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制造业“众生相”

申万宏源宏观

赵伟 陈达飞等

2周前

2025年制造业能否重启复苏?



摘要

后疫情时代,全球制造业复苏明显乏力,今年补库周期远弱于预期。在欧美央行“降息潮”背景下,2025年制造业能否重启复苏?如果特朗普重新当选,是否会开启新一轮下行周期?

热点思考:全球制造业“众生相”

一、失落的“全球制造”:如何理解年中以来全球制造业再次转弱?

年中以来,全球制造业景气出现波折,中国出口亦受影响。10月美国、欧元区制造业PMI分别较上月回升至47.8、45.9,但日本、英国分别回落至49、50.3。年中以来全球制造业景气出现较大波折,中国9月出口走弱虽然存在短期天气、订单前置等因素影响,但外需转弱因素不可忽视。

疫情以来,全球制造业主要由三大因素驱动:商品和服务消费结构转变、利率变化、库存周期。在今年年中时点,市场在对海外经济预期有所波动,叠加美国大选、央行降息、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大,使得全球工业生产景气走弱、补库放缓。

二、周期现象还是结构变化?疫情以来,全球制造业有何新变化?

自疫情以来,全球制造业在国别、行业上有何变化趋势2000年以来,全球工业生产中新兴经济体强于发达经济体是常态。疫情以来,发达国家整体工业生产恢复较弱,国别结构上分化严重,美国一枝独秀。发展中经济体生产多数景气,中国生产较疫情前强23%。

在国家之间,制造业生产行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中国制造业过去5年加速转型升级,东盟国家或承接了部分产业转移。发达经济体内部,美国在疫情后工业生产的改善主要集中在药品、皮革制品、电脑电子、机动车,反映更为广义的“制造业回流”,且明显强于德日英。 

2024年全球工业生产行业结构:非耐用品、其他交运设备、电脑电子是亮点。1)美国今年补库以非耐用品和地产相关行业为主。2)其他交运设备或对应中国出口中船舶增速的提升,体现中国工业价格优势以及全球船舶需求。3)电脑电子对应的是2024年全球半导体需求的回暖。

三、展望未来:全球制造业前景如何?当“降息潮”遇到“关税2.0”

“存量竞争”下,全球制造业竞争加剧。自2008年GFC以来,全球经济主要矛盾在于技术进步放缓。逆全球化背景下,全球出口增速陷入停滞,全球产业链竞争态势强化。疫情以来,中国、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份额提升,日本、欧盟、东盟表现一般。

全球制造业与全球经济的景气程度息息相关。根据最新IMF预测,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2%,持平2024年,也就是说明年全球经济或是全球制造业支撑之一。此次预测上修了美国经济增速,下修了欧元区国家经济增速,可能意味着美国经济走弱幅度或较为有限。

未来全球制造业也存在两方面风险,分别为海外央行降息低于预期,以及贸易摩擦冲击。1)如果美联储降息低于市场预期,则全球金融条件这一渠道可能会对全球制造业形成打击。2)若未来美国与欧洲、中国之间贸易摩擦加剧,这可能对全球制造业形成冲击。

风险提示

地缘政治冲突升级;美国经济放缓超预期;美联储再次转“鹰”

报告正文

后疫情时代,全球制造业复苏明显乏力,今年补库周期远弱于预期。在欧美“降息潮”背景下,2025年制造业能否重启复苏?如果特朗普重新当选,是否会开启新一轮下行周期?

 (一)失落的“全球制造”:如何理解年中以来全球制造业再次转弱?

