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0月份,重组概念成了A股市场最热门的题材,Wind重组指数(884031)创阶段新高,9月24日以来累计涨超40%;其中本周涨幅就高达18%。已披露重组预案以及有“朦胧题材”的概念股周涨幅居然超过100%,如富乐德周涨幅130%,科源制药周涨幅107%,电投产融在上周上涨20%之后,本周继续上涨61%。
重组概念成为“最靓的仔”自然与政策面有关。
9月24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即“并购六条”),进一步提高监管包容度,提升重组市场交易效率,鼓励上市公司加强产业整合,支持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
10月24日,深圳发布“创投十九条”,在“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之后,又提出了“大胆资本”这一新概念,强调要培育“大胆资本”,力争到2026年形成万亿级政府投资基金群。
我们不妨先分析两个个案。10月17日,富乐德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与可转债等工具,收购其控股股东上海申和投资名下的功率半导体企业江苏富乐华100%股权(以下简称“富乐华”)。相关信息显示,上海申和持有富乐德50.24%股份,持有富乐华55.11%股份,系富乐德及富乐华共同的控股股东;而日本磁性技术控股(“FERROTEC集团”)则持有上海申和100%股权,系富乐德及富乐华的间接控股股东。
公告显示,富乐华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至6月的净利润分别达2.61亿元、3.54亿元和1.28亿元;同期富乐德净利润分别为8808万元、8925万元和5001万元。也就是说,富乐华的盈利约为富乐德的3倍。富乐德停牌前市值为70.45亿元,动态市盈率约为100倍,目前市值已达233亿元,动态市盈率233倍,纵然业绩增长3至4倍,其估值真能达到200多倍吗?
再来看科源制药。10月21日晚间,科源制药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力诺集团等39名交易对手持有的宏济堂99.42%股权,并募集相关配套资金,发行价格为16.73元/股。科源制药和宏济堂均为济南前首富高元坤旗下公司,分别持有34.39%和39.68%的股权。科源制药于2023年4月登陆创业板,发行价44.18元,收购公告发布前,其股价为24.34元,相当于发行价已被“腰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上市后业绩连续下滑:公司2023年净利润为7704万元,同比下滑15.60%;刚刚发布的今年三季报显示,净利润为3968万元,同比下降40%。
而科源制药拟收购的“同门兄弟”宏济堂,虽系创立于1907年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但有消息显示,2019年借壳失败,2021年9月与华泰联合证券签订上市辅导协议,最终上市搁浅。今年1月准备再次冲刺IPO,却存在内控等问题。如今摇身一变,转而通过并购实现曲线上市,迅即成为重组热门题材的“香饽饽”。
以上所举还是发布了重组预案的。更有不少云里雾里的“朦胧题材”,如25天22板的双成药业,9连板的光智科技等,重组能否成功尚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毫无疑问,管理层之所以大力鼓励并购重组,一个最重要的考虑,便是通过并购重组能够部分解决IPO“堰塞湖”这个难题。要知道,仅今年(截至10月20日)终止撤否的IPO企业就达330家,计划募资3680亿元,致使整个创投市场呈现从未有过的艰难局面。据称,今年上半年,国内整个创投市场的出资总金额已同比下降30%左右。截至目前,今年获投的新经济领域公司数量仅有152家,而回看2015年,相同领域竟有12614家公司获投,二者变化之大令人侧目。
在市场化资本大幅缩水的背景下,创投领域不得不由国资系基金引导和补位,转变为主导角色。2024年上半年,新设基金认缴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共171只,其中有国资背景LP出资的基金数量占比均在90%以上。
想必这也是深圳要大力鼓励“大胆资本”,支持国资基金大胆试错的重要背景吧。
但“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应该是从国有资本到私人资本,从投资基金到个体散户,必须时刻遵守的不二信条。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
(原标题:重组概念火热背后的冷思考)
(责任编辑:137)
