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跌宕起伏”的二十年

新经销

23小时前

名创的优势在于其自有品牌,永辉的优势则是深耕了二十多年的供应链,二者结合,未来某天或许会发挥一定的协同作用。...回望永辉发展历史,二十年的时间,永辉不断改造、转型、深耕供应链。

作者丨汪海

校审丨张雨薇 排版丨葛畅

9月23日,名创优品、永辉超市相继发布公告,名创优品拟出资62.7亿元收购永辉超市29.4%的股权,收购价折合每股2.35元。

外界不少媒体戏称,“「10元店」抄底永辉”、“名创优品蛇吞象”等等,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在永辉今年上半年财报里显示,营收377.79亿元,净利润2.11亿元,而名创上半年营收77.6亿元,净利润却高达12.4亿元。

名创营收虽为永辉的五分之一,而净利润却接近永辉的6倍,这足以说明名创盈利能力极强。

而“赚不到钱”的永辉,这二十余年的发展也可谓是跌宕起伏。

十年上市

坐稳国内头把交椅

上世纪90年代,在全民下海经商的热潮之下,永辉创始人张轩松、张轩宁两兄弟辍学,做起了啤酒代理的生意,开启了创业之路。

那时的他们没有雄厚的资本,因此只有另辟蹊径——打出“送货上门”的口号,凭借着独特的模式,张氏兄弟逐渐在福州啤酒市场站稳脚跟,但他们的志向远不止于此。

通过对十多家日用品超市的走访,他们看到了中国超市的发展前景。在这样的念头下,他们下定决心进军零售行业。

1995年,他们在福州市鼓楼区开办了第一家超市——乐微利超市,面积100平方米,经营日用品为主,以“微利”为名主打物美价廉,这便是今天永辉超市的前身。

2000年,在“农改超”的大趋势下,张氏兄弟成立了首家“农改超”超市——福州永辉屏西生鲜超市,开启了生鲜食品超市业态的探索之路。

那时,新华都购物广场在福建首次亮相,世界500强企业沃尔玛、麦德龙相继进驻福州,大卖场业态在福州遍地开花,无疑给本地企业造成相应的冲击。

面对各方的进攻,张轩松说:“唯有改变,做巨头们做不到的,才能活命!”

而中国人对新鲜食材的追求是刻在骨子里的。但对于沃尔玛等外资企业来说,生鲜属于“高损耗商品”,容易变质、不易储存,且外国不追求新鲜,所以大多是冷冻产品。

因此,在直采、自营模式下,永辉建立起了以生鲜为主,百货、服装为辅的商品结构,与来势汹汹的外资企业形成错位竞争。

2004年,永辉开始走出福建,在重庆市场成立了第一家永辉超市,为全国化战略迈出第一步。

凭借着直采的鲜明经营理念和高效供应链体系,永辉2010年在上交所敲钟上市,借力资本,坐稳了国内商超行业前列,当时永辉在全国拥有156家门店。

随即,2015年永辉得到巨头京东的青睐,以43亿元入股永辉,在生鲜O2O板块达成战略合作。在资本加持下,永辉的发展开始逐渐提速,但好景不长。

2017年,永辉全年营收高达585.9亿元,归母净利润创新高。同时,这一年新零售业态的出现,成为了永辉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永辉之痛,新零售之殇

2016年,马云在云栖大会上首次提出“新零售”概念,同年年底永辉成立了“永辉云创”。永辉超市几乎是最早发展新零售的大型商超之一。

次年1月,永辉首家“超级物种”在福州开业。对标的是势头极凶的盒马生鲜。

超级物种是集“高端超市+生鲜餐饮+O2O”等业务为一体的零售业态,主打中高端市场,选址也十分考究。在最高端的商圈,开设了加工档口,波士顿龙虾、帝王蟹都可以现宰现吃。

超级物种首店开业非常匆忙,且定位不清晰。据有关报道,超级物种开业,前后筹备时间不足两个月,在第一家门店成立后,超级物种在永辉中归属部门仍不明确。

尽管如此,在2017年年报中,永辉依旧提出计划2018年新增100家超级物种门店。

但在最高峰时,超级物种最多也只有80家门店,增长势头也止步于此。2019年之后,超级物种开始逐步关店,如今几乎消声觅迹。

2018年,永辉市值突破了千亿,成为中国首家市值破千亿的商超。在这样好的势头下,永辉开始尝试社区生鲜“永辉mini”,计划一年1000家店,而最终的结局却与超级物种相同。

