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统计调查研究是建立在统计学、社会学、人口学基础上,通过深入开展基层调研、全面梳理数据资料、科学分析数据规律、准确发现研究结论,在理论和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基层统计调查研究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全面掌握基层真实情况,分析研判基层建设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基层统计调查研究既要求因研究对象不同、时间动态变化、研究思路不同,表现出“灵动”而“新颖”的变化,又需要建立在稳定的数据来源、成熟的区域特色以及经典的理论方法基础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抓好基层统计调查研究中的“变”与“不变”,做好基层研究工作,挖掘基层发展变化规律。
一、基层统计调查研究理论的“经典不变”与“发展求新”
(一)基层统计调查研究经典理论
基层统计调查研究理论是面向基层一线,运用统计学、社会学和人口学方法工具,完成深入开展基层调研、全面梳理数据资料、科学分析数据规律、准确发现研究结论的统计与调查相结合的一门理论。基层统计是以统计学为学科背景发展起来的、在汇集基层统计资料基础上反映并分析基层不同方面发展状况的统计工作。基层统计的任务和作用体现在全面掌握和运用基层数据基础上,客观反映基层发展真实情况,并从中找出薄弱工作环节。作为基层统计数据获取的主要方式,基层调查是指面向基层一线组织或个人,主要通过自填式、面访式和电话式的调查方式,完成全面调查或专题调查。
基层调查多数情况下属于非全面调查。当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基层调查无法推向全面调查(普查)时,基层统计的方法和工具有助于对基层调查总体状况或总量进行统计推断。比如,基层科技工作者总量测算等相关问题的解决通常是引入辅助信息,根据社会与人口学特征比例,推算出科技工作者总量。在这种情况下,基层普查往往不是最有效和最可行的办法,基层统计方法通过科学的统计推断理论,实现全面情况或总体规律的推测。
(二)基层统计调查研究发展理论
伴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以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得以广泛应用,基层统计调查研究发展理论应运而生。基层统计调查研究发展理论是在经典理论体系基础上注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强大活力,逐渐形成多学科融会贯通的现代基层统计调查研究理论,为高效便捷服务基层统计调查工作提供更大价值。基层统计发展理论是在基层统计基础上,通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汇集基层统计资料基础上反映并分析基层不同方面发展状况的统计工作。基层调查发展理论则是对传统调查方案和调查方式的改革创新,在聊天信息提取、穿戴设备检测、云端数据存储等先进技术的加持下,通过更为简单可行、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基层群众接受调查。
二、基层统计调查研究实践的“静态画像”与“动态捕捉”
(一)基层统计调查研究的常见数据来源
通常,基层统计调查研究工作的数据来源包括基层统计年鉴数据、全国性调查中的基层数据、基层工作资料以及调研访谈资料等等多个渠道。以A省B市C区、D市E县和F市G县、H县为例,常见数据来源如表1所示。
(二)基层静态画像
以F市G县和H县为例,对基层科技工作者经济社会环境进行描述。基于《F市统计年鉴2023》统计分析发现,G县土地面积为1959平方公里,占F市(土地面积为9752平方公里)的20.1%,H县面积较大,为2421平方公里,占F市的24.8%。G县年末常住人口42.64万人,占F市的16.3%,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数据)为218人/平方公里。H县年末常住人口38.84万人,占F市的14.8%,人口密度为160人/平方公里。显然,G县在人口绝对值大小和人口密度方面均高于H县的人口水平。
G县城镇及农村常住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4578元和19556,城镇常住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的1.8倍。H县城镇及农村常住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1783元和15366,城镇常住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的2.1倍。H县的城乡可支配收入差距超过G县。G县城镇及农村常住居民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21954元和15344,城镇常住居民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是农村的1.4倍。H县城镇及农村常住居民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21791元和12244,城镇常住居民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是农村的1.8倍。H县的城乡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差距超过G县。
