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0月25日电(记者王虎云)面对多样化养老需求,养老金融可提供有力支持。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25日发布的《中国养老财富储备调查报告(2024)》显示,我国居民的财富储备和金融参与意识较强,受访者养老规划意识整体提升。同时,养老金融发展潜力巨大,在产品和服务供给方面仍需进一步发力。
受访者养老规划意识逐步提升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已连续三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调研并发布《中国养老财富储备调查报告》。近年来,政策宣导力度不断加强,行业组织及市场机构等积极宣传,受访者养老规划意识整体有所提升。根据报告,从未想过养老规划的受访者比例连续下降,由2021年的21.5%下降至2022年的19.6%,并进一步下降至2023年的14.2%,三年间下降了7.3个百分点。
60.3%的受访者期待的开始着手养老储备规划“理想年龄”集中在31-45岁区间。其中,重视养老规划并计划尽早着手的青年受访者有所增加。29岁以下受访者中,有51.5%认为在35岁之前开始着手养老储备规划更好,该比例较2022年上升了6.7个百分点。
图为受访者心中期望着手养老规划时间(2021年-2023年)
另外,除了政策性养老金,额外进行养老金储备已成为共识。从不同年龄来看,30-39岁年龄段受访者普遍认为,在退休前除了政策性养老金外,仍需要额外进行养老财富储备。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全民大众养老财富储备意识和养老规划意识仍有提高空间。从调研数据看,大部分的受访者(约55%)具有进行退休规划的意识,但实际付诸行动者约30.8%;有完整规划、有明确的养老生活目标并为之做了财富储备的受访者为6.8%。
“银发经济增长潜力巨大,是金融业未来需要关注和重点参与的领域。”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毅表示,银发经济投融资存在投资范围广、回报周期长、专业性要求高和投后管理难度大的特点,但在做好投前研究,做实尽职调查,做精投后管理的情况下,可为长期资金带来广阔的投资空间和持续且稳定的投资收益。
个人养老金供给端需加力
2022年11月,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实施。对比此前的调研数据,2023年不了解个人养老金政策的受访者比例从55.0%大幅下降至23.7%。其中,未退休人员不了解的比例由56.0%下降到24.8%。
根据报告,近八成受访者知晓个人养老金政策,但参与率还有待提升。有35.4%受访者参加了个人养老金,40.8%的受访者了解政策但未参加,23.7%的受访者尚不了解个人养老金政策。
未参与个人养老金受访者中,有81.1%有参与意愿,不愿意参与的比例不足20%。受访者参加个人养老金最主要的原因分别是:增加退休收入、国家政策引导和节税。不参加个人养老金最主要的原因分别是:没有余钱额外储备、产品没有吸引力和领取灵活度不够。
调查表明,受访者参与个人养老金的潜在需求有待进一步激发,个人养老金发展还需供给端加力。在已参加个人养老金受访者中,有68.8%表示遇到了不同的问题,其中,提取政策不清晰、没有合适的产品、产品购买流程复杂、开户流程复杂、想选的产品没在开户行上架较为突出。
报告认为,供给不畅压抑了部分个人养老金的需求增长,应着力丰富个人养老金产品以满足客户需求,进一步优化参与流程,以降低参与成本。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金维刚提出,在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将近两周年之际,报告的发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参与人数非常多。但也要看到,个人养老金市场的规模还不够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第三支柱养老金领域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商业养老金融产品受关注
除个人养老金外,其他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也是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显示,近六成受访者(58.9%)购买过市场上的其他商业养老金融产品。其中,最受欢迎的三类产品分别是商业养老金、养老理财和专属商业养老保险。
本金安全性和收益保障性是受访者购买其他商业养老金融产品时的主要考虑因素。总体来看,“产品能保证本金安全”(53.2%)体现了对产品安全性的考虑,而“有长期限的保底收益率”(52.7%)和“可以一直领退休福利直至去世”(35.4%)体现了受访者对产品收益保障的重视。
根据报告,在各类金融机构提供的多样化产品了解渠道中,受访者更偏好专业机构、专业人士在线下向其介绍配套金融服务,并希望在财富规划和产品推荐上得到专业人员的协助。总体来看,“保险公司线下专业人士介绍”“银行或理财公司线下专业人士介绍”和“基金证券公司线下专业人士介绍”分别受到了34.4%、32.7%和13.8%的受访者欢迎,且均高于三类机构对应的线上渠道。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锁凌燕认为,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居民家庭资产配置会更多向金融领域延伸。从面向广大消费群体的调查看,金融知识鸿沟和数字鸿沟问题仍然重要。通过各界合力推动金融素养教育,才能更好支撑养老金融产业行稳致远。
为更好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报告还提出了多条建议,比如优化第三支柱制度设计,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家社医养支持体系,提升产品创新能力,针对性开展金融普及教育。
