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再推新工具、股债日内分钟级别联动、9月财政数据 | 债圈大家说10.28

东方财富网

3周前

10月25日财政部公布前三季度收支数据,各项数据显示财政收入和支出两段均有所改善,尤其是在一揽子宏观调控政策出台背景下,发改委和财政部对存量工具加快落地的督导已经在数据层面有所体现,广义财政支出力度大幅回升。

1、央行再推新工具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

央行推出买断式逆回购,既是自身操作工具的丰富,也可对市场发展买断式回购业务形成示范作用,缓解质押品冻结对金融机构整体流动性监管指标压力,持续提升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安全性和国际化水平。

海通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郑子勋

1)维护市场流动性。今年11-12月MLF合计到期规模高达2.9万亿元,该工具的启用有利于对冲MLF到期冲击,以及若年内政府债供给新增放量,此操作也可配合供给落地;2)丰富政策工具箱。今年以来新工具有国债买卖、临时正逆回购、再加上本次公告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3)央行调控力更强。因为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涉及债券买入,这意味着央行可操作的“债券”规模空间更大,若与其他央行操作搭配使用,则可增强工具箱的灵活性和效果。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

本次启用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一方面可以有效平滑大额MLF到期引发的资金面波动,有助于保持年末流动性合理充裕,为经济增长动能回升提供有利的货币金融环境;另一方面或许意味着11月和12月将不再大额续作MLF,MLF操作利率的政策利率色彩进一步淡化。

华创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周冠南

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作为央行创新工具,短期可以起到对冲四季度政府债券供给、补充流动性缺口、缓解资金分层压力的作用,中长期则可以进一步降低银行综合负债成本,丰富流动性管理工具,配合货币政策框架改革。关注工具落地实施的规模、期限、利率水平等具体安排。

2、股债日内分钟级别联动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周君芝

2024还剩下两个月。紧接着的11-12月,如果财政发力,将带来多少利率债发行规模?这才是债市流动性最具决定性因素。这也是为何目前尚未见到实质性财政政策,甚至一致性的财政预期也尚未形成共识,但当下债市情绪极为脆弱。相较股票,债市更多侧重现实定价,只有在流动性薄弱基础下,债市才会对尚未构成实质性影响的利空信息反应敏锐。当下债市流动性偏薄,市场担忧未来利率债供给彻底扭转流动性格局,或许这就是为何近期债市定价紧跟股票,股债之间的“跷跷板”现象异常敏锐。

民生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谭逸鸣

今年以来,在信用风险溢价持续压缩,“信用利率化”极致演绎的背景下,信用债赚钱模式从票息为主向流动性为王演绎。而当前,股债“跷跷板”效应下,机构负债端的不稳定性进一步加强了债市脆弱性,后续在基本面和情绪面的博弈下持续大幅调整的概率或有限故而对信用方面的参与建议优先考虑二永、中高等级短端等流动性较好品种,对应此类品种在回调后的性价比也已再度凸显。

国海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靳毅

股债负相关性仍将持续存在,但整体上会有所减弱。在短期维度,我们预计债市对股市反应将逐步钝化。在中长期维度,股债相关性受到流动性影响较大。未来预计流动性仍保持合理充裕,不太可能出现明显宽松或收紧,因此股债负相关性仍将持续存在。目前,债市关注点仍集中于年内增量债券供给,具体需要等待11月初人大常委会决议的增量财政政策,短期看10年国债利率可能仍在2.1-2.2%之间震荡。

3、9月财政数据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

后续财政政策加力主要弥补预算缺口,尚未大幅拉动总需求。对于股票市场,若后续财政刺激落地,资金或侧重强化三保和兜底风险,将提升风险偏好,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对于债券市场,我们预计短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总体呈现震荡走势,中长期而言,若出台大规模财政刺激总需求政策,才会形成债市逻辑反转。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

10月25日财政部公布前三季度收支数据,各项数据显示财政收入和支出两段均有所改善,尤其是在一揽子宏观调控政策出台背景下,发改委和财政部对存量工具加快落地的督导已经在数据层面有所体现,广义财政支出力度大幅回升。我们预计伴随大量资金陆续形成实物工作量和之后增量政策的出台,将有力带动财政支出的进一步提升。经历“洼地”之后,财政拐点已至。

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

11月4日—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将召开,或审批增量举债,这意味着本轮增量财政政策将迎来第一波验证:除了蓝部长此前在发布会上提到的拟一次性增加债务限额化债及特别国债注资国有大行,市场关注是否会效法2023年10月人大常委会安排,增发国债、提升赤字率。从平账补缺口、逆周期效果、逆周期信号三个角度看,今年都可能不增发国债。对资本市场而言,假如今年不增发国债,或不一定利空股(预期或可满足,博弈仍可继续),也不一定利多债(风险偏好不一定下降,债券供给风险未排除)。

