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新浪潮

智车科技

3周前

20世纪50年代,长期腐朽的世界影坛掀起了一阵“新浪潮”。...正是在“新浪潮”的带动下,电影行业腐朽的思想才得到解放,那些僵化的规则才得以打破。...江宁军加入恒瑞医药,可以看作是中国医药BD“新浪潮”的《四百击》,标志着新发展思路的逐渐形成。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0世纪50年代,长期腐朽的世界影坛掀起了一阵“新浪潮”。

所谓“新浪潮”,它没有固定的组织、统一的宣言、完整的艺术纲领,而是一场由年轻人自发的电影语言革新运动。正是在“新浪潮”的带动下,电影行业腐朽的思想才得到解放,那些僵化的规则才得以打破。

与当初法国电影“新浪潮”类似,如今中国医药产业实则也正在经历一次BD(商务拓展,指与其他企业联合进行研发或者销售)“新浪潮”。这次BD“新浪潮”同样打破了中国医药产业内长期尘封的思想,转而开始积极拥抱国际。BD“新浪潮”下,不仅催生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案例,而且还诞生了NewCo这种新的融资模式。

BD“新浪潮”的演进已经是大势所趋,无论是投资者还是从业者都应该顺势而为。

01医药版《四百击》

法国电影新浪潮虽然无法溯源,但特吕弗所执导的《四百击》却是公认法国电影新浪潮的标杆。中国医药BD“新浪潮”的标杆又是什么呢?无疑就是传统龙头恒瑞医药的“认错”。

一直以来,恒瑞医药都被认为是中国医药产业的杰出代表。凭借超强的研发能力,恒瑞医药一度是A股最耀眼的现金奶牛,其引以为傲的就是从不向市场融资,也不购买管线,完全依靠自研产品盈利。

从投资角度看,恒瑞医药“自力更生”的做法确实值得追捧,但落地到现代医药产业,这种做法却又是一种极大的浪费。现如今的医药产业是创新为王的时代,可创新药是一门风险极大的生意,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恒瑞这种通吃全鱼的做法,无疑是将风险最大化。

恒瑞医药研发的PD-1卡瑞利珠单抗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虽然卡瑞利珠单抗也曾创下单年国内40亿+的销售成绩,但由于竞争者的不断增多,PD-1赛道最终陷入内卷,卡瑞利珠单抗的销售额也急转直下。考虑到恒瑞在卡瑞利珠单抗上仅研发费用就投入就接近25亿元,这个项目虽然不至于亏本,但盈利趋势也绝对是不及预期的。

在卡瑞利珠单抗遭遇“内卷危机”的同时,科伦博泰、康方生物等创新药公司却凭借大额BD交易出圈,成为当时资本市场最炙手可热的明星公司。受此影响,恒瑞医药最终也在2023年初战略全面转向,标志性事件就是前基石药业CEO江宁军的加入。

江宁军加入恒瑞医药后,最大的改变在于,公司核心管理层有了新鲜的血液。作为基石药业的缔造者,江宁军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人脉。此前,恒瑞医药以“快速跟随”策略著称,有着极强的临床研发能力,可在企业战略决策层面,却显得并没有章法,大量研发管线也没有深度聚焦。

国际级的开发视野正是江宁军所擅长的。他之前领导的基石药业,就是一家依赖于极强战略决策能力的公司,其研发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自主确定靶点,通过CRO合作进行临床前开发;二是直接从外部引进。这两种模式几乎都是依靠高敏锐度的决策认知,而这也正是恒瑞医药所欠缺的。

自此开始,恒瑞医药在BD层面全面发力。2023年5月,曾在辉瑞任职的张稣加入恒瑞医药担任全球BD负责人,在其牵头下恒瑞医药完成了总金额60亿美金的license-out交易,并创造了NewCo这种新的融资方式。不过,在完成这笔BD交易完成不久后,张稣就离开了恒瑞医药。

图:恒瑞医药BD成果一览,来源:锦缎研究院

但这一次,恒瑞医药并没有让全球BD负责人的岗位空闲太久,10月初拥有强生商务资源的Jens Bitsch-Norhave博士就宣布加入恒瑞医药,担任全球BD负责人。Jens Bitsch-Norhave博士在强生积累了丰富的BD经验,有望帮助恒瑞医药的BD发展更进一步。