这两三年的时间,超级物种和永辉mini联手,使永辉亏掉了13个亿。

到了2020年,永辉营收达到了历史巅峰——931.99亿。2000-2020年,二十年时间永辉经历了创业发展期、上市扩张期、转型以及超级扩张期。尽管在转型及超级扩张期间,发展并不顺利。但毕竟处于战略初期,市场给予了足够的耐心。

2020年末,实体零售行业持续受到疫情冲击。

2021-2023年,永辉营业收入分别为910.6亿元、900.9亿元、786.4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29%、1.07%、12.7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44亿元、-27.63亿元、-13.29亿元,三年间累计亏损金额高达80亿元。

永辉自创立以来,不断探索新兴业态,无非是在各种外部环境的侵袭之下,想走上“自救”的道路。这三年里还分别尝试了“正品折扣店”、“永辉仓储店”等模式。

屡次尝试无果,永辉董事长张轩松意识到:向外求,或许才是永辉当下困境的最优解。

东来爆改

永辉的“破釜沉舟”之路

“胖东来调改传统商超”无疑是今年零售圈里最具话题性的。在一众调改的案例中,龙头永辉无疑是效果最好的、名声最大的。

5月5日,永辉超市董事长张轩松、CEO李松峰携十余位公司高管团队亲赴许昌,拜访胖东来董事长于东来。在走访后的闭门会议上,于东来作出了帮扶调改永辉超市的决定。

胖东来的调改算是为悬崖上的永辉,带去全新道路。以调改的首家店——永辉超市郑州信万广场店为例。

在商品结构上,永辉将其重新梳理,下架了10841个单品,占原有商品的81.3%,并新增商品12581个,实现新增单品占比80%,梳理后的商品结构达到胖东来商品结构的90%以上。

同时,引进了胖东来的自有品牌,为当地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选择。

在卖场环境上,将布局重新设计,取消了强制动线、拓宽了卖场通道。

在机制和文化上,永辉学习和应用胖东来优秀经验,进一步落实在制度、流程中,增加对一线员工的人文关怀。

该店开业当日,日销达188万,约为调改之前平均日销的13.9倍;当日客流超1.2万人,约为调改之前日均客流的5.3倍,可谓是效果显著。

在今年永辉超市的半年度工作研讨会上,分享了胖东来帮扶调改的学习情况,并确定了首批学习胖东来自主调改门店,涉及全国10个城市。

在名创优品收购永辉召开的投资者会议上,叶国富表示,在他的感知中,胖东来是中国商超唯一的出路,他希望能够让胖东来的模式走出许昌,带领中国零售业走进一个新天地。

胖东来模式加之永辉超市的全国覆盖,在叶国富看来,未来某天永辉一定会迎来新增长。同时当下,一定是抄底的最佳时机。

永辉虽连续几年表现不佳,营收和净利润持续下滑,闭店脚步这两年也几乎没停过,但经调改,情况略有好转,供应链在持续整合中,裸采模式也在不断推行。

名创的优势在于其自有品牌,永辉的优势则是深耕了二十多年的供应链,二者结合,未来某天或许会发挥一定的协同作用。

写在最后

回望永辉发展历史,二十年的时间,永辉不断改造、转型、深耕供应链。初期“农改超”,中期扩张上市、探索新零售道路、布局折扣门店、仓储会员店以及如今的“东来化”,永辉奔跑的步伐几乎没停下。

永辉这次大刀阔斧的改革,是否会对固有的传统商超模式有所撼动,我们不得而知;而名创的收购是慧眼识珠还是劳而无功,相信只有时间才会给出答案。

但是今天中国零售行业开启新篇章,无论是哪种业态、模式,在这场“战争”中活下去,或许才是唯一真理。

PS:「新经销」深度整理了一份零售行业变革和发展的学习资料包,里面既有行业前瞻性的报告,也有新经销基于行业视角撰写的分析文章。
有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扫码添加微信,领取学习资料包!
END