年中以来,全球制造业景气出现波折,中国出口亦受影响。本周标普公布了一系列重点国家10月PMI数据,美国、欧元区分别较上月回升至47.8、45.9,日本、英国分别回落至49、50.3。自年中以来,全球制造业PMI出现较大波折,中国9月出口走弱虽然存在短期天气、订单前置等因素影响,但外需转弱因素也不可忽视。

图片

图片

哪些因素驱动全球制造业景气变化?疫情以来,全球制造业主要由三大因素驱动:商品和服务消费结构转变、利率变化、库存周期。

1)2020年-2022年:海外需求走强+供应链受损下的强势补库,新冠疫情导致服务消费暂时性受抑制、全球供应链断裂,叠加海外国家对出台经济刺激政策(美国对居民发放财政补贴)、政策利率大幅下调,使得居民商品消费迅速走强,美商品消费在整体消费中的占比一度较疫情前高出4个百分点,带动新兴国家工业生产在2020年全球性的收缩之后迅速反弹,并超出疫情前趋势。

图片

图片

2)2022-2023年:全球加息潮下的去库:2022年后,随着疫情逐步平缓,服务消费重新回归,海外央行面对高通胀亦开启加息进程,使得全球前期补库转为去库,体现为全球制造业PMI在2022年下半年回落至50以下,而服务业PMI在2023年以来持续维持在50以上。

图片

图片

3)2024年初至今:高利率、高不确定性下的补库。随着2023年末海外央行降息预期发酵、库存水位回落至低位,美国在2024年上半年重新开启补库,三渠道库存增速上行,补库力度明显强于欧元区。但在年中时点,市场在对海外经济预期有所波动,叠加美国大选、央行降息、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大,使得全球工业生产景气走弱、补库放缓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根据上文分析,2024年以来全球制造业恢复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是海外央行降息的开启、金融条件的放松,从这一角度出发,近期市场对欧央行降息预期有所强化,但对美联储降息预期有所下修,12月降息预期、2025年降息幅度预期均有所下降,可能会对全球制造业形成一定抑制,一个极端的例子是1980年代初美联储激进的加息导致全球工业生产陷入低谷,可见央行利率政策取向对于全球制造业影响极大。

图片

图片



 (二)周期现象还是结构变化?疫情以来,全球制造业有何新变化?

上文我们主要阐述了影响全球制造业的短期因素,从中长期视角来看,自疫情以来全球制造业在国别、行业上有何变化趋势?

自2000年以来,全球工业生产中新兴经济体强于发达经济体是常态。2015年-2019年,发展中经济体工业生产增速平均为3.3%,2020-2023年小幅回落至3.2%,而发达经济体则从0.9%大幅下滑至0.3%,新兴国家工业生产强于发达经济体的格局甚至有所强化。

疫情以来,发达国家整体工业生产恢复较弱,国别结构上分化严重,美国一枝独秀。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之前,发达经济体工业生产趋势分化不大,欧元区工业生产增速明显强于美国、日本,2015-2019年,欧元区、美国、日本工业生产平均增速分别为1.3%、0.1%、0.1%。疫情之后的几年间,发达经济体工业生产不但恢复较弱,内部分化趋势也愈演愈烈。截止2024年7月,发达经济体工业生产仅略高于2019年末水平。其中,英国、日本明显更为疲弱,7月工业生产指数分别仅为2019年底水平的84%、96%,欧元区生产自俄乌冲突以来不断回落,从7月数据来看也明显弱于美国。

疫情之后,发展中经济体工业生产多数景气,中国生产较疫情前强23%。在2000年至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工业生产增速达到顶峰,彼时亚洲新兴(不含中国,下同)、东欧、拉丁美洲、中东非洲工业生产呈现出普遍性的景气,对应中国加入WTO之后全球出口增速的提升、大宗商品的牛市。疫情之前的10年间,拉美、中东非洲国家生产走向疲弱,中国工业生产增速放缓,反观亚洲新兴国家工业生产增速逐步走强,不断缩窄相对中国的差距,全球制造业格局转变显露无遗。但疫情之后,中国仍是发展中经济体中工业生产最为强劲的国家,截止2024年7月,中国工业生产较2019年12月水平高23%,亚洲新兴、东欧、拉丁美洲、中东非洲则分别高12%、9%、5%、-1%。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制造业生产行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发展中经济体内部,中国工业结构在过去5年加速转型升级,东盟国家或承接了部分产业转移。中国工业生产结构长期进行转型升级,金属、木制品、服装等低附加值行业工业生产指数增长幅度大幅下降,电脑电子、机动车行业维持高增速,电气设备生产逆势改善,这一趋势在疫情以来是加速的。与此同时,东盟国家受益于与中国“协同生产”满足发达国家需求的链条,部分行业工业生产也实现大幅提升,如在2019Q4-2024Q2期间,印尼的药品、机械器具,马来西亚的药品、机动车、电脑电子,新加坡的木制品、服装,越南的药品、基础金属、橡胶塑料制品工业产出提升幅度较大,部分对应2011-2015年中国工业产出增速较高的行业。 

