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前后的一两年时间里,国内突然诞生了大量的电子商务企业:速卖通、Lazada、亚马逊全球等相继上线,SHEIN、安克科技、欧志科技、易佰网络、赛维时代等目前各行业头部跨境电商玩家陆续成立。
因此,2010年,也被定义为中国跨境电商兴起之年。
也在这一年,傲基(深圳)跨境商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简称“傲基跨境”)的前身公司正式落地了。
2024年10月22日,两次闯A无果的傲基跨境,继今年4月份首次递表港交所后终于通过聆讯,即将启动招股并登陆资本市场。
借此机会,我们可以再多了解了解出海的故事。
从Know 到 Know How
傲基跨境成立于2010年,是专注于提供家具家居类产品的线上零售商。按2023年的GMV口径计算,其在国内家具家居品类B2C海外电商市场排名第一,在全球市场排名第五。
创始人陆海传,早年间在德国留学时,就已经捕捉到跨境电商的商机。他发现国内生产的产品较国外产品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便在eBay上经营国产的车载DVD、GPS等电子产品。数年兼职贸易生涯为其积累了原始资本。
更重要的是,相比国内普罗大众而言,近水楼台的陆海传率先“开智”(Know)——2005年陆海传获得硕士学位时,国内互联网渗透率才7.2%左右,更别说跨境电商,绝大多数人连互联网都没接触过。
2008年,在放弃南岛机电工厂项目后,陆海传将德国傲基的销售业务移到深圳。当年,其主账号已经跻身eBay德国站TOP10,次年位列eBay亚太区销售榜榜首。
跨入跨境电商大门的陆海传,从Know进化到Know How之后,于2010年创立深圳傲基(目前公司前身),将大量本土制造的电子产品搬到网上并带出海。
直到2014年,有品牌傲基(Aukey)正式推出,并进驻亚马逊,由此奠定了傲基跨境发展路径。
在《卡罗特》一篇中,我们指出制造业出身的卡罗特的发展路径遵循着OEM—ODM—OBM的经典路径;而以赚贸易差价的傲基的发展路径,则直接从倒卖商品(赚信息差)一步跃升至OBM。
尽管傲基跨境,将自身定位为“专注于提供优质家具家居类产品的线上零售商”,但是从其收入构成上看,“铺货”的基因挥之不去:
至少在“亚马逊事件”的2021年,家具家居占其“商品销售”收入比重也才40.97%。
也就是说,在德国留学期间的陆海传,率先接触互联网并“Know”了跨境业务;在经历数年发展摸清门道后,回到“民智未开”的国内利用其先发优势“Know How”,开启大规模运用。
这里插播一句:安克科技的阳萌和致欧科技的宋川都有着类似的经历。
跨境电商的发展,需要物流基建作为支撑,而以中大件产品通常采取海外仓模式,出口家具家居的傲基跨境亦是如此.除了通过旗下的深圳西邮智仓为自身出海业务提供物流外,在海外仓模式下亦向客户提供物流解决方案(Know How的加持)。
自2020年收购WESTERN POST以来,傲基跨境持续发力海外仓,截至2024年4月30日,公司在美国、欧洲共运营29个海外仓。
在协同效应下,以2023年采用海外仓模式的B2C出口电商物流解决方案产生的收入计量,深圳西邮智仓在国内排名第四,市场份额约1.2%;而在中大件产品领域则排名第一。
外表B2C,内里C2B
“Know How”为傲基带来先发优势,但随着国内互联网渗透率的提升,以及“跨境的秘密”逐渐公开并扩散后,大量淘金者涌入,使得Know How的红利逐步消退。要支撑更长远的发展,就需要对既定方式进行迭代。
2024年,国内跨境电商迎来爆发式增长。也是在这一年,傲基首次创立自主品牌,走向了专属的2.0时代。
傲基跨境将自身定位为B2C跨境电商——做有钱人的生意,美国占产品销售87.82%,但本质上一直遵循着C2B的模式在运营,只不过在创立品牌之后深化了该模式的运用罢了。
“铺货”是傲基的发展基因,创立自主品牌并加大研发,更重要的是为了寻求“差异化”,但内里没有改变。
如是,“傲基2.0架构”大致如下:
1,打造品牌矩阵:截至2024年4月底,傲基跨境共销售“家具家居”、“电动工具”、“家用电器”、“消费电子”、“运动健康”及“其他”六大品类的多种产品,共由211个品牌构成其矩阵,每个品类下的每个品牌进行精细化运营;通过“差异化”的品牌先将目标客群进行圈层聚类。
2,寻找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在对潜在消费者分类后,傲基投入大量研发费用,在每个品牌之下推出海量的SKU以捕捉消费者的内心偏好和趋势;根据招股书数据,在聚焦家具家居后,2024年1月至4月GMV排名前10的品牌共有4946个SKU,2021年至2023年则分别为10366个、10205个和10614个。
3,国内溢出产能形成闭环:在海量SKU的试探之下寻得“爆款”后则需要快速响应的量产能力,而国内大量的代工厂则成为傲基的制造端;根据招股书数据,截至2024年4月30日,在精简品类后仍有575家制造商为傲基跨境生产贴牌产品;而2021年至2023年则分别为1517家、865家和810家。
