品牌方购买产品,再通过电商渠道销售给消费者,为的是提高公司利润率。

Synagistics主营业务也是这两种。在与电商平台的合作上,Lazada、Shopee等本土电商平台都是其合作方,也包括近两年刚上线的TikTok Shop。依靠头部电商平台的影响力,Synagistics的D2B和D2C业务一直保持增长。

根据IPO文件,Synagistics服务了600多个品牌方,半数是国际大牌,如Lululemon、雅诗兰黛、资生堂、三星等,涵盖时尚服饰、高端美容保健、高端生活用品等领域。

D2C业务上,Synagistics直接找品牌拿货,这样能确保拿到最低价,维持平台多样化的SKU、较高的利润率。2022年,Synagistics调整了D2C战略,采用轻资产低库存模式,按需囤货,并把货放到第三方供应链的仓库里,风险降到最低,提高了订单履约率。

过去三年,Synagistics年营收由2021年的8593万新加坡元(约4.5亿元人民币),增至2023年的约1.27亿新元(约6.8 亿元人民币)。

线上零售贡献了约80%的营收,平均订单价值为35.5新元(约191元人民币),Lazada是D2C的主要销售渠道,占比从2021年的70%增至2023 年的82.4%。但代运营的毛利率将近70%,远高于线上零售13.8%的毛利率。

过去三年,Synagistics毛利率从2021年的27.6%下降至2023年的25%,主要原因时是2022年轻资产模式的推行,导致毛利率下降。

零售占大头也是东南亚代运营公司的普遍状态。代运营电商鼻祖aCommerce也是这种情况,甚至被行业人评价,“更像线上分销商而不是服务商。”区别是,aCommerce没处理好库存管理和效率、成本之间的关系,利润一直下降。

Synagistics的客户留存率一直很稳定,保持在90%以上。过去三年,公司来自五大客戶的营收从2021年的760万新元增至2023年的1470万新元,翻了一倍。

截至今年4月,Synagistics的业务范围覆盖了东南亚六大电商市场——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尼及菲律宾。

有趣的是,Synagistics在东南亚市场的布局剑走偏锋,新加坡和菲律宾的业务撑起了公司70%以上营收,电商市场规模较大的印尼和越南只占两成左右的收入,泰国市场的营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整体来看,成长了10年的Synagistics,收入基础仍然相对较小,增长速度在放缓,去年营收对比2022年只增长了12%,毛利率也略有下降。

不太乐观的一面是,公司净亏损在扩大。由2021 年的1101万新元(约8700 万元人民币),增至2023年的1731万新元(约9300多万元人民币),到2023年底,公司现金大约剩1300万新币(约7200万元人民币)。

上市给Synagistics带来了急需的资金,此次并购上市,共为Synagistics注入15亿港币。

港股首单‌De-SPAC

2022 年,港交所设立了SPAC上市机制,目的是给符合条件的公司提供一个融资渠道。目前香港有5家上市SPAC,但一直没有成功完成并购交易(‌De-SPAC)的案例。

创业邦了解到,去年至少有2家并购项目提交了申请,SPAC公司Aquila去年8月曾宣布与内地钢铁产业电商平台找钢网集团合并。去年 12 月,SPAC公司Vision Deal与内地最大移动语音社交网络平台趣丸集团达成协议。目前这两个并购项目都被搁置了。

另有两家SPAC公司Interra、TechStar Acquisition尚未披露并购对象。Synagistics成为港股首单‌De-SPAC上市企业,也是东南亚首个上市的代运营公司。

东南亚电商还在快速增长,目前市场规模在1500亿美元左右,如果按人口规模、不断完善的城市化程度、增长的人均GDP来看,完全有理由相信当地的电商市场规模未来能达到中国的50%。

目前东南亚电商平台集中在Shopee、Lazada,以及后来者TikTok Shop上,按照目前的市场红利,未来也许会有新的电商平台跑出来,或者其他电商巨头进来,比如刚开始攻入东南亚的TEMU,过去几年一直没把东南亚当作重点市场的亚马逊。

电商代运营在东南亚的快速发展是在2020年之后,成熟度上还远不及中国。三年前,有中国代运营公司去东南亚考察,看了一圈后选择观望,现在这些公司在东南亚都有业务,包括安克。

一位TikTok Shop代运营创业者说,更多品牌在涌进东南亚,渠道销量业绩是绝对的衡量指标,“未来 3-5 年,东南亚的电商服务依然是黄金期,”

另一个机会是,线下零售也在扩展线上渠道,这是一个巨大的商业风口。

如今,在东南亚已经形成了具有多种解决方案的商品化空间,Synagistics在当地有众多竞争对手,他们背后都有知名风投,各大电商平台也趁势上线全托管、半托管模式,品牌有了更多选择。

代运营利润和渠道商差不多,很薄,基本靠走量,自身运营能力多强、手里品牌有多少,是决定他们能否做大的核心参考标准。

Synagistics有10年的历史,收入基础仍然很小,增长速度也差强人意。未来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在潜力巨大但竞争激烈的东南亚,抓住风口的红利。