除BD方面的发力外,近日恒瑞医药更是传出计划去港股二次上市融资的消息,拟融资金额高达20亿美元。如果此举成真,那么无疑是恒瑞医药的又一次“破窗”,也是向现代医药体系的又一次靠拢。但对于恒瑞投资者来说,这却是一个利空消息,恒瑞医药“不向市场要钱”的传统被彻底打破,失望投资者在消息传出次日不断抛售恒瑞股票。

江宁军加入恒瑞医药,可以看作是中国医药BD“新浪潮”的《四百击》,标志着新发展思路的逐渐形成。

02BD远比想象的重要

BD负责人对于药企的重要程度远超投资者的想象。无论是大型MNC,还是小型创新药企,BD都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命脉。

对于中国药企来说,BD负责人是一个“新颖”的词汇,毕竟在大多数中国药企眼中,只要做好研发就够了。但实际上,BD的重要程度是不次于研发、销售的,一次好的BD交易是能够逆转企业发展运势的,如科伦博泰、百利天恒就是最典型案例。

近期聘任BD负责人的并非只有恒瑞医药一家,君实生物、亚虹医药也均有BD负责人走马上任。短短一个月内如此多的BD负责人登上舞台,足以看出中国创新药企业对于BD的重视程度正在极剧提升。

君实生物聘请的BD负责人为Mehul Shah博士,曾担任BMS肿瘤业务发展交易的执行总监,拥有超过20年的商务拓展专业经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Mehul Shah博士正是BMS与百利天恒84亿美元惊天BD交易的主导人,大量的BD经验以及丰富的BD人脉无疑会帮助君实生物加快BD脚步。

亚虹医药聘请的赵阳同样资历不凡,拥有超过20年经验BD经验。加入亚虹医药前,赵阳曾任康希诺生物的BD负责人,主导了康希诺生物与阿斯利康的mRNA疫苗合作。此外,赵阳还在前沿生物、天士力控股集团和复星医药主导了多项重大的授权引进、投资和并购交易。对于亚虹医药来说,“老炮”赵阳有望利用自身资源,激活公司未来的预期。

站在行业角度思考,中国药企聘任BD负责人,积极通过BD交易加深与外界的合作,这是行业良性发展的信号。中国医药产业拥有显而易见的研发红利,这一点从药明康德等CXO公司在全球市场的强势表现就能看出。可为何中国创新药却很难顺畅地走出国门呢?缺乏与外界的BD交流正是其中的要害。

康方生物、科伦博泰、百利天恒,这些案例已经足以证明,中国自主研发的创新药是能够获得MNC认可的。我们的创新药企业应该勇敢的走出去,与大型MNC积极交流,即使无法一次性完成BD交易,也可以从中汲取经验与发展方向。

图:近两年重点BD交易一览,来源:锦缎研究院

正如我们《爆款药物是卖出来的》一文中提到的:中国药企没有必要全部都跑去美国自建渠道,百济神州能做成也是花费了大量的资金与心血,应属于特例。大多数中国普通药更应该聚焦研发,积极与MNC开展合作,这才是最能发挥优势的方向。

对于中国药企来说,这场BD“新浪潮”无可避免,希望它能像当年法国电影新浪潮一样改变整个电影界的发展趋势。就连曾经“顽固”的恒瑞医药都已经开始全面拥抱BD交易,谋划二次上市,这足以表明中国医药公司的核心逻辑已经改变。

关于恒瑞医药的改变,可能很多投资者暂时无法接受,毕竟“现金奶牛”是它一直以来的标签,随着其逐渐与国际接轨,之前的逻辑势必会发生改变。因此,恒瑞医药的投资者基石势必会经历一场大洗牌,旧观念的投资者失望离开,新观念的投资者积极布局。但从行业观察者角度看,恒瑞的这种转变是正确的,或许存在失败风险,但却是必须做的事情。