在发达经济体内部,可见美国在疫情后工业生产的改善主要集中在药品、皮革制品、电脑电子、机动车,反映更为广义的“制造业回流”,且美国最近5年产出改善的行业远多于德国、英国、日本。

图片

图片

2024年全球工业生产行业结构:非耐用品、其他交运设备、电脑电子是亮点。在2021年-2022年全球工业生产景气、补库周期中,最为受益的是耐用品行业,如电脑电子、电器设备、机械器具。进入2023年,在海外央行高利率背景下,全球工业进入去库阶段,但非耐用品工业生产下降幅度远高于耐用品。2024年,全球制造业生产有所回暖,这主要集中于非耐用品以及其他交运设备、电脑电子,而机动车、电器设备、机械器具等耐用品行业生产仍然较弱。

图片

1)全球工业生产中非耐用品的整体性繁荣,对应美国今年补库以“非耐用品”为主的结构,主因其库存在年初开启补库之时是更低的,弹性更强

2)其他交运设备可能对应中国出口中船舶增速的提升,体现中国工业生产的价格优势以及全球船舶建造需求(地缘政治、更新换代等因素)

3)电脑电子对应的是2024年全球半导体需求的回暖,截止2024年8月,今年累计半导体订单额增速已经达到19.4%,高出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6月预测的16%,该组织预测2025年世界半导体订单额增速为12.5%。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展望未来:全球制造业前景如何?当“降息潮”遇到“关税2.0”

“存量竞争”下,全球制造业竞争加剧。自2008年GFC以来,全球经济主要矛盾在于技术进步放缓所指向的“存量竞争”时代。逆全球化背景下,全球出口增速陷入停滞,全球产业链竞争态势强化。中国自疫情以来贸易顺差加速扩张,制造业增加值在全球中比重一度提升至30%,但东盟国家增加值占比几乎持平疫情之前,充分反映我国主动向“高附加值”产业升级的态势,这一趋势并没有在东盟国家中看到。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内部制造业表现分化,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较疫情之前提升0.5个百分点至17.3%(2023年),日本、欧盟表现均较为一般,前者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较疫情前回落2.1个百分点至5.3%,对应上文对于发达国家内部制造业生产分化的论述。

图片

图片

图片

全球制造业与全球经济的景气程度息息相关。根据最新IMF预测,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2%,持平2024年,也就是说明年全球经济或是全球制造业、贸易的支撑之一。相较7月IMF预测,此次预测上修了美国经济增速,下修了欧元区国家经济增速,前者主要依据为实际工资、财富效应推动的居民消费强劲,以及非住宅投资恢复,后者主要依据为制造业疲弱、财政重整,这可能意味着美国需求虽然较今年降温是大概率,但走弱幅度或较为有限。

图片

但是,未来全球制造业也存在两方面风险,分别为海外央行降息低于预期,以及贸易摩擦冲击。1)从全球央行角度,的确自2024年以来开启降息的央行逐渐增多,这在历史上这对于全球制造业是具备推动作用的,但就如上文所说,如果美联储降息低于市场预期,则全球金融条件这一渠道可能会对全球制造业形成打击。2)美国大选即将于11月初落地,近期特朗普胜选概率提升,若未来美国与欧洲、中国之间贸易摩擦加剧,这可能对全球制造业、商品贸易形成冲击。

图片

图片

图片

风险提示

地缘政治冲突升级;美国经济放缓超预期;美联储再次转“鹰”


2025年制造业能否重启复苏?



