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企业向海外市场的扩张,从产品出口,发展到品牌、技术、产业链“出海”,进而迈向“生而全球化"的全新发展阶段。这个过程不仅仅是地理和市场的延伸,更是企业灵魂深处的一场变革。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如何克服文化差异并实现高效的团队协作?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新技术的发展有何影响?供应链方面的挑战如何应对?
刘兰香:中国企业正在经历从出口到出海的转变,也是从产品出去到人出去的转变,说到人,我最近看到有个数据说中国现在有59,000家企业在海外招聘450万的人才,这个数据来自领英,所以先请王茜总聊一下领英中国进行战略转型背后的思考以及你们未来在中国的发展方向。
刘兰香:谈到本土化运营,新能源企业也有很多的实践经验。爱旭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渠道,你们全球化布局当中是怎么克服文化差异,并实现高效的团队协作呢?
刘兰香: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您提到海外员工和中国员工的比例,很有参考意义,我不知道徐工集团是不是这样,你们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成功进入美国市场,在出海过程中你们是怎么样处理与当地文化、商业的融合,还有一些合规性的操作?
李格:徐工集团是一家具有81年历史的企业,也是千亿级企业,连续多年在海外耕耘,目前是行业唯一一家连续五年居全球前五位的中国企业。从20世纪90年代初产品出海,到如今我们的“研、产、供、销、服、融”出征海外,对于当地文化如何融入以及商业环境如何认知,我们也是在出海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徐工走出去,首先就是品牌和战略要保持一致性。我们现在建设14个大区和10多个海外的生产基地、研发基地,对于品牌的价值主张,从企业到员工,要充分的认同,都要与公司使命愿景以及品牌形象保持一致。
第二,员工和企业价值观要保持一致性。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做法是“走出去”加“请进来”。所谓的“走出去”,是最近受杨东升董事长的委托,公司组织了四个小分队,走进了海外的十四个大区,目的就是传递最新的企业使命和愿景、企业核心价值观和员工行为准则的要求,深入了解智改数转网联董事长“一号工程”变革转型落地实施情况。同时通过走出去访谈海外的员工、经销商和客户对徐工的诉求,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所谓“请进来”是我们将海外的经销商以及优秀员工请到中国来,到徐工来,让他们了解中国的文化,了解徐工的实力,了解徐工的企业文化,让他们有企业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刘兰香:走出去和请进来,这两方面同等重要,可能后一方面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看到中国企业从出口到出海,再到“生而全球化”,也是看到一些新兴企业从创立之日起就面向全球市场,二海总有20多年的创投经验,您认为这背后的发展逻辑以及你们的拓展策略是什么?
刘兰香:数字基础设施在这其中很关键。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这对于出海企业的影响会越来越大,王茜总认为这些技术具体会如何影响中国企业全球化的进程?
刘兰香:徐工集团对技术也非常重视,一直推进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转型,比如说数字化和供应链的结合方面,你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和实践,请李格总分享一下。
刘兰香:供应链是对于新能源领域来说也很关键。刚刚李格总也提到了地缘政治等各方面的挑战,爱旭是怎么调整自己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角色和战略的?
袁飞:今天大家一直谈变量和非变量,变量最大的是国际贸易环境,光伏行业在过去20年的经历,正好是未来所有准备出海的中国企业的一个缩影。过去20年间,从全球的贸易来讲,从美国2012年开始做反倾销+反补贴(双反),2017年、2018年欧洲欧盟又对我们实行MIP最低限价,再到在其他市场,比如巴西等国,都对中国产业组件和产品实施高关税。面对这些挑战,爱旭立足于四个本地化:一是本地研发,我们的研发人员占比全体员工数量是20%,也是中国光伏企业中唯一一家在欧洲有本地研究院的企业;二是本地产能;三是本地化人才;四是在三个本地的服务项下,服务本地的客户。
在完成本地化的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可持续发展,最近海外企业对中国出海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要求非常高,他们要求的标准最终都到供应链项下,用中国水电企业的碳值,和煤电企业的碳值有很大区别,在供应策略上要多元化匹配。
刘兰香:本土化是全方位的。新能源是过去几年出海的主力军,未来可能还有大的机会,愉悦资本也投了这方面的企业,二海总对新能源未来五年内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怎么看?