融入全球医药体系中,这才是中国医药企业未来的方向,我们是有能力成为全球医药研发产业链核心一环的。

原文标题 : BD新浪潮

20世纪50年代,长期腐朽的世界影坛掀起了一阵“新浪潮”。...正是在“新浪潮”的带动下,电影行业腐朽的思想才得到解放,那些僵化的规则才得以打破。...江宁军加入恒瑞医药,可以看作是中国医药BD“新浪潮”的《四百击》,标志着新发展思路的逐渐形成。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0世纪50年代,长期腐朽的世界影坛掀起了一阵“新浪潮”。

所谓“新浪潮”,它没有固定的组织、统一的宣言、完整的艺术纲领,而是一场由年轻人自发的电影语言革新运动。正是在“新浪潮”的带动下,电影行业腐朽的思想才得到解放,那些僵化的规则才得以打破。

与当初法国电影“新浪潮”类似,如今中国医药产业实则也正在经历一次BD(商务拓展,指与其他企业联合进行研发或者销售)“新浪潮”。这次BD“新浪潮”同样打破了中国医药产业内长期尘封的思想,转而开始积极拥抱国际。BD“新浪潮”下,不仅催生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案例,而且还诞生了NewCo这种新的融资模式。

BD“新浪潮”的演进已经是大势所趋,无论是投资者还是从业者都应该顺势而为。

01医药版《四百击》

法国电影新浪潮虽然无法溯源,但特吕弗所执导的《四百击》却是公认法国电影新浪潮的标杆。中国医药BD“新浪潮”的标杆又是什么呢?无疑就是传统龙头恒瑞医药的“认错”。

一直以来,恒瑞医药都被认为是中国医药产业的杰出代表。凭借超强的研发能力,恒瑞医药一度是A股最耀眼的现金奶牛,其引以为傲的就是从不向市场融资,也不购买管线,完全依靠自研产品盈利。

从投资角度看,恒瑞医药“自力更生”的做法确实值得追捧,但落地到现代医药产业,这种做法却又是一种极大的浪费。现如今的医药产业是创新为王的时代,可创新药是一门风险极大的生意,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恒瑞这种通吃全鱼的做法,无疑是将风险最大化。

恒瑞医药研发的PD-1卡瑞利珠单抗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虽然卡瑞利珠单抗也曾创下单年国内40亿+的销售成绩,但由于竞争者的不断增多,PD-1赛道最终陷入内卷,卡瑞利珠单抗的销售额也急转直下。考虑到恒瑞在卡瑞利珠单抗上仅研发费用就投入就接近25亿元,这个项目虽然不至于亏本,但盈利趋势也绝对是不及预期的。

在卡瑞利珠单抗遭遇“内卷危机”的同时,科伦博泰、康方生物等创新药公司却凭借大额BD交易出圈,成为当时资本市场最炙手可热的明星公司。受此影响,恒瑞医药最终也在2023年初战略全面转向,标志性事件就是前基石药业CEO江宁军的加入。

江宁军加入恒瑞医药后,最大的改变在于,公司核心管理层有了新鲜的血液。作为基石药业的缔造者,江宁军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人脉。此前,恒瑞医药以“快速跟随”策略著称,有着极强的临床研发能力,可在企业战略决策层面,却显得并没有章法,大量研发管线也没有深度聚焦。

国际级的开发视野正是江宁军所擅长的。他之前领导的基石药业,就是一家依赖于极强战略决策能力的公司,其研发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自主确定靶点,通过CRO合作进行临床前开发;二是直接从外部引进。这两种模式几乎都是依靠高敏锐度的决策认知,而这也正是恒瑞医药所欠缺的。

自此开始,恒瑞医药在BD层面全面发力。2023年5月,曾在辉瑞任职的张稣加入恒瑞医药担任全球BD负责人,在其牵头下恒瑞医药完成了总金额60亿美金的license-out交易,并创造了NewCo这种新的融资方式。不过,在完成这笔BD交易完成不久后,张稣就离开了恒瑞医药。

图:恒瑞医药BD成果一览,来源:锦缎研究院

但这一次,恒瑞医药并没有让全球BD负责人的岗位空闲太久,10月初拥有强生商务资源的Jens Bitsch-Norhave博士就宣布加入恒瑞医药,担任全球BD负责人。Jens Bitsch-Norhave博士在强生积累了丰富的BD经验,有望帮助恒瑞医药的BD发展更进一步。