摘要

后疫情时代,全球制造业复苏明显乏力,今年补库周期远弱于预期。在欧美央行“降息潮”背景下,2025年制造业能否重启复苏?如果特朗普重新当选,是否会开启新一轮下行周期?

热点思考:全球制造业“众生相”

一、失落的“全球制造”:如何理解年中以来全球制造业再次转弱?

年中以来,全球制造业景气出现波折,中国出口亦受影响。10月美国、欧元区制造业PMI分别较上月回升至47.8、45.9,但日本、英国分别回落至49、50.3。年中以来全球制造业景气出现较大波折,中国9月出口走弱虽然存在短期天气、订单前置等因素影响,但外需转弱因素不可忽视。

疫情以来,全球制造业主要由三大因素驱动:商品和服务消费结构转变、利率变化、库存周期。在今年年中时点,市场在对海外经济预期有所波动,叠加美国大选、央行降息、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大,使得全球工业生产景气走弱、补库放缓。

二、周期现象还是结构变化?疫情以来,全球制造业有何新变化?

自疫情以来,全球制造业在国别、行业上有何变化趋势2000年以来,全球工业生产中新兴经济体强于发达经济体是常态。疫情以来,发达国家整体工业生产恢复较弱,国别结构上分化严重,美国一枝独秀。发展中经济体生产多数景气,中国生产较疫情前强23%。

在国家之间,制造业生产行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中国制造业过去5年加速转型升级,东盟国家或承接了部分产业转移。发达经济体内部,美国在疫情后工业生产的改善主要集中在药品、皮革制品、电脑电子、机动车,反映更为广义的“制造业回流”,且明显强于德日英。 

2024年全球工业生产行业结构:非耐用品、其他交运设备、电脑电子是亮点。1)美国今年补库以非耐用品和地产相关行业为主。2)其他交运设备或对应中国出口中船舶增速的提升,体现中国工业价格优势以及全球船舶需求。3)电脑电子对应的是2024年全球半导体需求的回暖。

三、展望未来:全球制造业前景如何?当“降息潮”遇到“关税2.0”

“存量竞争”下,全球制造业竞争加剧。自2008年GFC以来,全球经济主要矛盾在于技术进步放缓。逆全球化背景下,全球出口增速陷入停滞,全球产业链竞争态势强化。疫情以来,中国、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份额提升,日本、欧盟、东盟表现一般。

全球制造业与全球经济的景气程度息息相关。根据最新IMF预测,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2%,持平2024年,也就是说明年全球经济或是全球制造业支撑之一。此次预测上修了美国经济增速,下修了欧元区国家经济增速,可能意味着美国经济走弱幅度或较为有限。

未来全球制造业也存在两方面风险,分别为海外央行降息低于预期,以及贸易摩擦冲击。1)如果美联储降息低于市场预期,则全球金融条件这一渠道可能会对全球制造业形成打击。2)若未来美国与欧洲、中国之间贸易摩擦加剧,这可能对全球制造业形成冲击。

风险提示

地缘政治冲突升级;美国经济放缓超预期;美联储再次转“鹰”

报告正文

后疫情时代,全球制造业复苏明显乏力,今年补库周期远弱于预期。在欧美“降息潮”背景下,2025年制造业能否重启复苏?如果特朗普重新当选,是否会开启新一轮下行周期?

 (一)失落的“全球制造”:如何理解年中以来全球制造业再次转弱?