G县粮食生产面积为39.2千公顷(占F市19.8%),总产量21.9万吨(占F市18.4%)。H县粮食生产面积为22.7千公顷(占F市11.5%),总产量11.7万吨(占F市9.8%)。G县卫生机构数为275个(占F市19.4%),其中医院5家(占F市8.6%)。H县卫生机构数为238个(占F市16.8%),其中医院6家(占F市10.3%)。G县卫生人员数为3562人(占F市14.4%),H县为3004人(占F市12.1%)。G县卫生机构床位数为3064张(占F市16.3%),其中医院床位数为1950张(占F市8.6%)。H县卫生机构床位数为2158张(占F市11.4%),其中医院床位数为1448张(占F市10.8%)。G县主要卫生资源整体好于H县。
G县和H县在油料、棉花、生麻、糖料、蔬菜及食用菌的经济作物生产情况如表7所示。总体上,G县经济作物生产种类较为丰富,在油料作物和糖料作物方面表现突出优势,而H县在生麻作物生产方面具有地方特色,产量远远超出G县。
《A省科技工作者发展状况(2023)》显示,2022年A省共有科技工作者35.36万人(为2021年R&D人员数量),在2018年25.74万人的基础上增长了37.4%。从分布领域来看,其中: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1.19万人,普通高等学校6.79万人,规模以上企业22万人,非工业企业5.39万人。
A省共包括下辖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3个直管市,1个林区共17个地市州。A省科技工作者发展状况调查共收集有效样本7282份。从区域分布看,M市的科技工作者数量最多,占比达23.3%;其他地市(州)科技工作者中,D市(9.0%)、F市(3.0%)、B市(0.7%)。A省D市(9.0%)、F市(3.0%)和B市(0.7%)占比合计为12.7%。按照调查数据中三市科技工作者数量占比进行粗略推算可知,A省D市科技工作者约为3.18万人、F市科技工作者约为1.06万人、B市科技工作者约为0.25万人。
(三)基层经济动态画像捕捉
以2013年-2022年F市G县和H县经济数据为例,对基层经济环境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描述。基于《F市统计年鉴2023》统计分析发现,G县和H县的地区生产总值在10年间均呈现出整体稳步上升的趋势,但G县和H县的地区生产总值位于末端,较为落后。2020年所有区县的生产总值均表现出回落,原因可能是各地生产总值受到疫情影响,且尚未做好相应的应急措施。从地区生产总值发展速度来看,六区县表现出较为一致的发展速度规律。需要说明的是,地区生产总值发展速度是以上一年数据为分母,计算相对值,取百分数。
与I区、J县、K市和L县共四区县相比,G县和H县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于末端,较为落后。2020年所有区县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均表现出回落,原因可能是各地生产总值受到疫情影响,且尚未做好相应的应急措施。G县和H县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地区生产总值规律一致。
三、基层统计调查研究理论未来展望
数据科学时代,大数据成为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基层统计调查理论通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多元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以及多源数据资料的应用分析,为全面掌握基层真实情况,分析研判基层建设与发展的影响因素,提供方法工具。比如,在网页爬虫等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从传统基层填报、面访等方式获取的统计调查数据到基层各个方面的业务数据、技术数据、行政数据,以及软件数据、文本数据和具有潜在量化可能的大量图像和音频信息,数据范畴在不断扩大,映射客观实际的统计总体范围也在扩大。反映个体、单位、市场、组织等主体在内的真实数据逐渐形成了从微观到宏观、从静态到动态、庞大且复杂的一体化的数据体系。从传统人工统计报表到各个环节的计算机普及、软件操作、系统平台搭建,从多机并行的分布式计算方式到互联网大数据编程语言的广泛应用和更新迭代,基层统计调查理论在收集、处理、分析和解释数据方面表现出从传统到前沿、从方法到技术、从离线到实时的根本性转变。显然,在基层统计调查理论中,计算机科学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基层统计调查理论中间过程的具体操作提供全面支持。
作者:程豪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本文系中国科协战略发展部项目“综合统计调查数据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项目编号:CAST-ZFB-2024-04)阶段性研究成果