东南亚之外,Synagistics还跟着阿里的业务走进了欧洲。...2022年,港交所设立了SPAC上市机制,目的是给符合条件的公司提供一个融资渠道。...另一个机会是,线下零售也在扩展线上渠道,这是一个巨大的商业风口。

Synagistics成为港股首单‌De-SPAC上市企业。

作者丨赵晓晓
编辑丨关雎
图源丨图虫创意

这个月,阿里又收获了一个IPO。

10月30日,东南亚电商代运营公司Synagistics在香港以‌De-SPAC形式上市,成为香港2022年设立SPAC上市机制以来的首个并购交易案例。

与传统上市不同,Synagistics是作为被收购方、通过被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收购,完成上市的。上市后公司更名为狮腾控股(02562.HK),截至发稿,市值195亿港元(约178亿元人民币)。

Synagistics成立于2014年,主要为品牌提供代运营服务,包括线上店铺运营、供应链和履约、质检售后、数据分析等。Synagistics也有2C业务,即把品牌方的产品卖给消费者。

创始人李叙平、戴可欣、李育,各自在零售、商业及营销领域拥有超过15年的经验,其中李育是李敘平的妹妹。

Synagistics创始人: 李育, 戴可欣, 李叙平

收购方香港汇德收购(07841.HK)成立于2022年,是一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由前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渣打银行前大中华区主席曾璟璇发起,并于当年在港交所上市,募资约10亿港元。

在这次并购交易中,对Synagistics的估值是35亿港元。并购双方还以非公开配售方式向第三方投资者募集了5.51亿港元。以此计算,并购完成后新公司的市值约50亿港元。

并购完成前,阿里持有Synagistics 47.22%的股份,戈壁创投Meranti基金占股22.17%,三位创始人合伙人共计占股30.6%。在并购完成后的新公司里,阿里持股减至27.89%,仍是单一最大股东,戈壁Meranti基金减至13%,三位创始人共持股22.35%。

收购方香港汇德收购的各个股东,共持有并购后新公司23.6%的股份,其中陈德霖和曾璟璇分别持股2.41%、1.51%。

按去年近7亿的营收计算,Synagistics在东南亚所有数字商务解决方案平台中排名第二。东南亚之外,Synagistics还跟着阿里的业务走进了欧洲。
起步于东南亚的电商

电商代运营指的是为品牌提供端到端电商服务,这些服务包括商店和活动管理、数字营销推广、创意服务、客户服务管理、供应链管理和履约。

这一模式最早在中国发展成熟,2003年淘宝成立后,中国电商代运营开始起步,到2015年,代运营业务发展成熟、市场高速发展,宝尊电商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品牌电商第一股”。

同时期的东南亚,电商刚起步,Lazada成立才三年;Shopee刚成立,大部分GMV由台湾市场贡献,市场规模占东南亚零售的比重还不到1%。

“但也正要迎来电商的黄金时代。”一位东南亚电商早期创业者说。

印尼“阿里巴巴”MatahariMall上线;Lazada前CEO回归,加大对当地电商投入;京东进入印尼;美国风投Ardent Capital收购泰国生活电商Moxy;法国LVMH收购美妆网站Luxola。

Synagistics也在这个阶段成立,是东南亚最早一批成立的电商代运营公司之一。

东南亚代运营鼻祖是aCommerce,在Lazada成立第二年、2013年成立,当年完成310万美元融资,第二年融资金额翻了三倍。

aCommerce CEO Paul Srivorakul

Synagistics市场聚焦在新加坡,2015年,Synagistics推出其首个线上零售网站,专注在当时增长最快的美容和婴幼儿领域。

这一年,东南亚电商发展快速起步,aCommerce印尼订单量首次超过泰国。业务猛增,aCommerc还用20%股份,跟瑞士零售分销商DKSH换来了一百多个西方品牌在东南亚的使用权。次年阿里10亿美元收购了Lazada。

2016年,Synagistics开始向部分供应商提供电商服务、物流配送等服务。一年后,Synagistics进军马来西亚,这是其在新加坡以外的首个海外市场。

aCommerce成立早,但Synagistics先它一步上市。2018年,Synagistics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市值为7100万美元。

当时aCommerce宣布公司2020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但随后内部陷入混乱:印尼分公司四年内换了四个领导人,高管离职、员工离职。

Synagistics则借上市筹到的资金,把业务进一步扩展到越南、菲律宾、泰国,并成为新加坡政府指定的数字转型服务商。

2020年是Synagistics发展的关键一年,创始人联合阿里、戈壁创投旗下基金Meranti完成私有化,阿里成为最大股东、占股47.22%,Meranti持股22.17%,创始人占大概30%的股份。

这是阿里第二笔重仓东南亚的交易,当年的阿里正努力把电商向全球扩展。B2C电商是一场长期、耗资巨大、胜者为王的游戏。

收购Lazada后,阿里需要一个更懂本土电商的服务商,来带动Lazada的业务。Synagistics也因此获得了Lazada这个庞大的客户。

服务600个国际大牌

大多数电商代运营服务商的模式都包含D2B和D2C两部分。

D2B指的是电商代运营,为品牌方提供相关的电商解决方案。D2C实质上就是线上零售,代运营服务商向品牌方购买产品,再通过电商渠道销售给消费者,为的是提高公司利润率。