年中以来,全球制造业景气出现波折,中国出口亦受影响。本周标普公布了一系列重点国家10月PMI数据,美国、欧元区分别较上月回升至47.8、45.9,日本、英国分别回落至49、50.3。自年中以来,全球制造业PMI出现较大波折,中国9月出口走弱虽然存在短期天气、订单前置等因素影响,但外需转弱因素也不可忽视。

图片

图片

哪些因素驱动全球制造业景气变化?疫情以来,全球制造业主要由三大因素驱动:商品和服务消费结构转变、利率变化、库存周期。

1)2020年-2022年:海外需求走强+供应链受损下的强势补库,新冠疫情导致服务消费暂时性受抑制、全球供应链断裂,叠加海外国家对出台经济刺激政策(美国对居民发放财政补贴)、政策利率大幅下调,使得居民商品消费迅速走强,美商品消费在整体消费中的占比一度较疫情前高出4个百分点,带动新兴国家工业生产在2020年全球性的收缩之后迅速反弹,并超出疫情前趋势。

图片

图片

2)2022-2023年:全球加息潮下的去库:2022年后,随着疫情逐步平缓,服务消费重新回归,海外央行面对高通胀亦开启加息进程,使得全球前期补库转为去库,体现为全球制造业PMI在2022年下半年回落至50以下,而服务业PMI在2023年以来持续维持在50以上。

图片

图片

3)2024年初至今:高利率、高不确定性下的补库。随着2023年末海外央行降息预期发酵、库存水位回落至低位,美国在2024年上半年重新开启补库,三渠道库存增速上行,补库力度明显强于欧元区。但在年中时点,市场在对海外经济预期有所波动,叠加美国大选、央行降息、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大,使得全球工业生产景气走弱、补库放缓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根据上文分析,2024年以来全球制造业恢复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是海外央行降息的开启、金融条件的放松,从这一角度出发,近期市场对欧央行降息预期有所强化,但对美联储降息预期有所下修,12月降息预期、2025年降息幅度预期均有所下降,可能会对全球制造业形成一定抑制,一个极端的例子是1980年代初美联储激进的加息导致全球工业生产陷入低谷,可见央行利率政策取向对于全球制造业影响极大。

图片

图片



 (二)周期现象还是结构变化?疫情以来,全球制造业有何新变化?

上文我们主要阐述了影响全球制造业的短期因素,从中长期视角来看,自疫情以来全球制造业在国别、行业上有何变化趋势?

自2000年以来,全球工业生产中新兴经济体强于发达经济体是常态。2015年-2019年,发展中经济体工业生产增速平均为3.3%,2020-2023年小幅回落至3.2%,而发达经济体则从0.9%大幅下滑至0.3%,新兴国家工业生产强于发达经济体的格局甚至有所强化。

疫情以来,发达国家整体工业生产恢复较弱,国别结构上分化严重,美国一枝独秀。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之前,发达经济体工业生产趋势分化不大,欧元区工业生产增速明显强于美国、日本,2015-2019年,欧元区、美国、日本工业生产平均增速分别为1.3%、0.1%、0.1%。疫情之后的几年间,发达经济体工业生产不但恢复较弱,内部分化趋势也愈演愈烈。截止2024年7月,发达经济体工业生产仅略高于2019年末水平。其中,英国、日本明显更为疲弱,7月工业生产指数分别仅为2019年底水平的84%、96%,欧元区生产自俄乌冲突以来不断回落,从7月数据来看也明显弱于美国。

疫情之后,发展中经济体工业生产多数景气,中国生产较疫情前强23%。在2000年至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工业生产增速达到顶峰,彼时亚洲新兴(不含中国,下同)、东欧、拉丁美洲、中东非洲工业生产呈现出普遍性的景气,对应中国加入WTO之后全球出口增速的提升、大宗商品的牛市。疫情之前的10年间,拉美、中东非洲国家生产走向疲弱,中国工业生产增速放缓,反观亚洲新兴国家工业生产增速逐步走强,不断缩窄相对中国的差距,全球制造业格局转变显露无遗。但疫情之后,中国仍是发展中经济体中工业生产最为强劲的国家,截止2024年7月,中国工业生产较2019年12月水平高23%,亚洲新兴、东欧、拉丁美洲、中东非洲则分别高12%、9%、5%、-1%。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制造业生产行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发展中经济体内部,中国工业结构在过去5年加速转型升级,东盟国家或承接了部分产业转移。中国工业生产结构长期进行转型升级,金属、木制品、服装等低附加值行业工业生产指数增长幅度大幅下降,电脑电子、机动车行业维持高增速,电气设备生产逆势改善,这一趋势在疫情以来是加速的。与此同时,东盟国家受益于与中国“协同生产”满足发达国家需求的链条,部分行业工业生产也实现大幅提升,如在2019Q4-2024Q2期间,印尼的药品、机械器具,马来西亚的药品、机动车、电脑电子,新加坡的木制品、服装,越南的药品、基础金属、橡胶塑料制品工业产出提升幅度较大,部分对应2011-2015年中国工业产出增速较高的行业。 