除BD方面的发力外,近日恒瑞医药更是传出计划去港股二次上市融资的消息,拟融资金额高达20亿美元。如果此举成真,那么无疑是恒瑞医药的又一次“破窗”,也是向现代医药体系的又一次靠拢。但对于恒瑞投资者来说,这却是一个利空消息,恒瑞医药“不向市场要钱”的传统被彻底打破,失望投资者在消息传出次日不断抛售恒瑞股票。

江宁军加入恒瑞医药,可以看作是中国医药BD“新浪潮”的《四百击》,标志着新发展思路的逐渐形成。

02BD远比想象的重要

BD负责人对于药企的重要程度远超投资者的想象。无论是大型MNC,还是小型创新药企,BD都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命脉。

对于中国药企来说,BD负责人是一个“新颖”的词汇,毕竟在大多数中国药企眼中,只要做好研发就够了。但实际上,BD的重要程度是不次于研发、销售的,一次好的BD交易是能够逆转企业发展运势的,如科伦博泰、百利天恒就是最典型案例。

近期聘任BD负责人的并非只有恒瑞医药一家,君实生物、亚虹医药也均有BD负责人走马上任。短短一个月内如此多的BD负责人登上舞台,足以看出中国创新药企业对于BD的重视程度正在极剧提升。

君实生物聘请的BD负责人为Mehul Shah博士,曾担任BMS肿瘤业务发展交易的执行总监,拥有超过20年的商务拓展专业经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Mehul Shah博士正是BMS与百利天恒84亿美元惊天BD交易的主导人,大量的BD经验以及丰富的BD人脉无疑会帮助君实生物加快BD脚步。

亚虹医药聘请的赵阳同样资历不凡,拥有超过20年经验BD经验。加入亚虹医药前,赵阳曾任康希诺生物的BD负责人,主导了康希诺生物与阿斯利康的mRNA疫苗合作。此外,赵阳还在前沿生物、天士力控股集团和复星医药主导了多项重大的授权引进、投资和并购交易。对于亚虹医药来说,“老炮”赵阳有望利用自身资源,激活公司未来的预期。

站在行业角度思考,中国药企聘任BD负责人,积极通过BD交易加深与外界的合作,这是行业良性发展的信号。中国医药产业拥有显而易见的研发红利,这一点从药明康德等CXO公司在全球市场的强势表现就能看出。可为何中国创新药却很难顺畅地走出国门呢?缺乏与外界的BD交流正是其中的要害。

康方生物、科伦博泰、百利天恒,这些案例已经足以证明,中国自主研发的创新药是能够获得MNC认可的。我们的创新药企业应该勇敢的走出去,与大型MNC积极交流,即使无法一次性完成BD交易,也可以从中汲取经验与发展方向。

图:近两年重点BD交易一览,来源:锦缎研究院

正如我们《爆款药物是卖出来的》一文中提到的:中国药企没有必要全部都跑去美国自建渠道,百济神州能做成也是花费了大量的资金与心血,应属于特例。大多数中国普通药更应该聚焦研发,积极与MNC开展合作,这才是最能发挥优势的方向。

对于中国药企来说,这场BD“新浪潮”无可避免,希望它能像当年法国电影新浪潮一样改变整个电影界的发展趋势。就连曾经“顽固”的恒瑞医药都已经开始全面拥抱BD交易,谋划二次上市,这足以表明中国医药公司的核心逻辑已经改变。

关于恒瑞医药的改变,可能很多投资者暂时无法接受,毕竟“现金奶牛”是它一直以来的标签,随着其逐渐与国际接轨,之前的逻辑势必会发生改变。因此,恒瑞医药的投资者基石势必会经历一场大洗牌,旧观念的投资者失望离开,新观念的投资者积极布局。但从行业观察者角度看,恒瑞的这种转变是正确的,或许存在失败风险,但却是必须做的事情。

融入全球医药体系中,这才是中国医药企业未来的方向,我们是有能力成为全球医药研发产业链核心一环的。

原文标题 : BD新浪潮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