“两头在外”的苦生意
从产业链环节上看,供需两端皆在外的傲基跨境,用老土的话形容其“商品销售”业务,就是一门“两头在外”的生意。这类型的生意本质上是赚信息差的钱,一成不变想要套利的模式并不可持续。
供给端方面,傲基跨境在2014年变通过设立自主品牌及加强研发投入打造差异化;但是销售上仍是不可避免依赖海外电商平台,尤其是亚马逊(尽管2021年“亚马逊事件”后,加大了对沃尔玛和Wayfair资源倾斜,但2024年前4个月仍占比超2/3),而在跨境者日益增多则使得电商平台对入驻者的议价能力得到强化。
根据招股说明书,傲基跨境“商品销售”整体毛利率不到40%,除2021年因“亚马逊事件”影响大幅计提减值外,毛利率相对稳定(这与电商定价机制有关,通常是用毛利率制定售价);而2B的“物流解决方案”主要发挥协同效应,充其量算是个中转服务商,因此毛利率远不及商品销售(提供核心价值的是运力)。
业绩上,在“亚马逊事件”后,傲基跨境精简了运营品类,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倾向于家具家居,更加注重于美国市场。2024年前四个月营收同比增长16.87%至28.33亿元,受益于毛利润的增长,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96.88%至1.89亿元。
净利率创近年最高,录得6.67%——但这个利润水平也恰恰反射出“两头在外”这门赚差价的生意有多苦。
结语:傲基跨境的未来值得更多祝福
傲基跨境日前已经通过港交所聆讯,在启动招股程序后将登陆港交所。
按照2024年4月NewTrails收购价算(以0.71亿元收购422.16万股),折合每股16.8元,较2022年1月折价了34%;,按照去年1.37元/股收益折算对应PE12.26,直接竞对致欧科技静态PE为19.46。
对于傲基跨境而言,要摆脱“两头在外”并不容易,不论是供应端一体化还是建造私域都需要庞大的资本开支,复制粘贴扩充品类,或许是一条增长路径——但,同样不好走。
无论如何,从2010-2024,点燃跨境电商火苗、坚守跨境电商阵地,为中国进出口贸易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傲基跨境们的未来,都值得更多祝福。(作者:Adam,来源:IPO金榜,锦缎旗下IPO及财报智库)
2010年前后的一两年时间里,国内突然诞生了大量的电子商务企业:速卖通、Lazada、亚马逊全球等相继上线,SHEIN、安克科技、欧志科技、易佰网络、赛维时代等目前各行业头部跨境电商玩家陆续成立。
因此,2010年,也被定义为中国跨境电商兴起之年。
也在这一年,傲基(深圳)跨境商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简称“傲基跨境”)的前身公司正式落地了。
2024年10月22日,两次闯A无果的傲基跨境,继今年4月份首次递表港交所后终于通过聆讯,即将启动招股并登陆资本市场。
借此机会,我们可以再多了解了解出海的故事。
从Know 到 Know How
傲基跨境成立于2010年,是专注于提供家具家居类产品的线上零售商。按2023年的GMV口径计算,其在国内家具家居品类B2C海外电商市场排名第一,在全球市场排名第五。
创始人陆海传,早年间在德国留学时,就已经捕捉到跨境电商的商机。他发现国内生产的产品较国外产品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便在eBay上经营国产的车载DVD、GPS等电子产品。数年兼职贸易生涯为其积累了原始资本。
更重要的是,相比国内普罗大众而言,近水楼台的陆海传率先“开智”(Know)——2005年陆海传获得硕士学位时,国内互联网渗透率才7.2%左右,更别说跨境电商,绝大多数人连互联网都没接触过。
2008年,在放弃南岛机电工厂项目后,陆海传将德国傲基的销售业务移到深圳。当年,其主账号已经跻身eBay德国站TOP10,次年位列eBay亚太区销售榜榜首。
跨入跨境电商大门的陆海传,从Know进化到Know How之后,于2010年创立深圳傲基(目前公司前身),将大量本土制造的电子产品搬到网上并带出海。
直到2014年,有品牌傲基(Aukey)正式推出,并进驻亚马逊,由此奠定了傲基跨境发展路径。
在《卡罗特》一篇中,我们指出制造业出身的卡罗特的发展路径遵循着OEM—ODM—OBM的经典路径;而以赚贸易差价的傲基的发展路径,则直接从倒卖商品(赚信息差)一步跃升至OBM。
尽管傲基跨境,将自身定位为“专注于提供优质家具家居类产品的线上零售商”,但是从其收入构成上看,“铺货”的基因挥之不去:
至少在“亚马逊事件”的2021年,家具家居占其“商品销售”收入比重也才40.97%。
也就是说,在德国留学期间的陆海传,率先接触互联网并“Know”了跨境业务;在经历数年发展摸清门道后,回到“民智未开”的国内利用其先发优势“Know How”,开启大规模运用。