编辑:刘润榕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北京10月25日电(记者王虎云)面对多样化养老需求,养老金融可提供有力支持。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25日发布的《中国养老财富储备调查报告(2024)》显示,我国居民的财富储备和金融参与意识较强,受访者养老规划意识整体提升。同时,养老金融发展潜力巨大,在产品和服务供给方面仍需进一步发力。
受访者养老规划意识逐步提升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已连续三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调研并发布《中国养老财富储备调查报告》。近年来,政策宣导力度不断加强,行业组织及市场机构等积极宣传,受访者养老规划意识整体有所提升。根据报告,从未想过养老规划的受访者比例连续下降,由2021年的21.5%下降至2022年的19.6%,并进一步下降至2023年的14.2%,三年间下降了7.3个百分点。
60.3%的受访者期待的开始着手养老储备规划“理想年龄”集中在31-45岁区间。其中,重视养老规划并计划尽早着手的青年受访者有所增加。29岁以下受访者中,有51.5%认为在35岁之前开始着手养老储备规划更好,该比例较2022年上升了6.7个百分点。
图为受访者心中期望着手养老规划时间(2021年-2023年)
另外,除了政策性养老金,额外进行养老金储备已成为共识。从不同年龄来看,30-39岁年龄段受访者普遍认为,在退休前除了政策性养老金外,仍需要额外进行养老财富储备。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全民大众养老财富储备意识和养老规划意识仍有提高空间。从调研数据看,大部分的受访者(约55%)具有进行退休规划的意识,但实际付诸行动者约30.8%;有完整规划、有明确的养老生活目标并为之做了财富储备的受访者为6.8%。
“银发经济增长潜力巨大,是金融业未来需要关注和重点参与的领域。”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毅表示,银发经济投融资存在投资范围广、回报周期长、专业性要求高和投后管理难度大的特点,但在做好投前研究,做实尽职调查,做精投后管理的情况下,可为长期资金带来广阔的投资空间和持续且稳定的投资收益。
个人养老金供给端需加力
2022年11月,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实施。对比此前的调研数据,2023年不了解个人养老金政策的受访者比例从55.0%大幅下降至23.7%。其中,未退休人员不了解的比例由56.0%下降到24.8%。
根据报告,近八成受访者知晓个人养老金政策,但参与率还有待提升。有35.4%受访者参加了个人养老金,40.8%的受访者了解政策但未参加,23.7%的受访者尚不了解个人养老金政策。
未参与个人养老金受访者中,有81.1%有参与意愿,不愿意参与的比例不足20%。受访者参加个人养老金最主要的原因分别是:增加退休收入、国家政策引导和节税。不参加个人养老金最主要的原因分别是:没有余钱额外储备、产品没有吸引力和领取灵活度不够。
调查表明,受访者参与个人养老金的潜在需求有待进一步激发,个人养老金发展还需供给端加力。在已参加个人养老金受访者中,有68.8%表示遇到了不同的问题,其中,提取政策不清晰、没有合适的产品、产品购买流程复杂、开户流程复杂、想选的产品没在开户行上架较为突出。
报告认为,供给不畅压抑了部分个人养老金的需求增长,应着力丰富个人养老金产品以满足客户需求,进一步优化参与流程,以降低参与成本。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金维刚提出,在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将近两周年之际,报告的发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参与人数非常多。但也要看到,个人养老金市场的规模还不够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第三支柱养老金领域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商业养老金融产品受关注
除个人养老金外,其他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也是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显示,近六成受访者(58.9%)购买过市场上的其他商业养老金融产品。其中,最受欢迎的三类产品分别是商业养老金、养老理财和专属商业养老保险。
本金安全性和收益保障性是受访者购买其他商业养老金融产品时的主要考虑因素。总体来看,“产品能保证本金安全”(53.2%)体现了对产品安全性的考虑,而“有长期限的保底收益率”(52.7%)和“可以一直领退休福利直至去世”(35.4%)体现了受访者对产品收益保障的重视。
根据报告,在各类金融机构提供的多样化产品了解渠道中,受访者更偏好专业机构、专业人士在线下向其介绍配套金融服务,并希望在财富规划和产品推荐上得到专业人员的协助。总体来看,“保险公司线下专业人士介绍”“银行或理财公司线下专业人士介绍”和“基金证券公司线下专业人士介绍”分别受到了34.4%、32.7%和13.8%的受访者欢迎,且均高于三类机构对应的线上渠道。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锁凌燕认为,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居民家庭资产配置会更多向金融领域延伸。从面向广大消费群体的调查看,金融知识鸿沟和数字鸿沟问题仍然重要。通过各界合力推动金融素养教育,才能更好支撑养老金融产业行稳致远。
为更好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报告还提出了多条建议,比如优化第三支柱制度设计,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家社医养支持体系,提升产品创新能力,针对性开展金融普及教育。
编辑:刘润榕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