Synagistics主营业务也是这两种。在与电商平台的合作上,Lazada、Shopee等本土电商平台都是其合作方,也包括近两年刚上线的TikTok Shop。依靠头部电商平台的影响力,Synagistics的D2B和D2C业务一直保持增长。

根据IPO文件,Synagistics服务了600多个品牌方,半数是国际大牌,如Lululemon、雅诗兰黛、资生堂、三星等,涵盖时尚服饰、高端美容保健、高端生活用品等领域。

D2C业务上,Synagistics直接找品牌拿货,这样能确保拿到最低价,维持平台多样化的SKU、较高的利润率。2022年,Synagistics调整了D2C战略,采用轻资产低库存模式,按需囤货,并把货放到第三方供应链的仓库里,风险降到最低,提高了订单履约率。

过去三年,Synagistics年营收由2021年的8593万新加坡元(约4.5亿元人民币),增至2023年的约1.27亿新元(约6.8 亿元人民币)。

线上零售贡献了约80%的营收,平均订单价值为35.5新元(约191元人民币),Lazada是D2C的主要销售渠道,占比从2021年的70%增至2023 年的82.4%。但代运营的毛利率将近70%,远高于线上零售13.8%的毛利率。

过去三年,Synagistics毛利率从2021年的27.6%下降至2023年的25%,主要原因时是2022年轻资产模式的推行,导致毛利率下降。

零售占大头也是东南亚代运营公司的普遍状态。代运营电商鼻祖aCommerce也是这种情况,甚至被行业人评价,“更像线上分销商而不是服务商。”区别是,aCommerce没处理好库存管理和效率、成本之间的关系,利润一直下降。

Synagistics的客户留存率一直很稳定,保持在90%以上。过去三年,公司来自五大客戶的营收从2021年的760万新元增至2023年的1470万新元,翻了一倍。

截至今年4月,Synagistics的业务范围覆盖了东南亚六大电商市场——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尼及菲律宾。

有趣的是,Synagistics在东南亚市场的布局剑走偏锋,新加坡和菲律宾的业务撑起了公司70%以上营收,电商市场规模较大的印尼和越南只占两成左右的收入,泰国市场的营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整体来看,成长了10年的Synagistics,收入基础仍然相对较小,增长速度在放缓,去年营收对比2022年只增长了12%,毛利率也略有下降。

不太乐观的一面是,公司净亏损在扩大。由2021 年的1101万新元(约8700 万元人民币),增至2023年的1731万新元(约9300多万元人民币),到2023年底,公司现金大约剩1300万新币(约7200万元人民币)。

上市给Synagistics带来了急需的资金,此次并购上市,共为Synagistics注入15亿港币。

港股首单‌De-SPAC

2022 年,港交所设立了SPAC上市机制,目的是给符合条件的公司提供一个融资渠道。目前香港有5家上市SPAC,但一直没有成功完成并购交易(‌De-SPAC)的案例。

创业邦了解到,去年至少有2家并购项目提交了申请,SPAC公司Aquila去年8月曾宣布与内地钢铁产业电商平台找钢网集团合并。去年 12 月,SPAC公司Vision Deal与内地最大移动语音社交网络平台趣丸集团达成协议。目前这两个并购项目都被搁置了。

另有两家SPAC公司Interra、TechStar Acquisition尚未披露并购对象。Synagistics成为港股首单‌De-SPAC上市企业,也是东南亚首个上市的代运营公司。

东南亚电商还在快速增长,目前市场规模在1500亿美元左右,如果按人口规模、不断完善的城市化程度、增长的人均GDP来看,完全有理由相信当地的电商市场规模未来能达到中国的50%。

目前东南亚电商平台集中在Shopee、Lazada,以及后来者TikTok Shop上,按照目前的市场红利,未来也许会有新的电商平台跑出来,或者其他电商巨头进来,比如刚开始攻入东南亚的TEMU,过去几年一直没把东南亚当作重点市场的亚马逊。

电商代运营在东南亚的快速发展是在2020年之后,成熟度上还远不及中国。三年前,有中国代运营公司去东南亚考察,看了一圈后选择观望,现在这些公司在东南亚都有业务,包括安克。

一位TikTok Shop代运营创业者说,更多品牌在涌进东南亚,渠道销量业绩是绝对的衡量指标,“未来 3-5 年,东南亚的电商服务依然是黄金期,”

另一个机会是,线下零售也在扩展线上渠道,这是一个巨大的商业风口。

如今,在东南亚已经形成了具有多种解决方案的商品化空间,Synagistics在当地有众多竞争对手,他们背后都有知名风投,各大电商平台也趁势上线全托管、半托管模式,品牌有了更多选择。

代运营利润和渠道商差不多,很薄,基本靠走量,自身运营能力多强、手里品牌有多少,是决定他们能否做大的核心参考标准。

Synagistics有10年的历史,收入基础仍然很小,增长速度也差强人意。未来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在潜力巨大但竞争激烈的东南亚,抓住风口的红利。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