基层统计调查研究是建立在统计学、社会学、人口学基础上,通过深入开展基层调研、全面梳理数据资料、科学分析数据规律、准确发现研究结论,在理论和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基层统计调查研究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全面掌握基层真实情况,分析研判基层建设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基层统计调查研究既要求因研究对象不同、时间动态变化、研究思路不同,表现出“灵动”而“新颖”的变化,又需要建立在稳定的数据来源、成熟的区域特色以及经典的理论方法基础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抓好基层统计调查研究中的“变”与“不变”,做好基层研究工作,挖掘基层发展变化规律。
一、基层统计调查研究理论的“经典不变”与“发展求新”
(一)基层统计调查研究经典理论
基层统计调查研究理论是面向基层一线,运用统计学、社会学和人口学方法工具,完成深入开展基层调研、全面梳理数据资料、科学分析数据规律、准确发现研究结论的统计与调查相结合的一门理论。基层统计是以统计学为学科背景发展起来的、在汇集基层统计资料基础上反映并分析基层不同方面发展状况的统计工作。基层统计的任务和作用体现在全面掌握和运用基层数据基础上,客观反映基层发展真实情况,并从中找出薄弱工作环节。作为基层统计数据获取的主要方式,基层调查是指面向基层一线组织或个人,主要通过自填式、面访式和电话式的调查方式,完成全面调查或专题调查。
基层调查多数情况下属于非全面调查。当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基层调查无法推向全面调查(普查)时,基层统计的方法和工具有助于对基层调查总体状况或总量进行统计推断。比如,基层科技工作者总量测算等相关问题的解决通常是引入辅助信息,根据社会与人口学特征比例,推算出科技工作者总量。在这种情况下,基层普查往往不是最有效和最可行的办法,基层统计方法通过科学的统计推断理论,实现全面情况或总体规律的推测。
(二)基层统计调查研究发展理论
伴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以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得以广泛应用,基层统计调查研究发展理论应运而生。基层统计调查研究发展理论是在经典理论体系基础上注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强大活力,逐渐形成多学科融会贯通的现代基层统计调查研究理论,为高效便捷服务基层统计调查工作提供更大价值。基层统计发展理论是在基层统计基础上,通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汇集基层统计资料基础上反映并分析基层不同方面发展状况的统计工作。基层调查发展理论则是对传统调查方案和调查方式的改革创新,在聊天信息提取、穿戴设备检测、云端数据存储等先进技术的加持下,通过更为简单可行、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基层群众接受调查。
二、基层统计调查研究实践的“静态画像”与“动态捕捉”
(一)基层统计调查研究的常见数据来源
通常,基层统计调查研究工作的数据来源包括基层统计年鉴数据、全国性调查中的基层数据、基层工作资料以及调研访谈资料等等多个渠道。以A省B市C区、D市E县和F市G县、H县为例,常见数据来源如表1所示。
(二)基层静态画像
以F市G县和H县为例,对基层科技工作者经济社会环境进行描述。基于《F市统计年鉴2023》统计分析发现,G县土地面积为1959平方公里,占F市(土地面积为9752平方公里)的20.1%,H县面积较大,为2421平方公里,占F市的24.8%。G县年末常住人口42.64万人,占F市的16.3%,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数据)为218人/平方公里。H县年末常住人口38.84万人,占F市的14.8%,人口密度为160人/平方公里。显然,G县在人口绝对值大小和人口密度方面均高于H县的人口水平。
G县城镇及农村常住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4578元和19556,城镇常住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的1.8倍。H县城镇及农村常住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1783元和15366,城镇常住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的2.1倍。H县的城乡可支配收入差距超过G县。G县城镇及农村常住居民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21954元和15344,城镇常住居民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是农村的1.4倍。H县城镇及农村常住居民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21791元和12244,城镇常住居民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是农村的1.8倍。H县的城乡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差距超过G县。