进入10月份,重组概念成了A股市场最热门的题材,Wind重组指数(884031)创阶段新高,9月24日以来累计涨超40%;其中本周涨幅就高达18%。已披露重组预案以及有“朦胧题材”的概念股周涨幅居然超过100%,如富乐德周涨幅130%,科源制药周涨幅107%,电投产融在上周上涨20%之后,本周继续上涨61%。
重组概念成为“最靓的仔”自然与政策面有关。
9月24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即“并购六条”),进一步提高监管包容度,提升重组市场交易效率,鼓励上市公司加强产业整合,支持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
10月24日,深圳发布“创投十九条”,在“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之后,又提出了“大胆资本”这一新概念,强调要培育“大胆资本”,力争到2026年形成万亿级政府投资基金群。
我们不妨先分析两个个案。10月17日,富乐德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与可转债等工具,收购其控股股东上海申和投资名下的功率半导体企业江苏富乐华100%股权(以下简称“富乐华”)。相关信息显示,上海申和持有富乐德50.24%股份,持有富乐华55.11%股份,系富乐德及富乐华共同的控股股东;而日本磁性技术控股(“FERROTEC集团”)则持有上海申和100%股权,系富乐德及富乐华的间接控股股东。
公告显示,富乐华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至6月的净利润分别达2.61亿元、3.54亿元和1.28亿元;同期富乐德净利润分别为8808万元、8925万元和5001万元。也就是说,富乐华的盈利约为富乐德的3倍。富乐德停牌前市值为70.45亿元,动态市盈率约为100倍,目前市值已达233亿元,动态市盈率233倍,纵然业绩增长3至4倍,其估值真能达到200多倍吗?
再来看科源制药。10月21日晚间,科源制药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力诺集团等39名交易对手持有的宏济堂99.42%股权,并募集相关配套资金,发行价格为16.73元/股。科源制药和宏济堂均为济南前首富高元坤旗下公司,分别持有34.39%和39.68%的股权。科源制药于2023年4月登陆创业板,发行价44.18元,收购公告发布前,其股价为24.34元,相当于发行价已被“腰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上市后业绩连续下滑:公司2023年净利润为7704万元,同比下滑15.60%;刚刚发布的今年三季报显示,净利润为3968万元,同比下降40%。
而科源制药拟收购的“同门兄弟”宏济堂,虽系创立于1907年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但有消息显示,2019年借壳失败,2021年9月与华泰联合证券签订上市辅导协议,最终上市搁浅。今年1月准备再次冲刺IPO,却存在内控等问题。如今摇身一变,转而通过并购实现曲线上市,迅即成为重组热门题材的“香饽饽”。
以上所举还是发布了重组预案的。更有不少云里雾里的“朦胧题材”,如25天22板的双成药业,9连板的光智科技等,重组能否成功尚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毫无疑问,管理层之所以大力鼓励并购重组,一个最重要的考虑,便是通过并购重组能够部分解决IPO“堰塞湖”这个难题。要知道,仅今年(截至10月20日)终止撤否的IPO企业就达330家,计划募资3680亿元,致使整个创投市场呈现从未有过的艰难局面。据称,今年上半年,国内整个创投市场的出资总金额已同比下降30%左右。截至目前,今年获投的新经济领域公司数量仅有152家,而回看2015年,相同领域竟有12614家公司获投,二者变化之大令人侧目。
在市场化资本大幅缩水的背景下,创投领域不得不由国资系基金引导和补位,转变为主导角色。2024年上半年,新设基金认缴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共171只,其中有国资背景LP出资的基金数量占比均在90%以上。
想必这也是深圳要大力鼓励“大胆资本”,支持国资基金大胆试错的重要背景吧。
但“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应该是从国有资本到私人资本,从投资基金到个体散户,必须时刻遵守的不二信条。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
(原标题:重组概念火热背后的冷思考)
(责任编辑: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