刘兰香:文化的融合是底层的东西,这方面徐工和爱旭都有很多经验,今天因为时间有限所以没有办法展开。最后请王茜总和李格总从各自企业的角度谈谈你们对未来五年内全球化趋势的展望。
王茜:今年是我们入华十年,我们带着在中国精耕发展的雄心,去年我们下线了C端的产品,开始助力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一年下来,领英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虽然大家听到最多的可能是裁员,但我们认为我们站在了最好的市场,借助互联网这张无边无际、无国籍,没有休息时间的大网,我们非常有信心能够帮助中国企业在未来20年全球化发展的过程当中为大家家保驾护航。
李格:今天也是受章(劢闻)主编与BCG联合举办的闭门午餐会讨论内容启发,讨论的主题是变量、存量和增量,章主编最后谈到常量,当时我就在思考,对于徐工这个制造业企业来讲,它的常量是什么?它的常量就是坚守,对制造业的坚守,还有对企业的信心以及对制造业的信仰,这是徐工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常量。变量的话,无论是制造业企业还是其他企业,都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要看政治、经济环境,动态地看企业发展的战略,要看标杆企业,反过来看自己的差距还有多大。存量的话,要把自己的优势更好的发挥。增量的话,就是适应时代技术的变革不断迭代自己。(财富中文网)
在财富Plus,网友们对这篇文章发表了许多有深度和思想的观点。一起来看看吧。也欢迎你加入我们,谈谈你的想法。今日其他热议话题:
查看《地平线登陆港交所,市值超600亿港元》的精彩观点
查看《特斯拉三季度盈利超预期,马斯克:明年销量预增两到三成》的精彩观点
近年来,中国企业向海外市场的扩张,从产品出口,发展到品牌、技术、产业链“出海”,进而迈向“生而全球化"的全新发展阶段。这个过程不仅仅是地理和市场的延伸,更是企业灵魂深处的一场变革。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如何克服文化差异并实现高效的团队协作?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新技术的发展有何影响?供应链方面的挑战如何应对?
刘兰香:中国企业正在经历从出口到出海的转变,也是从产品出去到人出去的转变,说到人,我最近看到有个数据说中国现在有59,000家企业在海外招聘450万的人才,这个数据来自领英,所以先请王茜总聊一下领英中国进行战略转型背后的思考以及你们未来在中国的发展方向。
刘兰香:谈到本土化运营,新能源企业也有很多的实践经验。爱旭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渠道,你们全球化布局当中是怎么克服文化差异,并实现高效的团队协作呢?
刘兰香: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您提到海外员工和中国员工的比例,很有参考意义,我不知道徐工集团是不是这样,你们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成功进入美国市场,在出海过程中你们是怎么样处理与当地文化、商业的融合,还有一些合规性的操作?
李格:徐工集团是一家具有81年历史的企业,也是千亿级企业,连续多年在海外耕耘,目前是行业唯一一家连续五年居全球前五位的中国企业。从20世纪90年代初产品出海,到如今我们的“研、产、供、销、服、融”出征海外,对于当地文化如何融入以及商业环境如何认知,我们也是在出海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徐工走出去,首先就是品牌和战略要保持一致性。我们现在建设14个大区和10多个海外的生产基地、研发基地,对于品牌的价值主张,从企业到员工,要充分的认同,都要与公司使命愿景以及品牌形象保持一致。
第二,员工和企业价值观要保持一致性。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做法是“走出去”加“请进来”。所谓的“走出去”,是最近受杨东升董事长的委托,公司组织了四个小分队,走进了海外的十四个大区,目的就是传递最新的企业使命和愿景、企业核心价值观和员工行为准则的要求,深入了解智改数转网联董事长“一号工程”变革转型落地实施情况。同时通过走出去访谈海外的员工、经销商和客户对徐工的诉求,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所谓“请进来”是我们将海外的经销商以及优秀员工请到中国来,到徐工来,让他们了解中国的文化,了解徐工的实力,了解徐工的企业文化,让他们有企业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刘兰香:走出去和请进来,这两方面同等重要,可能后一方面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看到中国企业从出口到出海,再到“生而全球化”,也是看到一些新兴企业从创立之日起就面向全球市场,二海总有20多年的创投经验,您认为这背后的发展逻辑以及你们的拓展策略是什么?