G县粮食生产面积为39.2千公顷(占F市19.8%),总产量21.9万吨(占F市18.4%)。H县粮食生产面积为22.7千公顷(占F市11.5%),总产量11.7万吨(占F市9.8%)。G县卫生机构数为275个(占F市19.4%),其中医院5家(占F市8.6%)。H县卫生机构数为238个(占F市16.8%),其中医院6家(占F市10.3%)。G县卫生人员数为3562人(占F市14.4%),H县为3004人(占F市12.1%)。G县卫生机构床位数为3064张(占F市16.3%),其中医院床位数为1950张(占F市8.6%)。H县卫生机构床位数为2158张(占F市11.4%),其中医院床位数为1448张(占F市10.8%)。G县主要卫生资源整体好于H县。
G县和H县在油料、棉花、生麻、糖料、蔬菜及食用菌的经济作物生产情况如表7所示。总体上,G县经济作物生产种类较为丰富,在油料作物和糖料作物方面表现突出优势,而H县在生麻作物生产方面具有地方特色,产量远远超出G县。
《A省科技工作者发展状况(2023)》显示,2022年A省共有科技工作者35.36万人(为2021年R&D人员数量),在2018年25.74万人的基础上增长了37.4%。从分布领域来看,其中: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1.19万人,普通高等学校6.79万人,规模以上企业22万人,非工业企业5.39万人。
A省共包括下辖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3个直管市,1个林区共17个地市州。A省科技工作者发展状况调查共收集有效样本7282份。从区域分布看,M市的科技工作者数量最多,占比达23.3%;其他地市(州)科技工作者中,D市(9.0%)、F市(3.0%)、B市(0.7%)。A省D市(9.0%)、F市(3.0%)和B市(0.7%)占比合计为12.7%。按照调查数据中三市科技工作者数量占比进行粗略推算可知,A省D市科技工作者约为3.18万人、F市科技工作者约为1.06万人、B市科技工作者约为0.25万人。
(三)基层经济动态画像捕捉
以2013年-2022年F市G县和H县经济数据为例,对基层经济环境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描述。基于《F市统计年鉴2023》统计分析发现,G县和H县的地区生产总值在10年间均呈现出整体稳步上升的趋势,但G县和H县的地区生产总值位于末端,较为落后。2020年所有区县的生产总值均表现出回落,原因可能是各地生产总值受到疫情影响,且尚未做好相应的应急措施。从地区生产总值发展速度来看,六区县表现出较为一致的发展速度规律。需要说明的是,地区生产总值发展速度是以上一年数据为分母,计算相对值,取百分数。
与I区、J县、K市和L县共四区县相比,G县和H县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于末端,较为落后。2020年所有区县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均表现出回落,原因可能是各地生产总值受到疫情影响,且尚未做好相应的应急措施。G县和H县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地区生产总值规律一致。
三、基层统计调查研究理论未来展望
数据科学时代,大数据成为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基层统计调查理论通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多元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以及多源数据资料的应用分析,为全面掌握基层真实情况,分析研判基层建设与发展的影响因素,提供方法工具。比如,在网页爬虫等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从传统基层填报、面访等方式获取的统计调查数据到基层各个方面的业务数据、技术数据、行政数据,以及软件数据、文本数据和具有潜在量化可能的大量图像和音频信息,数据范畴在不断扩大,映射客观实际的统计总体范围也在扩大。反映个体、单位、市场、组织等主体在内的真实数据逐渐形成了从微观到宏观、从静态到动态、庞大且复杂的一体化的数据体系。从传统人工统计报表到各个环节的计算机普及、软件操作、系统平台搭建,从多机并行的分布式计算方式到互联网大数据编程语言的广泛应用和更新迭代,基层统计调查理论在收集、处理、分析和解释数据方面表现出从传统到前沿、从方法到技术、从离线到实时的根本性转变。显然,在基层统计调查理论中,计算机科学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基层统计调查理论中间过程的具体操作提供全面支持。
作者:程豪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本文系中国科协战略发展部项目“综合统计调查数据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项目编号:CAST-ZFB-2024-04)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