10月25日财政部公布前三季度收支数据,各项数据显示财政收入和支出两段均有所改善,尤其是在一揽子宏观调控政策出台背景下,发改委和财政部对存量工具加快落地的督导已经在数据层面有所体现,广义财政支出力度大幅回升。

1、央行再推新工具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

央行推出买断式逆回购,既是自身操作工具的丰富,也可对市场发展买断式回购业务形成示范作用,缓解质押品冻结对金融机构整体流动性监管指标压力,持续提升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安全性和国际化水平。

海通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郑子勋

1)维护市场流动性。今年11-12月MLF合计到期规模高达2.9万亿元,该工具的启用有利于对冲MLF到期冲击,以及若年内政府债供给新增放量,此操作也可配合供给落地;2)丰富政策工具箱。今年以来新工具有国债买卖、临时正逆回购、再加上本次公告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3)央行调控力更强。因为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涉及债券买入,这意味着央行可操作的“债券”规模空间更大,若与其他央行操作搭配使用,则可增强工具箱的灵活性和效果。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

本次启用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一方面可以有效平滑大额MLF到期引发的资金面波动,有助于保持年末流动性合理充裕,为经济增长动能回升提供有利的货币金融环境;另一方面或许意味着11月和12月将不再大额续作MLF,MLF操作利率的政策利率色彩进一步淡化。

华创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周冠南

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作为央行创新工具,短期可以起到对冲四季度政府债券供给、补充流动性缺口、缓解资金分层压力的作用,中长期则可以进一步降低银行综合负债成本,丰富流动性管理工具,配合货币政策框架改革。关注工具落地实施的规模、期限、利率水平等具体安排。

2、股债日内分钟级别联动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周君芝

2024还剩下两个月。紧接着的11-12月,如果财政发力,将带来多少利率债发行规模?这才是债市流动性最具决定性因素。这也是为何目前尚未见到实质性财政政策,甚至一致性的财政预期也尚未形成共识,但当下债市情绪极为脆弱。相较股票,债市更多侧重现实定价,只有在流动性薄弱基础下,债市才会对尚未构成实质性影响的利空信息反应敏锐。当下债市流动性偏薄,市场担忧未来利率债供给彻底扭转流动性格局,或许这就是为何近期债市定价紧跟股票,股债之间的“跷跷板”现象异常敏锐。

民生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谭逸鸣

今年以来,在信用风险溢价持续压缩,“信用利率化”极致演绎的背景下,信用债赚钱模式从票息为主向流动性为王演绎。而当前,股债“跷跷板”效应下,机构负债端的不稳定性进一步加强了债市脆弱性,后续在基本面和情绪面的博弈下持续大幅调整的概率或有限故而对信用方面的参与建议优先考虑二永、中高等级短端等流动性较好品种,对应此类品种在回调后的性价比也已再度凸显。

国海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靳毅

股债负相关性仍将持续存在,但整体上会有所减弱。在短期维度,我们预计债市对股市反应将逐步钝化。在中长期维度,股债相关性受到流动性影响较大。未来预计流动性仍保持合理充裕,不太可能出现明显宽松或收紧,因此股债负相关性仍将持续存在。目前,债市关注点仍集中于年内增量债券供给,具体需要等待11月初人大常委会决议的增量财政政策,短期看10年国债利率可能仍在2.1-2.2%之间震荡。

3、9月财政数据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

后续财政政策加力主要弥补预算缺口,尚未大幅拉动总需求。对于股票市场,若后续财政刺激落地,资金或侧重强化三保和兜底风险,将提升风险偏好,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对于债券市场,我们预计短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总体呈现震荡走势,中长期而言,若出台大规模财政刺激总需求政策,才会形成债市逻辑反转。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

10月25日财政部公布前三季度收支数据,各项数据显示财政收入和支出两段均有所改善,尤其是在一揽子宏观调控政策出台背景下,发改委和财政部对存量工具加快落地的督导已经在数据层面有所体现,广义财政支出力度大幅回升。我们预计伴随大量资金陆续形成实物工作量和之后增量政策的出台,将有力带动财政支出的进一步提升。经历“洼地”之后,财政拐点已至。

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

11月4日—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将召开,或审批增量举债,这意味着本轮增量财政政策将迎来第一波验证:除了蓝部长此前在发布会上提到的拟一次性增加债务限额化债及特别国债注资国有大行,市场关注是否会效法2023年10月人大常委会安排,增发国债、提升赤字率。从平账补缺口、逆周期效果、逆周期信号三个角度看,今年都可能不增发国债。对资本市场而言,假如今年不增发国债,或不一定利空股(预期或可满足,博弈仍可继续),也不一定利多债(风险偏好不一定下降,债券供给风险未排除)。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