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被车企告上法庭!最新进展来了

券商中国

马静

3周前

小米集团表示,将对组织相关活动的券商、投资机构,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券商一度被车企告上法庭,所为何因?

近日,天眼查显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米汽车”)及其上海分公司作为原告,对北方某券商及张某提起侵害经营秘密纠纷诉讼。

券商中国记者也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查询到了这一开庭公告。法院官网显示,该案将在2024年11月19日下午开庭审理。

10月27日上午,券商中国记者获悉,涉事券商已经和小米汽车充分沟通,对方已撤诉。

券商被告上法庭

据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披露的开庭公告信息,一北方地区的券商作为被告之一,被小米汽车及上海分公司提起诉讼,案由为侵害经营秘密纠纷,法院将在2024年11月19日下午两点开庭审理。法院承办部门为知识产权审判庭。

除此之外,开庭公告并未有更多信息。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2月下旬,因小米汽车遭遇泄密及不实谣言,小米集团曾发布一则正式回应。

彼时,小米集团在声明中称,查实,2023年11月和12月,小米汽车部三名前员工于在职期间,以收取“咨询费用”为目的,未经许可擅自参与外部券商、投资机构组织的所谓“小米汽车研讨会”,臆造传播大量错误、不实信息,严重误导市场、扰乱小米汽车正常业务开展。

小米集团还披露,以上三名员工,即于某某(前电控系统与软件团队员工)、施某(前冲铸工艺团队员工)、张某(前量产质量团队员工),严重违背《小米集团员工行为准则》及公司规定的保密义务,小米集团已对其做辞退处理、永不录用,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与此同时,小米集团表示,将对组织相关活动的券商、投资机构,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监管部门要求加强对邀请外部专家的合规管理

券商卷入车企商业秘密泄露漩涡的,并不止这一例。今年2月23日,理想汽车发布了《关于员工违规接受付费访谈的通报》。

该通报中提到,2022年11月至2024年1月期间,理想汽车两名员工王某某、方某某,在已签署《保密协议》、明知负有保密义务的情况下,未经许可多次违规接受外部券商机构付费访谈,致使公司商业秘密泄露,造成严重后果。

最终,两名涉事员工被解除劳动合同、追回不当获利,并收回了已归属和未归属的股票期权。此外,理想汽车也表示,将对相关券商、投资机构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上述事件都暴露出券商邀请外部专家提供咨询服务的风险点。游戏公司三七互娱也曾发表声明称,存在不法分子冒用公司专家名义,对外开展“三七互娱”相关产品、运营、投放策略及数据等咨询服务,并收取咨询费用。

今年年初,中证协曾向券商下发《2022年证券研究报告业务经营情况统计报告》。其中就提到,券商邀请外部专家较频繁,存在风险隐患。2022年各公司邀请外部专家为客户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以外的咨询服务的次数高达70809次,是2021年(23540次)的3倍。专家身份核实、发言内容合规审核、利益冲突防范等方面存在较大风险隐患。

对此,中证协建议,切实加强对邀请外部专家的合规管理。各公司应严格按照《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执业规范》规定, 聚焦主责主业,不断提升自身研究能力,将邀请外部专家维持在适度、合理水平,加强廉洁从业管理,做好风险防控。


小米集团表示,将对组织相关活动的券商、投资机构,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券商一度被车企告上法庭,所为何因?

近日,天眼查显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米汽车”)及其上海分公司作为原告,对北方某券商及张某提起侵害经营秘密纠纷诉讼。

券商中国记者也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查询到了这一开庭公告。法院官网显示,该案将在2024年11月19日下午开庭审理。

10月27日上午,券商中国记者获悉,涉事券商已经和小米汽车充分沟通,对方已撤诉。

券商被告上法庭

据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披露的开庭公告信息,一北方地区的券商作为被告之一,被小米汽车及上海分公司提起诉讼,案由为侵害经营秘密纠纷,法院将在2024年11月19日下午两点开庭审理。法院承办部门为知识产权审判庭。

除此之外,开庭公告并未有更多信息。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2月下旬,因小米汽车遭遇泄密及不实谣言,小米集团曾发布一则正式回应。

彼时,小米集团在声明中称,查实,2023年11月和12月,小米汽车部三名前员工于在职期间,以收取“咨询费用”为目的,未经许可擅自参与外部券商、投资机构组织的所谓“小米汽车研讨会”,臆造传播大量错误、不实信息,严重误导市场、扰乱小米汽车正常业务开展。

小米集团还披露,以上三名员工,即于某某(前电控系统与软件团队员工)、施某(前冲铸工艺团队员工)、张某(前量产质量团队员工),严重违背《小米集团员工行为准则》及公司规定的保密义务,小米集团已对其做辞退处理、永不录用,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与此同时,小米集团表示,将对组织相关活动的券商、投资机构,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监管部门要求加强对邀请外部专家的合规管理

券商卷入车企商业秘密泄露漩涡的,并不止这一例。今年2月23日,理想汽车发布了《关于员工违规接受付费访谈的通报》。

该通报中提到,2022年11月至2024年1月期间,理想汽车两名员工王某某、方某某,在已签署《保密协议》、明知负有保密义务的情况下,未经许可多次违规接受外部券商机构付费访谈,致使公司商业秘密泄露,造成严重后果。

最终,两名涉事员工被解除劳动合同、追回不当获利,并收回了已归属和未归属的股票期权。此外,理想汽车也表示,将对相关券商、投资机构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上述事件都暴露出券商邀请外部专家提供咨询服务的风险点。游戏公司三七互娱也曾发表声明称,存在不法分子冒用公司专家名义,对外开展“三七互娱”相关产品、运营、投放策略及数据等咨询服务,并收取咨询费用。

今年年初,中证协曾向券商下发《2022年证券研究报告业务经营情况统计报告》。其中就提到,券商邀请外部专家较频繁,存在风险隐患。2022年各公司邀请外部专家为客户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以外的咨询服务的次数高达70809次,是2021年(23540次)的3倍。专家身份核实、发言内容合规审核、利益冲突防范等方面存在较大风险隐患。

对此,中证协建议,切实加强对邀请外部专家的合规管理。各公司应严格按照《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执业规范》规定, 聚焦主责主业,不断提升自身研究能力,将邀请外部专家维持在适度、合理水平,加强廉洁从业管理,做好风险防控。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