在发达经济体内部,可见美国在疫情后工业生产的改善主要集中在药品、皮革制品、电脑电子、机动车,反映更为广义的“制造业回流”,且美国最近5年产出改善的行业远多于德国、英国、日本。

图片

图片

2024年全球工业生产行业结构:非耐用品、其他交运设备、电脑电子是亮点。在2021年-2022年全球工业生产景气、补库周期中,最为受益的是耐用品行业,如电脑电子、电器设备、机械器具。进入2023年,在海外央行高利率背景下,全球工业进入去库阶段,但非耐用品工业生产下降幅度远高于耐用品。2024年,全球制造业生产有所回暖,这主要集中于非耐用品以及其他交运设备、电脑电子,而机动车、电器设备、机械器具等耐用品行业生产仍然较弱。

图片

1)全球工业生产中非耐用品的整体性繁荣,对应美国今年补库以“非耐用品”为主的结构,主因其库存在年初开启补库之时是更低的,弹性更强

2)其他交运设备可能对应中国出口中船舶增速的提升,体现中国工业生产的价格优势以及全球船舶建造需求(地缘政治、更新换代等因素)

3)电脑电子对应的是2024年全球半导体需求的回暖,截止2024年8月,今年累计半导体订单额增速已经达到19.4%,高出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6月预测的16%,该组织预测2025年世界半导体订单额增速为12.5%。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展望未来:全球制造业前景如何?当“降息潮”遇到“关税2.0”

“存量竞争”下,全球制造业竞争加剧。自2008年GFC以来,全球经济主要矛盾在于技术进步放缓所指向的“存量竞争”时代。逆全球化背景下,全球出口增速陷入停滞,全球产业链竞争态势强化。中国自疫情以来贸易顺差加速扩张,制造业增加值在全球中比重一度提升至30%,但东盟国家增加值占比几乎持平疫情之前,充分反映我国主动向“高附加值”产业升级的态势,这一趋势并没有在东盟国家中看到。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内部制造业表现分化,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较疫情之前提升0.5个百分点至17.3%(2023年),日本、欧盟表现均较为一般,前者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较疫情前回落2.1个百分点至5.3%,对应上文对于发达国家内部制造业生产分化的论述。

图片

图片

图片

全球制造业与全球经济的景气程度息息相关。根据最新IMF预测,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2%,持平2024年,也就是说明年全球经济或是全球制造业、贸易的支撑之一。相较7月IMF预测,此次预测上修了美国经济增速,下修了欧元区国家经济增速,前者主要依据为实际工资、财富效应推动的居民消费强劲,以及非住宅投资恢复,后者主要依据为制造业疲弱、财政重整,这可能意味着美国需求虽然较今年降温是大概率,但走弱幅度或较为有限。

图片

但是,未来全球制造业也存在两方面风险,分别为海外央行降息低于预期,以及贸易摩擦冲击。1)从全球央行角度,的确自2024年以来开启降息的央行逐渐增多,这在历史上这对于全球制造业是具备推动作用的,但就如上文所说,如果美联储降息低于市场预期,则全球金融条件这一渠道可能会对全球制造业形成打击。2)美国大选即将于11月初落地,近期特朗普胜选概率提升,若未来美国与欧洲、中国之间贸易摩擦加剧,这可能对全球制造业、商品贸易形成冲击。

图片

图片

图片

风险提示

地缘政治冲突升级;美国经济放缓超预期;美联储再次转“鹰”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