新经销 100人 赵波专辑陈思廷专辑

新经销新爆品文青专辑袁来看经销

行业报告专辑周群专辑经销商B2b

广告/会展/培训/咨询

商务合作:冯女士 17600401279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们

名创的优势在于其自有品牌,永辉的优势则是深耕了二十多年的供应链,二者结合,未来某天或许会发挥一定的协同作用。...回望永辉发展历史,二十年的时间,永辉不断改造、转型、深耕供应链。

作者丨汪海

校审丨张雨薇 排版丨葛畅

9月23日,名创优品、永辉超市相继发布公告,名创优品拟出资62.7亿元收购永辉超市29.4%的股权,收购价折合每股2.35元。

外界不少媒体戏称,“「10元店」抄底永辉”、“名创优品蛇吞象”等等,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在永辉今年上半年财报里显示,营收377.79亿元,净利润2.11亿元,而名创上半年营收77.6亿元,净利润却高达12.4亿元。

名创营收虽为永辉的五分之一,而净利润却接近永辉的6倍,这足以说明名创盈利能力极强。

而“赚不到钱”的永辉,这二十余年的发展也可谓是跌宕起伏。

十年上市

坐稳国内头把交椅

上世纪90年代,在全民下海经商的热潮之下,永辉创始人张轩松、张轩宁两兄弟辍学,做起了啤酒代理的生意,开启了创业之路。

那时的他们没有雄厚的资本,因此只有另辟蹊径——打出“送货上门”的口号,凭借着独特的模式,张氏兄弟逐渐在福州啤酒市场站稳脚跟,但他们的志向远不止于此。

通过对十多家日用品超市的走访,他们看到了中国超市的发展前景。在这样的念头下,他们下定决心进军零售行业。

1995年,他们在福州市鼓楼区开办了第一家超市——乐微利超市,面积100平方米,经营日用品为主,以“微利”为名主打物美价廉,这便是今天永辉超市的前身。

2000年,在“农改超”的大趋势下,张氏兄弟成立了首家“农改超”超市——福州永辉屏西生鲜超市,开启了生鲜食品超市业态的探索之路。

那时,新华都购物广场在福建首次亮相,世界500强企业沃尔玛、麦德龙相继进驻福州,大卖场业态在福州遍地开花,无疑给本地企业造成相应的冲击。

面对各方的进攻,张轩松说:“唯有改变,做巨头们做不到的,才能活命!”

而中国人对新鲜食材的追求是刻在骨子里的。但对于沃尔玛等外资企业来说,生鲜属于“高损耗商品”,容易变质、不易储存,且外国不追求新鲜,所以大多是冷冻产品。

因此,在直采、自营模式下,永辉建立起了以生鲜为主,百货、服装为辅的商品结构,与来势汹汹的外资企业形成错位竞争。

2004年,永辉开始走出福建,在重庆市场成立了第一家永辉超市,为全国化战略迈出第一步。

凭借着直采的鲜明经营理念和高效供应链体系,永辉2010年在上交所敲钟上市,借力资本,坐稳了国内商超行业前列,当时永辉在全国拥有156家门店。

随即,2015年永辉得到巨头京东的青睐,以43亿元入股永辉,在生鲜O2O板块达成战略合作。在资本加持下,永辉的发展开始逐渐提速,但好景不长。

2017年,永辉全年营收高达585.9亿元,归母净利润创新高。同时,这一年新零售业态的出现,成为了永辉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永辉之痛,新零售之殇

2016年,马云在云栖大会上首次提出“新零售”概念,同年年底永辉成立了“永辉云创”。永辉超市几乎是最早发展新零售的大型商超之一。

次年1月,永辉首家“超级物种”在福州开业。对标的是势头极凶的盒马生鲜。

超级物种是集“高端超市+生鲜餐饮+O2O”等业务为一体的零售业态,主打中高端市场,选址也十分考究。在最高端的商圈,开设了加工档口,波士顿龙虾、帝王蟹都可以现宰现吃。

超级物种首店开业非常匆忙,且定位不清晰。据有关报道,超级物种开业,前后筹备时间不足两个月,在第一家门店成立后,超级物种在永辉中归属部门仍不明确。

尽管如此,在2017年年报中,永辉依旧提出计划2018年新增100家超级物种门店。

但在最高峰时,超级物种最多也只有80家门店,增长势头也止步于此。2019年之后,超级物种开始逐步关店,如今几乎消声觅迹。

2018年,永辉市值突破了千亿,成为中国首家市值破千亿的商超。在这样好的势头下,永辉开始尝试社区生鲜“永辉mini”,计划一年1000家店,而最终的结局却与超级物种相同。