这里插播一句:安克科技的阳萌和致欧科技的宋川都有着类似的经历。
跨境电商的发展,需要物流基建作为支撑,而以中大件产品通常采取海外仓模式,出口家具家居的傲基跨境亦是如此.除了通过旗下的深圳西邮智仓为自身出海业务提供物流外,在海外仓模式下亦向客户提供物流解决方案(Know How的加持)。
自2020年收购WESTERN POST以来,傲基跨境持续发力海外仓,截至2024年4月30日,公司在美国、欧洲共运营29个海外仓。
在协同效应下,以2023年采用海外仓模式的B2C出口电商物流解决方案产生的收入计量,深圳西邮智仓在国内排名第四,市场份额约1.2%;而在中大件产品领域则排名第一。
外表B2C,内里C2B
“Know How”为傲基带来先发优势,但随着国内互联网渗透率的提升,以及“跨境的秘密”逐渐公开并扩散后,大量淘金者涌入,使得Know How的红利逐步消退。要支撑更长远的发展,就需要对既定方式进行迭代。
2024年,国内跨境电商迎来爆发式增长。也是在这一年,傲基首次创立自主品牌,走向了专属的2.0时代。
傲基跨境将自身定位为B2C跨境电商——做有钱人的生意,美国占产品销售87.82%,但本质上一直遵循着C2B的模式在运营,只不过在创立品牌之后深化了该模式的运用罢了。
“铺货”是傲基的发展基因,创立自主品牌并加大研发,更重要的是为了寻求“差异化”,但内里没有改变。
如是,“傲基2.0架构”大致如下:
1,打造品牌矩阵:截至2024年4月底,傲基跨境共销售“家具家居”、“电动工具”、“家用电器”、“消费电子”、“运动健康”及“其他”六大品类的多种产品,共由211个品牌构成其矩阵,每个品类下的每个品牌进行精细化运营;通过“差异化”的品牌先将目标客群进行圈层聚类。
2,寻找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在对潜在消费者分类后,傲基投入大量研发费用,在每个品牌之下推出海量的SKU以捕捉消费者的内心偏好和趋势;根据招股书数据,在聚焦家具家居后,2024年1月至4月GMV排名前10的品牌共有4946个SKU,2021年至2023年则分别为10366个、10205个和10614个。
3,国内溢出产能形成闭环:在海量SKU的试探之下寻得“爆款”后则需要快速响应的量产能力,而国内大量的代工厂则成为傲基的制造端;根据招股书数据,截至2024年4月30日,在精简品类后仍有575家制造商为傲基跨境生产贴牌产品;而2021年至2023年则分别为1517家、865家和810家。
“两头在外”的苦生意
从产业链环节上看,供需两端皆在外的傲基跨境,用老土的话形容其“商品销售”业务,就是一门“两头在外”的生意。这类型的生意本质上是赚信息差的钱,一成不变想要套利的模式并不可持续。
供给端方面,傲基跨境在2014年变通过设立自主品牌及加强研发投入打造差异化;但是销售上仍是不可避免依赖海外电商平台,尤其是亚马逊(尽管2021年“亚马逊事件”后,加大了对沃尔玛和Wayfair资源倾斜,但2024年前4个月仍占比超2/3),而在跨境者日益增多则使得电商平台对入驻者的议价能力得到强化。
根据招股说明书,傲基跨境“商品销售”整体毛利率不到40%,除2021年因“亚马逊事件”影响大幅计提减值外,毛利率相对稳定(这与电商定价机制有关,通常是用毛利率制定售价);而2B的“物流解决方案”主要发挥协同效应,充其量算是个中转服务商,因此毛利率远不及商品销售(提供核心价值的是运力)。
业绩上,在“亚马逊事件”后,傲基跨境精简了运营品类,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倾向于家具家居,更加注重于美国市场。2024年前四个月营收同比增长16.87%至28.33亿元,受益于毛利润的增长,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96.88%至1.89亿元。
净利率创近年最高,录得6.67%——但这个利润水平也恰恰反射出“两头在外”这门赚差价的生意有多苦。
结语:傲基跨境的未来值得更多祝福
傲基跨境日前已经通过港交所聆讯,在启动招股程序后将登陆港交所。
按照2024年4月NewTrails收购价算(以0.71亿元收购422.16万股),折合每股16.8元,较2022年1月折价了34%;,按照去年1.37元/股收益折算对应PE12.26,直接竞对致欧科技静态PE为19.46。
对于傲基跨境而言,要摆脱“两头在外”并不容易,不论是供应端一体化还是建造私域都需要庞大的资本开支,复制粘贴扩充品类,或许是一条增长路径——但,同样不好走。
无论如何,从2010-2024,点燃跨境电商火苗、坚守跨境电商阵地,为中国进出口贸易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傲基跨境们的未来,都值得更多祝福。(作者:Adam,来源:IPO金榜,锦缎旗下IPO及财报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