刘兰香:数字基础设施在这其中很关键。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这对于出海企业的影响会越来越大,王茜总认为这些技术具体会如何影响中国企业全球化的进程?
刘兰香:徐工集团对技术也非常重视,一直推进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转型,比如说数字化和供应链的结合方面,你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和实践,请李格总分享一下。
刘兰香:供应链是对于新能源领域来说也很关键。刚刚李格总也提到了地缘政治等各方面的挑战,爱旭是怎么调整自己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角色和战略的?
袁飞:今天大家一直谈变量和非变量,变量最大的是国际贸易环境,光伏行业在过去20年的经历,正好是未来所有准备出海的中国企业的一个缩影。过去20年间,从全球的贸易来讲,从美国2012年开始做反倾销+反补贴(双反),2017年、2018年欧洲欧盟又对我们实行MIP最低限价,再到在其他市场,比如巴西等国,都对中国产业组件和产品实施高关税。面对这些挑战,爱旭立足于四个本地化:一是本地研发,我们的研发人员占比全体员工数量是20%,也是中国光伏企业中唯一一家在欧洲有本地研究院的企业;二是本地产能;三是本地化人才;四是在三个本地的服务项下,服务本地的客户。
在完成本地化的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可持续发展,最近海外企业对中国出海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要求非常高,他们要求的标准最终都到供应链项下,用中国水电企业的碳值,和煤电企业的碳值有很大区别,在供应策略上要多元化匹配。
刘兰香:本土化是全方位的。新能源是过去几年出海的主力军,未来可能还有大的机会,愉悦资本也投了这方面的企业,二海总对新能源未来五年内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怎么看?
刘兰香:文化的融合是底层的东西,这方面徐工和爱旭都有很多经验,今天因为时间有限所以没有办法展开。最后请王茜总和李格总从各自企业的角度谈谈你们对未来五年内全球化趋势的展望。
王茜:今年是我们入华十年,我们带着在中国精耕发展的雄心,去年我们下线了C端的产品,开始助力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一年下来,领英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虽然大家听到最多的可能是裁员,但我们认为我们站在了最好的市场,借助互联网这张无边无际、无国籍,没有休息时间的大网,我们非常有信心能够帮助中国企业在未来20年全球化发展的过程当中为大家家保驾护航。
李格:今天也是受章(劢闻)主编与BCG联合举办的闭门午餐会讨论内容启发,讨论的主题是变量、存量和增量,章主编最后谈到常量,当时我就在思考,对于徐工这个制造业企业来讲,它的常量是什么?它的常量就是坚守,对制造业的坚守,还有对企业的信心以及对制造业的信仰,这是徐工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常量。变量的话,无论是制造业企业还是其他企业,都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要看政治、经济环境,动态地看企业发展的战略,要看标杆企业,反过来看自己的差距还有多大。存量的话,要把自己的优势更好的发挥。增量的话,就是适应时代技术的变革不断迭代自己。(财富中文网)
在财富Plus,网友们对这篇文章发表了许多有深度和思想的观点。一起来看看吧。也欢迎你加入我们,谈谈你的想法。今日其他热议话题:
查看《地平线登陆港交所,市值超600亿港元》的精彩观点
查看《特斯拉三季度盈利超预期,马斯克:明年销量预增两到三成》的精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