这两三年的时间,超级物种和永辉mini联手,使永辉亏掉了13个亿。

到了2020年,永辉营收达到了历史巅峰——931.99亿。2000-2020年,二十年时间永辉经历了创业发展期、上市扩张期、转型以及超级扩张期。尽管在转型及超级扩张期间,发展并不顺利。但毕竟处于战略初期,市场给予了足够的耐心。

2020年末,实体零售行业持续受到疫情冲击。

2021-2023年,永辉营业收入分别为910.6亿元、900.9亿元、786.4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29%、1.07%、12.7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44亿元、-27.63亿元、-13.29亿元,三年间累计亏损金额高达80亿元。

永辉自创立以来,不断探索新兴业态,无非是在各种外部环境的侵袭之下,想走上“自救”的道路。这三年里还分别尝试了“正品折扣店”、“永辉仓储店”等模式。

屡次尝试无果,永辉董事长张轩松意识到:向外求,或许才是永辉当下困境的最优解。

东来爆改

永辉的“破釜沉舟”之路

“胖东来调改传统商超”无疑是今年零售圈里最具话题性的。在一众调改的案例中,龙头永辉无疑是效果最好的、名声最大的。

5月5日,永辉超市董事长张轩松、CEO李松峰携十余位公司高管团队亲赴许昌,拜访胖东来董事长于东来。在走访后的闭门会议上,于东来作出了帮扶调改永辉超市的决定。

胖东来的调改算是为悬崖上的永辉,带去全新道路。以调改的首家店——永辉超市郑州信万广场店为例。

在商品结构上,永辉将其重新梳理,下架了10841个单品,占原有商品的81.3%,并新增商品12581个,实现新增单品占比80%,梳理后的商品结构达到胖东来商品结构的90%以上。

同时,引进了胖东来的自有品牌,为当地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选择。

在卖场环境上,将布局重新设计,取消了强制动线、拓宽了卖场通道。

在机制和文化上,永辉学习和应用胖东来优秀经验,进一步落实在制度、流程中,增加对一线员工的人文关怀。

该店开业当日,日销达188万,约为调改之前平均日销的13.9倍;当日客流超1.2万人,约为调改之前日均客流的5.3倍,可谓是效果显著。

在今年永辉超市的半年度工作研讨会上,分享了胖东来帮扶调改的学习情况,并确定了首批学习胖东来自主调改门店,涉及全国10个城市。

在名创优品收购永辉召开的投资者会议上,叶国富表示,在他的感知中,胖东来是中国商超唯一的出路,他希望能够让胖东来的模式走出许昌,带领中国零售业走进一个新天地。

胖东来模式加之永辉超市的全国覆盖,在叶国富看来,未来某天永辉一定会迎来新增长。同时当下,一定是抄底的最佳时机。

永辉虽连续几年表现不佳,营收和净利润持续下滑,闭店脚步这两年也几乎没停过,但经调改,情况略有好转,供应链在持续整合中,裸采模式也在不断推行。

名创的优势在于其自有品牌,永辉的优势则是深耕了二十多年的供应链,二者结合,未来某天或许会发挥一定的协同作用。

写在最后

回望永辉发展历史,二十年的时间,永辉不断改造、转型、深耕供应链。初期“农改超”,中期扩张上市、探索新零售道路、布局折扣门店、仓储会员店以及如今的“东来化”,永辉奔跑的步伐几乎没停下。

永辉这次大刀阔斧的改革,是否会对固有的传统商超模式有所撼动,我们不得而知;而名创的收购是慧眼识珠还是劳而无功,相信只有时间才会给出答案。

但是今天中国零售行业开启新篇章,无论是哪种业态、模式,在这场“战争”中活下去,或许才是唯一真理。

PS:「新经销」深度整理了一份零售行业变革和发展的学习资料包,里面既有行业前瞻性的报告,也有新经销基于行业视角撰写的分析文章。
有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扫码添加微信,领取学习资料包!
END

新经销 100人 赵波专辑陈思廷专辑

新经销新爆品文青专辑袁来看经销

行业报告专辑周群专辑经销商B2b

广告/会展/培训/咨询

商务合作:冯女士 17600401279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们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